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江州。
魏楚之战的前线交战地点,其中一个制高点。
傅泽启手中拿着望远镜,正在观察远处南楚军队的动向。
对于他来说,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过战场。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经验只可以作为参考,决不能完全照搬过往的经验应对,而是需要随即应标。
他跟戎狄对战这么些年,早已经养成的谨慎行事的习惯。
虽说他是御驾亲征,统领整个前线队伍。
但是他来到江州之后,并没有急着出兵,而是先了解南楚的具体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在望远镜的帮助下,南楚营地几乎完全暴露在他面前。
看着南楚士兵们,散漫怯懦的模样,他心中对这场仗也有了底。
而远在南楚京城的叶茂荣,还在痴心妄想地等待着战胜北魏的好消息。
他完全没想到,傅泽启想要夺取江州,就跟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终于,这个江州都被魏国军队给接管了下来。
傅泽启坐镇江州,严令手底下的士兵,不得无故侵扰原住民。
所以,被接管的南楚人氏,心中虽有些惶恐不安,但幸运的是,事情没有朝着十分糟糕的结果发展。
被魏国军队接管的地方,是南楚国内距离北魏朗州最近的一个州。
朗州发生的事情,他们都有所耳闻。
听说北魏军队还扬言,一定要为朗州无辜被虐杀的国人报仇雪恨。
起初,这些南楚原住民,在看到北魏军队进城的那一刻。
心中都是浓郁的绝望。
北魏要报仇,怕不是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朗州北魏人所遭遇的一切,全部转换到他们身上。
谁知他们提心吊胆地在地窖中,带了好几日,也没有听到有什么杀人放火的动静,就连小规模骚乱都没有。
魏国士兵奉命传达上谕,告知原住民,一切照旧,不必担心。
结果等实际传达之时,才发现,十户人家,至少有七八户都是空的。
可他们知道,南楚军队撤离时,根本就没有带走那么多的平民。
细细一想就知道,那人室内空空如也的门户,并不是举家搬迁,而是躲藏在某个隐蔽的地方。
最开始的几户人家,这些士兵还有闲情逸致,像寻找宝藏一样,把那些藏得严严实实的居民找出来。
可是久了之后,大家就麻了,也懒得再找。
直接把之前找出来的居民聚集起来,让他们挨家挨户地宣传。
宣传一遍还不出来的,就宣传第二遍,直到这些人现身位置。
有好多躲藏的人,老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宣传。
但他们不敢相信,北魏皇帝竟然会这般大度,还小声咒骂北魏人诡计多端。
这宣传一定是北魏人引蛇出洞的法子。
只要他们一出去,就只能沦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直到他们藏身之处,食物储备渐渐消耗,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悄悄出来。
一出来,就被守在家中的人给逮了个正着。
随后不顾他们心中惊恐,当面再宣传几遍。
过了半个月,江州主城中才基本上恢复了之前的风景。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表面上看起来,此时的江州和南楚治下的江州并无不同。
至于这平静的表面下,有多少汹涌的暗潮就不知道了。
傅泽启拿下江州之后,继续往南推进。
在京都中,对未来无比期待的叶茂荣,终于等到了前线的战报。
他满怀期待地打开文书,心中猜测着,前线已经拿下了魏国几个州。
完全没想到,文书上记载的战报跟他想象中的战报大相径庭。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截然不同。
他以为的战报,此时的北魏应该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
实际上的战报,北魏如同磐石一般,佁然不动。
不仅把江州全部拿下,还在继续往南推进。
叶茂荣怒发冲冠,眉毛倒立,一把将手中的文书捏成一团废纸。
“怎么会这样?东越的人呢?”
“回禀陛下,东越不知何故,尚未动用一兵一卒,只在一旁观望。”
此刻他的眼睛,就像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样,全是熊熊燃烧的烈焰。
东越一兵一卒都没动,朱熙泰在想什么?
难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朱熙泰想做那个隔岸观火的渔翁吗?
欺人太甚!
真是岂有此理!
魏楚之战中,两国军队实力对比相当明显。
东越不出手,仅凭楚国的人,完全没有胜算。
若是北魏将楚国拿下,一统天下的诱惑就在眼前,傅泽启怎么可能忍得住。
东越就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叶茂荣恨得牙痒痒。
但东越按兵不动,他也不能强行要求东越出兵。
“让咱们的人在东越动起来,一定要让东越尽早出兵。”
“是”
只有这样,江州前线面临的压力才不会变得越来越大。
他从战报中已经得知了傅泽启御驾亲征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低估了傅泽启在北魏朝堂上的话语权。
以及傅泽启本人的抗压能力。
不管是哪个国家,朝中文臣都不是好相与的。
他们看起来文文弱弱,只知道逞口舌之利,但皇帝跟文臣的关系要是没处理好,影响的可是自己的后世名声。
人之一生,不过追名逐利四个字。
尤其是皇帝,很多东西都唾手可得,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在意。
所以他们总是追求一些非常难得的东西。
比如长生不老,或者流芳百世。
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皇帝真的长生不老。
但却不知一个皇帝,获得过流芳百世的殊荣。
不管后世王朝如何变迁,那些留下美名的皇帝都停留在人们的心中,永不消逝。
叶茂荣自己就是一个十分好名的皇帝,推己及人,自然认为傅泽启也在乎。
之前他对北魏应对策略的猜测,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然而事实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傅泽启并不爱名声,或者说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爱名声。
所以傅泽启会,在朝堂上肆无忌惮地弹压朝臣。
想御驾亲征,便真的御驾亲征了。
但既然他已经走上了战场,就最好别回去了。
魏楚之战的前线交战地点,其中一个制高点。
傅泽启手中拿着望远镜,正在观察远处南楚军队的动向。
对于他来说,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过战场。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经验只可以作为参考,决不能完全照搬过往的经验应对,而是需要随即应标。
他跟戎狄对战这么些年,早已经养成的谨慎行事的习惯。
虽说他是御驾亲征,统领整个前线队伍。
但是他来到江州之后,并没有急着出兵,而是先了解南楚的具体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在望远镜的帮助下,南楚营地几乎完全暴露在他面前。
看着南楚士兵们,散漫怯懦的模样,他心中对这场仗也有了底。
而远在南楚京城的叶茂荣,还在痴心妄想地等待着战胜北魏的好消息。
他完全没想到,傅泽启想要夺取江州,就跟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终于,这个江州都被魏国军队给接管了下来。
傅泽启坐镇江州,严令手底下的士兵,不得无故侵扰原住民。
所以,被接管的南楚人氏,心中虽有些惶恐不安,但幸运的是,事情没有朝着十分糟糕的结果发展。
被魏国军队接管的地方,是南楚国内距离北魏朗州最近的一个州。
朗州发生的事情,他们都有所耳闻。
听说北魏军队还扬言,一定要为朗州无辜被虐杀的国人报仇雪恨。
起初,这些南楚原住民,在看到北魏军队进城的那一刻。
心中都是浓郁的绝望。
北魏要报仇,怕不是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朗州北魏人所遭遇的一切,全部转换到他们身上。
谁知他们提心吊胆地在地窖中,带了好几日,也没有听到有什么杀人放火的动静,就连小规模骚乱都没有。
魏国士兵奉命传达上谕,告知原住民,一切照旧,不必担心。
结果等实际传达之时,才发现,十户人家,至少有七八户都是空的。
可他们知道,南楚军队撤离时,根本就没有带走那么多的平民。
细细一想就知道,那人室内空空如也的门户,并不是举家搬迁,而是躲藏在某个隐蔽的地方。
最开始的几户人家,这些士兵还有闲情逸致,像寻找宝藏一样,把那些藏得严严实实的居民找出来。
可是久了之后,大家就麻了,也懒得再找。
直接把之前找出来的居民聚集起来,让他们挨家挨户地宣传。
宣传一遍还不出来的,就宣传第二遍,直到这些人现身位置。
有好多躲藏的人,老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宣传。
但他们不敢相信,北魏皇帝竟然会这般大度,还小声咒骂北魏人诡计多端。
这宣传一定是北魏人引蛇出洞的法子。
只要他们一出去,就只能沦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直到他们藏身之处,食物储备渐渐消耗,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悄悄出来。
一出来,就被守在家中的人给逮了个正着。
随后不顾他们心中惊恐,当面再宣传几遍。
过了半个月,江州主城中才基本上恢复了之前的风景。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表面上看起来,此时的江州和南楚治下的江州并无不同。
至于这平静的表面下,有多少汹涌的暗潮就不知道了。
傅泽启拿下江州之后,继续往南推进。
在京都中,对未来无比期待的叶茂荣,终于等到了前线的战报。
他满怀期待地打开文书,心中猜测着,前线已经拿下了魏国几个州。
完全没想到,文书上记载的战报跟他想象中的战报大相径庭。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截然不同。
他以为的战报,此时的北魏应该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
实际上的战报,北魏如同磐石一般,佁然不动。
不仅把江州全部拿下,还在继续往南推进。
叶茂荣怒发冲冠,眉毛倒立,一把将手中的文书捏成一团废纸。
“怎么会这样?东越的人呢?”
“回禀陛下,东越不知何故,尚未动用一兵一卒,只在一旁观望。”
此刻他的眼睛,就像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样,全是熊熊燃烧的烈焰。
东越一兵一卒都没动,朱熙泰在想什么?
难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朱熙泰想做那个隔岸观火的渔翁吗?
欺人太甚!
真是岂有此理!
魏楚之战中,两国军队实力对比相当明显。
东越不出手,仅凭楚国的人,完全没有胜算。
若是北魏将楚国拿下,一统天下的诱惑就在眼前,傅泽启怎么可能忍得住。
东越就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叶茂荣恨得牙痒痒。
但东越按兵不动,他也不能强行要求东越出兵。
“让咱们的人在东越动起来,一定要让东越尽早出兵。”
“是”
只有这样,江州前线面临的压力才不会变得越来越大。
他从战报中已经得知了傅泽启御驾亲征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低估了傅泽启在北魏朝堂上的话语权。
以及傅泽启本人的抗压能力。
不管是哪个国家,朝中文臣都不是好相与的。
他们看起来文文弱弱,只知道逞口舌之利,但皇帝跟文臣的关系要是没处理好,影响的可是自己的后世名声。
人之一生,不过追名逐利四个字。
尤其是皇帝,很多东西都唾手可得,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在意。
所以他们总是追求一些非常难得的东西。
比如长生不老,或者流芳百世。
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皇帝真的长生不老。
但却不知一个皇帝,获得过流芳百世的殊荣。
不管后世王朝如何变迁,那些留下美名的皇帝都停留在人们的心中,永不消逝。
叶茂荣自己就是一个十分好名的皇帝,推己及人,自然认为傅泽启也在乎。
之前他对北魏应对策略的猜测,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然而事实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傅泽启并不爱名声,或者说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爱名声。
所以傅泽启会,在朝堂上肆无忌惮地弹压朝臣。
想御驾亲征,便真的御驾亲征了。
但既然他已经走上了战场,就最好别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