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青花瓷,瓶上所绘人物,会是一种怎么样的生动神情?又是怎么样的栩栩如生?



    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且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



    这种等级的瓷器,就算有着合适的材料,仿制起来也肯定不简单。



    当然,如果能够仿制成功,那么仿制一件“鬼谷子下山”青花罐,也就不在话下。



    价格能够破亿,此罐自然也不简单。



    比如说主题画面,描述的是孙膑的师傅,鬼谷子下山救徒的故事。



    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车中,身体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超凡如仙。



    只是简单的一幅画,就表现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



    罐身整体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



    孙瀛洲先生评价其为:“青花瓷王”不足为过。



    除了这两件,还有一件元三顾茅庐青花大罐。



    元青花“三顾茅庐”大罐现藏于神都故宫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



    此瓷罐唇口短颈,丰肩圆腹,宽浅圈足。



    足底平削倒角,底有旋纹,垫烧痕迹明显。



    釉面较白,积釉处泛青。



    进口苏青料绘制,发色艳丽,凝聚斑明显。



    它高27.6公分,直径34.5公分,上口径21.5公分,底座直径20.6公分。



    主纹饰为三顾茅庐图,7个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诸葛亮端坐堂上,一书童手捧书卷静候一侧,一童子向诸葛亮报告:门外刘备求见。



    瓷罐一侧是刘备在草堂外,毕恭毕敬的等候诸葛亮召见;



    张飞、关羽站在刘备身后,周仓扛着青龙宴月刀,牵着赤兔马紧随其后。



    画面上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以青松、梧桐、杨柳、竹子、石山、花草、篱笆,以及小桥流水和草堂,构成了一幅恬静的南阳风光,堪称元青花中的绝代佳品。



    一件青花罐,便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三顾茅庐这一经典的历史典故。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方寸天地之中,松树杨柳、栅栏柴门、高山流水、蕉叶花草、卷云白鹤竟然一应俱全!



    细细品味,真的妙不可言。



    看到这里,是不是能够了解,为什么元青花人物图罐,特别珍贵了?



    其他都不说,只是这画中的意境,就让人难以仿制。



    当年烧制成功,更应该是侥幸。



    而现在传世的元青花之中,传说有着八大图罐存在。



    可惜,想要复烧出来,很难很难。



    主要有两大难,一个是材料,另外一个就是工艺。



    元以前,我国瓷器以素为美的士大夫美学追求可谓登峰造极,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代表。



    到元时,马背上蒙古民族“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美学的灿烂新篇。



    这就是景镇烧造的元青花,而在复烧元青花之前,肯定要了解什么是元青花。



    在元之前,是没有青花一说的。



    所谓的“唐青花”和“宋青花”,在学术界尚存争议。



    只是巩县窑和龙泉窑试烧的非主流蓝彩瓷,并未得到唐宋时代官方和民间的认可。



    从元青花始,我国瓷器不再固守极简主义,进入青花和彩绘竞相绽放的时代。



    元青花以苏麻离青的神秘幽蓝,赢得世人追捧。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元青花是一个,无法获得历史文献证实的特殊存在。



    因为长达五百多年的青花烧造历史,没有任何关于元代烧造青花瓷的记载。



    所有文献都认为,创青花从明永乐郑和下西洋,带回来苏麻离青开始。



    故宫收藏有宋至明清的许多文物精品,独缺元代青花瓷传世记录,也支撑此观点。



    直到1952年,英伦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青花象耳瓶,被研究者波谱定为14世纪青花瓷断代标准器,并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公认,并定名为“至正青花”,从此掀开元青花神秘的面纱。



    有一种说法称,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300多件。



    其中200余件在国外,100余件在国内国有收藏机构。



    尽管这种说法饱受质疑,但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元青花的珍稀和名贵。



    元至正前后用于陶瓷呈色的苏麻离青,颠覆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



    关于苏麻离青最早的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



    “……官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JDZ,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



    苏麻离青作为呈色料,用于陶瓷装饰,造就了中国陶瓷史上杰出的青花品种——元青花和永宣官窑青花。



    大约在元至正前后,景镇的陶瓷工匠们,成功地将“苏麻离青”应用于陶瓷呈色。



    以白瓷为地,以苏麻离青作料,于釉下彩绘花鸟、灵兽和人物。



    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至此来了个颠覆。



    东方的青花,原来可以如此浓烈。



    元朝书生与西域人,在陶瓷审美观上,找到了共同点。



    十四世纪中叶,景镇工匠们使用商人从中东贩回的苏麻离青,烧造出了亮丽的青花瓷器。



    并在之后卖到全国各地、东南亚,甚至更远的中亚地区。



    青花替代影青,成为景镇的主流产品。



    苏麻离青的最大魅力,在于成就了明亮鲜艳的元代“至正青花”。



    至正,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元惠宗的年号。



    当时统治者的政权正在走下坡路,江南多地遭致割据军阀和民间力量的反抗。



    景镇的千年窑火,能在各方战事的间隙存活下来真是奇迹,并且,青花大放异彩。



    南方的汉族军阀和白莲教徒们,将青花虔诚地供奉,在一般的日常审美之上,又赋予了青花瓷纯洁的精神意义。



    从至正十一年起的二十年,景镇一直陷于战争的旋涡。



    瓷都的地位并未因此削弱,相反还得以在战争的缝隙里,逆势生长。



    天下人都知道青花瓷是当时最厉害的华夏制造,能带来丰厚的贸易收入。

章节目录

我的系统不正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疯神狂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青花瓷王,我的系统不正经,笔趣阁并收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