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长安下了大雨。

    雨水从大明宫的屋檐上汇聚成柱,落在了宫墙脚下的排水沟里。穆荣正带领着太监们疏通堵塞的排水沟。

    其实这种粗活已经不需要他这个皇帝身边的得宠大太监来做了,但是穆荣只是想要离开御书房那压抑的氛围。

    长安百姓对于这场大雨是非常渴望的,从七月长安已经变得热起来,一场清凉的大雨下下来,总算是驱散了一些暑气。

    「新鲜出炉的《长安日报》!」

    国子监前的广场上,小童正在叫卖最新的《长安日报》,这里是报纸最畅销的地方,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长安孤儿从报社的分发点拿到报纸,然后扛到国子监前贩卖。

    而国子监内的监生们,也会在早上出门吃东西的时候随手买上一份报纸。

    国子监祭酒颜真卿看着这些头戴兜里,将报纸小心的藏在蓑衣中的孤儿,心中生出一丝不忍,他掏出几枚乾元重宝,就要将小童手里的报纸全部买下。

    这个卖报童先是狂喜,但是很快看到了颜真卿手中的乾元重宝后脸色一变,然后开始狂甩脑袋。

    颜真卿这才反应过来,这些日子乾元重宝又贬值了,这点钱根本不够买下小童手里的报纸。

    颜真卿又多给了几枚,这小童才喜笑颜开起来,将怀里的报纸全部递给颜真卿,然后欢快的离开了。

    颜真卿夹着报纸,来到了他在国子监的公署中。

    《长安日报》从一开始只是转发邸报消息,到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时政、科普、商业、历史、版块,已经逐渐成为长安读书人都会购买的日常用品了。

    不过颜真卿并不喜欢这种喜欢夸大标题的报纸,在他看来报纸只会煽动情绪,对于国家一点益处都没有。

    放下报纸之后,头条果然是史思明议和的事情。

    史思明议和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长安就发生了一场政坛地震。

    随着郭子仪的奏章送到长安,这场地震的动荡就更大了。

    宰相裴冕,苗晋卿,张镐明确表示朝廷应该拒绝史思明投降,应该听从前线大将郭子仪的建议,再加一把劲,彻底消灭掉河东的反叛势力。

    而剩余的宰相崔涣、李麟、李岘则表示朝廷应该接受史思明的投降,尽快结束河东的战事,朝廷和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

    三票对三票,崔光远选择弃权。

    政事堂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朝廷其他衙门更是吵成了一锅粥。

    颜真卿所在的国子监从月底到七月初,就发生了超过十场武斗,都是持有不同观点的监生,因为政见不同打起来的。

    听说御史台也发生了几场武斗,但是被御史中丞压了下来。朝廷各部也在争论,到底应该不应该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前线的两名重臣,郭子仪坚持要继续攻打史思明,李辅国则请求朝廷尽快接受史思明投降。

    政事堂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各部争论不休,而《长安日报》每天头版都是史思明投降的事情,长安百姓也陷入到了这场话题的争论中。

    颜真卿当然是坚决反对朝廷接受史思明投降的一派了。

    他的兄长颜杲卿,在安禄山造反之后坚持在河东反抗安禄山,最后被安禄山诛杀。河东藩镇和颜真卿不仅仅有家族仇恨,颜真卿本人也认为应该彻底平定河东藩镇,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再造大唐。

    而不是和裱糊匠一样,修修补补的就糊弄过去。颜真卿翻到第二版,他猛然站了起来。

    这竟然是一则新的消息,而且是颜真卿还不知道的新消息!什么时候朝廷重臣要从报纸上知道朝廷的新消息了?

    可是看完

    了之后,颜真卿确定这是一条新消息!

    青州将军南霁云,兖州团练使章武,违抗了皇帝的圣旨命令,在青州灭了史朝义的残部,诛杀了史朝义。

    在汴州的太子李俶,向朝廷弹劾南霁云和章武,请求将他们下狱治罪!

    颜真卿愣住了,在这个节骨眼上?

    他走到窗外,看着落下的雨柱,朝廷的暴风雨又要来了。

    果然,随着太子的弹劾奏章送到政事堂,十一名御史一同上书,和太子一起弹劾南霁云章武。

    紧接着兵部等相关部门的大臣也上奏章,都是支持太子意见,请求严惩南霁云和章武的。

    接下来更多的细节传到长安,据说东宫使者在史朝义大营招安的时候,南霁云和章武攻打大营的,使者在阵前宣旨,但是南霁云和章武拒绝接旨。

    这边太子上书「请诛国贼」,这时候洛阳留守张巡的奏章送到了长安。

    张巡的奏章非常谦卑,他以南霁云章武是他的故将,自己管教不严将责任安在自己的身上,愿意以自己辞官做保,让朝廷宽恕南霁云和章武。

    朝廷的气氛再次微妙起来,之前史思明围攻洛阳,是张巡坚持守城,这才顶住了洛阳局势。

    朝廷还没有给张巡论功,但是如果平定天下,那张巡的功劳仅仅在郭子仪之下。朝臣们发现南霁云和章武是张巡的故将,朝廷的气氛更加微妙起来。

    章武南霁云诛杀史朝义的消息传到长安不久,史思明再次上了一封降表。

    这一次降表上,史思明提出的条件和上次差不多,但是要求朝廷重惩南霁云和章武,他才会向大唐朝廷投降!

    史思明更是在降表中表示,如果大唐不同意他的条件,他就亲自杀去淄州,给儿子史朝义报仇。

    这下子更是更纷乱的朝局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朝廷的争论从要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变成了如何处置南霁云和章武二人。

    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都对南章二人到底有没有触犯唐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从法理法条,到军队作战的先例,都从故纸堆中翻出来,这些讨论也蔓延到了国子监,颜真卿也听到不少学生在辩论这件事。

    颜真卿叹了一口气,朝野的这些辩论,在他看来都不重要。南章二人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那自然要看皇帝的态度。

    而且以颜真卿对史思明的了解,这名当世之枭雄恐怕也没有这么在意这个儿子,恐怕还是借题发挥,试探大唐朝廷的态度。

    如果朝廷真的处置了南章二人,那史思明可以得寸进尺提出更多的投降条件。

    要是朝廷没有处置南章,反而褒奖了他们,那么史思明可能就不会投降,要和大唐朝廷死战到底了。

    颜真卿提起笔,在纸上写上了自己刚劲有力的字,他坚决反对朝廷接受史思明的投降,如果那样和安史二贼战斗牺牲的人又算什么?

    两次叛变大唐的史思明还可以身居高位,那些为了大唐拼死反抗二贼的人,岂不是成了史书中的笑话。

    颜真卿奋笔疾书,但是朝廷局势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

    七月十二日,皇帝李亨下旨到政事堂,要求兵部解除南章二人的军职,返回长安待参。这个消息传到了政事堂,所有宰相都表示反对。

    皇帝没有让南章二人上书自辨,就要先解除他们的军职,这已经说明了皇帝的态度。

    政事堂没有宰相肯用印,李亨更是不悦,他直接绕过政事堂,让翰林学士起草诏书,然后命令太监前往青州宣旨。

    如果是普通的中旨,政事堂自然可以封驳,可这是皇帝处置军将的中旨,理论上皇帝是天下兵马的大元帅,皇帝的

    命令就是军令,这中旨也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这道没有进过政事堂确认,但是也没有被政事堂封驳退回的中旨,就在满朝大臣的注视下,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了青州。

    朝廷对于皇帝如何处置南章二人这件事陷入到了诡异的寂静中,这时候政事堂也达成了一致,对于史思明投降的事情先搁置争论,先派人去和史思明谈判。

    如此重要的谈判,自然是非宰相不可,政事堂最后决定派遣在史思明投降这件事上态度中立的崔光远,和皇帝身边的太监鱼朝恩一起,前往相州和史思明谈判。

    就在所有朝廷大臣都以为这场争论要平息的时候。

    都督陇右诸军事、西北防御大使,越王李倓向朝廷的上书,通过陇右都督府留后院上呈皇帝。

    越王旗帜鲜明的反对朝廷接受史思明投降,在最后越王甚至写道:「若父皇接受史贼投降,吾自讨之!」

    满朝震动!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肥鸟先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78章 震动朝野,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笔趣阁并收藏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