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山东以及税收的问题搞得朱由校头皮发麻,但这一个月的时间,他也没有闲着。
因为组建了城防军和警部,于是他就将辅兵营给裁撤了。
当初辅兵营的建立,本就是作为预备役和后勤保障来用的。
而有了城防军后,辅兵营就显得多余了。
况且朱由校此举,也是有着改革的意思在里面。
大明的军队体系,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
就是军人是业余的,战时提刀子去打仗,没事就是在种地,还要给文武官员当牛做马。
朱由校记得当初看明实录时,朝廷的文官搬家,居然到兵部申请了文书,在京营调了几千人来给他们当免费劳动力。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京营的士兵都是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
因此朱由校必须要将大明军队彻底职业化。
当了兵就只管训练,只管打仗,听军令出征就是。
而且这军队也要分等级,分为野战军以及防守军。
将军队朝后世现代化方向去发展,是绝对没有错的。
而早已糜烂了的卫所军,自然是不可能为野战军和防守军的。
到时就将他们彻底转为屯田军,只管种田和运粮。
当然了,现在搞这种大改革还不是时候,首先他必须要将框架搭起来,在京师实行之后才可推向全国。
而辅兵营的这七万军士,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平时的军事训练,是非常到位了。
而且大部分都有了一年以上的兵龄,按照每日一练的程度,这些辅兵早就符合了各项要求。
他们唯一缺少的,就是实战的历练和战争的洗礼。
不过这都不是事,羽林军如今十万大军,大多数都是打过仗的,两个带一个,绰绰有余。
因此他这七万人拆分成了两部,一部为五万人编入羽林军四大营中。
补充过后,那羽林军的兵力将达到十五万之众。
其中骁骑营的骑兵,总数当在四万左右,其中有一万五千的蒙古轻骑兵。
三千正在训练的火枪骑兵,以及两千重甲骑兵。
而神机营的火器兵,则在三万左右,有整整七千的火铳兵,有一千人已经装备了最新的神武燧发火铳。
其他的火铳兵,虽然没有装备神武火铳,但也都是改良过,且质量都有保证的火绳枪。
在如今这个时代,还不算落后,还是具备非常强悍的战斗力的。
至少打建奴和蒙古鞑子这些,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而红夷大炮,则是有整整五十门,大小佛郎机炮,有两百多门。
毕懋康改良的佛郎机炮,虽然研制成功,但是还在实现量产中,因此还没有列装,这些炮都是大多数都是以前留下的一些合格的。
《最初进化》
还有一部分是兵工厂生产的,但还是在少数。
而除了大炮和火铳之外,神机营还拥有着流光神机箭、神火飞鸦、虎蹲炮、新研制的连发火箭炮等诸多火器。
这些装备要是拉去草原或者辽东,对建奴和蒙古鞑子的打击,绝对是毁天灭地。
而因为大力发展火器大炮,以及骑兵的原因,泰山营的重甲步兵,这两年来都还是维持着原样,依然为五千人。
重甲步兵不需要太多,他们的作用是在关键时刻,冲阵或护阵所用,真正派上用场的机会是很少的。
而剩下占比高达一半的虎贲营军士,也没有改变,还是一些寻常的武器装备。
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七万多普通步兵,披甲率已经超过一半了。
朱由校这两年可是大力打造盔甲,甚至于连边军的需求都给停了,全力供应自己的近卫亲军。
但大明的军队终究是要改变的,要朝着热武器去发展。
因此朱由校现在造盔甲也没这么疯狂了,只需要正常供应即可。
就如神机营那三万军士一样,除了火铳兵有一层铁甲外,其余的军士都是无甲的。
玩远程打击的士兵要什么甲,如果都让敌军攻破你的中军甚至于后阵,冲到炮兵面前了,那你这场仗已经输了。
整整两年的时间,花费白银高达千万两之巨,朱由校终于是搞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亲军。
因此现在的朱由校,也有些飘了,只要自己不搞什么骚操作,大明在东亚,绝对是战无不胜的。
而这样庞大的兵力,已经是赶上正统朝的京营兵力了,直逼永乐年间京营的兵力。
而且这十五万人,是没有空响的,更没有滥竽充数的老弱病残。
都是正当年的青壮,而且都是训练有素、日日操练的,远超九边精兵训练程度。
更是久经沙场,跟着他两次远征漠南,平息杨洪兵变以及西南土司叛乱的精兵勐将。
因此有了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支持,朱由校可以说无所畏惧。
但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军队,朱由校对于军队的制度和体系,又来了一次大调整。
首先便是军中督战执法队的扩编,执法队主要是由锦衣卫组成,宫中太监负责,只有七百多人。
而十五万的军队,自然是不可能靠着这区区七百人就能管的过来的。
因此他决定,每将整个监督执法的体系,落实到基层去。
羽林军一哨有三十人,一哨可配一个执法督战员,而哨上面是佰,除去三个哨的,再设一个执法督战员。
这样以哨为单位,佰、把、联队、营,这样依次递增。
但因为一个联队有一千人,人数开始多了起来,因此每个联队,都要加设三个人。
而执法督战员的级别,也是随着军队的等级进行区分的。
最高的,自然就是朱由校亲自指派的随军太监了,随军太监在军中是代表着他的意志。
除了充当自己的耳目,监视将领掌控执法队以外,更是有着做思想工作的重任。
而之前的执法队,是由锦衣卫和普通士兵共同组成的,朱由校觉得这样是既麻烦又没有保障。
因此他干脆就彻底拆开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他们同流合污。
锦衣卫的主官只管锦衣卫,领军将军也只管那些由普通士兵组成的执法督战员。
而且朱由校还特意将他们错开来,联队以下,全部由执法督战员充任。
PS:
作战单位明细:
主要参考于戚家军的编制的体系,分别是队、哨、佰、把、联队,为三三制。(戚家军也有三三制,但是更多的是四四制)
而每个单位的主官,是兼任的。比如一个联队由三把来组成,那这个联队的千总、除了千总以外他还是把总,除了自己那部分另外两个把也归他管,相信说的很清楚了。
而左击将军是明朝京营的原有体系,因此保留了下来,常设官职但不是常设作战单位,五个千总中选出一人来充任。
至于游击将军,看明末的书友应该都知道,就不做过多介绍了,战时类似于偏师这种、独立作战的一个单位,不常设官职也不常设作战单位。
而四大营的主将都是参将官职,高其他地区一级,相当于总兵官了。(明朝京营原本就有的)
因为组建了城防军和警部,于是他就将辅兵营给裁撤了。
当初辅兵营的建立,本就是作为预备役和后勤保障来用的。
而有了城防军后,辅兵营就显得多余了。
况且朱由校此举,也是有着改革的意思在里面。
大明的军队体系,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
就是军人是业余的,战时提刀子去打仗,没事就是在种地,还要给文武官员当牛做马。
朱由校记得当初看明实录时,朝廷的文官搬家,居然到兵部申请了文书,在京营调了几千人来给他们当免费劳动力。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京营的士兵都是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
因此朱由校必须要将大明军队彻底职业化。
当了兵就只管训练,只管打仗,听军令出征就是。
而且这军队也要分等级,分为野战军以及防守军。
将军队朝后世现代化方向去发展,是绝对没有错的。
而早已糜烂了的卫所军,自然是不可能为野战军和防守军的。
到时就将他们彻底转为屯田军,只管种田和运粮。
当然了,现在搞这种大改革还不是时候,首先他必须要将框架搭起来,在京师实行之后才可推向全国。
而辅兵营的这七万军士,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平时的军事训练,是非常到位了。
而且大部分都有了一年以上的兵龄,按照每日一练的程度,这些辅兵早就符合了各项要求。
他们唯一缺少的,就是实战的历练和战争的洗礼。
不过这都不是事,羽林军如今十万大军,大多数都是打过仗的,两个带一个,绰绰有余。
因此他这七万人拆分成了两部,一部为五万人编入羽林军四大营中。
补充过后,那羽林军的兵力将达到十五万之众。
其中骁骑营的骑兵,总数当在四万左右,其中有一万五千的蒙古轻骑兵。
三千正在训练的火枪骑兵,以及两千重甲骑兵。
而神机营的火器兵,则在三万左右,有整整七千的火铳兵,有一千人已经装备了最新的神武燧发火铳。
其他的火铳兵,虽然没有装备神武火铳,但也都是改良过,且质量都有保证的火绳枪。
在如今这个时代,还不算落后,还是具备非常强悍的战斗力的。
至少打建奴和蒙古鞑子这些,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而红夷大炮,则是有整整五十门,大小佛郎机炮,有两百多门。
毕懋康改良的佛郎机炮,虽然研制成功,但是还在实现量产中,因此还没有列装,这些炮都是大多数都是以前留下的一些合格的。
《最初进化》
还有一部分是兵工厂生产的,但还是在少数。
而除了大炮和火铳之外,神机营还拥有着流光神机箭、神火飞鸦、虎蹲炮、新研制的连发火箭炮等诸多火器。
这些装备要是拉去草原或者辽东,对建奴和蒙古鞑子的打击,绝对是毁天灭地。
而因为大力发展火器大炮,以及骑兵的原因,泰山营的重甲步兵,这两年来都还是维持着原样,依然为五千人。
重甲步兵不需要太多,他们的作用是在关键时刻,冲阵或护阵所用,真正派上用场的机会是很少的。
而剩下占比高达一半的虎贲营军士,也没有改变,还是一些寻常的武器装备。
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七万多普通步兵,披甲率已经超过一半了。
朱由校这两年可是大力打造盔甲,甚至于连边军的需求都给停了,全力供应自己的近卫亲军。
但大明的军队终究是要改变的,要朝着热武器去发展。
因此朱由校现在造盔甲也没这么疯狂了,只需要正常供应即可。
就如神机营那三万军士一样,除了火铳兵有一层铁甲外,其余的军士都是无甲的。
玩远程打击的士兵要什么甲,如果都让敌军攻破你的中军甚至于后阵,冲到炮兵面前了,那你这场仗已经输了。
整整两年的时间,花费白银高达千万两之巨,朱由校终于是搞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亲军。
因此现在的朱由校,也有些飘了,只要自己不搞什么骚操作,大明在东亚,绝对是战无不胜的。
而这样庞大的兵力,已经是赶上正统朝的京营兵力了,直逼永乐年间京营的兵力。
而且这十五万人,是没有空响的,更没有滥竽充数的老弱病残。
都是正当年的青壮,而且都是训练有素、日日操练的,远超九边精兵训练程度。
更是久经沙场,跟着他两次远征漠南,平息杨洪兵变以及西南土司叛乱的精兵勐将。
因此有了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支持,朱由校可以说无所畏惧。
但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军队,朱由校对于军队的制度和体系,又来了一次大调整。
首先便是军中督战执法队的扩编,执法队主要是由锦衣卫组成,宫中太监负责,只有七百多人。
而十五万的军队,自然是不可能靠着这区区七百人就能管的过来的。
因此他决定,每将整个监督执法的体系,落实到基层去。
羽林军一哨有三十人,一哨可配一个执法督战员,而哨上面是佰,除去三个哨的,再设一个执法督战员。
这样以哨为单位,佰、把、联队、营,这样依次递增。
但因为一个联队有一千人,人数开始多了起来,因此每个联队,都要加设三个人。
而执法督战员的级别,也是随着军队的等级进行区分的。
最高的,自然就是朱由校亲自指派的随军太监了,随军太监在军中是代表着他的意志。
除了充当自己的耳目,监视将领掌控执法队以外,更是有着做思想工作的重任。
而之前的执法队,是由锦衣卫和普通士兵共同组成的,朱由校觉得这样是既麻烦又没有保障。
因此他干脆就彻底拆开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他们同流合污。
锦衣卫的主官只管锦衣卫,领军将军也只管那些由普通士兵组成的执法督战员。
而且朱由校还特意将他们错开来,联队以下,全部由执法督战员充任。
PS:
作战单位明细:
主要参考于戚家军的编制的体系,分别是队、哨、佰、把、联队,为三三制。(戚家军也有三三制,但是更多的是四四制)
而每个单位的主官,是兼任的。比如一个联队由三把来组成,那这个联队的千总、除了千总以外他还是把总,除了自己那部分另外两个把也归他管,相信说的很清楚了。
而左击将军是明朝京营的原有体系,因此保留了下来,常设官职但不是常设作战单位,五个千总中选出一人来充任。
至于游击将军,看明末的书友应该都知道,就不做过多介绍了,战时类似于偏师这种、独立作战的一个单位,不常设官职也不常设作战单位。
而四大营的主将都是参将官职,高其他地区一级,相当于总兵官了。(明朝京营原本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