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学生总会还是有一些实权在手的。像什么改善伙食、定制校服之类的自不必说,关键是学生总会中级别较高的成员是有权力不经先生们同意对那些品行不端的学生做出处罚的。
当然了,这个处罚自然不是体罚,而是现代化校园中常用的记过。太书院有明文规定,学生两次警告就会变成一次小过,两次小过变成一次大过。一旦拿到两次大过,那么就直接无条件开除学籍。看起来这样的处罚方式似乎是挺宽容的,可对于那些爱面子的家长们来说,一次警告都是他们一生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更重要的是,太书院从来不存在什么功过相抵的说法,也就是说,一旦学生们被记了过,那么直到他们离开书院之前,这个处分结果都会一直记在他们身上。甚至当有学生真的科考及第,有望入朝为官的话,这些处分还会被记录成档案送到吏部,作为他们是否够资格入朝为官的评判标准。
所以对于那些确实有心思走上仕途的学生们来说,学生总会的权力其实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了,像洪先俊那样的混世魔王毕竟还是少数,可即便如此,在他身上也已经背了一个大过和一个小过了。就算这一次他不自己作死,相信以他的性格,最后背上两个大过被扫地出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在谢承元的记忆里,上一世洪先俊最后就是因为涉嫌欺侮女学生背上了一个大过离开的书院。只不过那次事件应该是在两年多后,洪先俊十七岁差不多十八岁的那一年。所以如今能让他提前离开书院,也算是提前挽救了一个险些受到迫害的无辜少女,功德一件了吧。
但对于一般学生群体来说,学生总会就是他们十几年求学生涯中最坚实的后盾与保障。同为求学之人,学生们自然更愿意与同龄的孩子们沟通而非总是高高在上的先生们喽!
所以看起来学生总会的总人数不过一百余人,可在它身后可是有着几乎整个太书院的一千四百多学生们支持着的啊!
除开这三个比较知名的势力以外,仿佛阴影般时刻隐藏在书院之中的第四股势力其构成就比较复杂了。
据谢承元的了解,这第四股势力基本上都是由外地官员家庭的子弟构成的,可他们中的几位领导人物却几乎都是京官家的孩子。毕竟太书院面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官员家庭,所以在这里,其实也还是有相当人数的外地学子与大家共同生活的。
说起京官与外放官员的差别,谢承元其实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京官常年呆在京城,受到陛下关注的机会更多,但也时刻都有说错话,办错事而导致丢顶子甚至掉脑袋的风险。
而外放官员则一贯是山高皇帝远,区区一个县太爷便是一方水土上的土皇帝,那些品级更高的封疆大吏们更是能一手遮天,日子可过得比那些整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战战兢兢的京官们要舒服得多了。
所以在谢承元看来,二者的区别无非就是升迁的快慢与敛财的多少罢了。上天毕竟是公平的,给予二者的便利条件也各不相同。像洪涛这样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早年的洪家有多可怜,都差点到了要当裤子换米的程度了!
然而这毕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在更多人的眼中,京官的地位就是要比外官来得高贵。甚至这其中也不乏很多曾经做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外官,由于政绩,或者说由于手段突出而被调到京中任职的官员。刚一入京就仿佛已经封侯拜相了一般,高傲得不成样子,反而开始变本加厉地嫌弃曾经也和自己一样在外从政的官员们了。
所以总的来说,太书院的京外矛盾也是非常严重的了。早年在学生总会成立之前,双方就曾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集体斗殴事件,甚至一度差点让陛下下旨禁止太书院再教授武艺了。
所以可以说学生总会的成立,其实也是在这双方严重的矛盾与分歧之下应运而生的了。不过有一说一,自从成立了学生总会之后,双方的正面冲突次数确实大大减少了,甚至近六七年的时间都没有听说过有双方学生发生过严重摩擦的事件了。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京官子嗣中出了洪先俊和谢承天这两个天之骄子,瞬间就将那些外官的子女们碾压得不成样子了。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了能够保护更多的同伴平安度过求学生涯,外官方面的势力选择了主动避其锋芒,等到这两尊大佛离开书院了再做考量。
可不想还没等到这俩人走呢,他们俩倒是先成了死对头。这对于外官子女集团来说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坐山观虎斗,何乐而不为呢?
甚至在这几年的和平时期内,双方的学生们还进行过多次深入且友好的交流活动,各自都加深了对彼此的印象,也渐渐发现曾经他们互相敌视的那段岁月,如今回忆起来似乎显得那么无知又可笑。
然而,就在双方的关系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山门口血案发生了。洪先俊由于一时冲动被逐出了书院,整个书院的平衡瞬间被打破。而经历了那次事件后开始向周围的人敞开心扉的谢承天再次成为书院最耀眼的风云人物,其声望甚至隐隐已经有压过学生总会的势头了。
这对于这些本就心怀芥蒂的外官子弟领导者们来说是一件绝对不能容忍的大事了。甚至后来谢承元才知道,在这些人的眼中,其实比起洪先俊那种无恶不作的混蛋性子,反倒是自家一向与人为善的大哥更让他们觉得恐惧。
而造成这一印象的原因,全都是因为自家那个坑儿子的老爹这些年来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
其实说起来,这事儿也真怪不得谢炎。虽然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在他的推动甚至直接干预下受到不同程度处罚的外部入京为官人员多达近百人,但他可绝对不是所谓的京官至上主义者。恰恰相反,其实他个人还是非常尊敬那些在外为官,为了一方百姓鞠躬尽瘁的外放官员们的。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得到升迁机会被从外地调入京中的官员中真正有才干,有资格的实在是寥寥无几,几乎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大都是些托关系走后门,实则根本狗屁不通的赃官、昏官。让这样的人入京上殿,除了会把原本还算清明的朝堂搅和得乌烟瘴气以外,谢炎就实在想不到他们还有什么别的存在价值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来到京中往往都是有十分明确的投奔对象的。而在朝中几位比较重要的官员之中,来投奔,或者说来抱洪涛大腿的人显然是最多的了。
可以说打从一开始,洪涛就没想过要在原本的朝堂上培植自己的势力,而是将目光放在了人数更多,也更好操控的外官们身上。
这几年来,洪涛前前后后已经向朝廷举荐了数十名外官了。可几乎无一例外的,这些人都是早就与他搭上了关系的左相派官员。
而作为他最大政敌,没有之一的谢炎,自然是不会坐等洪涛把自己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以后再去收拾他的。所以这些年来,朝堂之上便出现了一种异常诡异的平衡现象。洪涛举荐,圣上恩准,外官入京,然后谢炎按倒。周而复始,不厌其烦,仿佛是这三人之间的巨大默契一般,成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当时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就多有流言,说这三人就是摆明了要把那些在辖区为非作歹的狗官们骗到京城来个关门打狗,一时间搞得各地的外放官员们个个都人心惶惶的,巴不得自己永远都不会被洪涛想起来。长此以往,就连曾经被他们视为最大的保护神的洪涛都因为谢炎的雷霆手段受到质疑,外官们依旧该送礼就送,该说好话就说好话,却再也没有人敢提让洪涛推荐自己上京的事儿了。估计至少在谢炎百年之前,这些家伙们应该要好好消停一阵子了。
而对此,谢承元他们这边听到最多的则是京中小童们编排出来的歌谣:左相精,谢公灵,惩治贪官不留情!圣驾明,天下兴,君臣百姓心连心!
虽然听上去只是一首拍马屁意味十分严重的恶趣味童谣,但却也真实反映了近年来这三人在民间得到的普遍认可与高涨的人气。
虽然说在这中间把洪涛这个奸贼也给捎带上了让谢家的孩子们都很是不满,但作为重活一世的谢承元和天生政治嗅觉灵敏的谢承天,都觉得洪涛这种无异于在帮吏部和刑部提前完成指标的自杀式白给行为中透着浓浓的诡异气息。
但要说他只是想蹭一波谢炎和圣上的热度来提升自己在在民间的好感度,那付出的代价是不是也有些太大了呢?据谢承元的了解,这些被谢炎逮着机会就给按倒了的官员中也有不少向洪涛贿赂巨万以上的人物。把这么多香喷喷、肉嘟嘟的大腿让给别人啃,自己却捡着根蚂蚱腿死活当个宝,这样的出入比未免也太过愚蠢了吧?
虽然也不排除洪涛可能突然脑子不够用了,或者政治眼光短浅,做出了错误判断的可能。但凭借谢承元两世的经验来看,除非洪涛也被人魂穿了,而且是被一个智商几乎为负的白痴鸠占鹊巢,否则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未免也太低了点吧?
当然了,这个处罚自然不是体罚,而是现代化校园中常用的记过。太书院有明文规定,学生两次警告就会变成一次小过,两次小过变成一次大过。一旦拿到两次大过,那么就直接无条件开除学籍。看起来这样的处罚方式似乎是挺宽容的,可对于那些爱面子的家长们来说,一次警告都是他们一生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更重要的是,太书院从来不存在什么功过相抵的说法,也就是说,一旦学生们被记了过,那么直到他们离开书院之前,这个处分结果都会一直记在他们身上。甚至当有学生真的科考及第,有望入朝为官的话,这些处分还会被记录成档案送到吏部,作为他们是否够资格入朝为官的评判标准。
所以对于那些确实有心思走上仕途的学生们来说,学生总会的权力其实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了,像洪先俊那样的混世魔王毕竟还是少数,可即便如此,在他身上也已经背了一个大过和一个小过了。就算这一次他不自己作死,相信以他的性格,最后背上两个大过被扫地出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在谢承元的记忆里,上一世洪先俊最后就是因为涉嫌欺侮女学生背上了一个大过离开的书院。只不过那次事件应该是在两年多后,洪先俊十七岁差不多十八岁的那一年。所以如今能让他提前离开书院,也算是提前挽救了一个险些受到迫害的无辜少女,功德一件了吧。
但对于一般学生群体来说,学生总会就是他们十几年求学生涯中最坚实的后盾与保障。同为求学之人,学生们自然更愿意与同龄的孩子们沟通而非总是高高在上的先生们喽!
所以看起来学生总会的总人数不过一百余人,可在它身后可是有着几乎整个太书院的一千四百多学生们支持着的啊!
除开这三个比较知名的势力以外,仿佛阴影般时刻隐藏在书院之中的第四股势力其构成就比较复杂了。
据谢承元的了解,这第四股势力基本上都是由外地官员家庭的子弟构成的,可他们中的几位领导人物却几乎都是京官家的孩子。毕竟太书院面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官员家庭,所以在这里,其实也还是有相当人数的外地学子与大家共同生活的。
说起京官与外放官员的差别,谢承元其实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京官常年呆在京城,受到陛下关注的机会更多,但也时刻都有说错话,办错事而导致丢顶子甚至掉脑袋的风险。
而外放官员则一贯是山高皇帝远,区区一个县太爷便是一方水土上的土皇帝,那些品级更高的封疆大吏们更是能一手遮天,日子可过得比那些整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战战兢兢的京官们要舒服得多了。
所以在谢承元看来,二者的区别无非就是升迁的快慢与敛财的多少罢了。上天毕竟是公平的,给予二者的便利条件也各不相同。像洪涛这样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早年的洪家有多可怜,都差点到了要当裤子换米的程度了!
然而这毕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在更多人的眼中,京官的地位就是要比外官来得高贵。甚至这其中也不乏很多曾经做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外官,由于政绩,或者说由于手段突出而被调到京中任职的官员。刚一入京就仿佛已经封侯拜相了一般,高傲得不成样子,反而开始变本加厉地嫌弃曾经也和自己一样在外从政的官员们了。
所以总的来说,太书院的京外矛盾也是非常严重的了。早年在学生总会成立之前,双方就曾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集体斗殴事件,甚至一度差点让陛下下旨禁止太书院再教授武艺了。
所以可以说学生总会的成立,其实也是在这双方严重的矛盾与分歧之下应运而生的了。不过有一说一,自从成立了学生总会之后,双方的正面冲突次数确实大大减少了,甚至近六七年的时间都没有听说过有双方学生发生过严重摩擦的事件了。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京官子嗣中出了洪先俊和谢承天这两个天之骄子,瞬间就将那些外官的子女们碾压得不成样子了。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了能够保护更多的同伴平安度过求学生涯,外官方面的势力选择了主动避其锋芒,等到这两尊大佛离开书院了再做考量。
可不想还没等到这俩人走呢,他们俩倒是先成了死对头。这对于外官子女集团来说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坐山观虎斗,何乐而不为呢?
甚至在这几年的和平时期内,双方的学生们还进行过多次深入且友好的交流活动,各自都加深了对彼此的印象,也渐渐发现曾经他们互相敌视的那段岁月,如今回忆起来似乎显得那么无知又可笑。
然而,就在双方的关系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山门口血案发生了。洪先俊由于一时冲动被逐出了书院,整个书院的平衡瞬间被打破。而经历了那次事件后开始向周围的人敞开心扉的谢承天再次成为书院最耀眼的风云人物,其声望甚至隐隐已经有压过学生总会的势头了。
这对于这些本就心怀芥蒂的外官子弟领导者们来说是一件绝对不能容忍的大事了。甚至后来谢承元才知道,在这些人的眼中,其实比起洪先俊那种无恶不作的混蛋性子,反倒是自家一向与人为善的大哥更让他们觉得恐惧。
而造成这一印象的原因,全都是因为自家那个坑儿子的老爹这些年来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
其实说起来,这事儿也真怪不得谢炎。虽然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在他的推动甚至直接干预下受到不同程度处罚的外部入京为官人员多达近百人,但他可绝对不是所谓的京官至上主义者。恰恰相反,其实他个人还是非常尊敬那些在外为官,为了一方百姓鞠躬尽瘁的外放官员们的。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得到升迁机会被从外地调入京中的官员中真正有才干,有资格的实在是寥寥无几,几乎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大都是些托关系走后门,实则根本狗屁不通的赃官、昏官。让这样的人入京上殿,除了会把原本还算清明的朝堂搅和得乌烟瘴气以外,谢炎就实在想不到他们还有什么别的存在价值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来到京中往往都是有十分明确的投奔对象的。而在朝中几位比较重要的官员之中,来投奔,或者说来抱洪涛大腿的人显然是最多的了。
可以说打从一开始,洪涛就没想过要在原本的朝堂上培植自己的势力,而是将目光放在了人数更多,也更好操控的外官们身上。
这几年来,洪涛前前后后已经向朝廷举荐了数十名外官了。可几乎无一例外的,这些人都是早就与他搭上了关系的左相派官员。
而作为他最大政敌,没有之一的谢炎,自然是不会坐等洪涛把自己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以后再去收拾他的。所以这些年来,朝堂之上便出现了一种异常诡异的平衡现象。洪涛举荐,圣上恩准,外官入京,然后谢炎按倒。周而复始,不厌其烦,仿佛是这三人之间的巨大默契一般,成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当时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就多有流言,说这三人就是摆明了要把那些在辖区为非作歹的狗官们骗到京城来个关门打狗,一时间搞得各地的外放官员们个个都人心惶惶的,巴不得自己永远都不会被洪涛想起来。长此以往,就连曾经被他们视为最大的保护神的洪涛都因为谢炎的雷霆手段受到质疑,外官们依旧该送礼就送,该说好话就说好话,却再也没有人敢提让洪涛推荐自己上京的事儿了。估计至少在谢炎百年之前,这些家伙们应该要好好消停一阵子了。
而对此,谢承元他们这边听到最多的则是京中小童们编排出来的歌谣:左相精,谢公灵,惩治贪官不留情!圣驾明,天下兴,君臣百姓心连心!
虽然听上去只是一首拍马屁意味十分严重的恶趣味童谣,但却也真实反映了近年来这三人在民间得到的普遍认可与高涨的人气。
虽然说在这中间把洪涛这个奸贼也给捎带上了让谢家的孩子们都很是不满,但作为重活一世的谢承元和天生政治嗅觉灵敏的谢承天,都觉得洪涛这种无异于在帮吏部和刑部提前完成指标的自杀式白给行为中透着浓浓的诡异气息。
但要说他只是想蹭一波谢炎和圣上的热度来提升自己在在民间的好感度,那付出的代价是不是也有些太大了呢?据谢承元的了解,这些被谢炎逮着机会就给按倒了的官员中也有不少向洪涛贿赂巨万以上的人物。把这么多香喷喷、肉嘟嘟的大腿让给别人啃,自己却捡着根蚂蚱腿死活当个宝,这样的出入比未免也太过愚蠢了吧?
虽然也不排除洪涛可能突然脑子不够用了,或者政治眼光短浅,做出了错误判断的可能。但凭借谢承元两世的经验来看,除非洪涛也被人魂穿了,而且是被一个智商几乎为负的白痴鸠占鹊巢,否则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未免也太低了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