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当然知道倭兵,他不止一次亲眼看到倭兵在乡野间抓捕百济人,印象中是倭兵无比的野蛮和凶狠,还在小心肝乱颤,对方却突然来个九十度弯腰致歉,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
身份牌上面有姓名、户籍、面貌身材特征和号码,半岛登记为汉籍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块,为的就是辨别身份。
半岛现在到处都有倭兵在乡野里抓捕半岛土著,现在半岛之民与中原王朝的百姓,双方在衣冠穿着上并没有差别,该是麻衣就是麻衣,只有在一些盛装上面存在差别。
百姓的衣冠没有什么不同,皮肤颜色自然也是一样,倒是面部五官认真辨别还是不一样的。比如半岛之民大多单眼皮,两目内眦间的山根会宽一些,鼻子也大多是猪鼻。
每个地方,因为环境以及气候的不一样,事实上人的长相真的是会存在区别,最简单的就是冰寒地带与温和地带的人鼻子就是不一样的。除了鼻子这一点之外,皮肤的毛细孔大小和身上的体毛多寡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在皮肤上面都会存在粗糙和细腻上的差距。
很多微小的特征并不是几眼能够看得出来,要不是事先知晓那些特征,压根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一样。要不是印象深刻到一定份上,其实黄种人看白种人和黑种人都差不多一个样,白种人和黑种人看黄种人又都是一样的脸。
中原以及长江以南并没有号码牌这个玩意,半岛上有大批的仆从军,又在大肆抓捕半岛土著,别奢望倭兵能够分清楚到底谁是汉人,那么身份牌的存在就很有必要。
小野当汉国的仆从军已经有四个年头,从最底层的士兵混成了小队长。他作战未必有多么勇猛,该获得的赏赐却是从来没少,有了一些积蓄寄回去让家人在家乡买了些田地,对目前的现状感到非常满意。
目前倭列岛诸国除了极为少数的人有姓氏,要不然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氏的,甚至是大部分人根本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说白了就是某个武士名下的奴隶,那个武士又会是哪个贵族的士兵之类的。
倭列岛诸国的现状其实就是春秋时期的中原,只有士族才会有姓氏,士指的是武士和一些有爵位的人,也只有士才有资格参与战争,普通百姓是不允许持有兵器上高贵的战场的。
倭列岛的人以前想要改变自己的境遇几乎没有什么途径,该是农夫就会一辈子都是农夫,武士身份讲的是家族继承,是不是贵族看得是投的什么胎。而这一些因为汉国需要仆从军,列岛诸国的上层就从民间大肆招人,也就给了原本是普通人的群体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中原也有自己的演化过程,比如普通百姓能上战场,是由于弩的出现。毕竟不管是近身兵器还是弓都需要经过长久且专业的训练,训练有素的武士宰百姓就和玩一样,百姓还真的没有多少资格参与职业战争。而弩只要孩子抬得动都能扣动扳机杀人,科技改变了战争,使没有长年累月训练的百姓也能持弩参战。后面战争的规模越变越大,大批的武士先后战死,不想亡国只能让百姓上阵。
第一个大规模征召百姓参军的国家是秦国,战争是秦与楚跨境之战,后面秦与楚修好掉头去攻晋。那个时候中原霸主晋国正号召一帮小弟一块围殴楚国,秦军入晋境因为军纪败坏大规模屠杀平民,打破了战争由军队与军队解决的惯例。此后中原战争不再是为了征服迫使敌国交保护费,进入了总体战阶段,周室分封各国也是从那之后大批灭亡。
对了,春秋数百年的“默契”战争就是被秦军打破。所谓的默契所指方向太多,其中就包括不杀百姓这一条。毕竟抓捕百姓当奴隶卖了获利更多,哪怕不卖也能充作劳力。
春秋战争的默契还有一个极具英雄色彩的“致师”,也就是敌我双方各出一车,于两军将士的观战中进行战车与战车的单挑,有些时候一场“致师”甚至都能决定到底要不要打下去。
有一个阶段的楚国就相当喜欢“致师”,那是因为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的神箭手,他使用的箭矢甚至都要被楚王供奉在宗庙,战时经过祭祀才会取出。
养由基的“致师”相当简单,站在战车之上等待“致师”开始,号鼓之下驭手驱马拉车而出,他来个张弓射箭就立刻叫驭手收工,通常在他收起弓的时候,对面的敌将就已经中箭载倒。
比较诡异的是,敌方死了战将,死去的战将不但连人带甲会成为养由基的所属物,那支箭也必然会被归还。
这种极具英雄色彩的“致师”还是被秦军打破,当时的庸国就是要按照惯例“致师”,庸军一切都还在准备时刻,对面的秦军明明答应要“致师”却无耻地发动了冲锋。庸军是在从上到下的懵逼中大败,之后国家也被秦、楚、巴三国所瓜分。这一场秦军与庸军的战争传达周室分封诸国,以后战阵上也没有“致师”。
秦国打破的规则太多了,其它国家还在打“征服”之战,为的不过是压服统治者让老老实实地交保护费,秦国却已经开启了不为保护费而为攫取土地的灭国模式,其实是让中原各国极度的不适应。
知道暴秦是怎么来的了吧?真就不是因为商鞅变法后的秦法,其实就是因为太多原有的既定规则被打破,早就让中原各国对秦国的信用值持负数印象。
要是历史没有被刘彦改变,倭列岛的很多规则是要到明治维新才被打破,其中包括普通人不能有姓氏,当然也不能当武士老爷才能当的士兵。
小野原来就是一个农夫,他从来都没有想到那双拿农具的手在某一天能摸到兵器,被征召到半岛成了仆从军的一员,是从最廉价的炮灰慢慢熬成了老炮灰,随后是走了运因为资历老替补成了基层小队长。
因为本身命运的改变与汉国有关,小野天然上对汉国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如果仅是感激汉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小野哪怕知道李石是汉人也不会弯腰九十度,其实是在战场上看了太多汉军的悍勇以及善战,又知晓汉国疆域之广,感激之余是异常敬畏,哪怕是对上普通的汉人心里面也是先矮了一头。
李石看对百济人那么凶狠和野蛮的倭兵对自己甚是恭敬,害怕和不安多少还有一些,却会下意识将自己的腰杆挺直一些,就在小野的亲自领路下到了辕门。
看守辕门的是汉国郡县兵,小野多少是记得规矩让李石站在辕门十步远的位置,他自己则是踩着小碎步过去,人还没有到腰已经弯了下去,脸上带着谄谀不断边走边鞠躬,到了更是弯腰不起地将事情讲了个大概。
余章是戒备辕门的伍长,一开始就在好奇打量李石,听小野讲了个大概就对李石招手,等人离得近了,和煦地问:“可是遭遇了什么难事?”
小野还在一旁弯腰不起,被一名郡县兵拉到旁边也不知道细声说什么,就不断鞠躬,嘴巴里也不断“是是是”应承个没停。
李石看倭人军官对王师的士兵那样子,脑子里生起了自己都没搞明白的情绪,听到余章问话才赶紧扭头看去,手足无措也不知道是该跪拜,或是该行什么礼。
余章已经开始在内心里皱眉,半岛被解放的同袍其实并不多,就是大多都卑躬屈膝习惯了,真没多少精神气。他们驻扎在这里,隔三差五就会有同袍过来,通常还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不是上头严令以春风一般的温暖对待,真没谁有那个耐心听唠嗑。
“啥?”余章听李石讲的断断续续,话语上也是东拉西扯,逻辑听着更是能让人绕晕,才算有那么点明白:“找回你的翁丈,然后你的翁丈是个百济人,原先还是一个豪民?”
现在没岳父这个称呼,翁丈就是岳父。
陈朝就在旁边嘀咕:“不是来找媳妇,就是来找翁丈,还特么都不是汉人。”
余章听到袍泽的嘀咕脸色都黑了,他有听过一些未经官方证实的传闻,包括登记户口的时候刻意各种放宽,其中有一些为的就是让那些同袍看看什么是汉人的地位,压根就不管谁是不是谁的媳妇,只要不是汉女,谁爱把谁弄成自己的媳妇都从官方上承认。
那么一搞真的搞出很多事,原先作为奴仆的汉人抢了半岛某个土著的媳妇变成自己的,半岛的一些贵女(通常就是豪民阶层)从高高在上变成了奴仆之妻。
翻身的汉人其实还是最谨小慎微的,知道还有这样的操作之后,也没有多少人敢过来“补救”,一些假冒汉家苗裔的人才是大胆,只不过这些假货通常未能如愿。
现在可没有联网的网络,想要确认一个人的身份千难万难,确定了身份就是想知道在哪也不容易,本来就对“资源”被抢了有气的余章,类似的事情遇得多了真有些恼火,可上头有严令不好将火发出来。
异族女性还真的就是资源,军方的有功将士都能申请,为妻为奴是将士自己说了算,却不是所有单身汉都能在这一场灭掉半岛三国的战争中获得福利,对于资源被分配肯定心有怨言。
“简单咧。”余章也没想使太大的坏,表情依然和煦,就说:“参军啊,战阵之上取一颗敌方首级,可以赎回一个奴籍的人。想将你的翁丈领回去,这是最直接的做法。”
李石从未想过要参军入伍,想的就是好好跟解幼过小日子,一听之下就有些傻眼,怔怔地问:“没其它法子吗?”
余章一阵“呵呵”轻笑,脸上的和煦微笑被收起来,变得有些冷漠:“什么都没干就获得自由,还得到了一个媳妇,已经是王上开了天大的恩,还想怎地?”
“我、我……”李石憋了半天,憋出一句:“小人不会杀人。”
这一下不但是余章在“呵呵”,是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呵呵”,没有离去的小野赔笑着心里却是感觉怪异。
【果然每个国家都是有孬种和废物的。】小野这个想法刚生起来就被自己掐灭:【这个家伙原先好像是百济的奴隶?不是上国出身,没有上国其余人的胆魄以及武勇,好像也很正常。】
每天来军营寻求帮助的汉人并不少,他们是真的将解救自己的汉军当成了王师,就是过来的目的真相当操蛋。
余章还没有解决李石的事,碰上一个来寻求帮忙找丢失了的鸭子,要不是内心里不断催眠自己要像春风一样的温暖,真很想操刀砍死这帮啥屁事都来劳烦军队的家伙。
找鸭子嘛?小野觉得到了自己表现的时候,讨好地请求一定要让他来执行这个任务,后面又小声地解释:“他只想要找回鸭子,大可随便找一只鸭子充数。”
半岛上的汉国郡县兵只是起来管理和威慑作用,真正干活的还是那帮仆从军,余章就挥挥手,就是让小野干活前先进行报备。
站在旁边没人理又自己踟躇半响的李石,他重新凑了上去,没那个眼色看余章其实已经非常恼火,期期艾艾地问:“小人该在何处报名?”
“啥玩意?”余章都忘记刚才调侃李石的事了,重新问了一遍,不耐烦地对陈朝说:“带他进去找黄队率。”
陈朝惊讶地说:“咱们这里没有谁能征召兵源呀!”
余章当然知道这个,汉国想要当兵的人大把,导致的是军方能够对兵源挑挑拣拣,除了出身之外还需要足够的身体素质,他就对瘦弱的李石成为袍泽没报希望,看李石这人脑子好像有些不正常,只是想要履行职务,该怎么去处理就是上官的事了。
这么件事情后面其实发展得颇为精彩,包括李石一听半岛没谁能征兵,千辛万苦跑去乘船到中原,后面还真成了汉军一员,数年之后是没找回解老,他自己也战死在汉国对萨珊的战场上……
身份牌上面有姓名、户籍、面貌身材特征和号码,半岛登记为汉籍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块,为的就是辨别身份。
半岛现在到处都有倭兵在乡野里抓捕半岛土著,现在半岛之民与中原王朝的百姓,双方在衣冠穿着上并没有差别,该是麻衣就是麻衣,只有在一些盛装上面存在差别。
百姓的衣冠没有什么不同,皮肤颜色自然也是一样,倒是面部五官认真辨别还是不一样的。比如半岛之民大多单眼皮,两目内眦间的山根会宽一些,鼻子也大多是猪鼻。
每个地方,因为环境以及气候的不一样,事实上人的长相真的是会存在区别,最简单的就是冰寒地带与温和地带的人鼻子就是不一样的。除了鼻子这一点之外,皮肤的毛细孔大小和身上的体毛多寡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在皮肤上面都会存在粗糙和细腻上的差距。
很多微小的特征并不是几眼能够看得出来,要不是事先知晓那些特征,压根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一样。要不是印象深刻到一定份上,其实黄种人看白种人和黑种人都差不多一个样,白种人和黑种人看黄种人又都是一样的脸。
中原以及长江以南并没有号码牌这个玩意,半岛上有大批的仆从军,又在大肆抓捕半岛土著,别奢望倭兵能够分清楚到底谁是汉人,那么身份牌的存在就很有必要。
小野当汉国的仆从军已经有四个年头,从最底层的士兵混成了小队长。他作战未必有多么勇猛,该获得的赏赐却是从来没少,有了一些积蓄寄回去让家人在家乡买了些田地,对目前的现状感到非常满意。
目前倭列岛诸国除了极为少数的人有姓氏,要不然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氏的,甚至是大部分人根本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说白了就是某个武士名下的奴隶,那个武士又会是哪个贵族的士兵之类的。
倭列岛诸国的现状其实就是春秋时期的中原,只有士族才会有姓氏,士指的是武士和一些有爵位的人,也只有士才有资格参与战争,普通百姓是不允许持有兵器上高贵的战场的。
倭列岛的人以前想要改变自己的境遇几乎没有什么途径,该是农夫就会一辈子都是农夫,武士身份讲的是家族继承,是不是贵族看得是投的什么胎。而这一些因为汉国需要仆从军,列岛诸国的上层就从民间大肆招人,也就给了原本是普通人的群体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中原也有自己的演化过程,比如普通百姓能上战场,是由于弩的出现。毕竟不管是近身兵器还是弓都需要经过长久且专业的训练,训练有素的武士宰百姓就和玩一样,百姓还真的没有多少资格参与职业战争。而弩只要孩子抬得动都能扣动扳机杀人,科技改变了战争,使没有长年累月训练的百姓也能持弩参战。后面战争的规模越变越大,大批的武士先后战死,不想亡国只能让百姓上阵。
第一个大规模征召百姓参军的国家是秦国,战争是秦与楚跨境之战,后面秦与楚修好掉头去攻晋。那个时候中原霸主晋国正号召一帮小弟一块围殴楚国,秦军入晋境因为军纪败坏大规模屠杀平民,打破了战争由军队与军队解决的惯例。此后中原战争不再是为了征服迫使敌国交保护费,进入了总体战阶段,周室分封各国也是从那之后大批灭亡。
对了,春秋数百年的“默契”战争就是被秦军打破。所谓的默契所指方向太多,其中就包括不杀百姓这一条。毕竟抓捕百姓当奴隶卖了获利更多,哪怕不卖也能充作劳力。
春秋战争的默契还有一个极具英雄色彩的“致师”,也就是敌我双方各出一车,于两军将士的观战中进行战车与战车的单挑,有些时候一场“致师”甚至都能决定到底要不要打下去。
有一个阶段的楚国就相当喜欢“致师”,那是因为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的神箭手,他使用的箭矢甚至都要被楚王供奉在宗庙,战时经过祭祀才会取出。
养由基的“致师”相当简单,站在战车之上等待“致师”开始,号鼓之下驭手驱马拉车而出,他来个张弓射箭就立刻叫驭手收工,通常在他收起弓的时候,对面的敌将就已经中箭载倒。
比较诡异的是,敌方死了战将,死去的战将不但连人带甲会成为养由基的所属物,那支箭也必然会被归还。
这种极具英雄色彩的“致师”还是被秦军打破,当时的庸国就是要按照惯例“致师”,庸军一切都还在准备时刻,对面的秦军明明答应要“致师”却无耻地发动了冲锋。庸军是在从上到下的懵逼中大败,之后国家也被秦、楚、巴三国所瓜分。这一场秦军与庸军的战争传达周室分封诸国,以后战阵上也没有“致师”。
秦国打破的规则太多了,其它国家还在打“征服”之战,为的不过是压服统治者让老老实实地交保护费,秦国却已经开启了不为保护费而为攫取土地的灭国模式,其实是让中原各国极度的不适应。
知道暴秦是怎么来的了吧?真就不是因为商鞅变法后的秦法,其实就是因为太多原有的既定规则被打破,早就让中原各国对秦国的信用值持负数印象。
要是历史没有被刘彦改变,倭列岛的很多规则是要到明治维新才被打破,其中包括普通人不能有姓氏,当然也不能当武士老爷才能当的士兵。
小野原来就是一个农夫,他从来都没有想到那双拿农具的手在某一天能摸到兵器,被征召到半岛成了仆从军的一员,是从最廉价的炮灰慢慢熬成了老炮灰,随后是走了运因为资历老替补成了基层小队长。
因为本身命运的改变与汉国有关,小野天然上对汉国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如果仅是感激汉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小野哪怕知道李石是汉人也不会弯腰九十度,其实是在战场上看了太多汉军的悍勇以及善战,又知晓汉国疆域之广,感激之余是异常敬畏,哪怕是对上普通的汉人心里面也是先矮了一头。
李石看对百济人那么凶狠和野蛮的倭兵对自己甚是恭敬,害怕和不安多少还有一些,却会下意识将自己的腰杆挺直一些,就在小野的亲自领路下到了辕门。
看守辕门的是汉国郡县兵,小野多少是记得规矩让李石站在辕门十步远的位置,他自己则是踩着小碎步过去,人还没有到腰已经弯了下去,脸上带着谄谀不断边走边鞠躬,到了更是弯腰不起地将事情讲了个大概。
余章是戒备辕门的伍长,一开始就在好奇打量李石,听小野讲了个大概就对李石招手,等人离得近了,和煦地问:“可是遭遇了什么难事?”
小野还在一旁弯腰不起,被一名郡县兵拉到旁边也不知道细声说什么,就不断鞠躬,嘴巴里也不断“是是是”应承个没停。
李石看倭人军官对王师的士兵那样子,脑子里生起了自己都没搞明白的情绪,听到余章问话才赶紧扭头看去,手足无措也不知道是该跪拜,或是该行什么礼。
余章已经开始在内心里皱眉,半岛被解放的同袍其实并不多,就是大多都卑躬屈膝习惯了,真没多少精神气。他们驻扎在这里,隔三差五就会有同袍过来,通常还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不是上头严令以春风一般的温暖对待,真没谁有那个耐心听唠嗑。
“啥?”余章听李石讲的断断续续,话语上也是东拉西扯,逻辑听着更是能让人绕晕,才算有那么点明白:“找回你的翁丈,然后你的翁丈是个百济人,原先还是一个豪民?”
现在没岳父这个称呼,翁丈就是岳父。
陈朝就在旁边嘀咕:“不是来找媳妇,就是来找翁丈,还特么都不是汉人。”
余章听到袍泽的嘀咕脸色都黑了,他有听过一些未经官方证实的传闻,包括登记户口的时候刻意各种放宽,其中有一些为的就是让那些同袍看看什么是汉人的地位,压根就不管谁是不是谁的媳妇,只要不是汉女,谁爱把谁弄成自己的媳妇都从官方上承认。
那么一搞真的搞出很多事,原先作为奴仆的汉人抢了半岛某个土著的媳妇变成自己的,半岛的一些贵女(通常就是豪民阶层)从高高在上变成了奴仆之妻。
翻身的汉人其实还是最谨小慎微的,知道还有这样的操作之后,也没有多少人敢过来“补救”,一些假冒汉家苗裔的人才是大胆,只不过这些假货通常未能如愿。
现在可没有联网的网络,想要确认一个人的身份千难万难,确定了身份就是想知道在哪也不容易,本来就对“资源”被抢了有气的余章,类似的事情遇得多了真有些恼火,可上头有严令不好将火发出来。
异族女性还真的就是资源,军方的有功将士都能申请,为妻为奴是将士自己说了算,却不是所有单身汉都能在这一场灭掉半岛三国的战争中获得福利,对于资源被分配肯定心有怨言。
“简单咧。”余章也没想使太大的坏,表情依然和煦,就说:“参军啊,战阵之上取一颗敌方首级,可以赎回一个奴籍的人。想将你的翁丈领回去,这是最直接的做法。”
李石从未想过要参军入伍,想的就是好好跟解幼过小日子,一听之下就有些傻眼,怔怔地问:“没其它法子吗?”
余章一阵“呵呵”轻笑,脸上的和煦微笑被收起来,变得有些冷漠:“什么都没干就获得自由,还得到了一个媳妇,已经是王上开了天大的恩,还想怎地?”
“我、我……”李石憋了半天,憋出一句:“小人不会杀人。”
这一下不但是余章在“呵呵”,是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呵呵”,没有离去的小野赔笑着心里却是感觉怪异。
【果然每个国家都是有孬种和废物的。】小野这个想法刚生起来就被自己掐灭:【这个家伙原先好像是百济的奴隶?不是上国出身,没有上国其余人的胆魄以及武勇,好像也很正常。】
每天来军营寻求帮助的汉人并不少,他们是真的将解救自己的汉军当成了王师,就是过来的目的真相当操蛋。
余章还没有解决李石的事,碰上一个来寻求帮忙找丢失了的鸭子,要不是内心里不断催眠自己要像春风一样的温暖,真很想操刀砍死这帮啥屁事都来劳烦军队的家伙。
找鸭子嘛?小野觉得到了自己表现的时候,讨好地请求一定要让他来执行这个任务,后面又小声地解释:“他只想要找回鸭子,大可随便找一只鸭子充数。”
半岛上的汉国郡县兵只是起来管理和威慑作用,真正干活的还是那帮仆从军,余章就挥挥手,就是让小野干活前先进行报备。
站在旁边没人理又自己踟躇半响的李石,他重新凑了上去,没那个眼色看余章其实已经非常恼火,期期艾艾地问:“小人该在何处报名?”
“啥玩意?”余章都忘记刚才调侃李石的事了,重新问了一遍,不耐烦地对陈朝说:“带他进去找黄队率。”
陈朝惊讶地说:“咱们这里没有谁能征召兵源呀!”
余章当然知道这个,汉国想要当兵的人大把,导致的是军方能够对兵源挑挑拣拣,除了出身之外还需要足够的身体素质,他就对瘦弱的李石成为袍泽没报希望,看李石这人脑子好像有些不正常,只是想要履行职务,该怎么去处理就是上官的事了。
这么件事情后面其实发展得颇为精彩,包括李石一听半岛没谁能征兵,千辛万苦跑去乘船到中原,后面还真成了汉军一员,数年之后是没找回解老,他自己也战死在汉国对萨珊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