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支队伍,慢慢地开动了,马车在颠簸着,李丽珍的心,也在跟着颠簸着。
贡女们的马车,由敏敏率领的娘子军护卫,一路上也方便照应。刘狗儿的人护在前后,后面还有一些马车,是朝鲜进贡给明朝的贡品。
队伍的前面,朱丽叶倒是心情舒畅,虽然昨晚没有和达令鱼水交融,但是,从此摆脱了那个女魔头的使唤,朱丽叶还是很高兴的。
除了他们之外,李成桂还带着一千人,护在了左右,在离开朝鲜之前,为了防止死忠王祺的残余分子的捣乱,李成桂会将明朝来的使者,一直护送出去,直到鸭绿江的对岸。
陈风在马背上,有些激动,虽然他经常不在家,但是,这次是出国,自然和以前的感觉有所不同,现在,终于要回家了。
就在陈风要出发的同时,在应天城外,也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御林军将整个道路都戒严了,文武百官,都在静静地守候着,这种景象,只有一种情况,是皇上要出巡了。
皇上出巡,是一件很庞大和严肃的事情,要显示出天子的威严来,有的时候,节俭可不是好的方式。而且,还要保护好皇上的安全。
这样的一件大事,一般来说,会在半年之前就准备了,做好周密的计划,路程如何安排,沿途如何接待,都得准备得妥妥当当,但是现在,却只有短短五日的时间。
五日之前,皇上在大殿上,突然向群臣说道,要去北巡,到大都去看看。
“大都,乃是鞑子伪朝曾经的首都,现在,又是皇弟镇守边疆之重地,防备各方面鞑子的反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朕要去大都看看。”朱元璋说道。
他这话一说完,大殿上,一片寂静。
自从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每日里都要上早朝,群臣们四更天就得起床,五更就得在皇城之外守候着,心中有苦,谁都不敢说。
而现在,刚刚上朝,皇上就这么说,他们的很多人的脑子还不是很清醒。
要是真的清醒了,那应该赶紧庆幸,皇上一走,终于可以轻松几日了,再也不用上早朝了。
可惜,最先说话的是李善长。
李善长听到朱元璋说要去大都,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能去!
大都,那可是陈风的地盘,再说,那里有什么好的,时不时地会有蒙古人来骚扰,而且,他在猜测着一个可怕的情况,皇上不会是想迁都到大都去吧?
“皇上,王爷为我朝镇守北边,劳苦功高。皇上派人去慰劳,已经可以显示出皇上的隆恩来了,至于皇上亲自北巡,滋事重大,还请皇上三思!“李善长首先站了出来说道。
看到李善长如此表态,顿时,下面的丞相一派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基调了。立刻,兵部尚书也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虽然鞑子的主力,已经被赶走,但是,鞑子在大同,在上都,还有很强大的实力,皇上龙体金贵,不宜涉险,还请皇上慎重。“
这劝阻的话,一说起来,那就不停了,朱元璋看到了两个人都说话了,脸上立刻不悦:“朕还没有那么金贵,当初,朕也是在战场上,拿着武器厮杀过来的,哪怕就是面对数万的鞑子,朕都从来没有怕过,现在,鞑子已经被赶走了,四周国泰民安,朕在自己的国家内走走,又有何危险?难道,还不如当初朕在皇觉寺里面当和尚的时候吗?”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顿时,下面还想劝阻的人,顿时就打住了。皇上主意已定,跟着丞相的步调走,那就是顶撞皇上啊,而要是顺从皇上的说法,那又会让丞相不满。
于是,满朝文武,立刻个个都闭上了嘴,谁都不发话。
这种时候,怎么说都是错。
“青田,你给朕说说,朕该不该去啊?”朱元璋看了眼另一侧的刘基,说道。
本来,刘基也是不想说话的。本来,皇上有这种想法,应该先拿给几个重要的人,比如丞相等人,让他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而现在,皇上直接抛到了朝堂之上,不给各人准备的时间,现在,又在考验刘基的能力了。
刘基知道,皇上刚刚的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是非去不可了,那么,既然如此,自己也不必再忤逆皇上的说法了。
可惜,这样会得罪了丞相啊。
不过,刘基也知道,自己被皇上提到了中书平章这个职位上来,就是为了在皇上和丞相政见不合的时候,帮助皇上来反驳丞相的。现在,丞相阻止皇上去大都,自己的论调,不会有第二种了。
“皇上,这次北巡,事关重大,需要妥善安排,尤其是,关于走水路还是陆路,一定要选择好。微臣觉得,若是走水路,比较方便,而且,还可以节省开销。”
走水路?走运河?听到刘基的话,顿时,朱元璋眼前一亮。
“爱卿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刚定,百废待兴。凡事当以勤俭为重,朕决定走水路北上,沿途官员,不得前来滋扰。”朱元璋说道。
走陆路,每到一处,当地官员肯定会组织百姓,出来相迎,劳民伤财,倒不如走水路,谁都不打扰,直接就到了大都。
听到了皇上同意了刘基的话,李善长更是不爽,既然皇上非得去大都不可,那自己就不劝阻了,但是,这走陆路和水路上,得和刘基较量一番不可。
“启禀皇上,龙体的安危,关系到我们大明万年的基业,走陆路,尚可以由徐达将军的骑兵护卫,而走水路,我大明水师一直都是羸弱,唯恐中途出现什么意外,无法策应周全。”
李善长觉得,自己的这个理由,是非常充分的。这次,看刘基还怎么反驳1
“李大人此言差矣!怎么能够说我大明水师羸弱?就在我们东面,太湖水师,屡建奇功,战船高大,火力威猛,足能够保护好皇上的周全。”刘基说道。
太湖水师?开什么玩笑!那可是陈王爷手下的军队,怎么会听我们调遣?怎么可以把皇上的安危,交给他们?李善长不由得在心中讥讽,但是,嘴上却说不出来。毕竟,这涉及到了皇上和王爷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宜在朝堂上讨论。
但是,稍后,李善长立刻就猜出了刘基的用意!刘基正是想利用这次皇上出巡这个最正大光明的理由,将皇权伸到陈王爷的军队里去!看太湖水师,是否听皇上的号令!
自己真是愚蠢,还提出这么个问题来,这不是一头钻进刘基的口袋里去吗?
刘基还真是揣摩上意的高手,李善长在心里懊恼,这次和刘基的朝堂之争,自己又输了。
只见朱元璋在龙椅上说道:“对,我大明朝,兵强马壮。太湖水师,乃是我朝第一水师。立刻传朕的旨意,命令太湖水师,五日之内,到应天城外停泊,护送朕去大都。”
五日之内!这日子催得还挺既,太湖水师,恐怕得接到命令之后,日夜赶路,才能够在五日之内赶到吧。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根本就耍不出什么花招来。
朱元璋这话一说,下面的群臣,谁还敢表示什么反对意见?皇上在没有拿主意之前,他们还能劝阻一下,若是皇上拿了主意,他们再表示反对,那就是在打皇上脸了。
朱元璋可是草莽出身,他要是眼一红,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前几日,在大殿之上,命令左右,打了一名贪官五十杖,那贪官在打到二十多杖的时候,就已经毙命了,两边行刑的人,还是老老实实将剩下的都打完了。
虽然他们知道,那是皇上在告诫他们,绝对不能贪污。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也是皇上在展示自己的权威,没有人能忤逆他。
其实,这次朱元璋要去大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很深的考虑的。北方的大都,是防守鞑子的重点,以后,在徐达的军队实力恢复之后,还要和陈风的军队一起,继续北伐。所以,大都会成为以后的一个北伐的起点,朱元璋要去亲自查看一下,制定以后的北伐策略。
应天虽然是六朝古都,但是,在应天建都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长命的,都是短寿的国家,所以,朱元璋对于应天为首都,其实不是很满意,尤其是,按照流传下来的说法,当初秦始皇为了把应天的龙脉挖断,才修了这辞而过的秦淮河。
朱元璋早就动了迁都的心思,为此,他还派人去过汴梁,当初,北宋最初就定都汴梁。但是,汴梁,开封,这些地方,都容易遭水灾。当初,李思齐掘开了黄河,就将汴梁给淹了。
这些都不合适,那么,将元朝的首都,也就是大都,作为自己的国都,是否合适?朱元璋非常想亲自去看一下。
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不能说的原因。陈风去高丽接贡女了,那些高丽的女子,也该快到了吧?朱元璋每日里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了他的帝国的治理之中,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想面对后宫里的那些嫔妃,他已经没有新鲜感了。
贡女们的马车,由敏敏率领的娘子军护卫,一路上也方便照应。刘狗儿的人护在前后,后面还有一些马车,是朝鲜进贡给明朝的贡品。
队伍的前面,朱丽叶倒是心情舒畅,虽然昨晚没有和达令鱼水交融,但是,从此摆脱了那个女魔头的使唤,朱丽叶还是很高兴的。
除了他们之外,李成桂还带着一千人,护在了左右,在离开朝鲜之前,为了防止死忠王祺的残余分子的捣乱,李成桂会将明朝来的使者,一直护送出去,直到鸭绿江的对岸。
陈风在马背上,有些激动,虽然他经常不在家,但是,这次是出国,自然和以前的感觉有所不同,现在,终于要回家了。
就在陈风要出发的同时,在应天城外,也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御林军将整个道路都戒严了,文武百官,都在静静地守候着,这种景象,只有一种情况,是皇上要出巡了。
皇上出巡,是一件很庞大和严肃的事情,要显示出天子的威严来,有的时候,节俭可不是好的方式。而且,还要保护好皇上的安全。
这样的一件大事,一般来说,会在半年之前就准备了,做好周密的计划,路程如何安排,沿途如何接待,都得准备得妥妥当当,但是现在,却只有短短五日的时间。
五日之前,皇上在大殿上,突然向群臣说道,要去北巡,到大都去看看。
“大都,乃是鞑子伪朝曾经的首都,现在,又是皇弟镇守边疆之重地,防备各方面鞑子的反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朕要去大都看看。”朱元璋说道。
他这话一说完,大殿上,一片寂静。
自从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每日里都要上早朝,群臣们四更天就得起床,五更就得在皇城之外守候着,心中有苦,谁都不敢说。
而现在,刚刚上朝,皇上就这么说,他们的很多人的脑子还不是很清醒。
要是真的清醒了,那应该赶紧庆幸,皇上一走,终于可以轻松几日了,再也不用上早朝了。
可惜,最先说话的是李善长。
李善长听到朱元璋说要去大都,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能去!
大都,那可是陈风的地盘,再说,那里有什么好的,时不时地会有蒙古人来骚扰,而且,他在猜测着一个可怕的情况,皇上不会是想迁都到大都去吧?
“皇上,王爷为我朝镇守北边,劳苦功高。皇上派人去慰劳,已经可以显示出皇上的隆恩来了,至于皇上亲自北巡,滋事重大,还请皇上三思!“李善长首先站了出来说道。
看到李善长如此表态,顿时,下面的丞相一派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基调了。立刻,兵部尚书也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虽然鞑子的主力,已经被赶走,但是,鞑子在大同,在上都,还有很强大的实力,皇上龙体金贵,不宜涉险,还请皇上慎重。“
这劝阻的话,一说起来,那就不停了,朱元璋看到了两个人都说话了,脸上立刻不悦:“朕还没有那么金贵,当初,朕也是在战场上,拿着武器厮杀过来的,哪怕就是面对数万的鞑子,朕都从来没有怕过,现在,鞑子已经被赶走了,四周国泰民安,朕在自己的国家内走走,又有何危险?难道,还不如当初朕在皇觉寺里面当和尚的时候吗?”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顿时,下面还想劝阻的人,顿时就打住了。皇上主意已定,跟着丞相的步调走,那就是顶撞皇上啊,而要是顺从皇上的说法,那又会让丞相不满。
于是,满朝文武,立刻个个都闭上了嘴,谁都不发话。
这种时候,怎么说都是错。
“青田,你给朕说说,朕该不该去啊?”朱元璋看了眼另一侧的刘基,说道。
本来,刘基也是不想说话的。本来,皇上有这种想法,应该先拿给几个重要的人,比如丞相等人,让他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而现在,皇上直接抛到了朝堂之上,不给各人准备的时间,现在,又在考验刘基的能力了。
刘基知道,皇上刚刚的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是非去不可了,那么,既然如此,自己也不必再忤逆皇上的说法了。
可惜,这样会得罪了丞相啊。
不过,刘基也知道,自己被皇上提到了中书平章这个职位上来,就是为了在皇上和丞相政见不合的时候,帮助皇上来反驳丞相的。现在,丞相阻止皇上去大都,自己的论调,不会有第二种了。
“皇上,这次北巡,事关重大,需要妥善安排,尤其是,关于走水路还是陆路,一定要选择好。微臣觉得,若是走水路,比较方便,而且,还可以节省开销。”
走水路?走运河?听到刘基的话,顿时,朱元璋眼前一亮。
“爱卿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刚定,百废待兴。凡事当以勤俭为重,朕决定走水路北上,沿途官员,不得前来滋扰。”朱元璋说道。
走陆路,每到一处,当地官员肯定会组织百姓,出来相迎,劳民伤财,倒不如走水路,谁都不打扰,直接就到了大都。
听到了皇上同意了刘基的话,李善长更是不爽,既然皇上非得去大都不可,那自己就不劝阻了,但是,这走陆路和水路上,得和刘基较量一番不可。
“启禀皇上,龙体的安危,关系到我们大明万年的基业,走陆路,尚可以由徐达将军的骑兵护卫,而走水路,我大明水师一直都是羸弱,唯恐中途出现什么意外,无法策应周全。”
李善长觉得,自己的这个理由,是非常充分的。这次,看刘基还怎么反驳1
“李大人此言差矣!怎么能够说我大明水师羸弱?就在我们东面,太湖水师,屡建奇功,战船高大,火力威猛,足能够保护好皇上的周全。”刘基说道。
太湖水师?开什么玩笑!那可是陈王爷手下的军队,怎么会听我们调遣?怎么可以把皇上的安危,交给他们?李善长不由得在心中讥讽,但是,嘴上却说不出来。毕竟,这涉及到了皇上和王爷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宜在朝堂上讨论。
但是,稍后,李善长立刻就猜出了刘基的用意!刘基正是想利用这次皇上出巡这个最正大光明的理由,将皇权伸到陈王爷的军队里去!看太湖水师,是否听皇上的号令!
自己真是愚蠢,还提出这么个问题来,这不是一头钻进刘基的口袋里去吗?
刘基还真是揣摩上意的高手,李善长在心里懊恼,这次和刘基的朝堂之争,自己又输了。
只见朱元璋在龙椅上说道:“对,我大明朝,兵强马壮。太湖水师,乃是我朝第一水师。立刻传朕的旨意,命令太湖水师,五日之内,到应天城外停泊,护送朕去大都。”
五日之内!这日子催得还挺既,太湖水师,恐怕得接到命令之后,日夜赶路,才能够在五日之内赶到吧。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根本就耍不出什么花招来。
朱元璋这话一说,下面的群臣,谁还敢表示什么反对意见?皇上在没有拿主意之前,他们还能劝阻一下,若是皇上拿了主意,他们再表示反对,那就是在打皇上脸了。
朱元璋可是草莽出身,他要是眼一红,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前几日,在大殿之上,命令左右,打了一名贪官五十杖,那贪官在打到二十多杖的时候,就已经毙命了,两边行刑的人,还是老老实实将剩下的都打完了。
虽然他们知道,那是皇上在告诫他们,绝对不能贪污。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也是皇上在展示自己的权威,没有人能忤逆他。
其实,这次朱元璋要去大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很深的考虑的。北方的大都,是防守鞑子的重点,以后,在徐达的军队实力恢复之后,还要和陈风的军队一起,继续北伐。所以,大都会成为以后的一个北伐的起点,朱元璋要去亲自查看一下,制定以后的北伐策略。
应天虽然是六朝古都,但是,在应天建都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长命的,都是短寿的国家,所以,朱元璋对于应天为首都,其实不是很满意,尤其是,按照流传下来的说法,当初秦始皇为了把应天的龙脉挖断,才修了这辞而过的秦淮河。
朱元璋早就动了迁都的心思,为此,他还派人去过汴梁,当初,北宋最初就定都汴梁。但是,汴梁,开封,这些地方,都容易遭水灾。当初,李思齐掘开了黄河,就将汴梁给淹了。
这些都不合适,那么,将元朝的首都,也就是大都,作为自己的国都,是否合适?朱元璋非常想亲自去看一下。
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不能说的原因。陈风去高丽接贡女了,那些高丽的女子,也该快到了吧?朱元璋每日里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了他的帝国的治理之中,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想面对后宫里的那些嫔妃,他已经没有新鲜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