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了想,提笔写下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首先,必须要想办法让陈皇离开盛京,去往杭州——倒不是为了那丁姨娘和晏二娘的“野心”,更是因为杭州离盛京最近,也最容易发生“意外”。
其次,得尽快把昭贵妃弄回滇南,她是个行军打仗的好手,也对自己的想法再清楚不过,且是支持的,那么待她掌握了滇南的军队,自己成事的概率更上层楼。
然后便是商云岚那边儿——他需要离开盛京,离开陈皇的监视。商云岚身子还没好完,最好去蜀州养一养,还得烦请林净跟着他……
最后,便是想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起兵了,要么是有“乱臣贼子”想要谋朝篡位,要么是军饷被克扣、将士们缺衣少食没有兵器。
而她,和阳县主、镇国公幼妹,正是该在此刻解救百姓于水火!
商少言摸了摸下巴,心里大致有了章程,而后便将自己胡乱写下的思路扔进水盆里,慢慢悠悠地将纸搅烂,一边思考着谁来当这个克扣军饷的冤大头。
正在她微笑着思考时,外头传来了于潭的声音:“县主,三公主来了。”
三公主陆双怡,被派来和亲的那位?
商少言理了理衣衫,身上还穿着铠甲,就这么走了出去,她看着于潭,而后皱了皱眉:“她不好好待在朔城里面,来军营做什么?”
于潭看了看四周,而后压低声音对商少言道:“您也知道,昨日那一战之后,您便有了战神之名,她似乎对您很好奇,想来看看。”
商少言被气笑了:“我又不是猴子,也不会耍把戏,她来看我干甚?”
于潭苦着脸,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末将哪儿能知道啊?”
商少言也不为难于潭,只是摆摆手,颇为头疼地说:“把她带过来吧。”
于潭领命告退了。
商少言再度陷入了沉思——她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一件事。
是什么事情呢?
……
南陈,皇宫。
淑妃到底是因为陈皇伤了根本这件事而遭到了厌弃,准确地说,现在整个南陈后宫,没有一个妃子不被陈皇厌弃,包括昔日盛宠在身的昭贵妃。
陈皇每日里都在频繁召见全国各地的道士、仙师,也更期待商少言带着那位西北的得道仙人回来。而与此同时,秦晔把控了皇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九千岁”。
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出入昭阳宫,只是比之从前更加明目张胆——宫内众人都看出来他与昭贵妃不大对劲了,但秦晔根本不放在心上,因为陈皇没那个心思去管,也管不住。
昭贵妃这几日颇有些神思不属,她时常坐在窗边,仰头看着碧蓝如洗的天空,微微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
柳儿在一旁替她剥核桃,一边小声念叨着:“娘娘可别成日里发呆了,还是得多出去走走,免得闷坏了身子,届时九千岁又要数落奴婢……”
昭贵妃眉眼一动,她看向柳儿,不怒自威:“谁数落你?”
柳儿吓了一跳,她停下了手上剥核桃的动作,怯怯道:“九、九千岁……”
昭贵妃怒极反笑:“好、好一个九千岁!陛下尚且在世,他便自称九千岁了?可真是好手段、好心机!”
她语气里暗含嘲讽,柳儿缩了缩脖子,小声反驳:“往日里也没见娘娘您如此爱重陛下啊……”
昭贵妃默了默,而后锐利的眼神刺向柳儿。
柳儿有些害怕,连忙放下手中的核桃。
昭贵妃被她气笑了:“不会跪,是么?”
柳儿懵了一瞬,而后很快就回过神来,吓得面如白纸,“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住磕着头:“娘娘恕罪,娘娘恕罪……”
昭贵妃冷冷地看她一眼:“章柳儿,昔日本宫在滇南将你救下来,又带入宫中,你平日里没个正形,本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看不见了;现在正值多事之秋,你这张嘴再说不该说的话,当心本宫将你毒哑之后扔进冷宫,你信是不信?”
柳儿跟着昭贵妃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见过一句重话,更遑论此刻的威胁?
她吓得抽泣起来:“娘娘恕罪,奴婢再不敢乱说话了。”
昭贵妃定定地看着柳儿,觉得她不能够再留在身边了。
这才收了秦晔几次好处,就叫上了九千岁;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竟连一丝半点的机灵都没学到……
但正如她方才所说,现下正乃多事之秋,不宜生事,她若在此时将向来最宠信的大宫女给赶出去,那只会招来祸害。
心思一转,昭贵妃便有些疲惫地摆摆手:“你下去吧,本宫想一个人静一静。”
柳儿怯怯地退出去了。
昭贵妃揉了揉额头,也离开了正殿,转头去了书房。
正在此时,一只信鸽飞了进来,停在了书桌上,昭贵妃盯着它看了一瞬,而后抬手取下信鸽腿上绑着的小竹筒。
她抖出里面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两行小字:“和阳出事,镇国公忧,欲见阿姐。”
这是自己的弟弟李琅轩的来信。
昭贵妃看了好几遍,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阳出事了?
可是为什么没有消息传过来?
她心里一跳,不免也有些担忧,当即有些头疼地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下一刻,却又有一只信鸽停在了书房的窗边,歪着头看向昭贵妃。
……这是一只昭贵妃并不眼熟的信鸽。
她有些迟疑地走上前,而后从它的腿上取下另一张纸条。
“将军勿担忧,西突厥入侵朔城,我已生擒小可汗,打了胜仗,只等机会将您送去滇南。”
落款是“和”。
昭贵妃:“……”
她大致过了一遍——西突厥入侵朔城,有人给镇国公传了信,镇国公急了,叫阿弟给自己递信;然后算了算时间,不到一天和阳就生擒了小可汗、打了胜仗,恐怕猜到了什么,连忙给自己寄了信,免得她担忧。
这么看来,和阳那丫头具体在做的事情,只有自己的弟弟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了。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是哪个冤种给镇国公传了信?
首先,必须要想办法让陈皇离开盛京,去往杭州——倒不是为了那丁姨娘和晏二娘的“野心”,更是因为杭州离盛京最近,也最容易发生“意外”。
其次,得尽快把昭贵妃弄回滇南,她是个行军打仗的好手,也对自己的想法再清楚不过,且是支持的,那么待她掌握了滇南的军队,自己成事的概率更上层楼。
然后便是商云岚那边儿——他需要离开盛京,离开陈皇的监视。商云岚身子还没好完,最好去蜀州养一养,还得烦请林净跟着他……
最后,便是想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起兵了,要么是有“乱臣贼子”想要谋朝篡位,要么是军饷被克扣、将士们缺衣少食没有兵器。
而她,和阳县主、镇国公幼妹,正是该在此刻解救百姓于水火!
商少言摸了摸下巴,心里大致有了章程,而后便将自己胡乱写下的思路扔进水盆里,慢慢悠悠地将纸搅烂,一边思考着谁来当这个克扣军饷的冤大头。
正在她微笑着思考时,外头传来了于潭的声音:“县主,三公主来了。”
三公主陆双怡,被派来和亲的那位?
商少言理了理衣衫,身上还穿着铠甲,就这么走了出去,她看着于潭,而后皱了皱眉:“她不好好待在朔城里面,来军营做什么?”
于潭看了看四周,而后压低声音对商少言道:“您也知道,昨日那一战之后,您便有了战神之名,她似乎对您很好奇,想来看看。”
商少言被气笑了:“我又不是猴子,也不会耍把戏,她来看我干甚?”
于潭苦着脸,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末将哪儿能知道啊?”
商少言也不为难于潭,只是摆摆手,颇为头疼地说:“把她带过来吧。”
于潭领命告退了。
商少言再度陷入了沉思——她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一件事。
是什么事情呢?
……
南陈,皇宫。
淑妃到底是因为陈皇伤了根本这件事而遭到了厌弃,准确地说,现在整个南陈后宫,没有一个妃子不被陈皇厌弃,包括昔日盛宠在身的昭贵妃。
陈皇每日里都在频繁召见全国各地的道士、仙师,也更期待商少言带着那位西北的得道仙人回来。而与此同时,秦晔把控了皇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九千岁”。
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出入昭阳宫,只是比之从前更加明目张胆——宫内众人都看出来他与昭贵妃不大对劲了,但秦晔根本不放在心上,因为陈皇没那个心思去管,也管不住。
昭贵妃这几日颇有些神思不属,她时常坐在窗边,仰头看着碧蓝如洗的天空,微微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
柳儿在一旁替她剥核桃,一边小声念叨着:“娘娘可别成日里发呆了,还是得多出去走走,免得闷坏了身子,届时九千岁又要数落奴婢……”
昭贵妃眉眼一动,她看向柳儿,不怒自威:“谁数落你?”
柳儿吓了一跳,她停下了手上剥核桃的动作,怯怯道:“九、九千岁……”
昭贵妃怒极反笑:“好、好一个九千岁!陛下尚且在世,他便自称九千岁了?可真是好手段、好心机!”
她语气里暗含嘲讽,柳儿缩了缩脖子,小声反驳:“往日里也没见娘娘您如此爱重陛下啊……”
昭贵妃默了默,而后锐利的眼神刺向柳儿。
柳儿有些害怕,连忙放下手中的核桃。
昭贵妃被她气笑了:“不会跪,是么?”
柳儿懵了一瞬,而后很快就回过神来,吓得面如白纸,“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住磕着头:“娘娘恕罪,娘娘恕罪……”
昭贵妃冷冷地看她一眼:“章柳儿,昔日本宫在滇南将你救下来,又带入宫中,你平日里没个正形,本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看不见了;现在正值多事之秋,你这张嘴再说不该说的话,当心本宫将你毒哑之后扔进冷宫,你信是不信?”
柳儿跟着昭贵妃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见过一句重话,更遑论此刻的威胁?
她吓得抽泣起来:“娘娘恕罪,奴婢再不敢乱说话了。”
昭贵妃定定地看着柳儿,觉得她不能够再留在身边了。
这才收了秦晔几次好处,就叫上了九千岁;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竟连一丝半点的机灵都没学到……
但正如她方才所说,现下正乃多事之秋,不宜生事,她若在此时将向来最宠信的大宫女给赶出去,那只会招来祸害。
心思一转,昭贵妃便有些疲惫地摆摆手:“你下去吧,本宫想一个人静一静。”
柳儿怯怯地退出去了。
昭贵妃揉了揉额头,也离开了正殿,转头去了书房。
正在此时,一只信鸽飞了进来,停在了书桌上,昭贵妃盯着它看了一瞬,而后抬手取下信鸽腿上绑着的小竹筒。
她抖出里面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两行小字:“和阳出事,镇国公忧,欲见阿姐。”
这是自己的弟弟李琅轩的来信。
昭贵妃看了好几遍,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阳出事了?
可是为什么没有消息传过来?
她心里一跳,不免也有些担忧,当即有些头疼地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下一刻,却又有一只信鸽停在了书房的窗边,歪着头看向昭贵妃。
……这是一只昭贵妃并不眼熟的信鸽。
她有些迟疑地走上前,而后从它的腿上取下另一张纸条。
“将军勿担忧,西突厥入侵朔城,我已生擒小可汗,打了胜仗,只等机会将您送去滇南。”
落款是“和”。
昭贵妃:“……”
她大致过了一遍——西突厥入侵朔城,有人给镇国公传了信,镇国公急了,叫阿弟给自己递信;然后算了算时间,不到一天和阳就生擒了小可汗、打了胜仗,恐怕猜到了什么,连忙给自己寄了信,免得她担忧。
这么看来,和阳那丫头具体在做的事情,只有自己的弟弟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了。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是哪个冤种给镇国公传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