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榷空间交易来的物资,并不能改变当前全国缺粮的整体状况。
他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所有物资都是做为应急品来利用。
在某一方面来讲,商榷更像是救火队员。
老人家离开内政院,前往曾经居住过的,情况最熟悉的地方。
行程是早就定好了,本来是要等到秋收之后再成行的。
现在有了商榷这个变数,老人家决定提前出发。
商榷跟着老人家一起去了北河老区。
因为那天晚上的事,许跃军有些不好意思一直不理他。
商榷无聊的发疯,只能折腾霍金,把霍金整的嗷嗷叫。
严重影响了内政院的安宁。
大领导第一次对把商榷安排进内政院的事感到后悔。
想想也是,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你把他拘在一群老头子中间,他不闹腾才怪呢。
所以这次的出行人员中,就多了商榷和许跃军两个人。
霍金留下看家,顺便修复一下最近受伤的身心。
老区地处偏僻,道路难行。
一行人先乘火车来到离老区最近的城市,然后再换乘汽车前往老区。
刚开始商榷还兴致勃勃地四下张望,研究沿途的风景。
可随着汽车驶进山区,糟糕的路况让商榷好几次险些被抛出车外。
最后就只好摇上了车窗,缩在许跃军的身边。
因为商榷的靠近,单方面发起冷战的许跃军只能停战,把商榷牢牢地锁在怀里。
就这样颠簸了有一个小时,汽车驶出山区,行驶在相对平坦的路上。
道路两旁的田地里生长的稀稀拉拉的植物,仔细一看是地瓜的叶子。
商榷别开眼,他现在就不想看到的就是地瓜。
可能是上次的后遗症让他多少有些后怕,现在只要看到地瓜就会反射性地恶心想吐。
许跃军用空着的那支手拍拍他的头,像是在哄孩子。
商榷不满地打掉他拍自己的那支手,假装从兜里拿出几颗糖。
往自己和许跃军的嘴里塞了一颗,又给司机和随行的工作人员赵亦升递了几颗。
糖块是那种很便宜的硬糖块,用彩色蜡纸包裹着。
这种糖在后世已经不常见了,只有卖怀旧食品的厂家还在生产,但大多是拍电影和电视剧时当道具用的,一年产不了多少。
商榷穿越前给糖厂下了一单,买了不少。
还有一种奶糖,奶味十足,但比较粘牙,商榷不爱吃。
赵亦升接过糖,笑道:“好多年没吃过糖块了,商同志出手很阔绰嘛。”
商榷愣了一下,不知所措地看着许跃军。
他知道是这几颗糖太扎眼了,让赵亦升对他有意见了。
许跃军接话道:“商同志的身体不好,糖块是首长用自己的配额换的,一个月也没有几颗。”
赵亦升愣了愣,却没有把糖还回来,只是说道:“是挺弱的,坐车都晕,商同志身体这么弱怎么还跟着首长出来?”
许跃军回答道:“首长让商同志跟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我们却不知道的植物,去年云南的丝栗栲就是商同志发现的。”
赵亦升震惊地回过头,看了一眼商榷,惊喜道:“原来你就是发现丝栗栲的商工啊,我们北河民众都可感激你了,这丝栗栲救了很多人,可是起了大作用了。”
商榷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赵亦升转回头,语气中带着兴奋,说道:“商工,这次你来可要好好帮我们看看……”
商榷眨着眼睛看着许跃军,知道自己的危机过去了。
车子又行驶了有半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这次的目的地——长留镇。
商榷下车时,老人家已经长留的民众围在中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这里的人都很瘦,但精神头却很好。
衣服都很整齐,一看就是收拾过的,袖子和裤角还能看见没弄干净的土渣。
脸上是一道道没洗净的灰迹,袖口,领口还有没干的水渍。
商榷没往人群里凑,而是站在车旁四下打量着。
长留镇这里地势高,长年缺水,土质以沙土居多。
镇子被土墙包围着,房子是半窑洞半木制的结构,看起来很陈旧。
街道很窄,汽车进不了,只好停在外面。
大家簇拥着老人家往公社走。
老人家出行是带着随行的照相师的,他们负责记录老人家的行驶,拍下珍贵的照片资料。
赵亦升已经跑到前面去了,他是本地的官员,要随时掌握老人家的动态,以便应对突发情况。
商榷并不想出现在镜头里,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
这次出行,是有记载的。
虽然时间提前了,但大体应该是不会变动的。
商榷背着手,像是打算去偷油吃的耗子,问清楚了邮局的方向,就往那边去了。
秘书张浩看见了,小声地告诉了老人家。
老人家回头看了一眼,见有许跃军跟着,就没有管他。
邮局是这里除了公社外最大的建筑。
前面是邮局,有柜台和小件物品存取处。
后面是仓库,用来存放不能马上取走或寄走的大件物品。
这时里面应该是关着“听不话”的小年轻们。
清秀的工作人员,规矩地站在柜台后面。
像是随时等待检阅,兴奋中还带着点忐忑。
商榷走进去的时候,她有点懵,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突如的访。
“同志你好,我想问一下你们这的年轻人都去哪了,我想找个向导。”
小姑娘下意识地向身后看了一眼,说道:“他们都出去干活了,不在镇子里。”
“哦。”
商榷确认了那些人真被关在这,就不再感兴趣了,他问道:“你知道谁家里有什么老物件吗,我想看看?”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说道:“镇子里算是老物件的只有镇西边河套那的大铁牛了,听说是从明朝起就在那里了。”
商榷对许跃军说道:“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谢谢你了小同志。”
商榷和许跃军出了邮局往回走,去河套得先出了镇子。
一个男娃子从镇子冲进来。
真得是用冲的,那速度快的就像是在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和商榷他们错身而过时,还回头看了他一眼。
商榷和许跃军走到河套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但他们并没有回去吃饭。
商榷的空间曝光后就养成了背包的习惯。
不仅他自己背,还让许跃军陪着他一起背。
背包是那种老式的帆布包,军绿色的。
还得给大领导和老人家的秘书一人准备了一个,黑色的,里面装的是保温杯和一些日常用品。
商榷两人的背包里除了保温杯外,装的大多是吃的。
每天商榷都把想吃的食物放进背包里,有时是水果,有时是饼干。
许跃军总觉得,商榷之所以曝光空间,是因为他嘴馋了。
而且在空间曝光后,商榷有点放飞自我的感觉,不管是从性子上,还是从行为上都有一种我有人罩着,我什么都不怕的幼稚感。
老人家叮嘱过许跃军,让他随时提醒商榷,别让他因为一时冲动,在陌生人面前使用空间能力,要确保商榷的安全和空间的秘密不外泄。
好在商榷的理智还在线,拿出来的食物也多是加工后,耐储存的,找些借口还是可以糊弄外人的。
这次拿出来的是烤鱼片。
烤鱼片是用马面鲀的鱼肉制的。
马面鲀也叫剥皮鱼、扒皮鱼或面包鱼,渔民经常能捕捞到这种鱼。
以前捕捞到这种鱼都是放归大海,因为长的丑,外皮吃起来像橡胶,所以很少有人吃这种鱼。
这几年粮食欠收,渔业部门就加大的捕鱼量,这种鱼才出现在沿海民众的餐桌上。
但内地却很少,一是现在的运输不方便,二是没人会做这种鱼。
商榷是无意中发现后勤送来的鱼获里夹杂了一条马面鲀。
于是烤鱼片就正当光明的出现了。
而且马面鲀的鱼肝大,鱼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达50%~60%,不仅可以提炼鱼肝油,油灰还可以替代桐油灰,鱼骨可以做成鱼排罐头,鱼皮可以提取可溶性食用鱼蛋白,头皮内脏可以做鱼粉。只是制作的蛋白有特殊的腥臭味影响实用价值。
但马面鲀的经济价值却是不能忽视的。
一位平行世界的商人需要这种马面鲀,愿意和商榷签订协议,一斤马面鲀鲜货换三斤全麦面粉。
首长们研究后,决定由渔业部门先行考查沿海各地马面鲀的资源情况。
由东海部组建捕捞队,捕获的鱼获存放在海军的仓库里,再由商榷前去收取。
半个月后,商榷就要去东海部待一段时间,直到完成协议换回面粉。
牛,没什么可看的。
邮局的小姑娘说错了,那不是铁牛,也不是明朝时期的。
牛的外面刷了一层铁汁水,但里面却是铜铸,是一只镇河铜牛。
牛的肚子上还有一行字:“辽上奉,仁宗赐制以镇河妖,宋天圣五年夏。”
宋天圣年间,至今已经年九百多年了。
说起天圣年间,最有名的要属“天圣铜人”了,可见那时的制铜工艺是怎样的惊艳卓绝。
过去发生灾祸时,人们喜欢求神拜佛。如果遭遇连年的灾祸,小点的国会上禀邻近的大的国求一物镇灾。
镇物多用铜筑,以求永保平安。
在镇物上刷铁汁,是为了躲过妖怪的视线。
按理说,这牛应该是在沉在河底才对。
商榷绕着大牛转了几圈,咬着烤鱼片说道:“这东西是怎么从河里弄出来的?”
许跃军四下打量了一下,说道:“应该是山洪冲垮了土坡让河套改道了,当时沉牛的时候并没有沉在河中心,而是沉在靠岸的位置,我们站的这个地方以前应该是河道。”
商榷无聊地踢着石子,说道:“真没劲,早知道就不来了。”
许跃军说道:“你不在内政院闹腾,首长也不会把你撵出来。”
“什么撵出来,我是奉命出来考查的。”
商榷闻言生产地叫道:“小许子还不带路,本大人要到处看看有什么植物是能吃的。”
“能吃的都吃了。”一个声音突然接话道:“杨树的叶子,榆树的叶子都能吃。”
是一位小小姑娘,五六岁的样子,挎着个篮子怯生生地站在路边。
商榷走过去蹲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在这啊?”
“俺叫李二丫,俺家的田在这边,俺来给俺娘送饭。”
李二丫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反问道:“你们是谁,从哪来?”
商榷回答道:“我们是从京城来的。”
李二丫又问道:“那老爷爷来了吗?”
商榷笑着点点头,回答道:“来了。”
李二丫一听转身就跑,边跑还边喊:“娘,老爷爷已经到了,老爷爷来了……”
商榷站起来对许跃军道:“你看,大家都叫爷爷,不只我一个。”
许跃军翻了个白眼,又不想理他了。
他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所有物资都是做为应急品来利用。
在某一方面来讲,商榷更像是救火队员。
老人家离开内政院,前往曾经居住过的,情况最熟悉的地方。
行程是早就定好了,本来是要等到秋收之后再成行的。
现在有了商榷这个变数,老人家决定提前出发。
商榷跟着老人家一起去了北河老区。
因为那天晚上的事,许跃军有些不好意思一直不理他。
商榷无聊的发疯,只能折腾霍金,把霍金整的嗷嗷叫。
严重影响了内政院的安宁。
大领导第一次对把商榷安排进内政院的事感到后悔。
想想也是,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你把他拘在一群老头子中间,他不闹腾才怪呢。
所以这次的出行人员中,就多了商榷和许跃军两个人。
霍金留下看家,顺便修复一下最近受伤的身心。
老区地处偏僻,道路难行。
一行人先乘火车来到离老区最近的城市,然后再换乘汽车前往老区。
刚开始商榷还兴致勃勃地四下张望,研究沿途的风景。
可随着汽车驶进山区,糟糕的路况让商榷好几次险些被抛出车外。
最后就只好摇上了车窗,缩在许跃军的身边。
因为商榷的靠近,单方面发起冷战的许跃军只能停战,把商榷牢牢地锁在怀里。
就这样颠簸了有一个小时,汽车驶出山区,行驶在相对平坦的路上。
道路两旁的田地里生长的稀稀拉拉的植物,仔细一看是地瓜的叶子。
商榷别开眼,他现在就不想看到的就是地瓜。
可能是上次的后遗症让他多少有些后怕,现在只要看到地瓜就会反射性地恶心想吐。
许跃军用空着的那支手拍拍他的头,像是在哄孩子。
商榷不满地打掉他拍自己的那支手,假装从兜里拿出几颗糖。
往自己和许跃军的嘴里塞了一颗,又给司机和随行的工作人员赵亦升递了几颗。
糖块是那种很便宜的硬糖块,用彩色蜡纸包裹着。
这种糖在后世已经不常见了,只有卖怀旧食品的厂家还在生产,但大多是拍电影和电视剧时当道具用的,一年产不了多少。
商榷穿越前给糖厂下了一单,买了不少。
还有一种奶糖,奶味十足,但比较粘牙,商榷不爱吃。
赵亦升接过糖,笑道:“好多年没吃过糖块了,商同志出手很阔绰嘛。”
商榷愣了一下,不知所措地看着许跃军。
他知道是这几颗糖太扎眼了,让赵亦升对他有意见了。
许跃军接话道:“商同志的身体不好,糖块是首长用自己的配额换的,一个月也没有几颗。”
赵亦升愣了愣,却没有把糖还回来,只是说道:“是挺弱的,坐车都晕,商同志身体这么弱怎么还跟着首长出来?”
许跃军回答道:“首长让商同志跟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我们却不知道的植物,去年云南的丝栗栲就是商同志发现的。”
赵亦升震惊地回过头,看了一眼商榷,惊喜道:“原来你就是发现丝栗栲的商工啊,我们北河民众都可感激你了,这丝栗栲救了很多人,可是起了大作用了。”
商榷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赵亦升转回头,语气中带着兴奋,说道:“商工,这次你来可要好好帮我们看看……”
商榷眨着眼睛看着许跃军,知道自己的危机过去了。
车子又行驶了有半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这次的目的地——长留镇。
商榷下车时,老人家已经长留的民众围在中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这里的人都很瘦,但精神头却很好。
衣服都很整齐,一看就是收拾过的,袖子和裤角还能看见没弄干净的土渣。
脸上是一道道没洗净的灰迹,袖口,领口还有没干的水渍。
商榷没往人群里凑,而是站在车旁四下打量着。
长留镇这里地势高,长年缺水,土质以沙土居多。
镇子被土墙包围着,房子是半窑洞半木制的结构,看起来很陈旧。
街道很窄,汽车进不了,只好停在外面。
大家簇拥着老人家往公社走。
老人家出行是带着随行的照相师的,他们负责记录老人家的行驶,拍下珍贵的照片资料。
赵亦升已经跑到前面去了,他是本地的官员,要随时掌握老人家的动态,以便应对突发情况。
商榷并不想出现在镜头里,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
这次出行,是有记载的。
虽然时间提前了,但大体应该是不会变动的。
商榷背着手,像是打算去偷油吃的耗子,问清楚了邮局的方向,就往那边去了。
秘书张浩看见了,小声地告诉了老人家。
老人家回头看了一眼,见有许跃军跟着,就没有管他。
邮局是这里除了公社外最大的建筑。
前面是邮局,有柜台和小件物品存取处。
后面是仓库,用来存放不能马上取走或寄走的大件物品。
这时里面应该是关着“听不话”的小年轻们。
清秀的工作人员,规矩地站在柜台后面。
像是随时等待检阅,兴奋中还带着点忐忑。
商榷走进去的时候,她有点懵,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突如的访。
“同志你好,我想问一下你们这的年轻人都去哪了,我想找个向导。”
小姑娘下意识地向身后看了一眼,说道:“他们都出去干活了,不在镇子里。”
“哦。”
商榷确认了那些人真被关在这,就不再感兴趣了,他问道:“你知道谁家里有什么老物件吗,我想看看?”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说道:“镇子里算是老物件的只有镇西边河套那的大铁牛了,听说是从明朝起就在那里了。”
商榷对许跃军说道:“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谢谢你了小同志。”
商榷和许跃军出了邮局往回走,去河套得先出了镇子。
一个男娃子从镇子冲进来。
真得是用冲的,那速度快的就像是在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和商榷他们错身而过时,还回头看了他一眼。
商榷和许跃军走到河套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但他们并没有回去吃饭。
商榷的空间曝光后就养成了背包的习惯。
不仅他自己背,还让许跃军陪着他一起背。
背包是那种老式的帆布包,军绿色的。
还得给大领导和老人家的秘书一人准备了一个,黑色的,里面装的是保温杯和一些日常用品。
商榷两人的背包里除了保温杯外,装的大多是吃的。
每天商榷都把想吃的食物放进背包里,有时是水果,有时是饼干。
许跃军总觉得,商榷之所以曝光空间,是因为他嘴馋了。
而且在空间曝光后,商榷有点放飞自我的感觉,不管是从性子上,还是从行为上都有一种我有人罩着,我什么都不怕的幼稚感。
老人家叮嘱过许跃军,让他随时提醒商榷,别让他因为一时冲动,在陌生人面前使用空间能力,要确保商榷的安全和空间的秘密不外泄。
好在商榷的理智还在线,拿出来的食物也多是加工后,耐储存的,找些借口还是可以糊弄外人的。
这次拿出来的是烤鱼片。
烤鱼片是用马面鲀的鱼肉制的。
马面鲀也叫剥皮鱼、扒皮鱼或面包鱼,渔民经常能捕捞到这种鱼。
以前捕捞到这种鱼都是放归大海,因为长的丑,外皮吃起来像橡胶,所以很少有人吃这种鱼。
这几年粮食欠收,渔业部门就加大的捕鱼量,这种鱼才出现在沿海民众的餐桌上。
但内地却很少,一是现在的运输不方便,二是没人会做这种鱼。
商榷是无意中发现后勤送来的鱼获里夹杂了一条马面鲀。
于是烤鱼片就正当光明的出现了。
而且马面鲀的鱼肝大,鱼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达50%~60%,不仅可以提炼鱼肝油,油灰还可以替代桐油灰,鱼骨可以做成鱼排罐头,鱼皮可以提取可溶性食用鱼蛋白,头皮内脏可以做鱼粉。只是制作的蛋白有特殊的腥臭味影响实用价值。
但马面鲀的经济价值却是不能忽视的。
一位平行世界的商人需要这种马面鲀,愿意和商榷签订协议,一斤马面鲀鲜货换三斤全麦面粉。
首长们研究后,决定由渔业部门先行考查沿海各地马面鲀的资源情况。
由东海部组建捕捞队,捕获的鱼获存放在海军的仓库里,再由商榷前去收取。
半个月后,商榷就要去东海部待一段时间,直到完成协议换回面粉。
牛,没什么可看的。
邮局的小姑娘说错了,那不是铁牛,也不是明朝时期的。
牛的外面刷了一层铁汁水,但里面却是铜铸,是一只镇河铜牛。
牛的肚子上还有一行字:“辽上奉,仁宗赐制以镇河妖,宋天圣五年夏。”
宋天圣年间,至今已经年九百多年了。
说起天圣年间,最有名的要属“天圣铜人”了,可见那时的制铜工艺是怎样的惊艳卓绝。
过去发生灾祸时,人们喜欢求神拜佛。如果遭遇连年的灾祸,小点的国会上禀邻近的大的国求一物镇灾。
镇物多用铜筑,以求永保平安。
在镇物上刷铁汁,是为了躲过妖怪的视线。
按理说,这牛应该是在沉在河底才对。
商榷绕着大牛转了几圈,咬着烤鱼片说道:“这东西是怎么从河里弄出来的?”
许跃军四下打量了一下,说道:“应该是山洪冲垮了土坡让河套改道了,当时沉牛的时候并没有沉在河中心,而是沉在靠岸的位置,我们站的这个地方以前应该是河道。”
商榷无聊地踢着石子,说道:“真没劲,早知道就不来了。”
许跃军说道:“你不在内政院闹腾,首长也不会把你撵出来。”
“什么撵出来,我是奉命出来考查的。”
商榷闻言生产地叫道:“小许子还不带路,本大人要到处看看有什么植物是能吃的。”
“能吃的都吃了。”一个声音突然接话道:“杨树的叶子,榆树的叶子都能吃。”
是一位小小姑娘,五六岁的样子,挎着个篮子怯生生地站在路边。
商榷走过去蹲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在这啊?”
“俺叫李二丫,俺家的田在这边,俺来给俺娘送饭。”
李二丫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反问道:“你们是谁,从哪来?”
商榷回答道:“我们是从京城来的。”
李二丫又问道:“那老爷爷来了吗?”
商榷笑着点点头,回答道:“来了。”
李二丫一听转身就跑,边跑还边喊:“娘,老爷爷已经到了,老爷爷来了……”
商榷站起来对许跃军道:“你看,大家都叫爷爷,不只我一个。”
许跃军翻了个白眼,又不想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