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里,张大千笑着:“恭喜恭喜,失而复得啊!”

    “如果这次没能找到这宝物,悲鸿兄恐怕,又要多少个日夜难眠咯。”

    徐悲鸿严肃:“此卷规范之恢弘,岂近代人所能梦见,此皆伟大民族,在文化昌盛之际所激之精神,为智慧之表现也。“

    “并非我个人所有,它是全体国画画家以及龙国百姓的瑰宝啊!”

    张大千摇了摇头:“如今天下战乱纷纷,到现在为止都没结束,如果悲鸿兄真有心保存好这化神神仙卷,那就要多活几年,等时局稳定,再做打算。”

    齐白石点了点头:“说的有理。”

    徐悲鸿笑着在桌子上放了点糕点:“白石老哥,尝一下。”

    “大千兄推荐的蜀式糕点。”

    “这个是桃片糕。”

    “这个是花椒糖。”

    “这个是龙眼糕,这是三大炮。”

    齐白石乐呵呵的拿起一片桃片糕,放进了嘴里:“不错不错。”

    已经八十四岁的齐白石身体状况还很好。

    徐悲鸿笑着:“上上次咱们一起碰面后,再碰面,是十七年。”

    “这一次咱们再碰面,又是十年。”

    “下次……”

    齐白石吃了一块糯米做的三大炮,牙口极好,三两下就嚼开吞掉了:“别看我,我还能活。”

    三人对视,哈哈大笑。

    齐白石说到吃绝对不会客气的。

    而且可以说是非常的珍惜食物。

    徐悲鸿还记得十年前去齐白石家,齐白石用炖鸡招待自己,齐白石的小儿子吃完饭就想跑,被齐白石拉着喝了一碗鸡汤,说这是宝贝,难得一喝。

    张大千:“哎,本来白石老锅又要喜添一子的,可惜当时战乱……”

    齐白石八十岁那年,小妾流产,齐白石心痛不已,那时候正值战乱,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齐白石摆了摆头:“现在战乱将要平息,不知道龙国有没有机会恢复到盛唐光景。”

    聊到这里,张大千搓手:“说道盛唐,画圣神仙卷……上一次匆匆一瞥,结果丢了,这一次要好好地在研究一番。”

    镜头中,《八十七神仙卷》徐徐打开。

    林轩旁白开口了:“《八十七神仙卷》以道教人物为主题,描绘了天庭朝会的盛大场面。”

    “此画是位于右侧的壁画,图中都是东、南仙神。”

    画面中绘有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三位主神,十位神将,七位男仙官,六十七位金童玉女。

    作品正是吸取了传统绘画的构图规则意在自然而不受限于时空的精髓,采取“散点透视”的手法,在这样一个长二米九二高三十厘米的狭长画面中,八十七位神仙平行排列于同一视平线上。

    三位主神君站在画面三个最容易被人注视到的位置上,在众神的拥簇之下前行。

    衣带飘飘,虽然大量的人站在一起,但是整体却给人所有仙神都鱼贯向前,途中交流祥和的感觉。

    画面中的人物有明显的空间站位感,衣裙互相遮蔽,很容易分清进深上的远近疏离。

    每一个人物安排得错落有致,没有一个独立在人群外的形象,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十足。

    将每个人物的头连接起来,构成了一条起伏的曲线,形成了律动的画面效果。

    画面统一而有变化,规律而不呆板。

    林轩继续开口:“画家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空间,祥云、荷花、树木等事物完全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而出现在同一平行画面中。”

    “这也是龙国神话中,仙人是直着飞而世界其他各地的英雄、神魔都是横着飞的由来。”

    “在这幅构图中,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天地上下概念,而所有物品也可以浮空而存。”

    “所以,在画家的构想中,仙界并不是在头顶上,而是存在于一片规则与凡间不同的世界。”

    此时,张大千开始说话了,林轩顿时住声,让观众听张大千的话。

    张大千:“这白描水准之高,完全精准的体现了‘气韵生动’四个字。”

    “每一条线条,该粗则粗,该细则细,没有丝毫差错。”

    “以严谨的线条对应光线明亮,以虚弱的线条对应背光面。”

    “而从进到远,也是远处线条更虚,近处线条更实。”

    “这种很多年后山水画中才出现的技法,也包括现在西洋流行的画法,画圣一千多年前就掌握了。”

    “果然厉害,不愧是画圣。”

    “此画,非唐人不能作!”

    林轩笑着:“至于反对这种思路的交谈,就不给大家看了,我只说他们讨论的结果。”

    “以张大千徐悲鸿为首的画家、收藏家认为。”

    “吴道子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以及敦煌道佛画风格,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在此背景下,吴道子创作出了诸多道教画作,而《八十七神仙卷》有可能也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

    “以黄苗子、杨仁恺、徐邦达等人为代表的“宋派”则认为该画作创作于宋代,并认为是《朝元仙仗图》的摹本。”

    “在地星,唐是比宋早一个战乱时代的朝代,两朝首尾有几十年差距。”

    “晚唐距离初宋,有两百年时间。”

    视频中,一卷新的画卷完全打开。

    观众盯着屏幕,现场的几个专家也盯着屏幕。

    张培恩摆头:“这《朝元仙仗图》和《八十七神仙图卷》非常相似,不过,水平低至少三个档次。”

    “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林轩已经想好了怎么跟不懂画的观众解释其中缘由呢,听张培恩大师这么说,于是开口:“那请张培恩大师为我们解惑。”

    张培恩:“你说的几位‘宋派’的几位应该都只是大收藏家或者画艺没有达到绝颠的普通画家吧?”

    林轩点头:“的确是。”

    “那就没问题了。”张培恩:“以几位历史级画家的视角去看这幅画,看到的是其中的画艺,他们很清楚画家本人的功底不弱于自己。”

    “在一千多年前,就比后世画艺不差,那在当时,肯定是登临绝顶的知名人物。”

    “所以他们结合吴道子的绘画风格,确定这是吴道子的画。”

    “而另外的几位宋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应该是这样思考的。”

    张培恩梳理了一下思路,开口:“他们可能是觉得因为《朝元仙仗图》是一副壁画的草稿,所以院原画家并没有以最好的状态去画,而是随意勾勒。”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临摹,就会在临摹的时候加入自己的心神,顺便淬炼细节,并且添加很多临摹勾勒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

    “这样一来《八十七神仙图卷》水准就比《朝元仙仗图》高。”

    “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两幅画之间的境界差距实在是差的太远了,差了至少三个级别。”

    “就好像一个书法家,没有刻意写书法,只是自己写信时,水准也不会比沐浴焚香后写书法差三个境界。”

    “差半个境界都不大可能。”

    张培恩:“站在画家的角度,我也和你们地星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一样,认为这是一位绝顶人物画的。”

    “既然在对应的时代就只有吴道子有这个本事,那这个人就确定是吴道子无疑了。”

    “无须任何考证,很容易就能确定这一点。”

    这就涉及到一个境界问题了。

    在普通人看来,张培恩的国画,与融合派大师李军去画国画,可能都很好看,没什么差别。

    但是如果让李军自己看,李军就知道自己比张培恩差的有距离。

    而如果让张培恩去看,看到李军这个‘半练家子’的国画,会一眼看出这是自己未成年时期的水准,差距巨大。

    站在山脚往上看,华山高的吓人,泰山也高的吓人,甚至说不出名字的野山,也非常非常高。

    而站在珠穆朗玛峰顶往下看,对不起各位一点都不高,各位都是‘坑’,是往下陷的。

    这就是,眼界。

    林轩点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地星龙国后世的学界普遍同意张大千徐悲鸿的观点。”

    屏幕上,还在不断对比两幅画的区别。

    仙女的头冠,《朝元仙仗图》就是随手一画,一根直线加五个小圈,就是珍珠头冠。

    而《八十七神仙卷》明显能看出远近关系,而珍珠错落有致,很灵动飘逸,一点不死板。

    比如某位乐女仙子的发髻妆发,《朝元仙仗图》漆黑一片,密密麻麻用排线直接完成。

    而《八十七神仙卷》中,能看的出头发的前后关系,有立体感,发式也有细节。

    而帝君头顶的玉牌,《朝元仙仗图》就是一个长方形,而《八十七神仙图卷》则是侧面和正面都能看到,能看出玉牌的厚度。

    要知道,把这一切放在一副高三十厘米的图卷上,每一个人物也就十几厘米大小,甚至更小。

    那头顶的玉牌,也就两三毫米。

    一幅画的作者,只能在方寸之间勾勒芝麻大小的方片,另一位却可以用三毫米画出一块玉牌的神髓。

    这两位的能力那对比就太明显了。

    而且,《八十七神仙卷》无论看到什么地方,都给人一种和谐,看起来舒适的感觉。

    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往东飘去的感觉。

    仙气缭绕。

    所有的物品,只要是柔软的,就会往同一个方向飘去,展现了整体的流畅性。

    而且,两个同样手持琵琶的仙女,一个竖着琵琶,一个反弹琵琶。

    这些都是盛唐时候才有的表现,也显得更为用心。

    壁画,应该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且耗时耗力的工程,一副壁画做个十几年都是常态。

    勾勒的时候,就算是草图,也不可能随便乱画。

    《朝元仙仗图》根本看不出仙的气息。

    一处一处的细节对比,不需要林轩说话,观众也能看得懂。

    【那《朝元仙仗图》的东华帝君就像是扑克脸,而《八十七神仙卷》的东华帝君脸上却带着慈祥,差距太大了。】

    【看,第三个女子,《朝元仙仗图》上那位胸襟突兀的皱着,不知道为什么,而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上却能清楚看到是因为腰带和衣襟互相打结的结顶起了衣服,差距很大啊。】

    林轩笑着:“实际上,大家有一种推测,两幅画的来源很明显。”

    “看《八十七神仙卷》卷尾比《朝元仙仗图》的卷尾多一个脑袋,没有身子,也就是缺了这个地方。”

    “而朝元仙仗图的卷首比《八十七神仙卷》多一个人物。”

    “加上各处细节的不同,有一种猜测。”

    “那就是吴道子画了《八十七神仙卷》后,又画出了那壁画,地点就在洛阳。”

    “许多年后,画《朝元仙仗图》的画家到了那道观看到了壁画,为之惊叹,才用图卷把人物都给画了下来。”

    李军点头:“这推断很合理。”

    “不过,能穿越过去看看吗?”

    林轩笑着:“凡是非明确记载的历史,我不会过去看的。”

    “这是研究画,只要知道画好,不就行了?用不着去理会别的。”

    林轩结束了视频,介绍:“徐悲鸿先生四年后,去世了。”

    “他的遗孀根据他的遗愿,把他在战争时期保护的那些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刚刚建立的新龙国。”

    “这位艺术家一辈子都致力于保护国宝级文物,明明自己就是大画家,走后家人却可以说得上家徒四壁。”

    “这些捐赠给国家的国宝级艺术品如今被保护在燕京徐悲鸿纪念馆内。”

    “这就是《八十七神仙图卷》的故事。”

    张培恩点头:“画好,比一切都强,《八十七神仙图卷》无需什么证明。”

    “这《八十七神仙图卷》能不能扫描一个电子版,留给我们?”

    “或许,国画在它的推动下会有长足的进步。”

    此话一出,梅雷尔森急忙起身:“请给我们光线派油画界也留一份电子版资料。”

    “我感觉,光线派可能还有什么变化,答案可能在这幅画中!”

    李军:“我觉得,这幅画会带动融合派的进步!!!”

    【不是吧,认真的吗?】

    【就一副白描而已,也不是国画水墨也不是光线派大作也不是融合派油画,怎么就能带动三个完全不同的绘画门类的进步了?】

    【人家是大师,人家研究的东西比咱们的上限的高度还高不知道多少,咱们就等着他们研究得出成果,然后跟风就完事儿了。】

    【这八十七神仙图卷,没想到才是最大的惊喜啊!】

    台上的林轩看了一下时间:“直播时间有限,这些画作的电子版将会在节目后公布。”

    “而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第三幅展览品身上。”

    “他来自于一个穷困潦倒一身,在三十多岁就结束自己生命的传奇画家。”

    “在地星,画中的植物与他的名字绑定成了一个专属名词——《梵高的向日葵》。”

    “让我们去看看地星上的印象派也就是蓝星称呼的光线派大师——梵高!”

    ————

    老实说你们都去看dao版了,饿死作者真的指望我继续写下去?还专门来订阅防dao那章说什么再防dao你不看了??????

    认真的吗?

    防dao之后的章节,腰斩式掉订阅?

    认真的吗?

    还想看吗?吃霸王餐的人多了指望餐馆还开业吗?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文娱使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泥石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0111、意志长存,精神不朽!-文娱教父全文免费阅读,文娱使徒,笔趣阁并收藏文娱使徒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