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沐浴的嬴政在书房之中召见了他的大儿子扶苏。身在帝王家,感情上的东西就要较一般人淡然许多。不过始皇心中也是疑惑为何会生出扶苏这么一个性子软弱的儿子来。
一直以来,到焚书坑儒那段时间,扶苏给人的印象就是性子软。要做帝王,性子软弱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也是始皇一直以来没有定下帝国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始皇因为对郑妃的歉疚心理,在称帝之后仍旧没有立下皇后,没有皇后,当然也就不存在嫡长子的意思。扶苏的确是长子,胡亥是幼子,可在嫡庶未确立的时候严格上说双方的差距并不大。也就是说,扶苏帝国继承人的身份在法理性上并非不可推翻。
不过始皇至死也没有立谁为皇后,所以,到眼下,嫡子依旧是一个没有确立的事情。
嬴政手中把玩着白子,晶莹如玉的棋子上在手指尖上蹿下跳飞舞起来煞是美观。
对扶苏,嬴政心中竟然有些猜不透。你说扶苏变了,自扶苏北去北域后性子大变,的确是如此胆气有了,也敢担当了。甚至扶苏一力掀起将陇西一大豪族给连根拔了,这种人当然不是性子软弱的人。哪个性子软弱的人能手下染血数千人却依旧气度温和如温润君子的?
身在皇室,扶苏天生就有一股子皇家气度。天下间能与扶苏比拟气质风度的,屈指可数。
可要说扶苏性子不是软弱,嬴政同样也不觉得。
在监牢之中,竟然还想着对身份卑贱低微的人予以照顾从不漠视,这样的行为让嬴政颇为费解。若是其他人做的,你可以说他邀名故作仁义。可这是扶苏做的,扶苏有何需要邀名的?况且这事几乎就始皇和当事人才知道,不传出去能卖甚么名?
以至于扶苏激战时几乎每战必争先就更是对前面的鲜活驳斥了,能身先士卒勇猛作战的军人如何会性子软弱?
眼下扶苏虽说身上还染了些恶名,有逼反朝廷重臣的嫌疑。可扶苏表现出的才能和声势已然超过了胡亥。若不是扶苏失踪期间对扶苏在京势力的重创,嬴政有时都要暗叹扶苏说不定都有逼宫的实力了。
可以说,无论如何,作为一个送给扶苏平叛陇西大礼的立嫡的确是恰当的。可凭借嬴政这么多年执政天下的眼光来看,事情却不想表面上那么简单。
扶苏没动,也没有哪个小臣作为先锋喊出立扶苏为嫡的意思。显然,扶苏也看出了问题。
咸阳太平静了,从一月份陇西大战数场一直到三月份各方功臣领功授爵,扶苏和胡亥都没有任何异动。扶苏且不说,在这种事情上几乎没有什么主动权,被动低调才是扶苏最合适的外衣。自然没有上蹿下跳的理由。
可胡亥竟然也没有动,这就让嬴政和扶苏心中嘀咕了。胡亥是个什么品行,两人都是清楚。相比扶苏年长数岁和久为高位的经历,胡亥这两方面就要薄弱许多。
可以说胡亥是为了抑制扶苏而被嬴政自己立起来的,本意是用来抑制扶苏。结果一棒子把扶苏竟然打狠了没恢复元气,胡亥崛起骤然,不过年许时间就成为帝国新贵,俨然一副帝国未来主人的姿态。
这种单薄的经历让胡亥没有扶苏那份沉稳和足够的政治智慧,骤然的尊贵让胡亥做事多凭借自己的小聪明,缺乏大智慧,也不够稳重甚至不知进退。这让始皇在面对这个原本聪慧的小儿子时也有些心中纳闷,原本那么聪明可爱的小儿子怎么一有了权力就变得张狂无忌起来?
从以前胡亥的事迹来看,胡亥小聪明不断,偶尔也能冒出一个阴毒绝杀的计策来。可说起底蕴和实力,就勉为其难了。
论起底蕴,胡亥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差了扶苏四五岁,也就是差了扶苏四五年建立班底的时光。新贵的胡亥没有足够的幕僚班底来为他存下足够的底蕴,也缺乏那份沉稳的性子和清澈的眸子。
论起实力,胡亥倒是在朝中十分显赫。首相李斯是他的支持者,依靠母妃又有始皇的宠幸,扶苏离开咸阳后一大批的投靠着纷纷暗送秋波,这些都让胡亥实力迅速膨胀起来。可这些毕竟都不是他的实力,甚至李斯只能算作胡亥的亲近者,胡亥去打招呼都是时灵时不灵的状态。
缺乏自己的班底,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这样的一个胡亥面对携平叛之功来势汹汹扶苏竟然能静下三个月,实在让嬴政想不明白。
老实说,嬴政心中的确有了立下扶苏为太子的意思。
但胡亥势力已成,有了尾大不掉的架势。尽管嬴政有能力将胡亥玩死,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难道也要学着扶苏逼反鱼家一般再将自己儿子给逼反吗?
鱼家以前也不过是胡亥的一派支持势力而已,掐死一个鱼阳古胡亥依旧可以保存大部分元气。可若真让胡亥也给反了,帝国在最最中心的宫墙内说不定都能亮起血光。早年始皇剿灭嫪毐的反叛的时候咸阳就已然血光滔天。作为嬴政最宠爱的儿子,嬴政当然不想太过逼迫。
嬴政心中轻轻叹气,也许胡亥也是想到这一点,反而没有做出什么过激激动来刺激他那个哥哥和自己这个父亲吧。
胡亥心思想得不差,可难道大儿子就好对付吗?嬴政有些费神地揉揉脑袋,这时,一旁便有貌美的宫女身子婉转走来为始皇按摩着脑间。
“陛下,大公子来了。”一名声音阴柔,却不怯场胆颤的寺人在嬴政身边轻语。
这声音轻柔的寺人当然就是掌玺令赵高,这时候还没有什么大内总管的称呼。赵高的职位也是掌玺令,故名意思,就是掌管玉玺的太监。
说起来,赵高也并非想跟扶苏有隙,尤其是扶苏眼下热火是最为可能登基为皇帝的皇子更是让赵高十分纠结。
赵高和扶苏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好,其原因还要从蒙氏兄弟说起。蒙毅和蒙恬兄弟对扶苏而言一直都是友好的,自然,扶苏也要投桃报李保持良好关系。而赵高跟蒙毅是有大仇的,当然这是从赵高这角度看来。
赵高本是秦国旁支宗室,这会的宗室没有汉以后那么多规矩约束,宗室子弟可以入朝为官。
于是,赵高就做了一个小吏,不过赵高手脚不干净犯了律法。当时的主审官就是蒙毅,蒙毅秉公执法就给严惩了,差点给杀头。
至于为什么说差点,这就有些渊源了,能更改上卿蒙毅判决的当然只有皇帝。皇帝觉得赵高做事认真,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就给免去了罪行。那会赵高是否是宦官还未得知,但等到赵高一步步成为宫廷内中车府令的时候就确认无疑是一个寺人了。
而那年,也恰好是胡亥成年出宫的时候。其间是否有什么隐秘,那就难说了。
蒙氏兄弟在朝堂之中的声望不言而喻,纵然蒙毅不会去刁难一个小小吏员。可蒙氏门徒在朝中不少,有些狡诈的揣度上官心思图谋狐媚的,就去动手刁难赵高。
反正,不管怎么说,蒙氏兄弟和赵高这梁子算是接下来不能解开了。如刚才所说,扶苏和蒙氏兄弟保持良好关系,人家和赵高结了梁子的,扶苏和赵高当然关系好不到哪里去。等到扶苏和胡亥矛盾公开化的时候,赵高也就没了退路,当然不会再和扶苏眉来眼去。
这几日要说煎熬,扶苏和胡亥都沉住了气。反倒是赵高心中有些胆颤,一想到扶苏若是登基以后他这个小小掌玺令的结局,他就腿肚子打颤。
而要说天下间最了解皇帝心思的,当然是皇帝身边的宦官。就算是天下头号皇帝亲信的蒙毅,也未必能揣度住皇帝的所有心思。而赵高,每日跟随皇帝左右,皇帝的性情摸得就差不多了。
况且太监是皇帝的家仆,命运都是捏在皇帝一人手中的。自然而然,皇帝对太监的防备就要少一些。故此,皇帝对立嫡两个选择中流露出的倾向性知道最为详细的就是太监了,这个太监指的不是别人,就是赵高!
“去让皇儿进来吧。”始皇嬴政的消息有些沙哑,近来帝国内事物越加繁忙。依照始皇揽权的性子,每日批阅的公文都有十石重。一份公文约莫有一两卷多,加起来就是一两斤重。按照秦度量衡,就是三四百份公文。这个数据是有史书记载的,确认无误。但刚才那记载的是平时的公文量!陇西一乱,山东之地又是蠢蠢欲动,政务之事就更加繁重了。以至于嬴政近来的身体都有些吃不消。
赵高心间一颤,赶忙将头低下去掩盖刚才的失态,低头转身去传告扶苏公子。
不多时,扶苏便进来了。
父子两两对视,扶苏倒是没多大区别,仍旧那副丰朗神骏的模样只不过眉眼多了几分坚毅,看起来整个人都要成熟许多。
嬴政看着长子,眼中满意的眼神藏也藏不住。而另一边扶苏看着嬴政就有些心酸了。嬴政身体并不好,身上病患也不少。虽说依旧那个坐上去也是霸气四溢俾睨天下的始皇帝,可刺眼的老人斑和潜藏在发丝处的白色依旧让扶苏莫名心酸。
而始皇并不想这么早撒手这个皇帝的权位,一统天下后大秦帝国并不安稳。陇西的叛乱给了始皇一个提醒,山东六国故地的危险更是让人警觉。这些帝国的隐患让始皇十分不安,他担心他死后天下就此打乱,而国内空虚的情况他十分清楚极可能能他刚死天下就乱了起来。到时候,他就是秦国的罪人!
他不想,撒手,他求长生,吃丹药,可丹药之中那些重金属分明就是慢性毒药啊!更何况繁重的政务压在一个老人身上极容易让始皇身上潜藏的各种疾病摧毁掉始皇的根基元气!
对视稍待,扶苏先大礼参拜后坐下。而始皇却对赵高道:“你去把大门关好吧。”
赵高会意,朝着其余人一点头。温暖如春的室内顿时只余下一父一子对坐而谈。
却不料,始皇一开口就冒出一大重磅消息:“我确欲立你为太子!”说完,始皇便紧紧盯着扶苏的眼睛。
一直以来,到焚书坑儒那段时间,扶苏给人的印象就是性子软。要做帝王,性子软弱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也是始皇一直以来没有定下帝国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始皇因为对郑妃的歉疚心理,在称帝之后仍旧没有立下皇后,没有皇后,当然也就不存在嫡长子的意思。扶苏的确是长子,胡亥是幼子,可在嫡庶未确立的时候严格上说双方的差距并不大。也就是说,扶苏帝国继承人的身份在法理性上并非不可推翻。
不过始皇至死也没有立谁为皇后,所以,到眼下,嫡子依旧是一个没有确立的事情。
嬴政手中把玩着白子,晶莹如玉的棋子上在手指尖上蹿下跳飞舞起来煞是美观。
对扶苏,嬴政心中竟然有些猜不透。你说扶苏变了,自扶苏北去北域后性子大变,的确是如此胆气有了,也敢担当了。甚至扶苏一力掀起将陇西一大豪族给连根拔了,这种人当然不是性子软弱的人。哪个性子软弱的人能手下染血数千人却依旧气度温和如温润君子的?
身在皇室,扶苏天生就有一股子皇家气度。天下间能与扶苏比拟气质风度的,屈指可数。
可要说扶苏性子不是软弱,嬴政同样也不觉得。
在监牢之中,竟然还想着对身份卑贱低微的人予以照顾从不漠视,这样的行为让嬴政颇为费解。若是其他人做的,你可以说他邀名故作仁义。可这是扶苏做的,扶苏有何需要邀名的?况且这事几乎就始皇和当事人才知道,不传出去能卖甚么名?
以至于扶苏激战时几乎每战必争先就更是对前面的鲜活驳斥了,能身先士卒勇猛作战的军人如何会性子软弱?
眼下扶苏虽说身上还染了些恶名,有逼反朝廷重臣的嫌疑。可扶苏表现出的才能和声势已然超过了胡亥。若不是扶苏失踪期间对扶苏在京势力的重创,嬴政有时都要暗叹扶苏说不定都有逼宫的实力了。
可以说,无论如何,作为一个送给扶苏平叛陇西大礼的立嫡的确是恰当的。可凭借嬴政这么多年执政天下的眼光来看,事情却不想表面上那么简单。
扶苏没动,也没有哪个小臣作为先锋喊出立扶苏为嫡的意思。显然,扶苏也看出了问题。
咸阳太平静了,从一月份陇西大战数场一直到三月份各方功臣领功授爵,扶苏和胡亥都没有任何异动。扶苏且不说,在这种事情上几乎没有什么主动权,被动低调才是扶苏最合适的外衣。自然没有上蹿下跳的理由。
可胡亥竟然也没有动,这就让嬴政和扶苏心中嘀咕了。胡亥是个什么品行,两人都是清楚。相比扶苏年长数岁和久为高位的经历,胡亥这两方面就要薄弱许多。
可以说胡亥是为了抑制扶苏而被嬴政自己立起来的,本意是用来抑制扶苏。结果一棒子把扶苏竟然打狠了没恢复元气,胡亥崛起骤然,不过年许时间就成为帝国新贵,俨然一副帝国未来主人的姿态。
这种单薄的经历让胡亥没有扶苏那份沉稳和足够的政治智慧,骤然的尊贵让胡亥做事多凭借自己的小聪明,缺乏大智慧,也不够稳重甚至不知进退。这让始皇在面对这个原本聪慧的小儿子时也有些心中纳闷,原本那么聪明可爱的小儿子怎么一有了权力就变得张狂无忌起来?
从以前胡亥的事迹来看,胡亥小聪明不断,偶尔也能冒出一个阴毒绝杀的计策来。可说起底蕴和实力,就勉为其难了。
论起底蕴,胡亥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差了扶苏四五岁,也就是差了扶苏四五年建立班底的时光。新贵的胡亥没有足够的幕僚班底来为他存下足够的底蕴,也缺乏那份沉稳的性子和清澈的眸子。
论起实力,胡亥倒是在朝中十分显赫。首相李斯是他的支持者,依靠母妃又有始皇的宠幸,扶苏离开咸阳后一大批的投靠着纷纷暗送秋波,这些都让胡亥实力迅速膨胀起来。可这些毕竟都不是他的实力,甚至李斯只能算作胡亥的亲近者,胡亥去打招呼都是时灵时不灵的状态。
缺乏自己的班底,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这样的一个胡亥面对携平叛之功来势汹汹扶苏竟然能静下三个月,实在让嬴政想不明白。
老实说,嬴政心中的确有了立下扶苏为太子的意思。
但胡亥势力已成,有了尾大不掉的架势。尽管嬴政有能力将胡亥玩死,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难道也要学着扶苏逼反鱼家一般再将自己儿子给逼反吗?
鱼家以前也不过是胡亥的一派支持势力而已,掐死一个鱼阳古胡亥依旧可以保存大部分元气。可若真让胡亥也给反了,帝国在最最中心的宫墙内说不定都能亮起血光。早年始皇剿灭嫪毐的反叛的时候咸阳就已然血光滔天。作为嬴政最宠爱的儿子,嬴政当然不想太过逼迫。
嬴政心中轻轻叹气,也许胡亥也是想到这一点,反而没有做出什么过激激动来刺激他那个哥哥和自己这个父亲吧。
胡亥心思想得不差,可难道大儿子就好对付吗?嬴政有些费神地揉揉脑袋,这时,一旁便有貌美的宫女身子婉转走来为始皇按摩着脑间。
“陛下,大公子来了。”一名声音阴柔,却不怯场胆颤的寺人在嬴政身边轻语。
这声音轻柔的寺人当然就是掌玺令赵高,这时候还没有什么大内总管的称呼。赵高的职位也是掌玺令,故名意思,就是掌管玉玺的太监。
说起来,赵高也并非想跟扶苏有隙,尤其是扶苏眼下热火是最为可能登基为皇帝的皇子更是让赵高十分纠结。
赵高和扶苏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好,其原因还要从蒙氏兄弟说起。蒙毅和蒙恬兄弟对扶苏而言一直都是友好的,自然,扶苏也要投桃报李保持良好关系。而赵高跟蒙毅是有大仇的,当然这是从赵高这角度看来。
赵高本是秦国旁支宗室,这会的宗室没有汉以后那么多规矩约束,宗室子弟可以入朝为官。
于是,赵高就做了一个小吏,不过赵高手脚不干净犯了律法。当时的主审官就是蒙毅,蒙毅秉公执法就给严惩了,差点给杀头。
至于为什么说差点,这就有些渊源了,能更改上卿蒙毅判决的当然只有皇帝。皇帝觉得赵高做事认真,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就给免去了罪行。那会赵高是否是宦官还未得知,但等到赵高一步步成为宫廷内中车府令的时候就确认无疑是一个寺人了。
而那年,也恰好是胡亥成年出宫的时候。其间是否有什么隐秘,那就难说了。
蒙氏兄弟在朝堂之中的声望不言而喻,纵然蒙毅不会去刁难一个小小吏员。可蒙氏门徒在朝中不少,有些狡诈的揣度上官心思图谋狐媚的,就去动手刁难赵高。
反正,不管怎么说,蒙氏兄弟和赵高这梁子算是接下来不能解开了。如刚才所说,扶苏和蒙氏兄弟保持良好关系,人家和赵高结了梁子的,扶苏和赵高当然关系好不到哪里去。等到扶苏和胡亥矛盾公开化的时候,赵高也就没了退路,当然不会再和扶苏眉来眼去。
这几日要说煎熬,扶苏和胡亥都沉住了气。反倒是赵高心中有些胆颤,一想到扶苏若是登基以后他这个小小掌玺令的结局,他就腿肚子打颤。
而要说天下间最了解皇帝心思的,当然是皇帝身边的宦官。就算是天下头号皇帝亲信的蒙毅,也未必能揣度住皇帝的所有心思。而赵高,每日跟随皇帝左右,皇帝的性情摸得就差不多了。
况且太监是皇帝的家仆,命运都是捏在皇帝一人手中的。自然而然,皇帝对太监的防备就要少一些。故此,皇帝对立嫡两个选择中流露出的倾向性知道最为详细的就是太监了,这个太监指的不是别人,就是赵高!
“去让皇儿进来吧。”始皇嬴政的消息有些沙哑,近来帝国内事物越加繁忙。依照始皇揽权的性子,每日批阅的公文都有十石重。一份公文约莫有一两卷多,加起来就是一两斤重。按照秦度量衡,就是三四百份公文。这个数据是有史书记载的,确认无误。但刚才那记载的是平时的公文量!陇西一乱,山东之地又是蠢蠢欲动,政务之事就更加繁重了。以至于嬴政近来的身体都有些吃不消。
赵高心间一颤,赶忙将头低下去掩盖刚才的失态,低头转身去传告扶苏公子。
不多时,扶苏便进来了。
父子两两对视,扶苏倒是没多大区别,仍旧那副丰朗神骏的模样只不过眉眼多了几分坚毅,看起来整个人都要成熟许多。
嬴政看着长子,眼中满意的眼神藏也藏不住。而另一边扶苏看着嬴政就有些心酸了。嬴政身体并不好,身上病患也不少。虽说依旧那个坐上去也是霸气四溢俾睨天下的始皇帝,可刺眼的老人斑和潜藏在发丝处的白色依旧让扶苏莫名心酸。
而始皇并不想这么早撒手这个皇帝的权位,一统天下后大秦帝国并不安稳。陇西的叛乱给了始皇一个提醒,山东六国故地的危险更是让人警觉。这些帝国的隐患让始皇十分不安,他担心他死后天下就此打乱,而国内空虚的情况他十分清楚极可能能他刚死天下就乱了起来。到时候,他就是秦国的罪人!
他不想,撒手,他求长生,吃丹药,可丹药之中那些重金属分明就是慢性毒药啊!更何况繁重的政务压在一个老人身上极容易让始皇身上潜藏的各种疾病摧毁掉始皇的根基元气!
对视稍待,扶苏先大礼参拜后坐下。而始皇却对赵高道:“你去把大门关好吧。”
赵高会意,朝着其余人一点头。温暖如春的室内顿时只余下一父一子对坐而谈。
却不料,始皇一开口就冒出一大重磅消息:“我确欲立你为太子!”说完,始皇便紧紧盯着扶苏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