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太子,微臣觉得,应该遵循历代朝廷的规矩,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现在,朱标太子殿下,已经四岁,为大皇子,而且,朱标太子现在已经被皇后抚养,他的母后,就是皇后娘娘,这样,这些规矩,对朱标太子殿下来说,都是合适的,微臣觉得,立朱标太子,最为合适。”汪广阳说道。
汪广阳这话说完,下面的群臣终于放下心来,他们最怕的,就是汪广阳说立朱棣为太子,这样绝对不合礼法。
现在,汪广阳抬出以前的规矩来,说立这朱标,是最为合适的,顿时,下面的人一片赞成。
朱元璋在龙椅上,恨不得下来踢汪广阳两脚,什么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朕想要立谁,就立谁!
此时,朱元璋已经后悔了,早知道,就不让皇后抚养朱标和朱两人了,这样,更是给了下面这些人充足的借口。
“是吗?”朱元璋的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虽然作为皇上,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让下面的群臣猜出了自己的心意,才能控制住这些群臣,让他们听自己的摆布。
但是现在,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要让群臣知道,自己对于这个结果不满意,用皇上的威严来压这些人,所以,朱元璋故意装作非常不满,说道:“朕亲手打下来的江山,一定要让它万古流传下去,所以,要让有才能的和朕一样的人来统治它,才能更加强大,朱标过于柔弱,恐怕不能承担此重任,朕感觉,朱棣更有朕的性格。如果由朱棣来当皇储,那么以后,一定可以让大明,更加强大。”
朱元璋的话,意思很明显,这天下,是我打下来的,我想让谁继承我的皇位,我就让谁继承,跟你们这些人,没有关系。我是皇上,这事我做主。
朱元璋向来都是非常霸道的,这话说得,更加霸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寻思,皇上是铁了心了,但是,能让皇上这么干吗?
绝对不能!如果皇上这样干了,那大明朝以后,就都乱套了。
李善长看了看刘基,希望刘基先站出来,给皇上上上课,这皇位传承,可是关系到整个大明江山的大事,而皇上是开国皇帝,就更该慎重了,
要是搞不好,就会滋生祸乱的。
谁知,李善长放眼望去,那刘基,此时已经眯缝起眼来了,似乎对现在发生的事,根本就不愿意多管一样。
这刘基,怎么可以这么做!李善长本来打算让刘基先出头的,这刘基刚正不阿,皇上的这个错误,他不给纠正吗?
但是现在看来,刘基似乎根本就不愿意多管闲事一般,而皇上此番话说完,群臣鸦雀无声,都在等着一个领头的人。
自己是丞相,是百官之首,看来,这件事,肯定得自己亲自出马了。
李善长振了振衣冠,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出来,左边第一个,文官之首,百官之首。
“启禀皇上,关于立储之事,乃是我大明万年基业之根本之事。立储若是没有长幼之序,没有尊卑之念,那么,会动摇我大明之根本。自古以来,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无论从哪一条,皇子朱标殿下,都是太子的唯一候选人,若是皇上凭自己喜好,就立了朱棣殿下为太子,那么以后大明朝的皇上,都会凭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这样,恐怕以后,就会乱了。”
李善长说的话,非常清楚,皇上选择继承人,不仅仅是皇上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大明朝万年之事,若是皇上凭着自己的喜好,违了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一切,不就都乱套了吗?以后的皇上再效仿,那么,每一次权力更迭,说不定,都会面临一次血淋淋的厮杀。
“是啊,皇上,请皇上三思!”武将之首,徐达也走了出来。
左右丞相都这么说了,顿时,所有的大殿上的官员,都齐声答道:“请皇上三思!”
连徐达都反对自己了,朱元璋看着下面的群臣,所有的人都在反对自己,他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个的例子,这选择皇位继承者的事情,这群大臣们,总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皇上还没脾气。
毕竟,是所有的人都反对,哪怕是朱元璋这个人非常,也不能在所有的大臣都反对的情况下,继续一意孤行吧?
看着下面的人,朱元璋心头有些恼怒。
对了,刘基,这刘基是怎么想的?这次不是李善长先提出来的吗?而刘基可是李善长的死对头。
对,问问刘基的想法
“青田,朕想要找一个勤政爱民,有和朕一样的能力的皇子,来当太子,朕一直都很看好朱棣,你觉得呢?”朱元璋问道,他的话语里的意思,非常明确。
听到皇上的问话,刘基站了出来,虽然受皇上隆恩,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也是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的。
“启禀皇上,选择皇储一事,是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如果皇室不能给天下做出榜样,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来让百姓守礼制,有教养?”刘基说道:“若在选择皇储一事上,考虑不周,很可能,会造成各皇子只见的竞争,兄弟残杀的局面。”
刘基没有明说选谁,但是,话语里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
朱元璋顿时兴致全无,说道:“退朝。”
说完,甩了甩袖子,就下了龙椅,从后面出了大殿。
皇上一直都在强压大臣,尤其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千里做官只为财。朝堂之上的很多人,都是跟着皇上一同打江山的人,现在,大功已成,整个天下,重新回归汉人的统治,自己图个富贵,又有何不可?
皇上自己很简朴,穿着打补丁的内衣,一日三餐,也都是粗茶淡饭。但是,让群臣跟皇上一样的话,这大官当得又有何意义?要是给的俸禄多一些,也就罢了,关键是,皇上给的俸禄,又是那么少。
相比东面的陈王爷封地内的那些官员,他们一个七品的官员的俸禄,就赶得上朝廷的三品大员了,这不由得让他们眼红,同时,心里都在压抑着。
虽然如此,他们却不敢违背皇上的意思,虽然经手的钱粮不少,但是,要是有什么贪污受贿的行为,被刘基给发现了,可就是重罪。
尤其是,那个稻草人,胡惟庸,还在外面立着呢,随时都提醒着他们,做官,就要清正廉明。
大臣们虽然嘴上从来没有说过,心里的抱怨,都是有的。平时被皇上剥削得太狠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正大光明地顶撞皇上,大义凌然,都是为了大明的万年基业着想,绝对不能妥协!他们异口同声,此时不管是哪一派的人,都是如此想法。
看着皇上像是娘们一般摔门而出,他们只感觉,这次上朝,还真是过瘾,大快人心啊,
给皇上添堵,真是开心!
群臣们一边交谈着,一边脸上乐呵呵地走了出去。
刘基跟着群臣,也慢慢向外走去,对他来说,其实并不是为了顶撞皇上,而是为了大明的基业,皇上宠爱妃,这他没有任何非议,但是,若要说到了立太子,那就必须要遵守规矩。
皇上究竟是怎么想的,丞相又是怎么想的?刘基在脑子里,闪过了一些疑惑,脚步有辛重。尤其是,虽然这次皇上悻悻而走,但是,立太子一事,还真是到时候了。皇上的意见没有坚持,但是,也没有提要立朱标当太子啊。想着想着,刘基有了主意,去找皇后,让皇后劝说皇上,回心转意!
他调转脚步,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朱元璋脸色不悦,当时,他怒极而走,其实,也是有目的的,既然群臣反对,那就先拖着,反正自己还年轻,朱棣还很小,以后,再寻找机会,立朱棣为太子。
处理完了纷繁的奏折,朱元璋头有需昏沉沉,此时,已经到了午后。
想起朝堂之上的一幕,朱元璋想要把刘基叫过来臭骂一顿,自己将他重新启用,他难道就不知道凡事都支持自己吗?这次,居然所有的大臣,都反对自己!
不过又一想,真把刘基叫来了,刘基肯定会喋喋不休地劝自己,这个老家伙,非常固执。
算了,还是别叫了,去后宫看看,散散心。
朱元璋喜欢朱棣,其实是有原因的,虽然时间不多,但是,这朱棣小家伙,不管怎么哭闹,只要一到了自己这里,立刻就停止了,还冲自己乐,这让朱元璋感觉到莫名的满足。作为皇帝,必须要有别人没有的本事,比如,这本事就是先天的,证明这朱棣,知道自己是真龙天子,自然不会哭闹。如果朱元璋要知道,这个刚刚生下来的家伙,根本就不是他的种,不知道会是如何感想,而这个朱棣,从生下来,就有一样别的皇子都没有的才能,会拍皇上的马屁。今日就去后宫,再找小家伙乐呵乐呵,朱元璋这般想着,命太监摆驾,去长春宫。
汪广阳这话说完,下面的群臣终于放下心来,他们最怕的,就是汪广阳说立朱棣为太子,这样绝对不合礼法。
现在,汪广阳抬出以前的规矩来,说立这朱标,是最为合适的,顿时,下面的人一片赞成。
朱元璋在龙椅上,恨不得下来踢汪广阳两脚,什么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朕想要立谁,就立谁!
此时,朱元璋已经后悔了,早知道,就不让皇后抚养朱标和朱两人了,这样,更是给了下面这些人充足的借口。
“是吗?”朱元璋的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虽然作为皇上,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让下面的群臣猜出了自己的心意,才能控制住这些群臣,让他们听自己的摆布。
但是现在,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要让群臣知道,自己对于这个结果不满意,用皇上的威严来压这些人,所以,朱元璋故意装作非常不满,说道:“朕亲手打下来的江山,一定要让它万古流传下去,所以,要让有才能的和朕一样的人来统治它,才能更加强大,朱标过于柔弱,恐怕不能承担此重任,朕感觉,朱棣更有朕的性格。如果由朱棣来当皇储,那么以后,一定可以让大明,更加强大。”
朱元璋的话,意思很明显,这天下,是我打下来的,我想让谁继承我的皇位,我就让谁继承,跟你们这些人,没有关系。我是皇上,这事我做主。
朱元璋向来都是非常霸道的,这话说得,更加霸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寻思,皇上是铁了心了,但是,能让皇上这么干吗?
绝对不能!如果皇上这样干了,那大明朝以后,就都乱套了。
李善长看了看刘基,希望刘基先站出来,给皇上上上课,这皇位传承,可是关系到整个大明江山的大事,而皇上是开国皇帝,就更该慎重了,
要是搞不好,就会滋生祸乱的。
谁知,李善长放眼望去,那刘基,此时已经眯缝起眼来了,似乎对现在发生的事,根本就不愿意多管一样。
这刘基,怎么可以这么做!李善长本来打算让刘基先出头的,这刘基刚正不阿,皇上的这个错误,他不给纠正吗?
但是现在看来,刘基似乎根本就不愿意多管闲事一般,而皇上此番话说完,群臣鸦雀无声,都在等着一个领头的人。
自己是丞相,是百官之首,看来,这件事,肯定得自己亲自出马了。
李善长振了振衣冠,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出来,左边第一个,文官之首,百官之首。
“启禀皇上,关于立储之事,乃是我大明万年基业之根本之事。立储若是没有长幼之序,没有尊卑之念,那么,会动摇我大明之根本。自古以来,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无论从哪一条,皇子朱标殿下,都是太子的唯一候选人,若是皇上凭自己喜好,就立了朱棣殿下为太子,那么以后大明朝的皇上,都会凭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这样,恐怕以后,就会乱了。”
李善长说的话,非常清楚,皇上选择继承人,不仅仅是皇上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大明朝万年之事,若是皇上凭着自己的喜好,违了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一切,不就都乱套了吗?以后的皇上再效仿,那么,每一次权力更迭,说不定,都会面临一次血淋淋的厮杀。
“是啊,皇上,请皇上三思!”武将之首,徐达也走了出来。
左右丞相都这么说了,顿时,所有的大殿上的官员,都齐声答道:“请皇上三思!”
连徐达都反对自己了,朱元璋看着下面的群臣,所有的人都在反对自己,他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个的例子,这选择皇位继承者的事情,这群大臣们,总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皇上还没脾气。
毕竟,是所有的人都反对,哪怕是朱元璋这个人非常,也不能在所有的大臣都反对的情况下,继续一意孤行吧?
看着下面的人,朱元璋心头有些恼怒。
对了,刘基,这刘基是怎么想的?这次不是李善长先提出来的吗?而刘基可是李善长的死对头。
对,问问刘基的想法
“青田,朕想要找一个勤政爱民,有和朕一样的能力的皇子,来当太子,朕一直都很看好朱棣,你觉得呢?”朱元璋问道,他的话语里的意思,非常明确。
听到皇上的问话,刘基站了出来,虽然受皇上隆恩,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也是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的。
“启禀皇上,选择皇储一事,是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如果皇室不能给天下做出榜样,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来让百姓守礼制,有教养?”刘基说道:“若在选择皇储一事上,考虑不周,很可能,会造成各皇子只见的竞争,兄弟残杀的局面。”
刘基没有明说选谁,但是,话语里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
朱元璋顿时兴致全无,说道:“退朝。”
说完,甩了甩袖子,就下了龙椅,从后面出了大殿。
皇上一直都在强压大臣,尤其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千里做官只为财。朝堂之上的很多人,都是跟着皇上一同打江山的人,现在,大功已成,整个天下,重新回归汉人的统治,自己图个富贵,又有何不可?
皇上自己很简朴,穿着打补丁的内衣,一日三餐,也都是粗茶淡饭。但是,让群臣跟皇上一样的话,这大官当得又有何意义?要是给的俸禄多一些,也就罢了,关键是,皇上给的俸禄,又是那么少。
相比东面的陈王爷封地内的那些官员,他们一个七品的官员的俸禄,就赶得上朝廷的三品大员了,这不由得让他们眼红,同时,心里都在压抑着。
虽然如此,他们却不敢违背皇上的意思,虽然经手的钱粮不少,但是,要是有什么贪污受贿的行为,被刘基给发现了,可就是重罪。
尤其是,那个稻草人,胡惟庸,还在外面立着呢,随时都提醒着他们,做官,就要清正廉明。
大臣们虽然嘴上从来没有说过,心里的抱怨,都是有的。平时被皇上剥削得太狠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正大光明地顶撞皇上,大义凌然,都是为了大明的万年基业着想,绝对不能妥协!他们异口同声,此时不管是哪一派的人,都是如此想法。
看着皇上像是娘们一般摔门而出,他们只感觉,这次上朝,还真是过瘾,大快人心啊,
给皇上添堵,真是开心!
群臣们一边交谈着,一边脸上乐呵呵地走了出去。
刘基跟着群臣,也慢慢向外走去,对他来说,其实并不是为了顶撞皇上,而是为了大明的基业,皇上宠爱妃,这他没有任何非议,但是,若要说到了立太子,那就必须要遵守规矩。
皇上究竟是怎么想的,丞相又是怎么想的?刘基在脑子里,闪过了一些疑惑,脚步有辛重。尤其是,虽然这次皇上悻悻而走,但是,立太子一事,还真是到时候了。皇上的意见没有坚持,但是,也没有提要立朱标当太子啊。想着想着,刘基有了主意,去找皇后,让皇后劝说皇上,回心转意!
他调转脚步,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朱元璋脸色不悦,当时,他怒极而走,其实,也是有目的的,既然群臣反对,那就先拖着,反正自己还年轻,朱棣还很小,以后,再寻找机会,立朱棣为太子。
处理完了纷繁的奏折,朱元璋头有需昏沉沉,此时,已经到了午后。
想起朝堂之上的一幕,朱元璋想要把刘基叫过来臭骂一顿,自己将他重新启用,他难道就不知道凡事都支持自己吗?这次,居然所有的大臣,都反对自己!
不过又一想,真把刘基叫来了,刘基肯定会喋喋不休地劝自己,这个老家伙,非常固执。
算了,还是别叫了,去后宫看看,散散心。
朱元璋喜欢朱棣,其实是有原因的,虽然时间不多,但是,这朱棣小家伙,不管怎么哭闹,只要一到了自己这里,立刻就停止了,还冲自己乐,这让朱元璋感觉到莫名的满足。作为皇帝,必须要有别人没有的本事,比如,这本事就是先天的,证明这朱棣,知道自己是真龙天子,自然不会哭闹。如果朱元璋要知道,这个刚刚生下来的家伙,根本就不是他的种,不知道会是如何感想,而这个朱棣,从生下来,就有一样别的皇子都没有的才能,会拍皇上的马屁。今日就去后宫,再找小家伙乐呵乐呵,朱元璋这般想着,命太监摆驾,去长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