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涛是赵府的常客,守门人皆知这位袁主簿是太守的亲近人,赵太守说过他来不用通禀,直接进去便是。

    大堂上高朋满坐,欢声笑语,天子驾崩对绝大多数来说影响不大。

    赵牙坐在主座,看到袁涛进来,以手相招道:“袁主簿,近旁落坐。”

    不管赵牙为人如何,对袁涛确实不错。袁涛快走几步上前揖礼,又对两旁人施了一礼,才在赵牙右侧空席坐下。

    赵牙心情不错,《梁祝》和《孔雀东南飞》两部新剧推出,不光让他在会稽王面前固宠,而且京中妓楼也托人前来索要曲谱,如今他俨然是开一代先河的宗师,面上有光。

    会稽王总揽朝政,作为近臣,赵牙自然水涨船高,不少人拍不上会稽王的马屁,转而前来讨好他,请他在会稽王面前说几句好话。

    这些天收礼收到手软,奉迎话听得耳朵起茧,赵牙有飘飘欲仙之感。

    饮水思源,赵牙知道新剧依靠得是袁涛,不但许以官位,还时常赏赐些财帛给他。袁涛感恩,竭力相帮,两人相处甚得。

    袁涛听了片刻,堂中在谈论的是会稽王十月底的诞辰要不要庆贺,双方争执不下。

    先帝驾崩,停了声乐、禁了婚嫁、屠宰,于礼法不合,不应庆贺;有人道先帝入山陵即可除服(1),朝庭旨意禁得是婚嫁,又未禁庆生,只要歌舞设宴,众人拜贺还是可以的。

    赵牙笑问道:“袁主事,你怎么看?”

    袁涛想着如何转托赵牙,让杨安玄拜见会稽王,听赵牙发问,灵机一动,道:“大王生辰,肯定是要拜贺的。只是家人、身边近臣拜贺,世人也挑不出错来。”

    赵牙点点头,道:“愚也是这个意思。愚准备编首贺寿曲为王爷拜寿,只是这曲词没有着落。”

    目光看向袁涛,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袁涛正中下怀,笑道:“赵太守放心,愚会托表弟杨安玄写首贺寿词。”

    赵牙笑得两眼眯起,举起茶杯道:“有劳袁主事了。”

    …………

    东堂,朝议。

    中书令王国宝奏道:“……徐州地处险要,与燕相接,大王总揽朝政,事物繁多,不宜再兼任徐州刺史,请另委派重臣专治之。”

    此事王国宝事先禀过司马道子,两人议定。司马道子当即道:“散骑常侍刘该,出身将门,素知兵法,可出任徐州刺史,镇鄄城(2)。”

    刘该连忙起身来到司马道子面前,拜伏道:“臣,刘该,定当竭忠报效,不负大王所托。”

    王恭心知这是会稽王针对自己,刘该是会稽王的走狗,让他任徐州刺史目的是钳制自己,只是亦无法出言反对。

    目光从堂中一众缄口不语的大臣们身上扫过,心中泛起无力感,举朝文武居然无一人出声反对,谁是自己的朋党,自己要与何人相商?

    散朝后,王恭怅然登车回府。

    王昙亨掺扶父亲下车,轻声禀道:“父亲,杨安玄今日休沐,儿子已经命人请他申时过府相见。”

    王恭苦笑,满朝文武无人相计,自己居然要向一个年未弱冠的小儿相询,真是可叹。

    申时,王昙亨领着杨安玄进府,他与杨安玄在集贤居有过一面之缘,对这个义助韦娘子的年轻人颇有好感,说起来王国宝出言陷害,自己还助过他一次。

    寒暄中,王昙亨看似无意地将此事提出,杨安玄整衣郑重相谢,两人的关系亲密了几分。

    书房,王恭示意揖礼的杨安玄在一旁坐下,王昙亨亲手奉茶,本想在父亲身侧坐下,不料王恭挥手示意他出外。

    王昙亨大为不解,杨安玄初入仕途,不过六品的东宫侍读,父亲有什么紧要话与他分说,居然自己都不能旁听。

    心中好奇,来到门外并未离开,站在门前侧耳倾听屋中谈话。

    “杨安玄,那日在西堂你对老夫所言,是何用意?”王恭开门见山地问道。

    原来杨安玄在西堂与父亲说过话了,王昙亨越奇,杨安玄究竟对父亲说了什么,过了这么多天父亲居然还念念不忘,专门把杨安玄请来问话。

    屋内,杨安玄清朗的语音响起,“仆见王公忧心过度,心有所感,才冒昧进言,王公莫怪。”

    王恭冷声道:“你语带奉迎,莫非想讨好老夫?”

    王昙亨打了个寒颤,他知道父亲生性多疑,待人待己皆很严苛。

    只听杨安玄笑道:“王公虽贵为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守京口,仆却用不着刻意讨好。”

    王恭逼问道:“你不过是区区六品东宫侍读,为何说‘朝局不稳’,朝堂大事焉容你置喙议论。”

    笑声在屋内响起,杨安玄慨声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仆素闻王公清操过人、心怀忠谨,才放胆直言相劝。没想到王公如此见识,杨某失言,请王公恕罪,若无他事仆便告退。”

    “且慢”,王恭叫住起身揖礼的杨安玄,道:“安玄这句‘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之心昭然,让老夫惭愧,且安坐,老夫陪礼了。”

    屋外的王昙亨同样被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震动,更让他震动的是一向好强的父亲居然会向个年轻小子陪礼,这个杨安玄确实了得。

    屋内略静了静,王恭问道:“安玄,你说朝堂不稳,能否细谈?”

    杨安玄暗呼一口气,总算打动了王恭,拱手道:“朝中局势王公洞若观火,王公比小子更为明了,何用多说。”

    王恭叹了口气,道:“会稽王专权,重用王国宝此等奸佞,吾恐朝庭从此多事矣。”

    杨安玄接口道:“天子本有意用左仆射元琳公、太子少卿茂达公制衡会稽王和王国宝,可是天子突然魇崩,未留遗诏,方有今日之忧。”

    叹息声再起,王恭道:“朝堂之上,王珣、王雅缄口不言,无非是想着保位持禄,说什么陈平慎默,以观将来,荒谬!”

    杨安玄笑道:“无非是想学东汉胡广(3)公而已。”

    王恭哈哈大笑,欢声道:“安玄所言,一针见血。”

    王昙亨心中欢喜,父亲自京口赴京奔丧,一直神情郁郁,这还是他第一次发出欢声。

    “安玄,先帝入山陵后,吾将回转京口,朝中更无人敢直言,该当如何处置?”

    王昙亨一惊,父亲怎么向杨安玄问及朝堂大事,此等事应该向朝中重臣问询才是。

    杨安玄沉吟片刻,道:“仆当初听家父说起,先帝分别委王公、郗公、殷公外任,便是想诸公以州府之力为朝庭外援,屏卫朝堂,仆以为今日之忧恰是先帝远见所在。”王恭捋须思忖片刻,若有所思地点头道:“不错,若是吾与道胤、仲堪齐心合力为元琳等人撑腰,朝堂或能有所改变。”

    王昙亨在门外也暗道妙,当初孝武帝遣父亲、郗恢、殷仲堪分镇京口、襄阳、荆州,除了屏卫建康外,同样有让他们在外发声之意,当初杨安玄之父杨佺期兵败,会稽王有意贬斥,幸亏郗恢和殷仲堪向天子建言,才迁任新野太守。

    王恭看了一眼杨安玄,没想到与这少年郎相谈,居然解开心中郁结,白日会稽王任命刘该为徐州刺史,有意钳制自己,只要自己能与郗恢,特别是殷仲堪联合,长江上下游皆在控制,刘该、庾楷之流又能如何。

    回到住处酉末,袁涛在书房中等他。

    看到杨安玄,袁涛笑容满面地道:“安玄,你托愚的事情已经有了着落。”

    杨安玄没想到这么快,看来表兄办事还是稳妥。

    拉着袁涛坐下,杨安玄亲手泡茶,听他详说经过。

    得知赵牙想请自己写首贺寿词曲为会稽王祝寿,杨安玄与袁涛相视而笑,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

    十月十四日,孝武帝棂柩葬于隆平陵。天子入山陵之后大臣便可除去丧服,只是还要穿深衣戴素冠,不设宴席、禁舞乐、屠宰、婚嫁等。

    司马道子回到王府,吩咐不见外客,换了身素色的长袍卧在侧室的榻上,两名侍姬替他揉捏着肩膀、轻敲着小腿。

    这段时间忙里忙外,司马道子身心疲惫,这总摄朝政权力是大,可也累啊,很是怀念喝酒听歌舞的快乐时光。只是眼下还不是享乐的时候,接下来最主要的事便是送走瘟神王恭。

    司马道子烦躁地踢了踢腿,示意侍姬退下,这些天王恭在朝堂之上动辄批驳,声色俱厉,自己虽有意缓和关系,看王恭却不愿通融。也罢,孤王再忍他几天,等他回归京口后,朝堂自然清静。

    司马元显领着赵牙走进屋来,司马道子也不起身,对着赵牙道:“子厚来了,有事?”

    府中拒客,赵牙却不是此列,他是司马道子的亲信。

    赵牙笑嘻嘻地朝会稽王施了一礼,道:“仆知道大王的诞辰将至,特地托杨安玄为大王写了曲贺寿曲,待到圣诞之时为大王演唱。”

    “哦”,司马道子翻身坐起,笑道:“难为你还记挂孤王的寿诞,杨安玄是词曲大家,且把曲词呈上,孤王要先睹为快。”

    “祝寿祝寿。筵开锦绣。拈起香来玉也似手。拈起盏来金也似酒。祝寿祝寿。命比乾坤久。长寿长寿。松椿自此碧森森底茂。乌兔从他汨辘辘底走。长寿长寿。”

    看罢贺寿词,司马道子开怀大笑,道:“不愧是词曲大家杨安玄的手笔,这几句大白话说得孤王心怀大畅。孤王位极人臣,所求无非是长寿二字。”

    司马元显站在榻旁探首观看,道:“这个杨安玄才情是有些的,若能做父王的词臣,王府之中从此不缺新歌舞。”

    司马道子细细品味一番,抬起头道:“杨安玄才学过人,孤当初荐他做东宫侍读,便有意栽培。这样的贤才怎能让他屈做词臣。”

    司马元显撇撇嘴,这个杨安玄在京中闹出许多事来,父王居然对他喜欢,不能让他留在京中,要不然岂不要压自己一头。

    7017k

                

章节目录

扬锋汉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宇十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一十八章奉迎求存,扬锋汉起,笔趣阁并收藏扬锋汉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