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不止是传统节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的席包囊
第720章:不止是传统节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的席包囊-席卷天下-笔趣阁
席卷天下
作者:荣誉与忠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元朔八年的冬至节,刘彦在宫城大宴群臣的同时,各方汇聚而来的人群也一同是在被招待之列。
在刘彻改元之前,冬至节其实就是诸夏文明的新年,也就是每年的十月为新一年的开始,后面才更改为每年元月初一为新年。
诸夏文明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讲究,一般情况下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再来就是某些伟大人物在那一天做了一些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才形成节日。
傩舞是夏商时期就有的一种舞蹈,到春秋战国时期演变成了一种驱逐晦气的伎艺,先汉对于傩舞的重视被拔高,每年冬至节皇室必定会邀请著名的巫祝到皇宫跳傩舞,意喻为去掉一年的不顺利,来年会更加的幸福安康。
傩舞是伎艺的一种。而伎艺涵盖的意思挺多,一般是指艺术表演。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跟风花雪月扯上关系,比如培养名妓。南方目前就有培养名妓的潮流,只不过是家养美姬、伶人之类,却不是抛头露面为群众进行特殊服务。
每一年的冬至节,汉国官方也会安排傩舞,刘彦招待群臣大宴时,就有脸戴面具且一身奇装异服的舞者进行舞蹈。
就是到了现代傩舞依然是被流传下去,只不过舞蹈的形式以及服装会因地而异,但“功能”方面其实是一样的,被附上驱鬼、逐疫、祭祀等等含义,归类到民俗舞蹈,但目前而言傩舞最大的用处是显示在傩仪方面,也就是祭祀必须要有的一个环节。
“怎么和我们的求神和祈祷跳的舞差不多?”
说话的人来自法兰克,名字叫古德豪斯,他说的是正在跳的傩舞。
所以说很奇怪,地球上的很多国家和民族相距非常远,没有经过交流的前提下,很多行为有着相同的一致。说的可不是吃饭睡觉的行为,是一些能归纳到文化艺术,和相当多的称呼方面。
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都是属于日耳曼人的一系,他们的祭师在举行宗1教仪式的时候,通常也会带上一张很奇特的面具,跳上和傩舞动作差不多的舞蹈,相同的还有会念着谁也听不明白的咒语。
傩舞还真的就是原始信仰的一部分,一般是被各民族用在各种宗1教场合,只不过日耳曼人的祭师是很高贵和特别的职业,祭师数量上非常稀少,汉国这边的巫祝这一职业早就断了传承,跳傩舞的那些人就是临时客串一把。
要是看跳傩舞的人,会看到一个身材魁梧且强壮的身影,别的舞者是一手拿幡和一手持木盾,他是左杖双刃矛和右执钩戟。
双刃矛和钩戟是冉闵的特色武器,那个身材魁梧且强壮的人还真的就是他。
话说,冬至节跳傩舞冉闵凑什么热闹?还不是他认为自己煞气足够,完全也能客串一把。
好像也能扯得上边,诸夏文明认为煞气可以驱邪,跳傩舞本来也是为了驱邪。所以不止是冉闵,连带李坛、桓温、吕泰和谢安都在客串,就是后面这些人没用上自己的兵器。他们也是傩舞的领舞者,使傩舞在跳的时候多了很强烈的杀伐气势。
就是因为他们跳的傩舞带着浓烈的杀伐气势,结果让那些日耳曼人觉得和自己的傩舞很像,那是日耳曼人的傩舞也带着一种明显的杀伐气势。
“赛里斯人和日耳曼人有什么联系吗?”
“两个民族相隔那么远,不可能有什么联系。”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也就是看了汉人的傩舞和日耳曼人的傩舞那么像随口一问。
话说,日耳曼这个称呼就是罗马人给一帮蛮子的称呼,实际上那帮蛮子本来也不是同一个民族,是罗马人对他们使用同一个称呼,还真让一帮蛮子认为大家是同族。
罗马人那么干是属于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举动,本来各个满足部落还会互相争斗,等蛮子发现都是“自己人”之后,罗马人很难再对蛮子各个部落的击破。
不止是罗马人干出这种蠢事,诸夏文明也没少干这样的蠢事,一些部落压根就不是同一个民族,却被中原王朝归纳为同一个民族。
曾经的草原可不止一个匈奴族,像是白羊王部落、休屠王部落、浑邪王部落就不是匈奴人,可被西汉认定就是匈奴人,结果他们真的走到一块去了,远不止上述的那些部落,许多的杂胡也是被硬塞到属于匈奴人的阵营。
后面的东汉也干出了相同的事,西北疆域的那群放羊人部落压根就不是一个民族,汉人先创造出“羌”这个字来形容那些部落,逐渐将那些部落视为同一个民族,然后就是那些部落真的形成同一个民族,联合起来祸害东汉西北疆域。
最蠢的还不是将原有的蛮子部落捏成一个民族,是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一个民族。怎么创造呢?就是出于某种原因,可能是为了利益,也可能是官员为了政绩,纠集起一帮人来,告诉他们:你们的祖先原本是什么族,你们今后是什么族了,同意了有政1府1补贴和加分,不同意别说没补贴和加分,老子还会收拾你们!
“听说汉人一直在驱逐和消灭不认同的异族?”
“驱逐和消灭异族的事,汉人的祖先早就在干了。当代的汉人更趋向于融合和消化掉异族。”
这种场合既然罗马人在场,没道理波斯人不凑热闹,再来是来自各国的人也都好奇汉国的正式大宴是什么样,没被邀请也会千方百计凑过来。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说的是汉军完成驱逐胡虏之后,还在不断追杀一些逃了的胡虏。他还听说汉军为了追杀异族,不远数千里杀到了极寒之地,对汉人这种有仇必报的观念有些发怵。
“一个国家只有单一的一个民族才是最稳定的。一个国家的民族越多矛盾就会越大,等待主体民族虚弱的时候,国家的分裂也就注定了。”
“话是那么说,怎么不见你们罗马人放掉奴隶,还在不断从各个地方运送奴隶回到本土。”
外国使节团是被安排到一个区域,他们所在的位置属于边角,看位置安排明显还落在那些被邀请而来的文化人之外。
“说的是民族,不是奴隶!”
“呵呵!”
相隔没有多远的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和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对视着,要是能加特效绝对是目光视线中的一片闪电狰狞。
罗马人还是挺屌的,以前以数百万人就敢弄两三千万的奴隶,后来罗马人和奴隶的比例倒是差距一再减少,但一直都是保持在五比一的这个比例。他们的优异生活质量就是建立在剥削异族上面,一旦向外的剥削降低或是停止下来,基本上国内就该开始闹事了。
汇聚到旧长安的文化人,他们之中有相当多人事先并不知道有外国使节团的存在。会这样是汉国官方并不觉得有外国使节团前来有什么好炫耀,真没把这件事情当做是国家兴盛的开端。
文化人对于有外国使节团前来是一种比较兴奋的态度,他们崇尚万国来朝的事情发生,将这类的事情视为国家工程,一些文化人注意力不在傩舞上面,是好奇地对那帮歪果仁进行各种猜测。
“远是足够远了,就是来朝贡的国家数量少了一些。”
“大汉方方结束战乱,就有外国来朝。”
“非是司马一家的脸面工程,当世之大国便来了两个。”
“听闻罗马与波斯皆是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强国,他们皆在向大汉求盟?”
“大汉已经与波斯结盟共同对付笈多王朝,又有另外四国,组成五国联军。”
要是原先不知道罗马和波斯萨珊是怎么回事,会在交流中逐渐对两个国家有更多的了解。一些人还引经据典地谈到了波斯萨珊,比如西汉时期的帕提亚用数万大军迎接汉国使节的那一段往事,对于罗马他们则没有从典籍找到有什么记录。
事实上罗马人在之前就有来过中原王朝,那是汉元帝时期的事了,还有人将那一段时期的事进行全面的改编成为电影,就是编剧瞎几把胡乱改,搞了十万罗马大军为了追杀某一帮人去到雁门关外,甚至连雁门关外是草原不是西域都没搞清楚,另一个瞎几把胡扯的莫过于将霍去病塑造成为和平主义者。
这还没算完,为了在白皮肤国家能有好票房是彻底将西汉黑出了翔,别去琢磨罗马人的十万大军是怎么到了所谓的西域,得说是汉帝国竟然无视罗马人的十万大军入侵,是安息帝国(帕提亚)大军的到来才解决掉罗马军队。
傩舞已经结束,冉闵带头向刘彦所处的方位,殿内众人是随着冉闵的动作一同站起来,皆是行礼。
刘彦当然是坐在台阶之上的那张宝座,他抬起右手虚请了一下,有崔宗代为洪亮声喊了“平身”二字。
今时今日的刘彦是不得不穿上全套的行头,有人发现那身冕服与之前的区别。
之前的刘彦穿冕服是王爵款式,今日却是全套的天子冕服,发现这一点的人没有咋呼,内心却是不得不激动。
元朔三年时期,刘彦在泰山祭祀诸夏先祖与阵亡将士,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昭告天下臣民与祖先、四方大神,完成了登天子位的仪式。
天子是诸夏的族长,登天子位不代表就是登基称帝。成为天子之后,就意味着能够从法统和法理之上领导诸夏苗裔,因此诸夏文明的最高权力更替从来都是先举行登天子位的祭祀,再举行称帝仪式。谁要是称帝而没有晋天子位,或是先称帝再晋天子,闹笑话是小事,对于统治也会变得不稳固。
当然了,并不是说成为天子之后,统治地位就会无比牢固,看的还是能不能使治下国泰民安,或是国家能不能强大和强盛,可是不是天子真的很关键,那代表着一种“正朔”地位。在诸夏文明的历朝历代,天子和皇帝总是会被不明情况的人混淆掉,可一族之长的权力要大于国家元首(皇帝),天子能够进行天诛,国家元首却要依循法律。
刘彦很少会穿天子冕服,以往的冬至节大宴基本上是穿王爵冕服。他今年换上天子冕服的行头,一来是有外国使节在场,二来是暗示即将登基称帝。
“开始吧。”
刘彦的声音并不大,却是能够很好的传播出去。
殿后早就准备妥当的人鱼贯而出,走在最前面的是刘彦的嫡长子刘慎,次之的庶长子刘铭,随后便是一些年纪娇小的三公九卿子嗣。
小孩们是穿着盛装,犹豫先前已经进行礼仪教导和彩排,排列走起来是像模像样。
刘慎在过年之后就已经是七岁,他年纪还小五官不显,有身上的行头再加上服装得体,倒是显示出王室嫡长子该有的雍容。他走在最前面的同时,双手是捧着一个盘,里面装的是一些食物的种子,先将盘子敬献给刘彦,寓意来年五谷丰收。他后面又从刘铭那里接过装着铜钱、白银、黄金、玉、玛瑙、翡翠的盘子再敬献而上,寓意国家富足。
“好复杂的样子。”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看着那个小大人一样的孩子不止敬献一个盘子:“是什么特殊文化?”
没人去回答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问话,敬献的环节结束后,一帮乐师出现了,他们摆好了乐器安安静静地等待着。
换好诸侯冕服的冉闵等人出现并去到自己的位置,一声编钟的声音最先出现,随后各种乐器加入了进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刘慎带头吟唱《鹿鸣》,小孩子们一板一眼地跟着合唱。
在胡虏统治中原的阶段,不止是《鹿鸣》消失,很多悠久传统实际上也没人敢再搞,对于相当多数的人来讲,欢宴时能唱《鹿鸣》就代表着一种必不可缺传承。
随后,殿内的汉人皆是跟着唱了起来,每个人都是唱得如此如醉……
在刘彻改元之前,冬至节其实就是诸夏文明的新年,也就是每年的十月为新一年的开始,后面才更改为每年元月初一为新年。
诸夏文明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讲究,一般情况下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再来就是某些伟大人物在那一天做了一些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才形成节日。
傩舞是夏商时期就有的一种舞蹈,到春秋战国时期演变成了一种驱逐晦气的伎艺,先汉对于傩舞的重视被拔高,每年冬至节皇室必定会邀请著名的巫祝到皇宫跳傩舞,意喻为去掉一年的不顺利,来年会更加的幸福安康。
傩舞是伎艺的一种。而伎艺涵盖的意思挺多,一般是指艺术表演。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跟风花雪月扯上关系,比如培养名妓。南方目前就有培养名妓的潮流,只不过是家养美姬、伶人之类,却不是抛头露面为群众进行特殊服务。
每一年的冬至节,汉国官方也会安排傩舞,刘彦招待群臣大宴时,就有脸戴面具且一身奇装异服的舞者进行舞蹈。
就是到了现代傩舞依然是被流传下去,只不过舞蹈的形式以及服装会因地而异,但“功能”方面其实是一样的,被附上驱鬼、逐疫、祭祀等等含义,归类到民俗舞蹈,但目前而言傩舞最大的用处是显示在傩仪方面,也就是祭祀必须要有的一个环节。
“怎么和我们的求神和祈祷跳的舞差不多?”
说话的人来自法兰克,名字叫古德豪斯,他说的是正在跳的傩舞。
所以说很奇怪,地球上的很多国家和民族相距非常远,没有经过交流的前提下,很多行为有着相同的一致。说的可不是吃饭睡觉的行为,是一些能归纳到文化艺术,和相当多的称呼方面。
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都是属于日耳曼人的一系,他们的祭师在举行宗1教仪式的时候,通常也会带上一张很奇特的面具,跳上和傩舞动作差不多的舞蹈,相同的还有会念着谁也听不明白的咒语。
傩舞还真的就是原始信仰的一部分,一般是被各民族用在各种宗1教场合,只不过日耳曼人的祭师是很高贵和特别的职业,祭师数量上非常稀少,汉国这边的巫祝这一职业早就断了传承,跳傩舞的那些人就是临时客串一把。
要是看跳傩舞的人,会看到一个身材魁梧且强壮的身影,别的舞者是一手拿幡和一手持木盾,他是左杖双刃矛和右执钩戟。
双刃矛和钩戟是冉闵的特色武器,那个身材魁梧且强壮的人还真的就是他。
话说,冬至节跳傩舞冉闵凑什么热闹?还不是他认为自己煞气足够,完全也能客串一把。
好像也能扯得上边,诸夏文明认为煞气可以驱邪,跳傩舞本来也是为了驱邪。所以不止是冉闵,连带李坛、桓温、吕泰和谢安都在客串,就是后面这些人没用上自己的兵器。他们也是傩舞的领舞者,使傩舞在跳的时候多了很强烈的杀伐气势。
就是因为他们跳的傩舞带着浓烈的杀伐气势,结果让那些日耳曼人觉得和自己的傩舞很像,那是日耳曼人的傩舞也带着一种明显的杀伐气势。
“赛里斯人和日耳曼人有什么联系吗?”
“两个民族相隔那么远,不可能有什么联系。”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也就是看了汉人的傩舞和日耳曼人的傩舞那么像随口一问。
话说,日耳曼这个称呼就是罗马人给一帮蛮子的称呼,实际上那帮蛮子本来也不是同一个民族,是罗马人对他们使用同一个称呼,还真让一帮蛮子认为大家是同族。
罗马人那么干是属于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举动,本来各个满足部落还会互相争斗,等蛮子发现都是“自己人”之后,罗马人很难再对蛮子各个部落的击破。
不止是罗马人干出这种蠢事,诸夏文明也没少干这样的蠢事,一些部落压根就不是同一个民族,却被中原王朝归纳为同一个民族。
曾经的草原可不止一个匈奴族,像是白羊王部落、休屠王部落、浑邪王部落就不是匈奴人,可被西汉认定就是匈奴人,结果他们真的走到一块去了,远不止上述的那些部落,许多的杂胡也是被硬塞到属于匈奴人的阵营。
后面的东汉也干出了相同的事,西北疆域的那群放羊人部落压根就不是一个民族,汉人先创造出“羌”这个字来形容那些部落,逐渐将那些部落视为同一个民族,然后就是那些部落真的形成同一个民族,联合起来祸害东汉西北疆域。
最蠢的还不是将原有的蛮子部落捏成一个民族,是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一个民族。怎么创造呢?就是出于某种原因,可能是为了利益,也可能是官员为了政绩,纠集起一帮人来,告诉他们:你们的祖先原本是什么族,你们今后是什么族了,同意了有政1府1补贴和加分,不同意别说没补贴和加分,老子还会收拾你们!
“听说汉人一直在驱逐和消灭不认同的异族?”
“驱逐和消灭异族的事,汉人的祖先早就在干了。当代的汉人更趋向于融合和消化掉异族。”
这种场合既然罗马人在场,没道理波斯人不凑热闹,再来是来自各国的人也都好奇汉国的正式大宴是什么样,没被邀请也会千方百计凑过来。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说的是汉军完成驱逐胡虏之后,还在不断追杀一些逃了的胡虏。他还听说汉军为了追杀异族,不远数千里杀到了极寒之地,对汉人这种有仇必报的观念有些发怵。
“一个国家只有单一的一个民族才是最稳定的。一个国家的民族越多矛盾就会越大,等待主体民族虚弱的时候,国家的分裂也就注定了。”
“话是那么说,怎么不见你们罗马人放掉奴隶,还在不断从各个地方运送奴隶回到本土。”
外国使节团是被安排到一个区域,他们所在的位置属于边角,看位置安排明显还落在那些被邀请而来的文化人之外。
“说的是民族,不是奴隶!”
“呵呵!”
相隔没有多远的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和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对视着,要是能加特效绝对是目光视线中的一片闪电狰狞。
罗马人还是挺屌的,以前以数百万人就敢弄两三千万的奴隶,后来罗马人和奴隶的比例倒是差距一再减少,但一直都是保持在五比一的这个比例。他们的优异生活质量就是建立在剥削异族上面,一旦向外的剥削降低或是停止下来,基本上国内就该开始闹事了。
汇聚到旧长安的文化人,他们之中有相当多人事先并不知道有外国使节团的存在。会这样是汉国官方并不觉得有外国使节团前来有什么好炫耀,真没把这件事情当做是国家兴盛的开端。
文化人对于有外国使节团前来是一种比较兴奋的态度,他们崇尚万国来朝的事情发生,将这类的事情视为国家工程,一些文化人注意力不在傩舞上面,是好奇地对那帮歪果仁进行各种猜测。
“远是足够远了,就是来朝贡的国家数量少了一些。”
“大汉方方结束战乱,就有外国来朝。”
“非是司马一家的脸面工程,当世之大国便来了两个。”
“听闻罗马与波斯皆是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强国,他们皆在向大汉求盟?”
“大汉已经与波斯结盟共同对付笈多王朝,又有另外四国,组成五国联军。”
要是原先不知道罗马和波斯萨珊是怎么回事,会在交流中逐渐对两个国家有更多的了解。一些人还引经据典地谈到了波斯萨珊,比如西汉时期的帕提亚用数万大军迎接汉国使节的那一段往事,对于罗马他们则没有从典籍找到有什么记录。
事实上罗马人在之前就有来过中原王朝,那是汉元帝时期的事了,还有人将那一段时期的事进行全面的改编成为电影,就是编剧瞎几把胡乱改,搞了十万罗马大军为了追杀某一帮人去到雁门关外,甚至连雁门关外是草原不是西域都没搞清楚,另一个瞎几把胡扯的莫过于将霍去病塑造成为和平主义者。
这还没算完,为了在白皮肤国家能有好票房是彻底将西汉黑出了翔,别去琢磨罗马人的十万大军是怎么到了所谓的西域,得说是汉帝国竟然无视罗马人的十万大军入侵,是安息帝国(帕提亚)大军的到来才解决掉罗马军队。
傩舞已经结束,冉闵带头向刘彦所处的方位,殿内众人是随着冉闵的动作一同站起来,皆是行礼。
刘彦当然是坐在台阶之上的那张宝座,他抬起右手虚请了一下,有崔宗代为洪亮声喊了“平身”二字。
今时今日的刘彦是不得不穿上全套的行头,有人发现那身冕服与之前的区别。
之前的刘彦穿冕服是王爵款式,今日却是全套的天子冕服,发现这一点的人没有咋呼,内心却是不得不激动。
元朔三年时期,刘彦在泰山祭祀诸夏先祖与阵亡将士,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昭告天下臣民与祖先、四方大神,完成了登天子位的仪式。
天子是诸夏的族长,登天子位不代表就是登基称帝。成为天子之后,就意味着能够从法统和法理之上领导诸夏苗裔,因此诸夏文明的最高权力更替从来都是先举行登天子位的祭祀,再举行称帝仪式。谁要是称帝而没有晋天子位,或是先称帝再晋天子,闹笑话是小事,对于统治也会变得不稳固。
当然了,并不是说成为天子之后,统治地位就会无比牢固,看的还是能不能使治下国泰民安,或是国家能不能强大和强盛,可是不是天子真的很关键,那代表着一种“正朔”地位。在诸夏文明的历朝历代,天子和皇帝总是会被不明情况的人混淆掉,可一族之长的权力要大于国家元首(皇帝),天子能够进行天诛,国家元首却要依循法律。
刘彦很少会穿天子冕服,以往的冬至节大宴基本上是穿王爵冕服。他今年换上天子冕服的行头,一来是有外国使节在场,二来是暗示即将登基称帝。
“开始吧。”
刘彦的声音并不大,却是能够很好的传播出去。
殿后早就准备妥当的人鱼贯而出,走在最前面的是刘彦的嫡长子刘慎,次之的庶长子刘铭,随后便是一些年纪娇小的三公九卿子嗣。
小孩们是穿着盛装,犹豫先前已经进行礼仪教导和彩排,排列走起来是像模像样。
刘慎在过年之后就已经是七岁,他年纪还小五官不显,有身上的行头再加上服装得体,倒是显示出王室嫡长子该有的雍容。他走在最前面的同时,双手是捧着一个盘,里面装的是一些食物的种子,先将盘子敬献给刘彦,寓意来年五谷丰收。他后面又从刘铭那里接过装着铜钱、白银、黄金、玉、玛瑙、翡翠的盘子再敬献而上,寓意国家富足。
“好复杂的样子。”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看着那个小大人一样的孩子不止敬献一个盘子:“是什么特殊文化?”
没人去回答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问话,敬献的环节结束后,一帮乐师出现了,他们摆好了乐器安安静静地等待着。
换好诸侯冕服的冉闵等人出现并去到自己的位置,一声编钟的声音最先出现,随后各种乐器加入了进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刘慎带头吟唱《鹿鸣》,小孩子们一板一眼地跟着合唱。
在胡虏统治中原的阶段,不止是《鹿鸣》消失,很多悠久传统实际上也没人敢再搞,对于相当多数的人来讲,欢宴时能唱《鹿鸣》就代表着一种必不可缺传承。
随后,殿内的汉人皆是跟着唱了起来,每个人都是唱得如此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