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摄政王载沣并没有等到他期盼的回答,而他等到的是一轮比一轮更猛烈的炮击,狂轰滥炸的炮击几乎摧毁了整个东便门到东直门的城墙,超过三万人的东北革命军士兵在上午9点之前冲击外城,猛烈的炮火在前面覆盖,继续进攻内城。
铁良临时统帅的北洋军第一镇在东便门一带损伤惨重,甚至没有等到东北军攻打过来就溃散了大半,即便是满人为主的部队也无法继续撑下去了。
北洋军第六镇的士兵同样一路溃败,回到内城的两镇士兵不足四千人,随着东北军的炮火继续向崇文门延伸,士兵们纷纷逃亡,再也挡不住这种强攻的势头。
对于逃亡溃散这种事,清军早已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以至于东北军的第二步兵师轻松越过崇文门,大军杀入了内城。
最初预料的巷战并没有惨烈的爆发,虽然清军在各处都设有障碍,一阵枪弹射击后,被迫击炮炸了几炮后,他们就会狼狈的逃散,丢掉枪,脱掉军装逃入胡同里。
抵抗最激烈的是禁卫军,他们已经退无所退,死守在紫禁城外,最终未能挡住第三步兵师的强攻。
紫禁城里一阵血洗。
摄政王载沣、宣统皇帝和隆裕皇太后都不知去向,良弼也下落不明,太监们想要点燃宫殿,反倒是东北军的士兵负责救火。
没有到傍晚7点。下午四点之前,东北军就已经控制住整个京师。在全城大范围的搜查,各钱庄票号都被临时监管。一两银子都不准调出京师。
确认东北军已经控制住京师之后,宋彪就正式签署了《戒严令》和《满清财产查处令》,以东北革命军的名义查抄满清各王公贝勒和贵族的所有财产,协助转移这些财产的钱庄、票号、当铺一律以死罪就地拘禁。
在这种紧张气氛中,宋彪并没有亲自进去北京城,东北革命军继续在通州建立全国性的中国革命军总指挥部。
1910年7月30日。
清朝结束了。
这天晚上。在位于通州的东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大家开始集体劝说宋彪正式称帝,既然要称帝,务必要快。逼迫各省承认,各省若是不承认,那就继续挥师南下进攻,将北方和长江两侧的各省先打一遍,乘机清除异己。
革命胜利了,大家付出了这么多,第一件事当然是要保卫属于东北军和光复会的胜利果实。
夜晚又下一场大暴雨。
雷云翻滚,仿佛是冥冥有种哀叹和悼念的力量。
通州这个地方自从满清入关之后就是满人圈地的重区,诸王功臣在这里圈地画园极多,园林自然也多。连漕运衙门在这里都有一个北苑,北洋军第一镇早期也曾驻扎在此,后来才迁移到朝阳门一带。
东北革命军的总指挥部就在这个北苑,外面大雨如注,雷声轰鸣,宋彪在临时的总司令办公厅的走廊里抽烟,雨水激打进来,将卷烟都沾潮了。
他索性将卷烟扔出到前面的水池里,拍了拍肩膀上的雨珠子。返身走回花厅里。
这里是北苑花园的临水榭,三面环水,只有东侧和正道连接,两层高的楼榭在雨水之中更显得朦胧精致。
宋彪在这里办公,也在这里临时居住。
部下们的集体劝诫,宋彪听的很仔细,他不是一个会犹豫不决的人,他也知道速度称帝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南方已经传来情报,孙文已经从美国紧急赶回国内,预计几天后就能抵达香港,黄兴在两广主持广州革命政府,其他各地光复会、同盟会、乡绅、军僚都在争夺革命政府的控制权。
未来的一周里,中国将会出现更多复杂的变数。
满清灭亡了,但这只是一个更加混乱的开始。
在办公室里也有一圈人继续等待着,蒋方震、张亚虎、赵庭柱、蒋雁行和紧急赶过来的舒方德都在力谏宋彪抓紧时间称帝,不管怎么样,要么速度称帝清除异己,要么就只能是和同盟会长期煎熬下去。
宋彪回到花厅里,张亚虎就迫不及待的再次站起来,和宋彪问道:“总座,您还等什么啊,眼下就是最好的良机啊!要是其他人不同意,咱们就一路打过去,正好将他们都赶出去。”
舒方德也道:“总座,务必抓紧时间,速称帝是最佳之选择,若是等同盟会相互联系,共同推行共和体制,我们这边就落了下风,再想争夺名义上的高点就难办了。”
宋彪微微颔首,他其实都同意,只是斟酌着具体的时间,在外面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他就和诸位说道:“7月31日是很奇怪的一天,四年才有一次。所以,明天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既然要称帝,也不能太草率,可也不用准备的太充分,可以在8月1日发电令给各省和光复会组织,登报刊登建立中华帝国,发表八点原则,第一、坚持君主立宪制,先设立临时宪法,召开国会,选举内阁总理;第二、坚持继承清王朝所有版图和领土权;第三、坚持依法治国,重法爱民,天下犯法,与庶民同罪;第四、坚持和外国重谈新约,追求和平对等外交关系;第五、坚持资本开放自由之原则;第六、坚持轻税政策,全国各地取缔厘金杂税,取缔丁税,凡灾区免收粮税一年;第七、设立行政官员公考体制,按公考招募行政官员,依法聘用,定期审查,杜绝贪污行贿之事,严禁官职私相授受;第八、恢复中华民族,全国各地剪辫。去满服满礼,恢复汉礼汉服。”
听了这话。舒方德等人连声叫好,张亚虎和赵庭柱都已经是迫不及待。立刻就上前跪拜参见皇帝,大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宋彪想当皇帝,却不在乎这些繁缛细节,他让大家都先起来,道:“称帝是称帝,这些细节礼仪以后再重新审议。见面还是称我总座即可,等以后坐稳了龙椅,咱们再说吧。”
蒋方震笑道:“总座不必担心这些事,只要您开始登基称帝。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来办吧,正怕没有理由找同盟会算账,现在只要他们反对,我们各省肃清之后就可以逐个打过去,将各省异己的军队全部铲除,确保国内只有一个军队,一个声音。”
宋彪赞同道:“就是这个想法。军队太乱,迟早会出问题。”
称帝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办起来却很难。好在光复会那边筹备已久,章炳麟是主管登基礼仪之事,他虽然没有去过内务府,没有在礼部干过,考经据点的本事还是很强的。
宋彪看过他那套方案,感觉不是很合乎自己的胃口。
宋彪自己的想法就是紫禁城里办一个仪式就行,设立几套不同的龙袍,过去叫龙袍,现在改称皇帝礼服。东方式一套,西方式一套,东方式的在明朝龙袍基础上修改即可,具体怎么改,那都还是未知数,宋彪此前也没有真的准备过。
他自己估计,称帝虽然是在近期就强行冲上去,别人不同意就直接派兵攻打,打到各省基本都只能同意了,他这边的称帝工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真正正式登基称帝怕是要等到明年。
话说要准备的工作肯定是很多的,光是北京城打成这个破样子,收拾起来也要几个月,其他各项细节工作就算抓的很有成效也需要时间。
称帝这个事情,眼下就是只需要硬上,上去容易,关键是后面如何对付那些不同意的,现在大局势都已经定下来了,后续就是大规模从关东抽调巡防军组编成正规军,和主力部队一起南征北战。
江浙新军那边大致不是问题,其他各省也都还好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两广、湖北和四川,另外一个问题是载沣和宣统皇帝到现在还下落不明。
抓啊,必须得抓到。
8月1日,载沣、隆裕、宣统三人还是没有抓到,满北京城内外的大搜捕也没有抓到,特务局将太监宫女们都抓了过去逐一拷打,严刑逼供,总算才查出来载沣等人在7月27日就已经离开紫禁城,去向不明。
宋彪想到30日上午,载沣还和英国朱尔典公使求援,那就很可能在英国公使馆,让舒方德去和朱尔典交涉。
怒管载沣和宣统皇帝能否抓到,宋彪还是在这一天里正式公告全国建立中华帝国,宣布八个原则的同时成立中华革命军,要求各革命军重整番号,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看,已经开始疯狂抢夺革命的胜利果实了,当初不在东北卧薪尝胆五年,现在哪里有这个实力号令天下群雄。
东北革命军和东北巡防军迅速重整为中华革命军第一军和第十军,第一军六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三个炮兵旅、三个骑兵旅、两个辎重旅,第十军直接整编出三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一个辎重旅和一个铁道旅。
眼看宋彪手握着如此强悍的实力,其他各路群雄只能干瞪眼,要么俯首称臣,要么等着被灭。
北洋军那是一路跑的很欢,逃到安阳寻求袁世凯复出,袁世凯当然想复出,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不对劲,立刻让段祺瑞宣布起义,先乘机利用手里的兵力占据河南、山东两省坐观局势变化。
他们一宣布起义,问题就麻烦了,蔡锷刚带着第一骑兵师追到安阳,北洋军第二镇、第三镇残部、第四镇和第五镇就宣布起义,因为只有第二镇在安阳,蔡锷就派兵将安阳团团围住。
袁世凯则亲自给宋彪发电,第一封电报是希望宋彪手下留情,给北洋军留一条活路,第二封电报则是很干脆的恭贺宋彪称帝,称宋彪为皇帝。
此时的袁世凯并没有真正的急于复出。继续藏身在段祺瑞的身后操控北洋军剩下三镇半兵力,这个时候的北洋军倒也没有了此前的实力。辎重丢弃殆尽,让宋彪白捡了两个炮兵旅的装备。
1910年的8月份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年。各地还有一些省没有宣布起义,也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新政府,宋彪在通州自建的中华帝国暂时控制着东三省、直隶、山西、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其余各省虽然宣布起义,却还没有承认他这个皇帝和中华帝国,大家都建立了各省的革命军政府。革命军政府之内犬牙交错,同盟会、光复会、地方乡绅、旧官僚之间相互争夺权力。
光复会的特点是全国都有分布,此时自然是迅猛扩张,各路地方势力鱼龙混杂的纷纷要加入。急于稳固新帝国的宋彪也只能听之任之,只是他明白自己必须吸收两个人的教训,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是孙逸仙。
海军的程璧光起义了,迟迟没有承认新政府。
同盟会占据着武昌、两广和福建,清朝的旧势力把持着四川、贵州、陕甘宁等地区,北洋军控制着河南、山东,各方势力纠缠,表面上都承认宋彪是各方暨主,却又迟迟不愿意公开承认新帝国时代的到来。
英国驻华公使馆倒是真的承认曾经收留过摄政王载沣。但不承认收容了隆裕皇后和宣统皇帝,同时要求为载沣提供政治庇护,双方也在为此争执不休。
各种纠葛之中,八月迟迟没有所谓的中央,混乱的一塌糊涂。
这种情形之下,宋彪自己都不好意思真正的登基称帝,他只能一边通过联络处劝说一部分可以争取到新军承认中华帝国,另一边积极备战。
宋彪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尽可能先将第十军组建起来,用于维持东三省和直隶地区的保卫。任命蒋尊簋为中华革命军第二军的督军,通过海路给第二军提供补给,让第二军尽快稳住江浙三省,湘鄂赣的第三革命军则由张显仁担任督军。
此时的孙文已经回到香港,从香港进入广州,担任广东革命政府的临时总督,并且积极联络各地同盟会成员,试图另外筹建新的南方革命政府。
等到了八月底,宋彪将唐绍仪等人召至京师,先在通州建立新的临时政府,由唐绍仪担任中华帝国临时政府的临时首相,欧阳赓从旧金山返回国内担任外务大臣。
宋彪此时已经不打算再等下去,将赵庭柱的第一步兵师派至安阳增援第一骑兵师后,他给段祺瑞、袁世凯都发了一封电报,给他们两条路,要么加入帝国政府,让出京汉铁路的控制权,改驻德州接受第四军整编,要么现在就开战。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段祺瑞被迫同意接受整编,全军放弃军械,撤离安阳,段祺瑞自己则亲自前往通州,前来拜见宋彪。
段祺瑞抵达通州是9月4日,这几天,宋彪正在加紧调集军队南下,同时还在密集的和蔡元培、陶成章等人商议组建中华革命党的工作。
在充裕的经费支撑下,光复会在全国有23个分支组织,目前都已经统一合并到光复会中,加上从各省咨议局和立宪派中积极加入到新会员,全国会员总数激增至57万人,推选宋彪为新一任的会长,蔡元培、陶成章、唐绍仪、章炳麟、秋瑾、舒方德六人担任常务副会长。
宋彪此时很清楚自己务必要吸取袁世凯和孙逸仙的教训,袁世凯在成为民国大总统后,因为缺乏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一直没有积极在国会中安插自己的议员,也没有推出自己的政党机构,盲目相信自己的军事实力,结果导致袁世凯的政府和国会完全分裂;孙逸仙组建的同盟会在革命成功后,会员激增,虽然通过联合各省咨议局的成员控制了国会,制定临时宪法,对袁世凯的政府进行制约,内部同样浮滥不堪,争斗不休。
两个人在政治上的失败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即两人同时选择了最为偏激的手段,前者选择开明**,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直接控制更多的国家权力。后者则选择刺杀政见不合者,以及发起二次护法运动。导致来之不易的民国彻底走向军阀时代。
吸取他们两个人的教训,宋彪选择了一条新路。他还是同意光复会的扩大,至少确保国会议员和大多数的省议员都在光复会之内,保住革命胜利果实,同时再筹建新的中华革命党,在光复会中挑选合格之党员,维持党派的政治素质。逐步通过替换法,从光复会控制国会变成中华革命党控制国会。
这天下午,宋彪将陶成章、蔡元培等六名副会长都召集到办公厅的西花厅里商议组建中华革命党之事,商议具体的党章和政党执政方针、道路。
就在这时。蒋政源从秘书处那边匆匆走进西花厅里,和宋彪汇报道:“总座,段祺瑞已经到了总部。”
宋彪和蒋政源问道:“程璧光什么时候能到?”
蒋政源道:“也到了火车站,我已经派车去接他了。”
宋彪拿起桌上的怀表看了一眼,吩咐道:“等程璧光到了之后,让他们一起过来。”
“是!”
蒋政源应承一声,这就再神色匆匆的走出西花厅。
宋彪回过头,继续和陶成章几个人说道:“光复会和同盟会的矛盾已经非常激化,其实问题说白了,就是支持和不支持我当皇帝的这个事。或者是支持谁管理国家和控制军队之事。过去,咱们和同盟会的矛盾虽然大,可毕竟是一个战壕里的同盟,还能相互忍着一点,现在就已经是大打出手了。现在争斗最激烈的就是福建和湖北,这两个地方的新军和政客之中,咱们和同盟会的力量都差不多,加起来和立宪派、维新派、地方派又各占一半。昨天,湖北新军第八镇内部就大打出手。死了十几个人,福建新军和地方革命军之间也是争斗不休。同盟会这边很阴险啊,他们一边呼吁停止内战,统一建国,又积极下狠手到处搞破坏,还说我们是罪魁祸首。我们在全国的人数占优势,我们控制的媒体报纸也多,我们就必须积极反击,不要怕将矛盾激化,他们才怕。他们将三民主义喊的很响亮,手底下却全部都是脏事,因为他们和洪门会党结合的最深,对于这些事,咱们要积极报道,不要怕会党。”
大家都是默默点头,唯独唐绍仪沉默不语的想着什么。
舒方德则道:“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主义之争已经是其次,只不过是挂在嘴上而已,如今争的就是各省的控制权和国会的操控权。我们的八个原则一出台,他们就说要开国会的方式来确定国家体制和宪法,真要开国会,他们又说要重新选议员,实际上就是希望利用国会这条路窃取所有胜利果实。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对方是错的,对方是误国。”
宋彪见唐绍仪不说话,问道:“你怎么想,我们的总理啊?”
唐绍仪匆忙表态道:“总座说的对,舒厅长也说的对。我是这样考虑的,咱们目前占据着大优势,自然希望国家平稳过渡,实施有效治理,包括上海金融风波的问题也需要尽快处理,恢复国内的自由贸易通商,可他们却未必这样想。如果我们打起舆论战,他们也打起来,国家恐怕就会彻底分裂。”
宋彪态度很强硬,道:“分裂就分裂,那我就一口气打过去。不是一定要打舆论战,而是他们已经开始打了,不要小看他们,我们的舆论战一定要加快,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和立宪派、维新派的联系工作,统一阵线。中国要想尽快强盛光复,首先还是要保证国家的稳定,国家稳定的根基则在于军事之稳定,以君主制先稳定军事,维护立宪体制,统一发展经济,发展民生,先让国民致富,受教育,再谈国家民主和普选。各地都要加强舆论宣传,务必打赢舆论战,如果我们现在为了国家的大利益容忍一时,未来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都要受此纠葛,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宁可今年明年打内战,我也要保证中国在未来五十年的大稳定局势。此时没有任何争议的余地。”
面对宋彪如此强硬的态度,大家也无话可说,其实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还是希望避免打内战,除了宋彪和舒方德。
同盟会现在就是抓住舆论,积极要求避免内战,要求以国会的形式决定国家命运,万一给他们用各种手段扳了过去,光复会这边几十万会员就直接都要退出政治舞台,将国会的大舞台全部让给同盟会。
想的美。
宋彪这边是下定决心打内战,而且是积极备战。
六位副会长中,蔡元培和唐绍仪是立场最软弱的,章炳麟、陶成章、秋瑾居中,不希望打革命党派的内战,但也不希望革命成果都被同盟会占据,舒方德则是坚决支持打内战,先消灭军事上的异己再谈国会。
宋彪选择安排唐绍仪当会长,实际上只是看重了唐绍仪相对较为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在大的政策上,他根本无意让唐绍仪控制,这个人也不适合控制大政策。
开完会,宋彪将章炳麟和陶成章两个人单独留下来,让他们尽快组织舆论战的反击,将汪兆铭这个笔杆子从日本抽调回国,通过中华革命军宣传局和光复会宣传部同时发力,大打舆论战抹黑对手。
即便章炳麟、陶成章支持宋彪打舆论战,但这几位副会长总体还是让宋彪感到失望,他已经决定将汪兆铭抽出来,推上去和同盟会大打政治战争。
满清是推翻了,光复会和同盟会的激烈分裂也成了新的大趋势,根本无法阻挡。(未完待续)
∷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铁良临时统帅的北洋军第一镇在东便门一带损伤惨重,甚至没有等到东北军攻打过来就溃散了大半,即便是满人为主的部队也无法继续撑下去了。
北洋军第六镇的士兵同样一路溃败,回到内城的两镇士兵不足四千人,随着东北军的炮火继续向崇文门延伸,士兵们纷纷逃亡,再也挡不住这种强攻的势头。
对于逃亡溃散这种事,清军早已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以至于东北军的第二步兵师轻松越过崇文门,大军杀入了内城。
最初预料的巷战并没有惨烈的爆发,虽然清军在各处都设有障碍,一阵枪弹射击后,被迫击炮炸了几炮后,他们就会狼狈的逃散,丢掉枪,脱掉军装逃入胡同里。
抵抗最激烈的是禁卫军,他们已经退无所退,死守在紫禁城外,最终未能挡住第三步兵师的强攻。
紫禁城里一阵血洗。
摄政王载沣、宣统皇帝和隆裕皇太后都不知去向,良弼也下落不明,太监们想要点燃宫殿,反倒是东北军的士兵负责救火。
没有到傍晚7点。下午四点之前,东北军就已经控制住整个京师。在全城大范围的搜查,各钱庄票号都被临时监管。一两银子都不准调出京师。
确认东北军已经控制住京师之后,宋彪就正式签署了《戒严令》和《满清财产查处令》,以东北革命军的名义查抄满清各王公贝勒和贵族的所有财产,协助转移这些财产的钱庄、票号、当铺一律以死罪就地拘禁。
在这种紧张气氛中,宋彪并没有亲自进去北京城,东北革命军继续在通州建立全国性的中国革命军总指挥部。
1910年7月30日。
清朝结束了。
这天晚上。在位于通州的东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大家开始集体劝说宋彪正式称帝,既然要称帝,务必要快。逼迫各省承认,各省若是不承认,那就继续挥师南下进攻,将北方和长江两侧的各省先打一遍,乘机清除异己。
革命胜利了,大家付出了这么多,第一件事当然是要保卫属于东北军和光复会的胜利果实。
夜晚又下一场大暴雨。
雷云翻滚,仿佛是冥冥有种哀叹和悼念的力量。
通州这个地方自从满清入关之后就是满人圈地的重区,诸王功臣在这里圈地画园极多,园林自然也多。连漕运衙门在这里都有一个北苑,北洋军第一镇早期也曾驻扎在此,后来才迁移到朝阳门一带。
东北革命军的总指挥部就在这个北苑,外面大雨如注,雷声轰鸣,宋彪在临时的总司令办公厅的走廊里抽烟,雨水激打进来,将卷烟都沾潮了。
他索性将卷烟扔出到前面的水池里,拍了拍肩膀上的雨珠子。返身走回花厅里。
这里是北苑花园的临水榭,三面环水,只有东侧和正道连接,两层高的楼榭在雨水之中更显得朦胧精致。
宋彪在这里办公,也在这里临时居住。
部下们的集体劝诫,宋彪听的很仔细,他不是一个会犹豫不决的人,他也知道速度称帝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南方已经传来情报,孙文已经从美国紧急赶回国内,预计几天后就能抵达香港,黄兴在两广主持广州革命政府,其他各地光复会、同盟会、乡绅、军僚都在争夺革命政府的控制权。
未来的一周里,中国将会出现更多复杂的变数。
满清灭亡了,但这只是一个更加混乱的开始。
在办公室里也有一圈人继续等待着,蒋方震、张亚虎、赵庭柱、蒋雁行和紧急赶过来的舒方德都在力谏宋彪抓紧时间称帝,不管怎么样,要么速度称帝清除异己,要么就只能是和同盟会长期煎熬下去。
宋彪回到花厅里,张亚虎就迫不及待的再次站起来,和宋彪问道:“总座,您还等什么啊,眼下就是最好的良机啊!要是其他人不同意,咱们就一路打过去,正好将他们都赶出去。”
舒方德也道:“总座,务必抓紧时间,速称帝是最佳之选择,若是等同盟会相互联系,共同推行共和体制,我们这边就落了下风,再想争夺名义上的高点就难办了。”
宋彪微微颔首,他其实都同意,只是斟酌着具体的时间,在外面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他就和诸位说道:“7月31日是很奇怪的一天,四年才有一次。所以,明天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既然要称帝,也不能太草率,可也不用准备的太充分,可以在8月1日发电令给各省和光复会组织,登报刊登建立中华帝国,发表八点原则,第一、坚持君主立宪制,先设立临时宪法,召开国会,选举内阁总理;第二、坚持继承清王朝所有版图和领土权;第三、坚持依法治国,重法爱民,天下犯法,与庶民同罪;第四、坚持和外国重谈新约,追求和平对等外交关系;第五、坚持资本开放自由之原则;第六、坚持轻税政策,全国各地取缔厘金杂税,取缔丁税,凡灾区免收粮税一年;第七、设立行政官员公考体制,按公考招募行政官员,依法聘用,定期审查,杜绝贪污行贿之事,严禁官职私相授受;第八、恢复中华民族,全国各地剪辫。去满服满礼,恢复汉礼汉服。”
听了这话。舒方德等人连声叫好,张亚虎和赵庭柱都已经是迫不及待。立刻就上前跪拜参见皇帝,大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宋彪想当皇帝,却不在乎这些繁缛细节,他让大家都先起来,道:“称帝是称帝,这些细节礼仪以后再重新审议。见面还是称我总座即可,等以后坐稳了龙椅,咱们再说吧。”
蒋方震笑道:“总座不必担心这些事,只要您开始登基称帝。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来办吧,正怕没有理由找同盟会算账,现在只要他们反对,我们各省肃清之后就可以逐个打过去,将各省异己的军队全部铲除,确保国内只有一个军队,一个声音。”
宋彪赞同道:“就是这个想法。军队太乱,迟早会出问题。”
称帝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办起来却很难。好在光复会那边筹备已久,章炳麟是主管登基礼仪之事,他虽然没有去过内务府,没有在礼部干过,考经据点的本事还是很强的。
宋彪看过他那套方案,感觉不是很合乎自己的胃口。
宋彪自己的想法就是紫禁城里办一个仪式就行,设立几套不同的龙袍,过去叫龙袍,现在改称皇帝礼服。东方式一套,西方式一套,东方式的在明朝龙袍基础上修改即可,具体怎么改,那都还是未知数,宋彪此前也没有真的准备过。
他自己估计,称帝虽然是在近期就强行冲上去,别人不同意就直接派兵攻打,打到各省基本都只能同意了,他这边的称帝工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真正正式登基称帝怕是要等到明年。
话说要准备的工作肯定是很多的,光是北京城打成这个破样子,收拾起来也要几个月,其他各项细节工作就算抓的很有成效也需要时间。
称帝这个事情,眼下就是只需要硬上,上去容易,关键是后面如何对付那些不同意的,现在大局势都已经定下来了,后续就是大规模从关东抽调巡防军组编成正规军,和主力部队一起南征北战。
江浙新军那边大致不是问题,其他各省也都还好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两广、湖北和四川,另外一个问题是载沣和宣统皇帝到现在还下落不明。
抓啊,必须得抓到。
8月1日,载沣、隆裕、宣统三人还是没有抓到,满北京城内外的大搜捕也没有抓到,特务局将太监宫女们都抓了过去逐一拷打,严刑逼供,总算才查出来载沣等人在7月27日就已经离开紫禁城,去向不明。
宋彪想到30日上午,载沣还和英国朱尔典公使求援,那就很可能在英国公使馆,让舒方德去和朱尔典交涉。
怒管载沣和宣统皇帝能否抓到,宋彪还是在这一天里正式公告全国建立中华帝国,宣布八个原则的同时成立中华革命军,要求各革命军重整番号,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看,已经开始疯狂抢夺革命的胜利果实了,当初不在东北卧薪尝胆五年,现在哪里有这个实力号令天下群雄。
东北革命军和东北巡防军迅速重整为中华革命军第一军和第十军,第一军六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三个炮兵旅、三个骑兵旅、两个辎重旅,第十军直接整编出三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一个辎重旅和一个铁道旅。
眼看宋彪手握着如此强悍的实力,其他各路群雄只能干瞪眼,要么俯首称臣,要么等着被灭。
北洋军那是一路跑的很欢,逃到安阳寻求袁世凯复出,袁世凯当然想复出,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不对劲,立刻让段祺瑞宣布起义,先乘机利用手里的兵力占据河南、山东两省坐观局势变化。
他们一宣布起义,问题就麻烦了,蔡锷刚带着第一骑兵师追到安阳,北洋军第二镇、第三镇残部、第四镇和第五镇就宣布起义,因为只有第二镇在安阳,蔡锷就派兵将安阳团团围住。
袁世凯则亲自给宋彪发电,第一封电报是希望宋彪手下留情,给北洋军留一条活路,第二封电报则是很干脆的恭贺宋彪称帝,称宋彪为皇帝。
此时的袁世凯并没有真正的急于复出。继续藏身在段祺瑞的身后操控北洋军剩下三镇半兵力,这个时候的北洋军倒也没有了此前的实力。辎重丢弃殆尽,让宋彪白捡了两个炮兵旅的装备。
1910年的8月份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年。各地还有一些省没有宣布起义,也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新政府,宋彪在通州自建的中华帝国暂时控制着东三省、直隶、山西、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其余各省虽然宣布起义,却还没有承认他这个皇帝和中华帝国,大家都建立了各省的革命军政府。革命军政府之内犬牙交错,同盟会、光复会、地方乡绅、旧官僚之间相互争夺权力。
光复会的特点是全国都有分布,此时自然是迅猛扩张,各路地方势力鱼龙混杂的纷纷要加入。急于稳固新帝国的宋彪也只能听之任之,只是他明白自己必须吸收两个人的教训,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是孙逸仙。
海军的程璧光起义了,迟迟没有承认新政府。
同盟会占据着武昌、两广和福建,清朝的旧势力把持着四川、贵州、陕甘宁等地区,北洋军控制着河南、山东,各方势力纠缠,表面上都承认宋彪是各方暨主,却又迟迟不愿意公开承认新帝国时代的到来。
英国驻华公使馆倒是真的承认曾经收留过摄政王载沣。但不承认收容了隆裕皇后和宣统皇帝,同时要求为载沣提供政治庇护,双方也在为此争执不休。
各种纠葛之中,八月迟迟没有所谓的中央,混乱的一塌糊涂。
这种情形之下,宋彪自己都不好意思真正的登基称帝,他只能一边通过联络处劝说一部分可以争取到新军承认中华帝国,另一边积极备战。
宋彪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尽可能先将第十军组建起来,用于维持东三省和直隶地区的保卫。任命蒋尊簋为中华革命军第二军的督军,通过海路给第二军提供补给,让第二军尽快稳住江浙三省,湘鄂赣的第三革命军则由张显仁担任督军。
此时的孙文已经回到香港,从香港进入广州,担任广东革命政府的临时总督,并且积极联络各地同盟会成员,试图另外筹建新的南方革命政府。
等到了八月底,宋彪将唐绍仪等人召至京师,先在通州建立新的临时政府,由唐绍仪担任中华帝国临时政府的临时首相,欧阳赓从旧金山返回国内担任外务大臣。
宋彪此时已经不打算再等下去,将赵庭柱的第一步兵师派至安阳增援第一骑兵师后,他给段祺瑞、袁世凯都发了一封电报,给他们两条路,要么加入帝国政府,让出京汉铁路的控制权,改驻德州接受第四军整编,要么现在就开战。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段祺瑞被迫同意接受整编,全军放弃军械,撤离安阳,段祺瑞自己则亲自前往通州,前来拜见宋彪。
段祺瑞抵达通州是9月4日,这几天,宋彪正在加紧调集军队南下,同时还在密集的和蔡元培、陶成章等人商议组建中华革命党的工作。
在充裕的经费支撑下,光复会在全国有23个分支组织,目前都已经统一合并到光复会中,加上从各省咨议局和立宪派中积极加入到新会员,全国会员总数激增至57万人,推选宋彪为新一任的会长,蔡元培、陶成章、唐绍仪、章炳麟、秋瑾、舒方德六人担任常务副会长。
宋彪此时很清楚自己务必要吸取袁世凯和孙逸仙的教训,袁世凯在成为民国大总统后,因为缺乏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一直没有积极在国会中安插自己的议员,也没有推出自己的政党机构,盲目相信自己的军事实力,结果导致袁世凯的政府和国会完全分裂;孙逸仙组建的同盟会在革命成功后,会员激增,虽然通过联合各省咨议局的成员控制了国会,制定临时宪法,对袁世凯的政府进行制约,内部同样浮滥不堪,争斗不休。
两个人在政治上的失败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即两人同时选择了最为偏激的手段,前者选择开明**,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直接控制更多的国家权力。后者则选择刺杀政见不合者,以及发起二次护法运动。导致来之不易的民国彻底走向军阀时代。
吸取他们两个人的教训,宋彪选择了一条新路。他还是同意光复会的扩大,至少确保国会议员和大多数的省议员都在光复会之内,保住革命胜利果实,同时再筹建新的中华革命党,在光复会中挑选合格之党员,维持党派的政治素质。逐步通过替换法,从光复会控制国会变成中华革命党控制国会。
这天下午,宋彪将陶成章、蔡元培等六名副会长都召集到办公厅的西花厅里商议组建中华革命党之事,商议具体的党章和政党执政方针、道路。
就在这时。蒋政源从秘书处那边匆匆走进西花厅里,和宋彪汇报道:“总座,段祺瑞已经到了总部。”
宋彪和蒋政源问道:“程璧光什么时候能到?”
蒋政源道:“也到了火车站,我已经派车去接他了。”
宋彪拿起桌上的怀表看了一眼,吩咐道:“等程璧光到了之后,让他们一起过来。”
“是!”
蒋政源应承一声,这就再神色匆匆的走出西花厅。
宋彪回过头,继续和陶成章几个人说道:“光复会和同盟会的矛盾已经非常激化,其实问题说白了,就是支持和不支持我当皇帝的这个事。或者是支持谁管理国家和控制军队之事。过去,咱们和同盟会的矛盾虽然大,可毕竟是一个战壕里的同盟,还能相互忍着一点,现在就已经是大打出手了。现在争斗最激烈的就是福建和湖北,这两个地方的新军和政客之中,咱们和同盟会的力量都差不多,加起来和立宪派、维新派、地方派又各占一半。昨天,湖北新军第八镇内部就大打出手。死了十几个人,福建新军和地方革命军之间也是争斗不休。同盟会这边很阴险啊,他们一边呼吁停止内战,统一建国,又积极下狠手到处搞破坏,还说我们是罪魁祸首。我们在全国的人数占优势,我们控制的媒体报纸也多,我们就必须积极反击,不要怕将矛盾激化,他们才怕。他们将三民主义喊的很响亮,手底下却全部都是脏事,因为他们和洪门会党结合的最深,对于这些事,咱们要积极报道,不要怕会党。”
大家都是默默点头,唯独唐绍仪沉默不语的想着什么。
舒方德则道:“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主义之争已经是其次,只不过是挂在嘴上而已,如今争的就是各省的控制权和国会的操控权。我们的八个原则一出台,他们就说要开国会的方式来确定国家体制和宪法,真要开国会,他们又说要重新选议员,实际上就是希望利用国会这条路窃取所有胜利果实。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对方是错的,对方是误国。”
宋彪见唐绍仪不说话,问道:“你怎么想,我们的总理啊?”
唐绍仪匆忙表态道:“总座说的对,舒厅长也说的对。我是这样考虑的,咱们目前占据着大优势,自然希望国家平稳过渡,实施有效治理,包括上海金融风波的问题也需要尽快处理,恢复国内的自由贸易通商,可他们却未必这样想。如果我们打起舆论战,他们也打起来,国家恐怕就会彻底分裂。”
宋彪态度很强硬,道:“分裂就分裂,那我就一口气打过去。不是一定要打舆论战,而是他们已经开始打了,不要小看他们,我们的舆论战一定要加快,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和立宪派、维新派的联系工作,统一阵线。中国要想尽快强盛光复,首先还是要保证国家的稳定,国家稳定的根基则在于军事之稳定,以君主制先稳定军事,维护立宪体制,统一发展经济,发展民生,先让国民致富,受教育,再谈国家民主和普选。各地都要加强舆论宣传,务必打赢舆论战,如果我们现在为了国家的大利益容忍一时,未来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都要受此纠葛,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宁可今年明年打内战,我也要保证中国在未来五十年的大稳定局势。此时没有任何争议的余地。”
面对宋彪如此强硬的态度,大家也无话可说,其实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还是希望避免打内战,除了宋彪和舒方德。
同盟会现在就是抓住舆论,积极要求避免内战,要求以国会的形式决定国家命运,万一给他们用各种手段扳了过去,光复会这边几十万会员就直接都要退出政治舞台,将国会的大舞台全部让给同盟会。
想的美。
宋彪这边是下定决心打内战,而且是积极备战。
六位副会长中,蔡元培和唐绍仪是立场最软弱的,章炳麟、陶成章、秋瑾居中,不希望打革命党派的内战,但也不希望革命成果都被同盟会占据,舒方德则是坚决支持打内战,先消灭军事上的异己再谈国会。
宋彪选择安排唐绍仪当会长,实际上只是看重了唐绍仪相对较为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在大的政策上,他根本无意让唐绍仪控制,这个人也不适合控制大政策。
开完会,宋彪将章炳麟和陶成章两个人单独留下来,让他们尽快组织舆论战的反击,将汪兆铭这个笔杆子从日本抽调回国,通过中华革命军宣传局和光复会宣传部同时发力,大打舆论战抹黑对手。
即便章炳麟、陶成章支持宋彪打舆论战,但这几位副会长总体还是让宋彪感到失望,他已经决定将汪兆铭抽出来,推上去和同盟会大打政治战争。
满清是推翻了,光复会和同盟会的激烈分裂也成了新的大趋势,根本无法阻挡。(未完待续)
∷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