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8226;十字》
第十四节匪斧不克(中)
爱和石越过不去的御史中丞蔡确蔡大人,在这封弹章里,强烈的反对石越进入政事堂做参知政事,甚至指出他当年做到直秘阁,都是违背制度的举动。弹章中说了不少大道理,对石越大加鞭鞑,更是义正言辞的给石越指出一条明路:想当参知政事,先到地方州县去历练几年。
不过石越奇怪的不是蔡确会上弹章反对任自己做参知政事,他也知道自己资历不足以服众;他奇怪的是,冯京推荐他为参知政事的事情,他竟然一点风声都不知道。如果事先知道,他肯定会说服冯京不要做这种徒劳的推荐。
石越揣测着皇帝给他看这封弹章的用意,良久才说道:“蔡中丞说的的确不错,臣也认为自己资历甚浅,做翰林学士以备咨议,已经是颇有不足了,参知政事是副相之职,非臣敢奢望。”
赵顼微微一笑,说道:“卿之才干,朕所深知。只不过一则年纪太轻,二则本朝自有体例,为相者未尝不历州县。朕已请教过太皇太后,慈后和朕的想法一样,决定让卿到州县历练一番,若能有所建树,以后就没有人在这个问题反对卿了。”
石越心里一沉,眼见马上就要有“历史上”曾记载的大灾到来,这个时候让他出外,肯定会打乱他的全盘计划。但是如果断然拒绝,却和自己一向清高恬退的政治形象反差太大,让人以为自己迷恋权力中心,目光不及长远。
事起突然,石越心知犹疑无用,无可奈何之下,便叩头谢恩。
赵顼微笑着看着石越谢了恩,对一个内侍招了一下手,便有一个内侍恭恭敬敬的递,石越斜着眼偷偷瞅去,却崭新的《白学潭学刊》。他心里立时一跳:不会又出什么事了吧?好在皇帝脸色温和,这才略略放心。
只见皇帝翻开《白水潭学刊》,从中拉出一张长长的折页来,上面弯弯曲曲画满了东西,他仔细看去,竟然是一幅地图。石越平时公务繁忙,交结往来,《白水潭学刊》倒有好几期没有读过了,不料那些学生竟然在杂志中画出了大宋的地图。他却不知道,这幅简图,是博物系的学生的杰作。虽然不尽完美,但不久之后,待出去考察的学生陆续返回,编撰全新体例的《大宋地理志》,便成为白水潭学院一项长达二十年的工程。
此时赵顼饶有兴趣的在地图上移动视钱,估计是想帮石越找一处外放的地方。石越的目光却忍不住随着那道“几”字形的黄河移动,想到次年的灾难,不禁忧形于色。
得起劲的赵顼不经意一抬眼,便现石越紧锁双眉,他以为石越不愿出外,心里不由有几分不悦,“石卿,何故忧形于色?”
石越一时出神,没有听到,目光却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黄河。
赵顼不由有点奇怪,提高了声音问道:“石卿?!”
“臣在。”石越猛的一个激灵,回过神来,高声应道。几个内侍忍不住便要笑,赵顼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吓得他们赶紧把头低下。
石越这才现自己失态,连忙谢罪道:“臣该死。”
赵顼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道:“石卿可是不想出外吗?”
“不敢。臣受陛下知遇之恩,早已立誓以身许国,效忠陛下,岂敢计较于身在朝廷或地方。臣一时失神者,实是忧心于另一件大事。”石越听到皇帝半带认真的质问,连忙慷慨的回奏。
赵顼听了这番话,心里不由舒服了很多,“那么卿家方才忧心的,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大事?”
石越心中已有计较,当下故作迟疑的说道:“臣死罪,陛下不恕臣之罪,臣断不敢妄言。”
赵顼听他说得郑重,不由奇道:“究竟何事?朕恕卿无罪,但说无妨。”
石越心中暗笑,脸上却一脸的郑重其事,又叩了一个头,这才说道:“微臣前天晚上,梦见了太祖皇帝与太宗皇帝……”
“啊?!”赵顼不由站了起来。
“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诏谕微臣,道是明岁起大河以北,各路皆有旱灾、蝗灾,虽开封府亦不能免。因知臣谨慎忠诚,故特此托梦予臣。又道若不早做打算,天灾必会大伤大宋元气,祸及子民……”石越撒起谎来,面不改色。
虽然当时之人,多数都很迷信,而且特别信祖宗有灵。但是赵顼听到此事,不免也要匪夷所思,何况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不托梦给他本人,却托梦给石越,未必太不知道亲疏了。
但无论如何,赵顼顿时为难起来。公然不信祖宗有灵,这种话是说不出来的,特别是万一明年真有灾害,那么自己真要“无颜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了,何况石越这个人,在赵顼心里,也绝非信口开河之人;但如果冒冒然就信了石越,万一那不过石越胡乱做梦,后世史官之讥,他和石越都要成为万世笑柄,而且真到了那个地步,不杀石越,只怕真要无以谢天下。
赵顼是绝不相信石越在胡扯的,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对石越只有杀头的风险,却没有一丝眼前的好处。若不是石越“忠心”,一般人做了这样的梦,也断然不敢说出来。但是就要这么相信了……这件事情如果石越在朝堂上公开提出来,那就是要在大庆殿讨论的大事,甚至是要拜谒太庙的!
“……臣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但是断不敢隐瞒欺君,有负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之重托。只因此事有骇物听,才不敢冒然说出。方才见到地图上大河以北的江山,不由触动心事,这才忧形于色……”
赵顼挥挥手打断石越,冷冷的对一旁的内侍说道:“今日之事,谁敢泄漏只言半语,你们全部不用活了。”吓了那些内侍一齐跪倒,口称不敢。
赵顼这才细细问了石越梦中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的穿着,石越到宋代已有三年,三年一大郊,一年一小郊,他岂有不知之理?何况读书的时候,还看过历代帝王图呢,自然说得似模似样。而赵顼却未免更加难以决断,计议良久,这才说道:“卿与朕一同去见慈后。”这等事情,他不能不和曹太后和高太后商量。
之上,石越见赵顼忧形于色,心里不由有几分抱歉。但是想来想去,不借助于鬼神,自己眼见就要离京,那黄河以北千万百姓的生命,却也不能不顾。
借着这机会固然能打击王安石,但是同样的,会大伤大宋的元气。他石越自认为绝非一个政客,断然不会做这种事情。何况他心里还在计议:假托宋太祖兄弟托梦,短时间内,肯定会招致御史的攻击,说他故意惊骇物听,造谣生事,但是只要明年大灾真的到来,他的政治地位更加巩固不说,还会加上一层神秘的光环——太祖、太宗皇帝选中的臣子!到了那时候,他石越身上任何缺点与不足,都会被这道光环给掩盖。
君臣二人各想各的心事,默默不言,一路来到太皇太后曹氏所住的慈寿殿。还没到门口,便听到里面莺莺燕燕的笑声。皇帝和石越自然是不知道那是蜀国公主在讲柔嘉的调皮,顺便取笑一下初为人妇的韩梓儿。曹氏和高氏都出名勋族名门,自小受的教育相当的严格,但也并不是严肃枯燥之人,曹太后是本朝名将曹彬之后,在仁宗朝便亲身指挥宫女内监抵抗叛乱,虽然仁宗没有子嗣,但她颇能够和英宗和赵顼两个并非自己亲生的皇帝把关系处理得相当不错,可见她的政治才能相当出色;而高太后在石越的时空中,被称为“女中尧舜”,也绝非没有原因的溢美之辞,难得的是,这两个女人,都没有过份的政治野心。这时候两位太后听到柔嘉的种种,也不由好笑,不过反映却各不相同,曹太后一边笑一边对韩梓儿说道:“这可真难为你夫君了。”高太后却毫不客气的训斥柔嘉:“这成何体统。十九娘,以后你不要随便出门。”
韩梓儿连连谦逊,以她的天真,自然不会知道,曹太后之所以不训斥柔嘉,不过是因为柔嘉是英宗的亲兄弟的女儿,对于和英宗有血缘关系的皇族,曹太后虽然是大宋地位最高的女人,却从不会厉声训斥。这件事情,通常由高太后来做。
赵顼听到里面的声音,对石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石卿先等一会,朕先进去。”说完也不等石越回话,便急勿勿的走了进去。
石越知道他是外臣,自然不可能随皇帝一起进去。也只有老老实实站在外面候着。不一会,听到里面一阵响声,然后便是蜀国公主、清河郡主、柔嘉县主,还有自己的夫人韩梓儿从慈寿殿的偏门退了出来。石越见韩梓儿投向自己的目光中流露出关切之意,心中不由一暖,对她微微一笑,示意没什么事情,不过这场景下,两人也只能用眼神远远地打个招呼罢了,便连柔嘉也不敢放肆。
又过了好一会,才有内侍走出来,尖声唱道:“宣翰林学士石越觐见。”
石越连忙整了整衣冠,随着内侍走了进去。这时候曹太后、高太后坐在珠帘之后,皇帝却站在珠帘之外。待到石越见礼完毕,曹太后温声问道:“石学士,卿家说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托梦与卿,个中详细,可否为孤家再说一次?”
石越知道这个太皇太后,是个精明的角色,丝毫不敢怠慢,当下依言重叙一遍。
曹氏听石越说完,思虑良久,才开口说道:“如此说来,真是祖宗庇佑。官家,依孤家看来,祖宗托梦给石学士,应当是可信之事。”
她这话说出来,众人都不免大吃一惊,石越也想不到太皇太后如此肯定的支持自己。他却不知道这正是曹氏的聪明之处。
高太后看了自己小姨一眼,她一向信服自己小姨的才干,既然曹氏表了态,她也说道:“官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敬祖宗白做事,也不失为孝。若因不信祖宗有灵,而误了天下苍生,这个罪过就大了。”
听到这番话,石越顿时一个激灵。高太后故意强调“敬祖宗”与“不信祖宗”,只怕不单单只有指眼下这件事情。石越突然间有一个预感:这件事情,只怕不会这么简单的解决!不过他本人并不知道,他这样做,同样是在冒险,因为他并不知道蝴蝶效应的影响下,熙宁七年的旱灾,会不会如期而至,根本是未知之数,若是不来,在掀起轩然大波的情况下,他的政治生命就不用说了,就算是他的小命,哪怕宋廷有“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只怕也保不住他。
非常讽刺的是,石越关于不好的事情的预感往往很准。
虽然鬼神的说法在宋代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但真正受到儒家的纯正教育的士大夫,往往是不信鬼神之说的。因为孔子曾经说:“天道远”,又曾经说:“敬鬼神而远之”,又有一种说法,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儒家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者,他们认为人类的渺小,不足以解释鬼神这么复杂的事情,于是心甘情愿的表示回避,而期望人类能把精力转向于“人事”。
然而矛盾的是,同样是儒家,他们也是承认鬼神对政治生活的重要的。所以他们拜祖宗,敬天地,视之为政治生活与伦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解释他们的动机可能相当的复杂,但是肯定包括这样的理由:他们想借着鬼神之力,来压制高高在上的君主不要胡作非为。所以当王安石、吕惠卿向年轻的赵顼灌输无神论思想之时,不止一位的士大夫急了。虽然他们本人并不相信鬼神,但是他们却希望皇帝对鬼神有着应有的敬畏。
石越当时曾经对这种事情啼笑皆非。但是这一次,他却衷心的希望大家都能相信一下“祖宗有灵”这种荒唐的事情,毕竟这关系到千万无辜百姓的生命。讽刺的事情又生了,垂拱殿上三品以上的官员,石越分明可以感觉到,没有一个人真正相信“祖宗有灵”,更不用说相信祖宗会托梦给石越了。
但是这种话却没有人敢说出来?说宋太祖和宋太宗是没有灵的吗?石越心里几乎是带点恶意的在想,看看谁有这个胆子!
吕惠卿本质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所以他心里同样是不可能相信宋太祖、宋太宗会托梦给石越的。他疑惑的是,石越从这件事情,得不到任何好处,却有着显而易见的风险。石越是烧糊涂了?现在又不是昏君当政的时代。但是石越显然不是一个白痴,难道真的“祖宗有灵”?
同样的问题在王安石、冯京、王珪、蔡确、曾布、王雱,以及许多大臣的心中徘徊,一时间,整个垂拱殿竟然静得可以听见银针落地的声音。
过了好久,王雱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他相信石越已经疯了。几乎差不多同时,王珪和蔡确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石越肯定能预知到明年的大旱与蝗灾!他们自己没有疯,自然不会认为石越会疯。石越能有这种能力?王安石和吕惠卿的心中,这种想法一闪而过,他们是饱学之士,也不会相信这种近似于鬼神的预知能力。这两个人一瞬间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石越或者略通星象之说,或者身边有此能人,他在依靠那些虚无的东西进行一场政治赌博!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曾有一个星相家能预知下一年的灾害。
王安石不由皱起了眉头。石越这次赌搏的代价,是让大宋整个财政政策向救灾转移,而方田均税法更是不可以避免的要暂停,免役法也肯定要调整!吕惠卿心里已经差不多在暗笑,他和王雱、王珪、蔡确的分析结果虽然不同,但是结论却是一样的,让石越去疯狂,自己走向自己的坟墓!连冯京和曾布,这个时候也不敢开口,任何支持石越的言论,一旦预言失败,自己肯定会遭到空前的政治攻击,这个后果,他们知道得清清楚楚。
如果王安石是一个政客的话,这个时候,他会推脱自己的立场,把这件事交给钦天监、以及太清寺的道士和相国寺的和尚们来负责,然后和吕惠卿所想的一样,放任石越去给自己挖掘坟墓。但不管怎么说,王安石始终是一个政治家。石越退回去的时候,已经和李丁文、司马梦求商量过,这件事情,如果不是王安石在朝中,换成司马光、范纯仁在朝,他们同样会坚定的反对的。
果然,王安石打破了垂拱殿的沉默,他全然不顾吕惠卿、王雱用眼神拼命的暗示,用略带江西口音的官话高声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上有陛下和两宫慈后,下有元老大臣,为何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单单托梦给石越?”他这句话,其实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石越自然知道这是问他的,当下故作愕然,答道:“这个,臣也不知道。”的确,如果真有宋太祖、宋太宗的鬼魂,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王安石正要继续追问,却见一个人横里出列,亢声说道:“陛下,臣以为这是石越在妖言惑众,妄图扰乱新法,侥幸求进!”
满朝文武大吃一惊,心中暗道:“哪来的愣头青。”顿时一个个侧目而视,这才恍然,原来是同知谏院唐坰。这小子一心一意想做御史中丞,奈何蔡确把持那个位置不放,心中不免怨恨,这时看到王安石反对石越,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立时出头,希望讨好王安石,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不过他这么一出头,倒让王雱暂时松了一口气。
石越立时冷笑:“唐大人,你说我妖言惑众,有何证据?”
有掌管纠察殿中礼仪的御史也立时出来,弹劾唐坰失仪。
不料唐坰昂然不惧,反而厉声说道:“陛下,臣要当廷弹劾石越诸罪!”一面正义凛然的指着石越,喝道:“石越还不跪下听劾!”
这下事起突然,连王安石都措手不及,冯京、王珪、曾布目瞪口呆,吕惠卿、蔡确、王雱微微冷笑,诸大臣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心中暗道唐坰强横。赵顼登基以来,也没有碰上过这种事,他驭下也算温和,一时竟也不知道如何处置。石越心中倒是明白,唐坰不过借此求名罢了,他是谏官,再大不了的罪过,也不过是贬罪而去,而这么一闹,立时名满天下,不论识与不识,是非曲直先放到一边,但都得赞他一声“不畏权贵”,想到自己竟然变成了“权贵”,心里也不由好笑,一念及此,他不由微微一笑,不置一语。
不料唐坰竟把这当成一种蔑视,更加怒气上冲,当下厉声说道:“石越假托祖宗之名,妖言惑众,意图扰乱变法,冀求非份之福,不敬祖宗,欺君瞒上,其罪当诛!其平时在朝,外示清高,内则鼠两端,执政有过不能面争,故意言于陛下之前以邀宠,此犹小人之心也。又以学校之名,聚朋结党,心怀叵测,使士子聚议朝政,石越实为幕后之主使!又以朝廷重臣而下节结交商人,贿赂内侍,其心尤不可问!入仕三年,于国无尺寸之功,年不及而立,却官至三品,古今无有,此亦石越狡黠深谋所致。陛下不宜受此奸人所惑,应即刻将其逐出朝廷,永不叙用,遣御史穷治其罪,其奸谋,以绝天下侥幸之路!”
他这番话说出来,赵顼不由愕然道:“卿未免言过其实。”
唐坰听到皇帝这句评句,不免心中一冷。他本来是行事冲动之人,未及深思,做出这等事来,这时候更是干脆把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昂然质问皇帝:“事到今日,陛下还受石越蒙蔽,臣只怕他日白水潭的学生布满朝廷之日,就是这垂拱殿易主之时!”
他把这等话说出来,立时满殿皆惊。这分明和石越不两立了。石越立时拜倒,摘下帽子、玉带、鱼袋,把紫色官服脱了,自请处份。冯京、曾布、苏辙以及平时一干和石越交好的人,也全都跪下,力保石越的忠心。冯京本是讲究宰相风度的人,平时行事,绝不激动,这时也不由有些动容,厉声说道:“臣敢以身家性命,保石越对陛下与朝廷的忠心!唐坰狂妄无礼,构谄大臣,分明是想借机求名,这种人留在兰台,是兰台之污,请陛下明察!”
王安石和吕惠卿也有点愕然,不想唐坰居然把话题引到石越要谋反上面去了,吕惠卿心里暗骂唐坰笨蛋,他和蔡确有意无意的对望一眼,两人默不作声。倒是王安石也出列说道:“唐坰此言太诬,石越不失为忠臣。”
赵顼本来不信唐坰之言,只不过他说得厉害,历来君王,最忌讳的是朋党满朝,有一日石越真要做曹操,他心中也不能不惮。这时见王安石、冯京一齐都说石越是忠臣,那一点点疑虑倒也烟消云散。他是很知道谏官为求一个“死谏”之名,故意夸大其辞的,这本也是他们赵家的家传秘法,用谏官爱这虚名的心理,来制衡执政大臣,保持朝内的政治平衡。若是谏官做得过火,便把谏官或罢或贬,安抚大臣。此时赵顼不免故伎重施,厉声喝道:“唐坰,你回去听候处分。”竟是把他当廷逐出垂拱殿。
唐坰冷笑半晌,指着王安石叹道:“王公王公,不料你亦为竖子所误!他日竖子必取公而代之,那时一生事业,付之东流,只怕悔之晚矣。”说完朝皇帝叩了三个响头,缓缓退出垂拱殿,回家自听处分去了。他这么一闹,后来也果真名动天下,不几日自有旨意下来,罢官为民。他却不甘寂寞,典卖家产,又纠集了几个人,在汴京自创《谏闻报》,一份报纸,四处竖敌,被人讥为“反对报”,专门以反对石越和王安石、冯京为已任,不料也不是全无市场。
这边垂拱殿上,经唐坰这么一闹,赵顼少不得又要温言安抚石越几句。然后便宣布退朝,单单留下王安石、冯京、王珪三相、枢密使吴充、三司使曾布,以及翰林学士石越。吕惠卿见皇帝没有留他,心里满不是滋味,但是他也乐得不去沾这件事的边儿,他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石越一眼,随班退出。石越却装作没有看见,重新穿上衣冠,静听赵顼说什么。
这时候垂拱殿上的七个人,便堪称大宋最高权力中心的七人了。
赵顼目光一一扫过这几个臣子脸上,说道:“诸卿,石越为人,朕所深知,皆非胡言乱语,侥幸取宠之辈,这件事情,诸卿有何看法,不妨一一直言。”
王安石见皇帝一边说,一边把目光停在自己身上。当下揖了一礼,朗声说道:“陛下,以臣之见,天道远,人道近,国家大事,岂可寄托在一个梦之上?若是无稽之事,足以贻笑天下。”
他这番话说得众人深表赞同,便连冯京、吴充,也不太愿意在这件事上站在石越一边。
赵顼又看了这几个人一眼,说道:“诸卿之意,皆如丞相所言?冯卿,卿的看法呢?”他点名问道。
冯京迟疑半晌,勉强说道:“陛下,臣也以为单凭一梦而决国事,失于草率,后世之讥,不可不虑。”他在这件事上,很难和石越取得一致。
赵顼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把目光移到王珪身上:“王卿,卿意如何?”
王珪小眼睛眨了眨,义正辞言的说道:“臣之意,则以为以一梦而决国事,失于草率;但若然置之不理,万一真是祖宗托梦,则上则愧对祖宗,下则害死千万百姓。这件事当持重而行。”他说了长篇大论,结果等于没说,引得几个人心里暗骂“老狐狸”。
赵顼也不由一愣,半晌才明白他竟是什么也没说,心里不由哭笑不得。他又过吴充、曾布,二人都主张不能因为一个梦就决定什么。
石越心知道冯京和吴充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完全是因为自己这个“梦”明年一定要兑现,所以在政治上风险太大,不值得冒险,否则以他们的精明,如何不知道这个“梦”,是可以阻扰新法的。不过到了这时候,他才知道想凭着一个“梦”来左右国家决策,是何等的不切实际。他平时辛苦建立的政治形象,亦不过勉勉强强保护他不会被治一个“妖言惑众”之罢了。碰上这样的情况,石越也不知道自己是应当高兴呢还是应当烦恼……
“陛下……”石越想起日前两宫太后的支持,还打算尽力争取一下。
不料赵顼挥手止住了他,叹道:“石卿先不必说,容朕三思之。”又对王安石说道:“朕欲召回韩绛、孙固,以韩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孙固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卿意如何?”
这两个人,都是是待罪之身。韩绛有兵败之辱,孙固有军器监之案,但韩家是当朝显族,与神宗关系密切,而孙固是赵顼藩邸旧人,如今碰上难事,赵顼便想起他们来了。趁着这个机会,把他们召入朝中。
石越听王安石点头答应,而众人皆不反对,心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颇觉奇怪。因为韩绛本是支持新法的,王安石能为相,大半是他的功劳,平时为相,也和王安石互为表里,他回来冯京和吴充多半不会太舒服;但孙固却是明确反对王安石的,他回来做知制诰,按理王安石们应当不会高兴的……他心思转了几转,忽的明白,原来皇帝还是在**平衡之术,这垂拱殿上站立的众人,看来对此都心知肚明。
接下来几日,石越倒颇为清闲。翰林学士一职,本来十分清要,石越虽然主持军器监改革之事,具体事务,却自有苏辙、沈括等人操心,二人都是深具干才之辈,他的日子自然颇为省心,倒是吕惠卿创办的霹雳投弹院进展迅,石越暂时取回军器监的主导权,便开始下令推广被封在资料库里的火药颗粒化制法,使得霹雳投弹的生产更加迅,这种新式的火器,终于开始向前线运输,按吕惠卿当初的规划,是以西七北三的分配方法,每生产十枚霹雳投弹,则往河北、山西前线运送三枚储备,向王韶军中运送七枚使用。石越本来有意在河北以及西安各建一处霹雳投弹的作坊,以降低运输成本,不料这件事被赵顼亲自否决。原因倒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熟练的工匠不够,在京师禁军不能大规模装备的情况,皇帝绝对不会允许边防军不仅仅拥有一种先进的武器,更同时拥有这种武器的制造能力。这种对武人根深蒂固的防范思想,主宰着大宋每一位皇帝的大脑,让石越亦无可奈何。
这一日一大早起来,石越见韩梓儿还在熟睡,便不忍惊动,轻轻披了衣服出来,用盐漱了口,信步走到前院,却见唐康穿了一身蓝色劲装,正和侍剑在那里练习击剑,李丁文和司马梦求两人都是一身黑袍,在旁边微笑指点;陈良和秦观却在一边轻声谈论什么。
众人见他出来,正要打招呼,石越轻轻竖起手指,摇了摇,意思不要打扰两个少年练剑。不料二人早已看到,一齐过来给石越请安。
石越笑道:“你们好好的练剑,不须管我。”
唐康因为认了石越为兄,便笑道:“今日学院没课,难得大哥也休息,就带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玩吧。”
石越想了一下,笑道:“你们等一会。”说着便跑入内院,不多时候便出来两个人,跟着石越后面的那个年青男子,长得甚为清秀,众人却非常面生,不由大奇。
好半晌,唐康却吃惊的指着那个男子,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是……”
那人微微一笑,并不作声,石越笑着拍了一下唐康,说道:“小子,别多嘴。”
这时候李丁文和司马梦求早已看出来,那个“男子”,便是石夫人假扮的,二人大吃一惊。司马梦求慌忙回避,李丁文却和石越打交道久一点,知道他脾气,这时却也不顾尊卑之礼,不由分说把他拉到一边,低声说道:“公子,此事万万不可。”
石越奇道:“有什么不可?”
李丁文也奇了,挑起眉毛问道:“公子真不知假不知?让御史知道,弹劾一个闺门不肃,公子成为天下士人的笑柄还是小事,于前途也颇有妨碍的。”
他这说道石越也呆了一呆,他听说唐康想出去玩,心里便有了疼惜老婆之意,知道桑梓儿也是个好热闹的,平时管得严了,出门太少,但想起看烂了的古装戏中女扮男装的情节,便想带着老婆顺便去逛逛街,想来也无伤大雅。毕竟他石越是不怕自己老婆被别人看了去的。没料到倒唬了李丁文和司马梦求一跳,司马梦求不好直说,李丁文却是毫不避讳,警告他“闺门不肃”的弹辞,很可能就由此种下。
石越本是没有想到这么复杂的,这时虽然知道,却是已经把韩梓儿拉了出来,看她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是新婚夫妻,哪有不蜜里调油的?说要把她赶回去,未免终是扫了她的兴致,心里十分不忍。
那边厢秦观秦少游冷眼旁观,早知端的。他瞧见石越神色,便猜了个**,便也凑过来,低声笑道:“潜光兄何须紧张,这是小事。”
李丁文脸上作色,冷笑道:“似秦兄这般模样,自是小事,风流倜傥,少年俊彦呢。若是公子,却是大事,轻易授人以柄,还嫌麻烦不多吗?”
秦观虽恼他说话无礼,却也知李丁文在石府身份只有司马梦求勉强可比,不同寻常门客。当下强忍这口气,只半带讥笑的说道:“都说潜光兄足智多谋,难道不知道给夫人备上马车吗?这样携眷出游,难不成还有哪家御史来弹劾?总好过扫人雅兴。”
石越一听,这虽然和自己本意差得太远,却也好过扫韩梓儿的兴头太多,他正是疼爱娇妻的当儿,听到这个本是平常的主意,也不由大喜,拍拍秦观的肩膀,笑道:“少游果然是个解人。既如此,干脆把阿旺也带上,让人越没话说了。”
石府自韩梓儿嫁过来后,内宅外院,渐渐森严,僮仆奴婢,也增多不少。想想别说桑俞楚没有慢待爱女佳婿之理,就是唐家结上石越这门远亲,心里也是乐意万分。何况还有韩琦也不肯低了几代勋族的排场,石越想要不奢华,都有点身不由己。
这时既是夫人出游,虽号称是轻车简装,却也非一般人家可比。石夫人韩梓儿的马车,是石越前几日亲自吩咐制造的,假公济私,托大宋最好的工匠特制了四辆四轮马车,除了自己老婆外,另外三辆是分赠蜀国公主、王安石夫人、冯京夫人的。他自己不想太招摇,反而没有。这辆崭新的马车,朱壁绿顶,光彩照人,外表就煞是漂亮,内里布置更是堂皇。石越亲自挽着韩梓儿的手,把她送到车上,看着几个服侍的奴婢也上了车,又见唐康、侍剑、秦观也各上了马——李丁文和司马梦求、陈良却是不愿意去,他这才自己也上了马,按辔缓行,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学士巷。
众人本是没有什么目的可言,无非哪里热闹哪里去。唐康和侍剑到底年纪不大,一路兴高采烈,秦观也乐得陪他们说说话,指指点点。他为人也算风趣,读书也不少,引经据典,逗得唐康和侍剑钦佩万分。石越却是紧紧跟在马车之旁,偶尔低头和娇妻说几句话,生怕她坐在车中无趣。
行人这么边说边笑,缓缓而行,也不觉时间流逝。石越有句没句的,和韩梓儿说得开心,更是连东南西北也没有注意了,忽然就车夫“喻”的一声,把马车停了。石越倒吃了一惊,猛的抬头,竟是到了一个所在。
第十四节匪斧不克(中)
爱和石越过不去的御史中丞蔡确蔡大人,在这封弹章里,强烈的反对石越进入政事堂做参知政事,甚至指出他当年做到直秘阁,都是违背制度的举动。弹章中说了不少大道理,对石越大加鞭鞑,更是义正言辞的给石越指出一条明路:想当参知政事,先到地方州县去历练几年。
不过石越奇怪的不是蔡确会上弹章反对任自己做参知政事,他也知道自己资历不足以服众;他奇怪的是,冯京推荐他为参知政事的事情,他竟然一点风声都不知道。如果事先知道,他肯定会说服冯京不要做这种徒劳的推荐。
石越揣测着皇帝给他看这封弹章的用意,良久才说道:“蔡中丞说的的确不错,臣也认为自己资历甚浅,做翰林学士以备咨议,已经是颇有不足了,参知政事是副相之职,非臣敢奢望。”
赵顼微微一笑,说道:“卿之才干,朕所深知。只不过一则年纪太轻,二则本朝自有体例,为相者未尝不历州县。朕已请教过太皇太后,慈后和朕的想法一样,决定让卿到州县历练一番,若能有所建树,以后就没有人在这个问题反对卿了。”
石越心里一沉,眼见马上就要有“历史上”曾记载的大灾到来,这个时候让他出外,肯定会打乱他的全盘计划。但是如果断然拒绝,却和自己一向清高恬退的政治形象反差太大,让人以为自己迷恋权力中心,目光不及长远。
事起突然,石越心知犹疑无用,无可奈何之下,便叩头谢恩。
赵顼微笑着看着石越谢了恩,对一个内侍招了一下手,便有一个内侍恭恭敬敬的递,石越斜着眼偷偷瞅去,却崭新的《白学潭学刊》。他心里立时一跳:不会又出什么事了吧?好在皇帝脸色温和,这才略略放心。
只见皇帝翻开《白水潭学刊》,从中拉出一张长长的折页来,上面弯弯曲曲画满了东西,他仔细看去,竟然是一幅地图。石越平时公务繁忙,交结往来,《白水潭学刊》倒有好几期没有读过了,不料那些学生竟然在杂志中画出了大宋的地图。他却不知道,这幅简图,是博物系的学生的杰作。虽然不尽完美,但不久之后,待出去考察的学生陆续返回,编撰全新体例的《大宋地理志》,便成为白水潭学院一项长达二十年的工程。
此时赵顼饶有兴趣的在地图上移动视钱,估计是想帮石越找一处外放的地方。石越的目光却忍不住随着那道“几”字形的黄河移动,想到次年的灾难,不禁忧形于色。
得起劲的赵顼不经意一抬眼,便现石越紧锁双眉,他以为石越不愿出外,心里不由有几分不悦,“石卿,何故忧形于色?”
石越一时出神,没有听到,目光却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黄河。
赵顼不由有点奇怪,提高了声音问道:“石卿?!”
“臣在。”石越猛的一个激灵,回过神来,高声应道。几个内侍忍不住便要笑,赵顼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吓得他们赶紧把头低下。
石越这才现自己失态,连忙谢罪道:“臣该死。”
赵顼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道:“石卿可是不想出外吗?”
“不敢。臣受陛下知遇之恩,早已立誓以身许国,效忠陛下,岂敢计较于身在朝廷或地方。臣一时失神者,实是忧心于另一件大事。”石越听到皇帝半带认真的质问,连忙慷慨的回奏。
赵顼听了这番话,心里不由舒服了很多,“那么卿家方才忧心的,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大事?”
石越心中已有计较,当下故作迟疑的说道:“臣死罪,陛下不恕臣之罪,臣断不敢妄言。”
赵顼听他说得郑重,不由奇道:“究竟何事?朕恕卿无罪,但说无妨。”
石越心中暗笑,脸上却一脸的郑重其事,又叩了一个头,这才说道:“微臣前天晚上,梦见了太祖皇帝与太宗皇帝……”
“啊?!”赵顼不由站了起来。
“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诏谕微臣,道是明岁起大河以北,各路皆有旱灾、蝗灾,虽开封府亦不能免。因知臣谨慎忠诚,故特此托梦予臣。又道若不早做打算,天灾必会大伤大宋元气,祸及子民……”石越撒起谎来,面不改色。
虽然当时之人,多数都很迷信,而且特别信祖宗有灵。但是赵顼听到此事,不免也要匪夷所思,何况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不托梦给他本人,却托梦给石越,未必太不知道亲疏了。
但无论如何,赵顼顿时为难起来。公然不信祖宗有灵,这种话是说不出来的,特别是万一明年真有灾害,那么自己真要“无颜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了,何况石越这个人,在赵顼心里,也绝非信口开河之人;但如果冒冒然就信了石越,万一那不过石越胡乱做梦,后世史官之讥,他和石越都要成为万世笑柄,而且真到了那个地步,不杀石越,只怕真要无以谢天下。
赵顼是绝不相信石越在胡扯的,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对石越只有杀头的风险,却没有一丝眼前的好处。若不是石越“忠心”,一般人做了这样的梦,也断然不敢说出来。但是就要这么相信了……这件事情如果石越在朝堂上公开提出来,那就是要在大庆殿讨论的大事,甚至是要拜谒太庙的!
“……臣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但是断不敢隐瞒欺君,有负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之重托。只因此事有骇物听,才不敢冒然说出。方才见到地图上大河以北的江山,不由触动心事,这才忧形于色……”
赵顼挥挥手打断石越,冷冷的对一旁的内侍说道:“今日之事,谁敢泄漏只言半语,你们全部不用活了。”吓了那些内侍一齐跪倒,口称不敢。
赵顼这才细细问了石越梦中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的穿着,石越到宋代已有三年,三年一大郊,一年一小郊,他岂有不知之理?何况读书的时候,还看过历代帝王图呢,自然说得似模似样。而赵顼却未免更加难以决断,计议良久,这才说道:“卿与朕一同去见慈后。”这等事情,他不能不和曹太后和高太后商量。
之上,石越见赵顼忧形于色,心里不由有几分抱歉。但是想来想去,不借助于鬼神,自己眼见就要离京,那黄河以北千万百姓的生命,却也不能不顾。
借着这机会固然能打击王安石,但是同样的,会大伤大宋的元气。他石越自认为绝非一个政客,断然不会做这种事情。何况他心里还在计议:假托宋太祖兄弟托梦,短时间内,肯定会招致御史的攻击,说他故意惊骇物听,造谣生事,但是只要明年大灾真的到来,他的政治地位更加巩固不说,还会加上一层神秘的光环——太祖、太宗皇帝选中的臣子!到了那时候,他石越身上任何缺点与不足,都会被这道光环给掩盖。
君臣二人各想各的心事,默默不言,一路来到太皇太后曹氏所住的慈寿殿。还没到门口,便听到里面莺莺燕燕的笑声。皇帝和石越自然是不知道那是蜀国公主在讲柔嘉的调皮,顺便取笑一下初为人妇的韩梓儿。曹氏和高氏都出名勋族名门,自小受的教育相当的严格,但也并不是严肃枯燥之人,曹太后是本朝名将曹彬之后,在仁宗朝便亲身指挥宫女内监抵抗叛乱,虽然仁宗没有子嗣,但她颇能够和英宗和赵顼两个并非自己亲生的皇帝把关系处理得相当不错,可见她的政治才能相当出色;而高太后在石越的时空中,被称为“女中尧舜”,也绝非没有原因的溢美之辞,难得的是,这两个女人,都没有过份的政治野心。这时候两位太后听到柔嘉的种种,也不由好笑,不过反映却各不相同,曹太后一边笑一边对韩梓儿说道:“这可真难为你夫君了。”高太后却毫不客气的训斥柔嘉:“这成何体统。十九娘,以后你不要随便出门。”
韩梓儿连连谦逊,以她的天真,自然不会知道,曹太后之所以不训斥柔嘉,不过是因为柔嘉是英宗的亲兄弟的女儿,对于和英宗有血缘关系的皇族,曹太后虽然是大宋地位最高的女人,却从不会厉声训斥。这件事情,通常由高太后来做。
赵顼听到里面的声音,对石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石卿先等一会,朕先进去。”说完也不等石越回话,便急勿勿的走了进去。
石越知道他是外臣,自然不可能随皇帝一起进去。也只有老老实实站在外面候着。不一会,听到里面一阵响声,然后便是蜀国公主、清河郡主、柔嘉县主,还有自己的夫人韩梓儿从慈寿殿的偏门退了出来。石越见韩梓儿投向自己的目光中流露出关切之意,心中不由一暖,对她微微一笑,示意没什么事情,不过这场景下,两人也只能用眼神远远地打个招呼罢了,便连柔嘉也不敢放肆。
又过了好一会,才有内侍走出来,尖声唱道:“宣翰林学士石越觐见。”
石越连忙整了整衣冠,随着内侍走了进去。这时候曹太后、高太后坐在珠帘之后,皇帝却站在珠帘之外。待到石越见礼完毕,曹太后温声问道:“石学士,卿家说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托梦与卿,个中详细,可否为孤家再说一次?”
石越知道这个太皇太后,是个精明的角色,丝毫不敢怠慢,当下依言重叙一遍。
曹氏听石越说完,思虑良久,才开口说道:“如此说来,真是祖宗庇佑。官家,依孤家看来,祖宗托梦给石学士,应当是可信之事。”
她这话说出来,众人都不免大吃一惊,石越也想不到太皇太后如此肯定的支持自己。他却不知道这正是曹氏的聪明之处。
高太后看了自己小姨一眼,她一向信服自己小姨的才干,既然曹氏表了态,她也说道:“官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敬祖宗白做事,也不失为孝。若因不信祖宗有灵,而误了天下苍生,这个罪过就大了。”
听到这番话,石越顿时一个激灵。高太后故意强调“敬祖宗”与“不信祖宗”,只怕不单单只有指眼下这件事情。石越突然间有一个预感:这件事情,只怕不会这么简单的解决!不过他本人并不知道,他这样做,同样是在冒险,因为他并不知道蝴蝶效应的影响下,熙宁七年的旱灾,会不会如期而至,根本是未知之数,若是不来,在掀起轩然大波的情况下,他的政治生命就不用说了,就算是他的小命,哪怕宋廷有“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只怕也保不住他。
非常讽刺的是,石越关于不好的事情的预感往往很准。
虽然鬼神的说法在宋代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但真正受到儒家的纯正教育的士大夫,往往是不信鬼神之说的。因为孔子曾经说:“天道远”,又曾经说:“敬鬼神而远之”,又有一种说法,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儒家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者,他们认为人类的渺小,不足以解释鬼神这么复杂的事情,于是心甘情愿的表示回避,而期望人类能把精力转向于“人事”。
然而矛盾的是,同样是儒家,他们也是承认鬼神对政治生活的重要的。所以他们拜祖宗,敬天地,视之为政治生活与伦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解释他们的动机可能相当的复杂,但是肯定包括这样的理由:他们想借着鬼神之力,来压制高高在上的君主不要胡作非为。所以当王安石、吕惠卿向年轻的赵顼灌输无神论思想之时,不止一位的士大夫急了。虽然他们本人并不相信鬼神,但是他们却希望皇帝对鬼神有着应有的敬畏。
石越当时曾经对这种事情啼笑皆非。但是这一次,他却衷心的希望大家都能相信一下“祖宗有灵”这种荒唐的事情,毕竟这关系到千万无辜百姓的生命。讽刺的事情又生了,垂拱殿上三品以上的官员,石越分明可以感觉到,没有一个人真正相信“祖宗有灵”,更不用说相信祖宗会托梦给石越了。
但是这种话却没有人敢说出来?说宋太祖和宋太宗是没有灵的吗?石越心里几乎是带点恶意的在想,看看谁有这个胆子!
吕惠卿本质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所以他心里同样是不可能相信宋太祖、宋太宗会托梦给石越的。他疑惑的是,石越从这件事情,得不到任何好处,却有着显而易见的风险。石越是烧糊涂了?现在又不是昏君当政的时代。但是石越显然不是一个白痴,难道真的“祖宗有灵”?
同样的问题在王安石、冯京、王珪、蔡确、曾布、王雱,以及许多大臣的心中徘徊,一时间,整个垂拱殿竟然静得可以听见银针落地的声音。
过了好久,王雱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他相信石越已经疯了。几乎差不多同时,王珪和蔡确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石越肯定能预知到明年的大旱与蝗灾!他们自己没有疯,自然不会认为石越会疯。石越能有这种能力?王安石和吕惠卿的心中,这种想法一闪而过,他们是饱学之士,也不会相信这种近似于鬼神的预知能力。这两个人一瞬间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石越或者略通星象之说,或者身边有此能人,他在依靠那些虚无的东西进行一场政治赌博!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曾有一个星相家能预知下一年的灾害。
王安石不由皱起了眉头。石越这次赌搏的代价,是让大宋整个财政政策向救灾转移,而方田均税法更是不可以避免的要暂停,免役法也肯定要调整!吕惠卿心里已经差不多在暗笑,他和王雱、王珪、蔡确的分析结果虽然不同,但是结论却是一样的,让石越去疯狂,自己走向自己的坟墓!连冯京和曾布,这个时候也不敢开口,任何支持石越的言论,一旦预言失败,自己肯定会遭到空前的政治攻击,这个后果,他们知道得清清楚楚。
如果王安石是一个政客的话,这个时候,他会推脱自己的立场,把这件事交给钦天监、以及太清寺的道士和相国寺的和尚们来负责,然后和吕惠卿所想的一样,放任石越去给自己挖掘坟墓。但不管怎么说,王安石始终是一个政治家。石越退回去的时候,已经和李丁文、司马梦求商量过,这件事情,如果不是王安石在朝中,换成司马光、范纯仁在朝,他们同样会坚定的反对的。
果然,王安石打破了垂拱殿的沉默,他全然不顾吕惠卿、王雱用眼神拼命的暗示,用略带江西口音的官话高声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上有陛下和两宫慈后,下有元老大臣,为何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单单托梦给石越?”他这句话,其实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石越自然知道这是问他的,当下故作愕然,答道:“这个,臣也不知道。”的确,如果真有宋太祖、宋太宗的鬼魂,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王安石正要继续追问,却见一个人横里出列,亢声说道:“陛下,臣以为这是石越在妖言惑众,妄图扰乱新法,侥幸求进!”
满朝文武大吃一惊,心中暗道:“哪来的愣头青。”顿时一个个侧目而视,这才恍然,原来是同知谏院唐坰。这小子一心一意想做御史中丞,奈何蔡确把持那个位置不放,心中不免怨恨,这时看到王安石反对石越,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立时出头,希望讨好王安石,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不过他这么一出头,倒让王雱暂时松了一口气。
石越立时冷笑:“唐大人,你说我妖言惑众,有何证据?”
有掌管纠察殿中礼仪的御史也立时出来,弹劾唐坰失仪。
不料唐坰昂然不惧,反而厉声说道:“陛下,臣要当廷弹劾石越诸罪!”一面正义凛然的指着石越,喝道:“石越还不跪下听劾!”
这下事起突然,连王安石都措手不及,冯京、王珪、曾布目瞪口呆,吕惠卿、蔡确、王雱微微冷笑,诸大臣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心中暗道唐坰强横。赵顼登基以来,也没有碰上过这种事,他驭下也算温和,一时竟也不知道如何处置。石越心中倒是明白,唐坰不过借此求名罢了,他是谏官,再大不了的罪过,也不过是贬罪而去,而这么一闹,立时名满天下,不论识与不识,是非曲直先放到一边,但都得赞他一声“不畏权贵”,想到自己竟然变成了“权贵”,心里也不由好笑,一念及此,他不由微微一笑,不置一语。
不料唐坰竟把这当成一种蔑视,更加怒气上冲,当下厉声说道:“石越假托祖宗之名,妖言惑众,意图扰乱变法,冀求非份之福,不敬祖宗,欺君瞒上,其罪当诛!其平时在朝,外示清高,内则鼠两端,执政有过不能面争,故意言于陛下之前以邀宠,此犹小人之心也。又以学校之名,聚朋结党,心怀叵测,使士子聚议朝政,石越实为幕后之主使!又以朝廷重臣而下节结交商人,贿赂内侍,其心尤不可问!入仕三年,于国无尺寸之功,年不及而立,却官至三品,古今无有,此亦石越狡黠深谋所致。陛下不宜受此奸人所惑,应即刻将其逐出朝廷,永不叙用,遣御史穷治其罪,其奸谋,以绝天下侥幸之路!”
他这番话说出来,赵顼不由愕然道:“卿未免言过其实。”
唐坰听到皇帝这句评句,不免心中一冷。他本来是行事冲动之人,未及深思,做出这等事来,这时候更是干脆把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昂然质问皇帝:“事到今日,陛下还受石越蒙蔽,臣只怕他日白水潭的学生布满朝廷之日,就是这垂拱殿易主之时!”
他把这等话说出来,立时满殿皆惊。这分明和石越不两立了。石越立时拜倒,摘下帽子、玉带、鱼袋,把紫色官服脱了,自请处份。冯京、曾布、苏辙以及平时一干和石越交好的人,也全都跪下,力保石越的忠心。冯京本是讲究宰相风度的人,平时行事,绝不激动,这时也不由有些动容,厉声说道:“臣敢以身家性命,保石越对陛下与朝廷的忠心!唐坰狂妄无礼,构谄大臣,分明是想借机求名,这种人留在兰台,是兰台之污,请陛下明察!”
王安石和吕惠卿也有点愕然,不想唐坰居然把话题引到石越要谋反上面去了,吕惠卿心里暗骂唐坰笨蛋,他和蔡确有意无意的对望一眼,两人默不作声。倒是王安石也出列说道:“唐坰此言太诬,石越不失为忠臣。”
赵顼本来不信唐坰之言,只不过他说得厉害,历来君王,最忌讳的是朋党满朝,有一日石越真要做曹操,他心中也不能不惮。这时见王安石、冯京一齐都说石越是忠臣,那一点点疑虑倒也烟消云散。他是很知道谏官为求一个“死谏”之名,故意夸大其辞的,这本也是他们赵家的家传秘法,用谏官爱这虚名的心理,来制衡执政大臣,保持朝内的政治平衡。若是谏官做得过火,便把谏官或罢或贬,安抚大臣。此时赵顼不免故伎重施,厉声喝道:“唐坰,你回去听候处分。”竟是把他当廷逐出垂拱殿。
唐坰冷笑半晌,指着王安石叹道:“王公王公,不料你亦为竖子所误!他日竖子必取公而代之,那时一生事业,付之东流,只怕悔之晚矣。”说完朝皇帝叩了三个响头,缓缓退出垂拱殿,回家自听处分去了。他这么一闹,后来也果真名动天下,不几日自有旨意下来,罢官为民。他却不甘寂寞,典卖家产,又纠集了几个人,在汴京自创《谏闻报》,一份报纸,四处竖敌,被人讥为“反对报”,专门以反对石越和王安石、冯京为已任,不料也不是全无市场。
这边垂拱殿上,经唐坰这么一闹,赵顼少不得又要温言安抚石越几句。然后便宣布退朝,单单留下王安石、冯京、王珪三相、枢密使吴充、三司使曾布,以及翰林学士石越。吕惠卿见皇帝没有留他,心里满不是滋味,但是他也乐得不去沾这件事的边儿,他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石越一眼,随班退出。石越却装作没有看见,重新穿上衣冠,静听赵顼说什么。
这时候垂拱殿上的七个人,便堪称大宋最高权力中心的七人了。
赵顼目光一一扫过这几个臣子脸上,说道:“诸卿,石越为人,朕所深知,皆非胡言乱语,侥幸取宠之辈,这件事情,诸卿有何看法,不妨一一直言。”
王安石见皇帝一边说,一边把目光停在自己身上。当下揖了一礼,朗声说道:“陛下,以臣之见,天道远,人道近,国家大事,岂可寄托在一个梦之上?若是无稽之事,足以贻笑天下。”
他这番话说得众人深表赞同,便连冯京、吴充,也不太愿意在这件事上站在石越一边。
赵顼又看了这几个人一眼,说道:“诸卿之意,皆如丞相所言?冯卿,卿的看法呢?”他点名问道。
冯京迟疑半晌,勉强说道:“陛下,臣也以为单凭一梦而决国事,失于草率,后世之讥,不可不虑。”他在这件事上,很难和石越取得一致。
赵顼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把目光移到王珪身上:“王卿,卿意如何?”
王珪小眼睛眨了眨,义正辞言的说道:“臣之意,则以为以一梦而决国事,失于草率;但若然置之不理,万一真是祖宗托梦,则上则愧对祖宗,下则害死千万百姓。这件事当持重而行。”他说了长篇大论,结果等于没说,引得几个人心里暗骂“老狐狸”。
赵顼也不由一愣,半晌才明白他竟是什么也没说,心里不由哭笑不得。他又过吴充、曾布,二人都主张不能因为一个梦就决定什么。
石越心知道冯京和吴充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完全是因为自己这个“梦”明年一定要兑现,所以在政治上风险太大,不值得冒险,否则以他们的精明,如何不知道这个“梦”,是可以阻扰新法的。不过到了这时候,他才知道想凭着一个“梦”来左右国家决策,是何等的不切实际。他平时辛苦建立的政治形象,亦不过勉勉强强保护他不会被治一个“妖言惑众”之罢了。碰上这样的情况,石越也不知道自己是应当高兴呢还是应当烦恼……
“陛下……”石越想起日前两宫太后的支持,还打算尽力争取一下。
不料赵顼挥手止住了他,叹道:“石卿先不必说,容朕三思之。”又对王安石说道:“朕欲召回韩绛、孙固,以韩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孙固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卿意如何?”
这两个人,都是是待罪之身。韩绛有兵败之辱,孙固有军器监之案,但韩家是当朝显族,与神宗关系密切,而孙固是赵顼藩邸旧人,如今碰上难事,赵顼便想起他们来了。趁着这个机会,把他们召入朝中。
石越听王安石点头答应,而众人皆不反对,心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颇觉奇怪。因为韩绛本是支持新法的,王安石能为相,大半是他的功劳,平时为相,也和王安石互为表里,他回来冯京和吴充多半不会太舒服;但孙固却是明确反对王安石的,他回来做知制诰,按理王安石们应当不会高兴的……他心思转了几转,忽的明白,原来皇帝还是在**平衡之术,这垂拱殿上站立的众人,看来对此都心知肚明。
接下来几日,石越倒颇为清闲。翰林学士一职,本来十分清要,石越虽然主持军器监改革之事,具体事务,却自有苏辙、沈括等人操心,二人都是深具干才之辈,他的日子自然颇为省心,倒是吕惠卿创办的霹雳投弹院进展迅,石越暂时取回军器监的主导权,便开始下令推广被封在资料库里的火药颗粒化制法,使得霹雳投弹的生产更加迅,这种新式的火器,终于开始向前线运输,按吕惠卿当初的规划,是以西七北三的分配方法,每生产十枚霹雳投弹,则往河北、山西前线运送三枚储备,向王韶军中运送七枚使用。石越本来有意在河北以及西安各建一处霹雳投弹的作坊,以降低运输成本,不料这件事被赵顼亲自否决。原因倒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熟练的工匠不够,在京师禁军不能大规模装备的情况,皇帝绝对不会允许边防军不仅仅拥有一种先进的武器,更同时拥有这种武器的制造能力。这种对武人根深蒂固的防范思想,主宰着大宋每一位皇帝的大脑,让石越亦无可奈何。
这一日一大早起来,石越见韩梓儿还在熟睡,便不忍惊动,轻轻披了衣服出来,用盐漱了口,信步走到前院,却见唐康穿了一身蓝色劲装,正和侍剑在那里练习击剑,李丁文和司马梦求两人都是一身黑袍,在旁边微笑指点;陈良和秦观却在一边轻声谈论什么。
众人见他出来,正要打招呼,石越轻轻竖起手指,摇了摇,意思不要打扰两个少年练剑。不料二人早已看到,一齐过来给石越请安。
石越笑道:“你们好好的练剑,不须管我。”
唐康因为认了石越为兄,便笑道:“今日学院没课,难得大哥也休息,就带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玩吧。”
石越想了一下,笑道:“你们等一会。”说着便跑入内院,不多时候便出来两个人,跟着石越后面的那个年青男子,长得甚为清秀,众人却非常面生,不由大奇。
好半晌,唐康却吃惊的指着那个男子,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是……”
那人微微一笑,并不作声,石越笑着拍了一下唐康,说道:“小子,别多嘴。”
这时候李丁文和司马梦求早已看出来,那个“男子”,便是石夫人假扮的,二人大吃一惊。司马梦求慌忙回避,李丁文却和石越打交道久一点,知道他脾气,这时却也不顾尊卑之礼,不由分说把他拉到一边,低声说道:“公子,此事万万不可。”
石越奇道:“有什么不可?”
李丁文也奇了,挑起眉毛问道:“公子真不知假不知?让御史知道,弹劾一个闺门不肃,公子成为天下士人的笑柄还是小事,于前途也颇有妨碍的。”
他这说道石越也呆了一呆,他听说唐康想出去玩,心里便有了疼惜老婆之意,知道桑梓儿也是个好热闹的,平时管得严了,出门太少,但想起看烂了的古装戏中女扮男装的情节,便想带着老婆顺便去逛逛街,想来也无伤大雅。毕竟他石越是不怕自己老婆被别人看了去的。没料到倒唬了李丁文和司马梦求一跳,司马梦求不好直说,李丁文却是毫不避讳,警告他“闺门不肃”的弹辞,很可能就由此种下。
石越本是没有想到这么复杂的,这时虽然知道,却是已经把韩梓儿拉了出来,看她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是新婚夫妻,哪有不蜜里调油的?说要把她赶回去,未免终是扫了她的兴致,心里十分不忍。
那边厢秦观秦少游冷眼旁观,早知端的。他瞧见石越神色,便猜了个**,便也凑过来,低声笑道:“潜光兄何须紧张,这是小事。”
李丁文脸上作色,冷笑道:“似秦兄这般模样,自是小事,风流倜傥,少年俊彦呢。若是公子,却是大事,轻易授人以柄,还嫌麻烦不多吗?”
秦观虽恼他说话无礼,却也知李丁文在石府身份只有司马梦求勉强可比,不同寻常门客。当下强忍这口气,只半带讥笑的说道:“都说潜光兄足智多谋,难道不知道给夫人备上马车吗?这样携眷出游,难不成还有哪家御史来弹劾?总好过扫人雅兴。”
石越一听,这虽然和自己本意差得太远,却也好过扫韩梓儿的兴头太多,他正是疼爱娇妻的当儿,听到这个本是平常的主意,也不由大喜,拍拍秦观的肩膀,笑道:“少游果然是个解人。既如此,干脆把阿旺也带上,让人越没话说了。”
石府自韩梓儿嫁过来后,内宅外院,渐渐森严,僮仆奴婢,也增多不少。想想别说桑俞楚没有慢待爱女佳婿之理,就是唐家结上石越这门远亲,心里也是乐意万分。何况还有韩琦也不肯低了几代勋族的排场,石越想要不奢华,都有点身不由己。
这时既是夫人出游,虽号称是轻车简装,却也非一般人家可比。石夫人韩梓儿的马车,是石越前几日亲自吩咐制造的,假公济私,托大宋最好的工匠特制了四辆四轮马车,除了自己老婆外,另外三辆是分赠蜀国公主、王安石夫人、冯京夫人的。他自己不想太招摇,反而没有。这辆崭新的马车,朱壁绿顶,光彩照人,外表就煞是漂亮,内里布置更是堂皇。石越亲自挽着韩梓儿的手,把她送到车上,看着几个服侍的奴婢也上了车,又见唐康、侍剑、秦观也各上了马——李丁文和司马梦求、陈良却是不愿意去,他这才自己也上了马,按辔缓行,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学士巷。
众人本是没有什么目的可言,无非哪里热闹哪里去。唐康和侍剑到底年纪不大,一路兴高采烈,秦观也乐得陪他们说说话,指指点点。他为人也算风趣,读书也不少,引经据典,逗得唐康和侍剑钦佩万分。石越却是紧紧跟在马车之旁,偶尔低头和娇妻说几句话,生怕她坐在车中无趣。
行人这么边说边笑,缓缓而行,也不觉时间流逝。石越有句没句的,和韩梓儿说得开心,更是连东南西北也没有注意了,忽然就车夫“喻”的一声,把马车停了。石越倒吃了一惊,猛的抬头,竟是到了一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