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制,刺史以上官员的住所,可以按级别不同配置4到35名军士或胥吏充当侍卫,名曰“宣借”。政策的意思是:高官们“宣借”的房子,如果歪了塌了,“店宅务”是不负责修理的。
这个只是个规定,碰到牛叉的,又当别论,比如这位。据阎婆惜透露,这个姓程的官员刚投到蔡京门下,所以他租的房子被修缮得极好。如果不是因为急着回家,说什么也能转租个三四十贯的。
只能说阎婆惜的面子够大,或者说这姓程的另有所求。
不管怎么说,阎婆惜是帮了他一个大忙。但在王伦感谢她时,她淡笑着说:“也没甚么关系,他从前是到我家听曲的常客,对奴家有些想法。这次让他蒙情,只怕他还要感谢咧,这种人奴家见得多了。”
原来如此。虽然她是在帮他,但是王伦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却未免有些莫名的不爽,纯粹不舒服。
考虑到姓程的官员搬家就在近日,王伦当晚便和杜迁制定肥皂生产线的改造计划。
有了新家,学里的宿舍就不想去了,正好在这边指导杜迁做事。
熬油曾经花了他们很多时间,但是王伦不打算再自己来做,因为他此前已经问过了,完全可以在肉贩那里直接买现成的----普通的民众吃不起菜油,于是荤油这种既能增加油水也不太贵的东西便成了很大众化的物品,倒省了他们很多事。
剩下的其实也没什么好做的,在付出去两年四十贯的租金之后,两兄弟所剩已经无几,除了那块留作“镇宅之宝”的金锭。好在肥皂生产所需的工具极为简单,不然的话,这么好的房子他也不敢这样签下来。
炉灶设计花了些功夫,杜迁对这位兄弟的神出鬼没已经免疫,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
轻松地挣到了钱,住上了大房子,眼看有了好进项,还有什么可求的?
王伦去学舍,他这两天便按照要求找了些泥匠、木匠与铁匠,等到两日后他们接手了房子,便开始动手。
加热、反应、搅拌是重头戏,规模化生产之后再用炒菜用的大铁锅就显得不合时宜了,于是王伦请铁匠打了一块方形的凹槽,整个凹槽座在一个新支好的炉灶上,方便加热。
在它的旁边,外接一个漏斗,以方便把制作好的硬脂酸钠液倒进去。
安排新做了几十个模具,每个模具有横五竖五共计二十五个凹槽,两边略高些。这样,肥皂液倒进去之后溢出也不怕,也能很容易地一次成型二十五块肥皂,再也不需要像之前用人工把每个小模具灌满。而且模具就等在漏斗之下,一个人就能完成出液、入模的全部工作,省时省力。
他指挥泥匠工、木匠和铁匠工做事的时候,杜迁只能傻愣愣地看着,但觉得高深莫测,完全摸不透王伦的用意,即使他和其说过什么“像流水线一样做事”的话。
他能做的,就是搬家:把为数不多的家当从原先的破旧小窝里搬出来,顺便通知了一下几家销售店铺他们的新址。
做生意总需要个联络的地方么,销售都讲究个门面,现在的新居说起来就堂皇多了,连带着几位店铺老板们都觉得他们是有实力的,对得起经营“南洋”货的高大形象。
换了环境,人的精气神都来了。兄弟俩干劲十足,只用了三天时间,一条崭新的流水线已经完成。期间杜迁也和一家肉铺谈好猪油的供给,也采购了一批烧碱、食盐和木炭。
话说,这个时代的东京真的是很先进的,城市居民鲜有烧柴火的,大都用的是木炭或者煤碳。史上说“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当然这有些夸张了,实际上用木柴的也有一些人,比如像曾经的杜迁一样的潦倒者。
虽然这些东西花了不少钱,但王伦认为值得。“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东西能够极大地解放人的双手,也能极大地提升生产力,多花了一些钱又怎么样,赚回来的速度更快!
到第四天的时候,在甜水巷的这栋新家里,兄弟俩正式起了第一锅肥皂。
前半程,除了中间添两次煤碳----时人谓之石炭外,基本上没两人什么事;到了后半程,也只是杜迁把秤好的烧碱和食盐依次序倒入铁槽搅拌了片刻而已,不断翻滚的沸水比什么搅拌都有用。
就是在最后倒模的时候,杜迁基本上也能一个人操作,果真是又快又顺畅。十个模具不到半个时辰便浇铸完成了。一锅生产250块肥皂,这个效率不算低了,而且浪费极少。
“王兄弟真有鬼神莫测之机,我还以为要做到夜里呢!”杜迁大赞。之前每天做一百块,两个人都是忙一夜的,再想不到现在产量翻了一翻多,花的时间却更少,人也更轻松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不单单是肥皂这种产品,还有人的意识。要不有句话说的好么,“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再不差的。
然后就着热水再来一锅,全部五百块肥皂生产完成。
连王伦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快,那么计划就变了:“明天造一千块!”
按之前经验,五百块肥皂成本价约十两银子,他们此前赚的钱除去此前的开支还剩二十两有余,造一千块是足够的。
但是现在由于批量制造,成本被极大节约。不仅材料的单价降了,损耗也少了许多。现在的一斤猪油可以熬制两块肥皂,材料费用十文。加上批量购进的烧碱和盐,合计每块肥皂最终成本只有十文。
“一块肥皂造价十文、卖给店铺八十五文,净赚七十五文。一千块肥皂就是…”晚上,杜迁在吃力地拨算盘。难为他了,为了给做生意打基础,七尺高的汉子主动找人学打算盘。
“合计九十七贯零三百一十文。”王伦淡定地用毛笔划拉着。标配七百七十文为一贯,得出的就是这个数字,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会做的题目,杜迁一个大男人算得如此辛苦,令人汗颜。
“兄弟真乃神算子!”杜迁演算正确,无比钦佩地说。??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