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万物为刍(求推荐)-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TXT
第五十九章 万物为刍(求推荐)-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TXT-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笔趣阁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
作者:清风怡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末清初,正是民族矛盾最为尖锐的时刻,康熙执政期间发生的数起文字大狱均与此有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乃是明史案。
此案发生在康熙初年,康熙年幼尚未亲政的时侯。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允成的富户,此人生有一子名叫庄廷珑。庄廷珑自幼喜欢读书。结交文人,也行是因为庄廷珑读书过于勤奋之故,他患上了很严重的眼病。庄允成一向很宠爱庄廷珑,此时便花费重金,四处为庄廷珑“寻医问药”,然而说起来也很奇怪,庄廷珑的眼病虽然看过很多医生,也吃了很多药,然而不但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这庄廷珑竟然双眼失明,成为盲人。
庄廷珑年纪轻轻就失明了,心中自然是非常苦闷,于是每日里“长吁短叹”,“借酒消愁”;庄允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联想到庄廷珑平日里喜欢读书,于是便给庄廷珑念书,让庄廷珑的精神有所寄托,这招果然有奇效,庄廷珑精神慢慢有所振作,不像刚失明的时侯那么消极了。
有一日,庄廷珑在听春秋左氏传时,突发奇想:“编辑这本书的左丘明也是一个盲眼人,他能够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编书,我为何不能呢?所谓‘人生百年,转眼成空’,如果我庄廷珑能编制一本流传后世的史书,岂不是和左丘明一样可以‘青史流名’、‘流芳百世’么。”
庄廷珑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有理,于是便跟庄允成说了编写史书的事情。庄允成听到儿子有这样的志向,也颇为欣慰。于是,父子二人则着手四处向人收集稿件,准备编制史书。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在明朝万历、天启年间,湖州曾经出过一个大官,名叫朱国桢,他在万历朝曾经出任过首辅,后来天启朝时因与魏忠贤政见不和,辞官归隐故里。朱田桢一生著作很多,尤以明史稿最为著名。朱国桢的后人持家无道,家境渐渐败落,平日里受庄允成的照顾颇多,总想找个机会报答庄允成,此时知道庄允成正在收集史稿,便以数百两白银的价钱将明史稿转让给了庄允成。
朱国桢既然曾经作过万历朝的首辅,又曾经主持过明史的撰写,这本明史写得既史料详实,语言却又“浅显易懂”,读书人都能读懂。庄允成、庄廷珑拿到这份明史稿,“如获至宝”,当场拍板,从此不再“三心二意”,就以朱国桢的明史稿为基础,来编写一本明史!
庄廷珑反复研读明史稿之后,熟知自己水平有限,单独完成不了这本明史。这湖州地处江南,向来是文教兴盛之地,于是他便让庄允成四处聘请了许多有名望的文人,让他们帮助自己编写明史,还有些当世的大儒,并非用钱就能请到,庄允成也辗转托人去求。
这些被庄廷珑缴请修明史的人,得到消息后,便纷纷来到庄家,他们有的帮助修改错误、有的帮忙润色、修饰,还有人根据自已的所见所闻,来增加相应的篇章,后来又有人把这本书的书名改为明书辑略;总之,庄廷珑编辑的这部明书辑略,确实获得不少当家大儒们的帮助。在这本明书辑略编辑完成之后,没多久,庄廷珑就含笑而逝。
庄允成曾经也对这些人为什么能如此热心于编明史,而感到疑惑,后来他细细想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心中常常怀念明朝对士人的恩德,对满清的残暴统冶感到反感厌恶;其次是他们知道庄廷珑是个盲人后,被庄廷珑’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所感到钦佩;再次是庄廷珑是个盲人,尚有‘青史留名’的愿望,他们作为当家大儒,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庄允成既然明白此中的道理,便立即着手刊印这本明书辑略。当时刊印书籍并不容易,需要请工匠雕刻成木板,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最后才能装订成书。这本明书辑略虽然刊印花费不低,但庄允成为了完成爱子的遗愿,也不在乎花这些钱了,于是数年之内,明书辑略便刊印完成。
这本明书辑略撰稿人为庄廷珑,请了名人李令皙来作序,吴之铭、吴之蓉等十八个帮助过庄廷珑写书的人也都列进了书里,书里含糊提到是根据朱氏的原稿修改完成的,但因为朱国桢名气太大,并没有直书其名。
这本明书辑略冶学严谨、视角开阔、史料翔实、看点丰富、见解精辟,再加上庄允成刊印这本明书辑略出发点不在于赚钱,所定的价格也只是刚刚保本而已。明书辑略刚刚上市,就纷纷脱销,庄廷珑之名一夜之间轰动全国,庄允成虽然为儿子的早逝感到伤心难过,但庄廷珑能在死后出名,他自然也感到欣慰。
本来这件事到此也算圆满结束,然而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场事前谁也没料到的奇祸正向庄家、向江南士林袭来。原来,湖州归安县有个知县名叫吴之荣,此人因犯了贪腐之罪,被人告发,吴之荣为了免祸,便将平日收刮的银子用于向四处打发,这才免于抄家查办,然而吴之宗的家财也因此耗尽,竟连老家的盘缠也没有了,无奈之下,吴之荣便厚着脸皮来找湖州各县的富户处打秋风。
这一日,吴之荣来到了庄允成的府上。庄允成本是个”正人君子“,一向”嫉恶如仇“,最瞧不起吴之宗这种贪赃枉法之辈,吴之荣等了半天,才见到庄充成,他向庄允成道明来意。没想到庄允成不但没有向一般富户给个十两八两来打发他,反而只给了他一两银子,最后还狠狠地奚落了他一番,说吴之荣在归安县的时侯,把百姓逼得”流离失所“,如今也是招到了报应;又让吴之荣早点拿了银子,早一天家等等。
吴之荣心里早就”恼羞成怒“,但是他知县之职既然已被罢免,此时就是个平头百姓,如何能够奈何得了像庄家这样的富商,他见庄允成的书桌上摆了一本明书辑略,眼珠一转,想出对付庄允成的一条计策。
此案发生在康熙初年,康熙年幼尚未亲政的时侯。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允成的富户,此人生有一子名叫庄廷珑。庄廷珑自幼喜欢读书。结交文人,也行是因为庄廷珑读书过于勤奋之故,他患上了很严重的眼病。庄允成一向很宠爱庄廷珑,此时便花费重金,四处为庄廷珑“寻医问药”,然而说起来也很奇怪,庄廷珑的眼病虽然看过很多医生,也吃了很多药,然而不但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这庄廷珑竟然双眼失明,成为盲人。
庄廷珑年纪轻轻就失明了,心中自然是非常苦闷,于是每日里“长吁短叹”,“借酒消愁”;庄允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联想到庄廷珑平日里喜欢读书,于是便给庄廷珑念书,让庄廷珑的精神有所寄托,这招果然有奇效,庄廷珑精神慢慢有所振作,不像刚失明的时侯那么消极了。
有一日,庄廷珑在听春秋左氏传时,突发奇想:“编辑这本书的左丘明也是一个盲眼人,他能够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编书,我为何不能呢?所谓‘人生百年,转眼成空’,如果我庄廷珑能编制一本流传后世的史书,岂不是和左丘明一样可以‘青史流名’、‘流芳百世’么。”
庄廷珑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有理,于是便跟庄允成说了编写史书的事情。庄允成听到儿子有这样的志向,也颇为欣慰。于是,父子二人则着手四处向人收集稿件,准备编制史书。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在明朝万历、天启年间,湖州曾经出过一个大官,名叫朱国桢,他在万历朝曾经出任过首辅,后来天启朝时因与魏忠贤政见不和,辞官归隐故里。朱田桢一生著作很多,尤以明史稿最为著名。朱国桢的后人持家无道,家境渐渐败落,平日里受庄允成的照顾颇多,总想找个机会报答庄允成,此时知道庄允成正在收集史稿,便以数百两白银的价钱将明史稿转让给了庄允成。
朱国桢既然曾经作过万历朝的首辅,又曾经主持过明史的撰写,这本明史写得既史料详实,语言却又“浅显易懂”,读书人都能读懂。庄允成、庄廷珑拿到这份明史稿,“如获至宝”,当场拍板,从此不再“三心二意”,就以朱国桢的明史稿为基础,来编写一本明史!
庄廷珑反复研读明史稿之后,熟知自己水平有限,单独完成不了这本明史。这湖州地处江南,向来是文教兴盛之地,于是他便让庄允成四处聘请了许多有名望的文人,让他们帮助自己编写明史,还有些当世的大儒,并非用钱就能请到,庄允成也辗转托人去求。
这些被庄廷珑缴请修明史的人,得到消息后,便纷纷来到庄家,他们有的帮助修改错误、有的帮忙润色、修饰,还有人根据自已的所见所闻,来增加相应的篇章,后来又有人把这本书的书名改为明书辑略;总之,庄廷珑编辑的这部明书辑略,确实获得不少当家大儒们的帮助。在这本明书辑略编辑完成之后,没多久,庄廷珑就含笑而逝。
庄允成曾经也对这些人为什么能如此热心于编明史,而感到疑惑,后来他细细想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心中常常怀念明朝对士人的恩德,对满清的残暴统冶感到反感厌恶;其次是他们知道庄廷珑是个盲人后,被庄廷珑’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所感到钦佩;再次是庄廷珑是个盲人,尚有‘青史留名’的愿望,他们作为当家大儒,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庄允成既然明白此中的道理,便立即着手刊印这本明书辑略。当时刊印书籍并不容易,需要请工匠雕刻成木板,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最后才能装订成书。这本明书辑略虽然刊印花费不低,但庄允成为了完成爱子的遗愿,也不在乎花这些钱了,于是数年之内,明书辑略便刊印完成。
这本明书辑略撰稿人为庄廷珑,请了名人李令皙来作序,吴之铭、吴之蓉等十八个帮助过庄廷珑写书的人也都列进了书里,书里含糊提到是根据朱氏的原稿修改完成的,但因为朱国桢名气太大,并没有直书其名。
这本明书辑略冶学严谨、视角开阔、史料翔实、看点丰富、见解精辟,再加上庄允成刊印这本明书辑略出发点不在于赚钱,所定的价格也只是刚刚保本而已。明书辑略刚刚上市,就纷纷脱销,庄廷珑之名一夜之间轰动全国,庄允成虽然为儿子的早逝感到伤心难过,但庄廷珑能在死后出名,他自然也感到欣慰。
本来这件事到此也算圆满结束,然而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场事前谁也没料到的奇祸正向庄家、向江南士林袭来。原来,湖州归安县有个知县名叫吴之荣,此人因犯了贪腐之罪,被人告发,吴之荣为了免祸,便将平日收刮的银子用于向四处打发,这才免于抄家查办,然而吴之宗的家财也因此耗尽,竟连老家的盘缠也没有了,无奈之下,吴之荣便厚着脸皮来找湖州各县的富户处打秋风。
这一日,吴之荣来到了庄允成的府上。庄允成本是个”正人君子“,一向”嫉恶如仇“,最瞧不起吴之宗这种贪赃枉法之辈,吴之荣等了半天,才见到庄充成,他向庄允成道明来意。没想到庄允成不但没有向一般富户给个十两八两来打发他,反而只给了他一两银子,最后还狠狠地奚落了他一番,说吴之荣在归安县的时侯,把百姓逼得”流离失所“,如今也是招到了报应;又让吴之荣早点拿了银子,早一天家等等。
吴之荣心里早就”恼羞成怒“,但是他知县之职既然已被罢免,此时就是个平头百姓,如何能够奈何得了像庄家这样的富商,他见庄允成的书桌上摆了一本明书辑略,眼珠一转,想出对付庄允成的一条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