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发现自己做事有点欠考虑,没考虑到主将太史慈的性格和情绪。
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主将,做事很大胆,也很有计谋,但他虑事却不长远。拿对方那件成名往事来说,那不是无谋之举,而是很有策略,很见智谋的作为,但很显然,对方并没有仔细考虑过最终的后果,最后只能舍家逃亡。
说白了,太史慈不笨,很聪明,但他做事却只顾一时痛快。
自己说的那些大道理,对方显然都懂,也认可,但认可道理,并不代表认可说道理的人。
由于种种阴差阳错,自己已经成了对方的眼中钉,然后自己还一直唱反调,结果,把对方给惹毛了。
唉,都是不成熟,虑事不周惹的祸啊!
徐庶心中暗叹,手脚上的动作却非常利落,这个时候慢不得,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他身体向后退了半步,微微一旋身,轻轻巧巧的脱出了太史慈的掌风笼罩。
“能领教子义将军的武艺,当然是好。”他双拳平举于胸,看上去是在施礼,实际上却是将太史慈继续抓过来的手臂格开,“不过现在军机尚未商定,孔北海诸位又远迎出城,将军是不是应该先办正事啊?”
徐庶很狡猾,他试图转移视线。
但凡见过太史慈昨夜发威的景象之人,只要脑子没病,就不会想着跟他过招。徐庶自忖武艺还过得去,但跟太史慈这种猛人打?多少条命也不够啊!
“哼!”太史慈刚才光顾发火了,没注意到周围动静,闻言转头看看,见是孔融,他也只能冷哼一声,悻悻的停了手。
对孔融,他还是很尊敬的,不管怎么说,对方在自己离家的时候,帮忙照顾母亲,是个仁厚之人。
另外,徐庶的身手也比他预计的要高,对方进退之间步伐轻灵,身形飘忽,不动兵器的话,十个八个回合很难拿下对方。动兵器就是拼命了,太史慈还没失去理智,自然不会同室操戈。
“文举公安好。”
“好说,好说。”孔融等人到场已经有一会儿了,不过却一直没出声,不是没找到插话的空隙,只是太过震惊,无法开口而已。
太史慈出现在这里,并成为了泰山精骑的主帅,就已经很让人意外了。一个只在东莱薄有名声的年轻人,从求援的信使,摇身一变成了统兵一方的大将,从古至今,就没听说过有这种先例。
这件事孔融还可以理解,毕竟鹏举贤弟的魄力非同寻常,因人制宜的眼光也是犀利无比,如果不是他突发奇想,谁能想到虎牢关之战中,会有祢正平的一席之地呢?就凭他那张臭嘴?
太史慈的武艺确实很高,否则也没本事两度进出管亥的连营,两月间,奔波往返渤海,泰山,北海数地。王羽慧眼识英才,又有魄力,任用为将也不稀奇。
以此子的武艺,胜过管亥同样也不足为奇。
孔融心中略有几分遗憾,但更多的却是欣慰,毕竟是他先发现并任用此子的。世人皆知,被王鹏举看重的人,都是上将之选,自己多少也能落得个有先见之明之类的评价,至于其他……
虽然偶尔会犯糊涂,但基本上,孔融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没有争雄天下的志向,自然也不会因为错过招揽上将机会这种事而感到懊恼。
反倒是因为太史慈的关系,他和王羽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一些,总体而言,就是件好事。
然而,等他想通此节后,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另一个令人惊秫的消息砸晕了。
生擒管亥的,居然不是太史慈,而是那个跟太史慈据理力争的少年!
那可是管亥!
这种事可能吗?
孔融也罢,北海的名士和将校们也罢,初听之际,都觉得难以置信。这少年又不是王鹏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可是,地上那个被捆着扔在一边,动也不动,生死不知,也没人理会的,不是纵横北海,斩将夺旗所向披靡的管亥又是哪个?
尽管此人头上身上都是血,狼狈不堪,完全没有当日纵横无敌的威风劲,但他给北海众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又哪里会认不出?
随着争吵的升级,令人震惊的消息如海潮一般,一波接一波的向北海众人袭来。
生擒管亥的是个少年,这个少年只是个斥候……好吧,他不是一个人,应该算是个斥候队长……
徐庶身份的升级,并不能消除北海人的震撼与挫败感。
泰山军中,到底有多少英雄啊!
一个小小的斥候队长,就能生擒管亥这种恐怖的大魔头?那死在管亥倒下的几名北海武将又算是什么?在朱虚城门围攻管亥,试图夺回城门的控制权,被对方杀得血流成河的郡兵又算是什么?
泰山军,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简直就是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存在!
难怪他们能以千余之众,就能取得这般辉煌的战果呢!
击败几十倍于己的敌人,而且自身伤损极少,杀死和俘虏的敌人数目,也都有自身十倍以上……军中尽是这种豪杰,岂能不强?
管宁只觉脸上热辣辣的,其他人投注过来的视线,都像是带着火,带着刺一般。就算没有这些,想到自己夜里在城头的发言,他也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管亥和王羽势均力敌?笑话,三岁小儿都能看出,两者间天壤云泥一般的差距!
身为德高望重的名士,居然说了这么荒谬且不负责任的话,简直,简直就是……耻辱化成了无法形容之重,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王鹏举,非但不是浪得虚名,说不定比传言中还更高一筹!
痛定思痛,管宁突然心中一动,原本已经绝望的心中生出了一丝希望,有这样的豪杰在,青州还有希望,还没到放弃的时候!
武安邦等武将则是彻底傻眼了,原本他们对太史慈是很不屑的。原因很简单,这小子太狂妄。
突围进城很了不起吗?贼军虽多,但营盘扎的却不算严密,想混进混出又有何难?结果就是因为这么点小功劳,这小子就放出大言,说什么给他一千兵马,他就能击败贼众!
这不是胡吹大气是什么?既然要吹,他干嘛不吹得更大一点,比如给他一千人马,就能平定青州,拯救大汉什么的?
好在孔使君英明,没被这个小子骗了,都昌城才得以保全。
这段时间,太史慈在都昌城已经成了笑柄,吹牛者的代名词,只有开玩笑的时候,才会有人提起他的名字。
然后,太史慈再次出现……他带着不到一千骑兵,打得管亥全军覆灭,顺便还生擒了管亥,嗯,在生擒管亥的行动中,他甚至都没亲自出手,而是委派了一个斥候队长………
北海将校们除了张大嘴巴,瞪大双眼,哑口无言,还能如何?
就算有几个不怕死的,看过太史慈和徐庶短短一个照面的过招后,也彻底死了那份心。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武艺这东西可是做不得假的。
当时太史慈显然是动了真怒,探手那一抓,隐隐间有风雷之音,说是势若奔雷,一点都不为过。换了在场的北海将校,没一个人敢说能招架得住,结果,徐庶举重若轻的避开了,招架的招式,一点烟火气都没有,不懂行的人,可能还以为两人在互相谦让呢。
强,实在是太强了。
孔融开始打圆场,微笑着说道:“子义,还有这位……”
“鹿门山庞公门下,颍川徐福,见过文举公。”徐庶微微一笑,报拳施礼。
他长得本就俊秀,特别是在笑起来后,阳光一下就写满了脸,虽然身上穿的破烂,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翩翩浊世的贵公子一般,引得一众名士心中都是赞叹不已。
文武双全,仪表不凡,泰山军中,俊杰何其多也。
“原来是德公门下,难怪出言不凡,言之成理呢。”孔融恍然道:“子义也是我青州的少年俊彦,二位应该多亲近才对,不要因为一时误会,伤了自家人的和气。”
在军略智谋上,孔融跟徐庶二人根本没法比,但在人情世故上,他比王羽还要高上几筹。七岁就知道让梨邀宠的人,情商怎么可能低得了?凭着对太史慈的了解,他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
“文举公说的是,原是福自顾着逞口舌之快,以先见为主的想法,冒犯了子义将军,抱歉之极,请将军多多见谅。”徐庶借坡就下,拱手向太史慈致歉,脸上神情,尽是出于至诚。
他明白太史慈为啥恼火了,其实主张要杀俘的是方悦和秦风两个,太史慈只是随口附和了一句,他找上太史慈,纯属误伤。
杀俘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泰山军一共不到一千人,但俘虏却有三万多,是泰山军的三十几倍!控制俘虏不难,可如何安置就麻烦了。
带俘虏回泰山?轻骑发挥战力,靠的就是机动力和速度,带上这些俘虏,和自寻死路没什么两样。
放了倒是简单,但是,都昌这场突袭战只是个开始,离平定青州还远着呢!不说别的,张饶那二十万大军要怎么解决就是个大问题。
放他们去跟张饶汇合?要知道,不是每一仗都能突袭敌人,打敌人个出其不意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最麻烦的是,这三万多人还要吃饭!
方悦等人根本没把北海人算计在内,连昨夜那么有利的形势,他们都不敢出城助战,还能指望他们干点啥?
徐庶明白此中的道理,但他更明白王羽的心思,求仁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人口比地盘更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一切。
他之所以提前放弃学业,跑来从军,就是仰慕王羽的名声,不仅仅是战无不胜的勇名,更重要的是,王羽懂得重视人,尊重人。
徐庶不知道别人怎么看王羽在河东的作为,但他非常欣赏,那是最恰当的处理方式,让白波有口饭吃,消弭了无数兵灾,这才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所以,他要阻止同袍,拼尽全力。
可回过头来他才发现,他那是误伤,而且误伤的目标是最糟糕的的那个……不过,对方是主将,他不找太史慈又要找谁?
世事弄人,自己的运气真是糟糕啊!徐庶无声的叹息着。
“嗯。”太史慈很勉强的哼了一声。
他哪知道徐庶心里转了这么多念头?伸手不打笑脸人,徐庶又是道歉,又是赔笑脸,他也没法继续发作了,不过,他还是很讨厌徐庶,非常非常讨厌。
“以和为贵,这样才好。”孔融颔首微笑,道:“二位也不必为这些琐事烦恼,料民不周,本就是融这个国相的过失,前事不可追,但古人亦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就由融来收拾残局吧,如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飘天 文学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主将,做事很大胆,也很有计谋,但他虑事却不长远。拿对方那件成名往事来说,那不是无谋之举,而是很有策略,很见智谋的作为,但很显然,对方并没有仔细考虑过最终的后果,最后只能舍家逃亡。
说白了,太史慈不笨,很聪明,但他做事却只顾一时痛快。
自己说的那些大道理,对方显然都懂,也认可,但认可道理,并不代表认可说道理的人。
由于种种阴差阳错,自己已经成了对方的眼中钉,然后自己还一直唱反调,结果,把对方给惹毛了。
唉,都是不成熟,虑事不周惹的祸啊!
徐庶心中暗叹,手脚上的动作却非常利落,这个时候慢不得,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他身体向后退了半步,微微一旋身,轻轻巧巧的脱出了太史慈的掌风笼罩。
“能领教子义将军的武艺,当然是好。”他双拳平举于胸,看上去是在施礼,实际上却是将太史慈继续抓过来的手臂格开,“不过现在军机尚未商定,孔北海诸位又远迎出城,将军是不是应该先办正事啊?”
徐庶很狡猾,他试图转移视线。
但凡见过太史慈昨夜发威的景象之人,只要脑子没病,就不会想着跟他过招。徐庶自忖武艺还过得去,但跟太史慈这种猛人打?多少条命也不够啊!
“哼!”太史慈刚才光顾发火了,没注意到周围动静,闻言转头看看,见是孔融,他也只能冷哼一声,悻悻的停了手。
对孔融,他还是很尊敬的,不管怎么说,对方在自己离家的时候,帮忙照顾母亲,是个仁厚之人。
另外,徐庶的身手也比他预计的要高,对方进退之间步伐轻灵,身形飘忽,不动兵器的话,十个八个回合很难拿下对方。动兵器就是拼命了,太史慈还没失去理智,自然不会同室操戈。
“文举公安好。”
“好说,好说。”孔融等人到场已经有一会儿了,不过却一直没出声,不是没找到插话的空隙,只是太过震惊,无法开口而已。
太史慈出现在这里,并成为了泰山精骑的主帅,就已经很让人意外了。一个只在东莱薄有名声的年轻人,从求援的信使,摇身一变成了统兵一方的大将,从古至今,就没听说过有这种先例。
这件事孔融还可以理解,毕竟鹏举贤弟的魄力非同寻常,因人制宜的眼光也是犀利无比,如果不是他突发奇想,谁能想到虎牢关之战中,会有祢正平的一席之地呢?就凭他那张臭嘴?
太史慈的武艺确实很高,否则也没本事两度进出管亥的连营,两月间,奔波往返渤海,泰山,北海数地。王羽慧眼识英才,又有魄力,任用为将也不稀奇。
以此子的武艺,胜过管亥同样也不足为奇。
孔融心中略有几分遗憾,但更多的却是欣慰,毕竟是他先发现并任用此子的。世人皆知,被王鹏举看重的人,都是上将之选,自己多少也能落得个有先见之明之类的评价,至于其他……
虽然偶尔会犯糊涂,但基本上,孔融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没有争雄天下的志向,自然也不会因为错过招揽上将机会这种事而感到懊恼。
反倒是因为太史慈的关系,他和王羽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一些,总体而言,就是件好事。
然而,等他想通此节后,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另一个令人惊秫的消息砸晕了。
生擒管亥的,居然不是太史慈,而是那个跟太史慈据理力争的少年!
那可是管亥!
这种事可能吗?
孔融也罢,北海的名士和将校们也罢,初听之际,都觉得难以置信。这少年又不是王鹏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可是,地上那个被捆着扔在一边,动也不动,生死不知,也没人理会的,不是纵横北海,斩将夺旗所向披靡的管亥又是哪个?
尽管此人头上身上都是血,狼狈不堪,完全没有当日纵横无敌的威风劲,但他给北海众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又哪里会认不出?
随着争吵的升级,令人震惊的消息如海潮一般,一波接一波的向北海众人袭来。
生擒管亥的是个少年,这个少年只是个斥候……好吧,他不是一个人,应该算是个斥候队长……
徐庶身份的升级,并不能消除北海人的震撼与挫败感。
泰山军中,到底有多少英雄啊!
一个小小的斥候队长,就能生擒管亥这种恐怖的大魔头?那死在管亥倒下的几名北海武将又算是什么?在朱虚城门围攻管亥,试图夺回城门的控制权,被对方杀得血流成河的郡兵又算是什么?
泰山军,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简直就是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存在!
难怪他们能以千余之众,就能取得这般辉煌的战果呢!
击败几十倍于己的敌人,而且自身伤损极少,杀死和俘虏的敌人数目,也都有自身十倍以上……军中尽是这种豪杰,岂能不强?
管宁只觉脸上热辣辣的,其他人投注过来的视线,都像是带着火,带着刺一般。就算没有这些,想到自己夜里在城头的发言,他也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管亥和王羽势均力敌?笑话,三岁小儿都能看出,两者间天壤云泥一般的差距!
身为德高望重的名士,居然说了这么荒谬且不负责任的话,简直,简直就是……耻辱化成了无法形容之重,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王鹏举,非但不是浪得虚名,说不定比传言中还更高一筹!
痛定思痛,管宁突然心中一动,原本已经绝望的心中生出了一丝希望,有这样的豪杰在,青州还有希望,还没到放弃的时候!
武安邦等武将则是彻底傻眼了,原本他们对太史慈是很不屑的。原因很简单,这小子太狂妄。
突围进城很了不起吗?贼军虽多,但营盘扎的却不算严密,想混进混出又有何难?结果就是因为这么点小功劳,这小子就放出大言,说什么给他一千兵马,他就能击败贼众!
这不是胡吹大气是什么?既然要吹,他干嘛不吹得更大一点,比如给他一千人马,就能平定青州,拯救大汉什么的?
好在孔使君英明,没被这个小子骗了,都昌城才得以保全。
这段时间,太史慈在都昌城已经成了笑柄,吹牛者的代名词,只有开玩笑的时候,才会有人提起他的名字。
然后,太史慈再次出现……他带着不到一千骑兵,打得管亥全军覆灭,顺便还生擒了管亥,嗯,在生擒管亥的行动中,他甚至都没亲自出手,而是委派了一个斥候队长………
北海将校们除了张大嘴巴,瞪大双眼,哑口无言,还能如何?
就算有几个不怕死的,看过太史慈和徐庶短短一个照面的过招后,也彻底死了那份心。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武艺这东西可是做不得假的。
当时太史慈显然是动了真怒,探手那一抓,隐隐间有风雷之音,说是势若奔雷,一点都不为过。换了在场的北海将校,没一个人敢说能招架得住,结果,徐庶举重若轻的避开了,招架的招式,一点烟火气都没有,不懂行的人,可能还以为两人在互相谦让呢。
强,实在是太强了。
孔融开始打圆场,微笑着说道:“子义,还有这位……”
“鹿门山庞公门下,颍川徐福,见过文举公。”徐庶微微一笑,报拳施礼。
他长得本就俊秀,特别是在笑起来后,阳光一下就写满了脸,虽然身上穿的破烂,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翩翩浊世的贵公子一般,引得一众名士心中都是赞叹不已。
文武双全,仪表不凡,泰山军中,俊杰何其多也。
“原来是德公门下,难怪出言不凡,言之成理呢。”孔融恍然道:“子义也是我青州的少年俊彦,二位应该多亲近才对,不要因为一时误会,伤了自家人的和气。”
在军略智谋上,孔融跟徐庶二人根本没法比,但在人情世故上,他比王羽还要高上几筹。七岁就知道让梨邀宠的人,情商怎么可能低得了?凭着对太史慈的了解,他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
“文举公说的是,原是福自顾着逞口舌之快,以先见为主的想法,冒犯了子义将军,抱歉之极,请将军多多见谅。”徐庶借坡就下,拱手向太史慈致歉,脸上神情,尽是出于至诚。
他明白太史慈为啥恼火了,其实主张要杀俘的是方悦和秦风两个,太史慈只是随口附和了一句,他找上太史慈,纯属误伤。
杀俘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泰山军一共不到一千人,但俘虏却有三万多,是泰山军的三十几倍!控制俘虏不难,可如何安置就麻烦了。
带俘虏回泰山?轻骑发挥战力,靠的就是机动力和速度,带上这些俘虏,和自寻死路没什么两样。
放了倒是简单,但是,都昌这场突袭战只是个开始,离平定青州还远着呢!不说别的,张饶那二十万大军要怎么解决就是个大问题。
放他们去跟张饶汇合?要知道,不是每一仗都能突袭敌人,打敌人个出其不意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最麻烦的是,这三万多人还要吃饭!
方悦等人根本没把北海人算计在内,连昨夜那么有利的形势,他们都不敢出城助战,还能指望他们干点啥?
徐庶明白此中的道理,但他更明白王羽的心思,求仁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人口比地盘更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一切。
他之所以提前放弃学业,跑来从军,就是仰慕王羽的名声,不仅仅是战无不胜的勇名,更重要的是,王羽懂得重视人,尊重人。
徐庶不知道别人怎么看王羽在河东的作为,但他非常欣赏,那是最恰当的处理方式,让白波有口饭吃,消弭了无数兵灾,这才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所以,他要阻止同袍,拼尽全力。
可回过头来他才发现,他那是误伤,而且误伤的目标是最糟糕的的那个……不过,对方是主将,他不找太史慈又要找谁?
世事弄人,自己的运气真是糟糕啊!徐庶无声的叹息着。
“嗯。”太史慈很勉强的哼了一声。
他哪知道徐庶心里转了这么多念头?伸手不打笑脸人,徐庶又是道歉,又是赔笑脸,他也没法继续发作了,不过,他还是很讨厌徐庶,非常非常讨厌。
“以和为贵,这样才好。”孔融颔首微笑,道:“二位也不必为这些琐事烦恼,料民不周,本就是融这个国相的过失,前事不可追,但古人亦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就由融来收拾残局吧,如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飘天 文学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