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们是疯狂的,就在棉花需要大量运力来拉运的时候,很多小商家便纷纷赶到cd直接在当地组织起了棉纺线的生产,经过加工之后的纺线价值要高出棉花很多,运输上能够装更多,一些小商人因此快速的积累了大量银钱,纺线作坊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现。
这就让棉花种植区周围很快形成了聚集地,就连长安与cd的道路上都多出了好几个驿站专门提供给过往的车队休息,东南方向过来的商人也是络绎不绝,这就让棉花销售到了南方很多个城市。
纺织厂的女工们忙的不可开交,大量的棉布订单从棉花运输开始到现在商会组织的大型运输队就来运输了十五次,每次至少运输棉花一百五十万斤,理论上每次运输的棉花能够制棉布三十万匹,单纯的一次运输就能够赚两万贯以上,车马运费至少需要五千贯左右,加上去的时候从长安运出的货物能够填补一部分运费,一趟就是两次运费。
十五次的运输棉花商会到现在为止至少赚了三十万贯,用黄金来算就是三万两黄金,比起二十三家商户开始时投入的成本基本算是个本钱。
这还只是从商会的角度去统计,还有棉花商会以外的人去当地拉棉花,这些赚的钱都是归商家个人的,这一部分的钱赚的不会太少。
经过几个月的积累商会车队算上所有会员的运力至少提升了一倍,但是随着棉花市场的发展,大唐百姓的去修,距离cd很近的一些城市的商家开始从中获益。
这个月又到纺织厂发现的时候了,每名女工包吃包住每月拿一贯钱,工长的算上奖金还要高一些,棉花商会的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在元善的主持下,这女工的工钱也随着长了起来,成本每月就达到了近五千贯左右。
棉花商会办公内,今天又是发工钱之前的例行会议,也是所有股东最来的最齐的一天,不但女工要发钱,股东同样要分红。
元善坐在长条会议桌的最前面,身后站着六男一女秘书团,不是别人正是马周和六名新培养的秘书们,马周正在做着这个月的业绩报表,接着就是汇报股东的分红有多少等事情。
“会长,现在棉花市场供不应求,咱们纺织厂的布匹价格是不是要涨些价格了。”赵拓说道。
赵拓说完,会场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就连郑奇都没有出声反对,元善心说看来问题还是来了。
“众位都是这么想的么。”元善问道。
“会长,我支持涨价,比起做棉花生意现在的马车拉货更赚钱。”石毅说道。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棉花价格低廉,运力不足所以运货的车队是赚钱的只有马车成本,可是这些股东就不同了,从开垦土地到棉花种植都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而且本的速度以现在的价格来看并不快,小半年的时间才本,这样下去虽然是赚钱的,但是怎么说都并不合适,这些元善都是心知肚明的,加上给女工的工钱略高,所以导致现在的问题出现,这其实迟早的事儿。
“郑副会长和薛总管怎么看。”元善直接问道。
“现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成本运输上,我并不反对棉花涨价,但是主要还是要解决问题才行。”郑奇说道。
“郑副会长说的没错,现在棉花的销量这么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棉花价格低廉,百姓们能够买得起,所以还是要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行,不一定就非要涨价,棉花商会的车队不也从中赚了不少么。”薛凯说道。
元善心说不愧是长安城首富,这考虑问题就是全面,元善思考了一下说道:“其实你们说的问题本会长都考虑过,解决这个事情并不难,可以选择棉花涨价,还是扩大车队,人的欲望也是无限追求利益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作为商会的会长我尊重诸位的选择,只是要说明一下棉花是商会开展生意的一个基础还请诸位要谨慎的做出选择。”
“我选择扩大车队,会长说的没错,棉花是我们商会的基础也是一个长期的收益过程,钱只会越赚越多。”张行知说道。
张行知对于棉花的事情其实他面临的问题是最多的,因为棉花种植项目是以他为代表筹措的几个商贾的投资,所以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平均下来收益是众位股东中最少的一个,但是没想到这么多长时间过去了支持他的那些商贾倒是没有背叛他,这倒是挺意外的,这也让商贾们赚了本钱,而第一个在棉花基地种植区开设纺线工坊的也是他原来商会的商人们,并且从中赚取了更多的钱。
就因为这样张行知才选择扩大车行的规模,这样棉花与车队都能赚钱,并且还能够提高棉花的销售量,这就意味着钱赚越多,他将这个事情看的非常清楚。
而赵拓和石毅两家身后还是代表着家族利益,他们此时也仅仅是作为家族代表而已,有些事情并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的,元善早就知道这点,但是想改变实在是太难了,像郑奇,薛凯这样的纯粹的豪富商人能有多少,多数豪富要么是家族,要么有背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或许可以这样,今年的棉花种植将会减少,所以现在储备的棉花可以先不涨价,等明年棉花收获的时候开始涨价这样应该会更好,扩大车队规模这个主意我赞同。”郑奇说道。
众人开始思考起来,郑奇说的这个办法元善在心里是同意的,这无疑就是从商会管控价格变成了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改变才能让棉花上获得更大的利益,考虑的事情真的很全面,怪不得作为棉花最大的投资商人之一的他一开始就没有反对廉价销售的事情。
元善忽然发现,可能是他小看了大唐的商人们,也许是他太着急了,想推动大唐历史进程,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浮躁的呢,他自己都不知道,此时的元善心中五味杂陈。
接着众人都发起了投票,全都同意扩大车队规模,这又涉及到投资的问题,开设马场以及定制马车,元家的铁匠工坊又要赚钱了。
希望读者们能够多多支持,求打赏,求收藏哦,给几张推荐票吧!
(本章完)
这就让棉花种植区周围很快形成了聚集地,就连长安与cd的道路上都多出了好几个驿站专门提供给过往的车队休息,东南方向过来的商人也是络绎不绝,这就让棉花销售到了南方很多个城市。
纺织厂的女工们忙的不可开交,大量的棉布订单从棉花运输开始到现在商会组织的大型运输队就来运输了十五次,每次至少运输棉花一百五十万斤,理论上每次运输的棉花能够制棉布三十万匹,单纯的一次运输就能够赚两万贯以上,车马运费至少需要五千贯左右,加上去的时候从长安运出的货物能够填补一部分运费,一趟就是两次运费。
十五次的运输棉花商会到现在为止至少赚了三十万贯,用黄金来算就是三万两黄金,比起二十三家商户开始时投入的成本基本算是个本钱。
这还只是从商会的角度去统计,还有棉花商会以外的人去当地拉棉花,这些赚的钱都是归商家个人的,这一部分的钱赚的不会太少。
经过几个月的积累商会车队算上所有会员的运力至少提升了一倍,但是随着棉花市场的发展,大唐百姓的去修,距离cd很近的一些城市的商家开始从中获益。
这个月又到纺织厂发现的时候了,每名女工包吃包住每月拿一贯钱,工长的算上奖金还要高一些,棉花商会的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在元善的主持下,这女工的工钱也随着长了起来,成本每月就达到了近五千贯左右。
棉花商会办公内,今天又是发工钱之前的例行会议,也是所有股东最来的最齐的一天,不但女工要发钱,股东同样要分红。
元善坐在长条会议桌的最前面,身后站着六男一女秘书团,不是别人正是马周和六名新培养的秘书们,马周正在做着这个月的业绩报表,接着就是汇报股东的分红有多少等事情。
“会长,现在棉花市场供不应求,咱们纺织厂的布匹价格是不是要涨些价格了。”赵拓说道。
赵拓说完,会场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就连郑奇都没有出声反对,元善心说看来问题还是来了。
“众位都是这么想的么。”元善问道。
“会长,我支持涨价,比起做棉花生意现在的马车拉货更赚钱。”石毅说道。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棉花价格低廉,运力不足所以运货的车队是赚钱的只有马车成本,可是这些股东就不同了,从开垦土地到棉花种植都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而且本的速度以现在的价格来看并不快,小半年的时间才本,这样下去虽然是赚钱的,但是怎么说都并不合适,这些元善都是心知肚明的,加上给女工的工钱略高,所以导致现在的问题出现,这其实迟早的事儿。
“郑副会长和薛总管怎么看。”元善直接问道。
“现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成本运输上,我并不反对棉花涨价,但是主要还是要解决问题才行。”郑奇说道。
“郑副会长说的没错,现在棉花的销量这么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棉花价格低廉,百姓们能够买得起,所以还是要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行,不一定就非要涨价,棉花商会的车队不也从中赚了不少么。”薛凯说道。
元善心说不愧是长安城首富,这考虑问题就是全面,元善思考了一下说道:“其实你们说的问题本会长都考虑过,解决这个事情并不难,可以选择棉花涨价,还是扩大车队,人的欲望也是无限追求利益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作为商会的会长我尊重诸位的选择,只是要说明一下棉花是商会开展生意的一个基础还请诸位要谨慎的做出选择。”
“我选择扩大车队,会长说的没错,棉花是我们商会的基础也是一个长期的收益过程,钱只会越赚越多。”张行知说道。
张行知对于棉花的事情其实他面临的问题是最多的,因为棉花种植项目是以他为代表筹措的几个商贾的投资,所以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平均下来收益是众位股东中最少的一个,但是没想到这么多长时间过去了支持他的那些商贾倒是没有背叛他,这倒是挺意外的,这也让商贾们赚了本钱,而第一个在棉花基地种植区开设纺线工坊的也是他原来商会的商人们,并且从中赚取了更多的钱。
就因为这样张行知才选择扩大车行的规模,这样棉花与车队都能赚钱,并且还能够提高棉花的销售量,这就意味着钱赚越多,他将这个事情看的非常清楚。
而赵拓和石毅两家身后还是代表着家族利益,他们此时也仅仅是作为家族代表而已,有些事情并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的,元善早就知道这点,但是想改变实在是太难了,像郑奇,薛凯这样的纯粹的豪富商人能有多少,多数豪富要么是家族,要么有背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或许可以这样,今年的棉花种植将会减少,所以现在储备的棉花可以先不涨价,等明年棉花收获的时候开始涨价这样应该会更好,扩大车队规模这个主意我赞同。”郑奇说道。
众人开始思考起来,郑奇说的这个办法元善在心里是同意的,这无疑就是从商会管控价格变成了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改变才能让棉花上获得更大的利益,考虑的事情真的很全面,怪不得作为棉花最大的投资商人之一的他一开始就没有反对廉价销售的事情。
元善忽然发现,可能是他小看了大唐的商人们,也许是他太着急了,想推动大唐历史进程,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浮躁的呢,他自己都不知道,此时的元善心中五味杂陈。
接着众人都发起了投票,全都同意扩大车队规模,这又涉及到投资的问题,开设马场以及定制马车,元家的铁匠工坊又要赚钱了。
希望读者们能够多多支持,求打赏,求收藏哦,给几张推荐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