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每一个重要职位,都是有根脚的。韩立仁虽然早得知儿子会被提拔,但成为吏部左给事中的重要位子,还是心虚。
韩家是个什么样子,韩立仁自然明白,儿子之前是钦天监主簿,正八品,骤然调到主要位子去,估计也是做一尊泥菩萨。
但他也明白,儿子这职位,很可能是太子府的意思,或其他人想太子府表达什么意思。
实际上,谁也猜不中韩新勇升职的根源,吏部那位老大本来是朱子善这个左丞相安排的,可在韩新勇入职当天晚上,这位就去了左丞相府,给朱子善做解释。
朱子善也明白,韩新勇上位是一个信号,表面了太子府那边还是有影响力的,不容谁藐视。只是太子府的第一个动作,只能静观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朱子善气恼两天也就散了,太子刘静对他肯定没有好脸色,他也不在乎。左丞相府仅对皇上负责,自己做一个孤臣,这本身没有错的。刘静能不能上位,谁敢肯定?
如果他朱子善目前就倾向太子刘静,说不定明天就像杨盛文一样,被发配边关。
亲王府那边这几天比较平静,刘佩亲自到皇宫与大哥刘静见面,道贺,之后还专程跑到太子府一聚。这都是做给外人看的,皇家兄弟之间,也有亲情与兄友弟恭。
亲王府表面平静,但对刘佩而言,这时候也不敢立即对太子刘静有什么行动,主要是的观望一番皇宫的态度。
谁知,韩新勇这个小小进士,才二十三岁,真正是小字辈。一下子升迁到吏部去,出任左给事中,从七品。在朝堂,品序与京都外是不一样的,有些给事中品级不高,但却是非同寻常的职位,权力很重。
如果过一些年,韩新勇再进一步,成为吏部督给事中,正七品,就真正把住很多人都升迁之道卡。
这个职位有人,今后在朝堂就可提拔自己的人放在重要位置,逐渐蚕食朝堂的职权。这样的可能性,哪怕只有一点,都会引发很多人的联想。
刘佩如何不会多想?韩新勇莫名其妙地升迁,根脚自然不难看出是太子府,要不然,凭韩家如何能够挣到这样的职位?
更让刘佩恼火的是,宫中显然是默许了这件事,难道父皇还是舍不下那个在鬼门关边呆着的废物太子?
镇边王府的信息不算闭塞,但对京都的消息,确实稀少一些。镇边王爷也知道,他不受京都那些人的待见,随流有人在京都打探消息。不过,这些都是基层人员,无法与在职位上的人接触,自然信息并不灵通。
等从京都传回太子进皇宫的事情,都在半个月后。另外,县衙这边,先两天听闻这个消息。
县令贾绍民得知太子康复,也是欢喜。想着要不要将这个消息传给杨家,想必,杨家对太子的身体好转,是最关心的一个人。
但贾绍民也明白,自己这县尊同杨盛文这样的存在,直接去求见,还是有诸多不便的。杨家到柳河县来,就受到限制,不插手地方诸事不与各方势力结交。
至于杨继业与蛮族、与镇边王府之间的往来,甚至与他这个县尊都有不为外人所知的利益关系,自然与杨盛文没联系。
不过,犹豫之后,贾绍民还是知道跑杨家去,不多坐,就把这个消息说出去,然后感叹几句关于杨继业的话,便急匆匆离开。
杨盛文与京都切断了所有联系,这是他自己主动做的。除了之前一些人给他银两,救济他家的花销,其他一切都不再与外面联络。安心读书,安心思考儒家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
送走贾绍民,杨盛文站在门口一直不动,知道杨妈过来,见他不对劲,说,“老爷,这是怎么了?可不要吓我……”
杨盛文回过神来,看着老伴,笑了笑,说,“好事。县尊过来,说是病了几年的太子,前些天去皇宫见了皇上。张洪庭和韩立仁陪着太子前去,这是太子能够视事了,对国家说来,是大喜事。”
“太子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儿,这些年遭罪太多。唉……”杨妈感概起来,“继业这些日子也不知在哪,游学这样久,老爷你也不叫他回家?”
杨盛文也无语,老伴转念将话题扯到儿子身上。可儿子在苏杭的事情,他又如何敢透露?
对于王府军去苏杭作战的事,荆蛮楚地都知道,蛮族军在苏杭两战皆胜的消息,早传回来。杨盛文即使不出家门,但家里得到的消息也不少。
而蛮族军上下得到大量封赏,在蛮族那边人人都称赞少爷,这样的消息自然也瞒不过杨家。
杨盛文并不深究,对于小儿子能够令蛮族折服,让蛮族感恩,是乐意见到的,至于儿子如何做到,他不想深究。不然,以杨家的关系和背后可动用的人手,要查明杨继业所为。
不过,他如今确实不会干预儿子做什么,只要不做危害家国之事,就随他折腾了。
最为紧要的,是不能将儿子在外面所作的事情,说给老伴知道,不然,非要天天都念叨不可。
长子在边关身亡,为国赴死,于杨家而言,那是天大的祸。但杨家没有在任何所在表露过心里的苦,也是如此,杨盛文对老伴才会隐瞒。
杨继业自小显得文弱,于读书有些天分,体弱而内向。谁知因为去年的三月三从树上摔落下来,倒是让他完全该了性子。
要不是知道儿子的转变,谁也不信一个人会在短短一年间,变成完全不同的性子。
对于苏杭那边的战事,杨盛文不去问,目前所知,也是从蛮族那边传过来的。儿子在苏杭,没有直接上战场,却在杭城外办粥场,救黎民。
对于蛮族军的战事,自然会有杨继业插手其间,杨盛文哪怕没看到,他都明白这些。
如今的蛮族军战力如何,杨盛文也没有明确的评价。能够两战都歼灭倭寇,可一窥其貌,却让杨盛文放心不少。至于对儿子的安全问题,铁叔也说过,有杨猛、巫豹在身边,只要不落到大军包围之中,都不可能出事。
韩家是个什么样子,韩立仁自然明白,儿子之前是钦天监主簿,正八品,骤然调到主要位子去,估计也是做一尊泥菩萨。
但他也明白,儿子这职位,很可能是太子府的意思,或其他人想太子府表达什么意思。
实际上,谁也猜不中韩新勇升职的根源,吏部那位老大本来是朱子善这个左丞相安排的,可在韩新勇入职当天晚上,这位就去了左丞相府,给朱子善做解释。
朱子善也明白,韩新勇上位是一个信号,表面了太子府那边还是有影响力的,不容谁藐视。只是太子府的第一个动作,只能静观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朱子善气恼两天也就散了,太子刘静对他肯定没有好脸色,他也不在乎。左丞相府仅对皇上负责,自己做一个孤臣,这本身没有错的。刘静能不能上位,谁敢肯定?
如果他朱子善目前就倾向太子刘静,说不定明天就像杨盛文一样,被发配边关。
亲王府那边这几天比较平静,刘佩亲自到皇宫与大哥刘静见面,道贺,之后还专程跑到太子府一聚。这都是做给外人看的,皇家兄弟之间,也有亲情与兄友弟恭。
亲王府表面平静,但对刘佩而言,这时候也不敢立即对太子刘静有什么行动,主要是的观望一番皇宫的态度。
谁知,韩新勇这个小小进士,才二十三岁,真正是小字辈。一下子升迁到吏部去,出任左给事中,从七品。在朝堂,品序与京都外是不一样的,有些给事中品级不高,但却是非同寻常的职位,权力很重。
如果过一些年,韩新勇再进一步,成为吏部督给事中,正七品,就真正把住很多人都升迁之道卡。
这个职位有人,今后在朝堂就可提拔自己的人放在重要位置,逐渐蚕食朝堂的职权。这样的可能性,哪怕只有一点,都会引发很多人的联想。
刘佩如何不会多想?韩新勇莫名其妙地升迁,根脚自然不难看出是太子府,要不然,凭韩家如何能够挣到这样的职位?
更让刘佩恼火的是,宫中显然是默许了这件事,难道父皇还是舍不下那个在鬼门关边呆着的废物太子?
镇边王府的信息不算闭塞,但对京都的消息,确实稀少一些。镇边王爷也知道,他不受京都那些人的待见,随流有人在京都打探消息。不过,这些都是基层人员,无法与在职位上的人接触,自然信息并不灵通。
等从京都传回太子进皇宫的事情,都在半个月后。另外,县衙这边,先两天听闻这个消息。
县令贾绍民得知太子康复,也是欢喜。想着要不要将这个消息传给杨家,想必,杨家对太子的身体好转,是最关心的一个人。
但贾绍民也明白,自己这县尊同杨盛文这样的存在,直接去求见,还是有诸多不便的。杨家到柳河县来,就受到限制,不插手地方诸事不与各方势力结交。
至于杨继业与蛮族、与镇边王府之间的往来,甚至与他这个县尊都有不为外人所知的利益关系,自然与杨盛文没联系。
不过,犹豫之后,贾绍民还是知道跑杨家去,不多坐,就把这个消息说出去,然后感叹几句关于杨继业的话,便急匆匆离开。
杨盛文与京都切断了所有联系,这是他自己主动做的。除了之前一些人给他银两,救济他家的花销,其他一切都不再与外面联络。安心读书,安心思考儒家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
送走贾绍民,杨盛文站在门口一直不动,知道杨妈过来,见他不对劲,说,“老爷,这是怎么了?可不要吓我……”
杨盛文回过神来,看着老伴,笑了笑,说,“好事。县尊过来,说是病了几年的太子,前些天去皇宫见了皇上。张洪庭和韩立仁陪着太子前去,这是太子能够视事了,对国家说来,是大喜事。”
“太子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儿,这些年遭罪太多。唉……”杨妈感概起来,“继业这些日子也不知在哪,游学这样久,老爷你也不叫他回家?”
杨盛文也无语,老伴转念将话题扯到儿子身上。可儿子在苏杭的事情,他又如何敢透露?
对于王府军去苏杭作战的事,荆蛮楚地都知道,蛮族军在苏杭两战皆胜的消息,早传回来。杨盛文即使不出家门,但家里得到的消息也不少。
而蛮族军上下得到大量封赏,在蛮族那边人人都称赞少爷,这样的消息自然也瞒不过杨家。
杨盛文并不深究,对于小儿子能够令蛮族折服,让蛮族感恩,是乐意见到的,至于儿子如何做到,他不想深究。不然,以杨家的关系和背后可动用的人手,要查明杨继业所为。
不过,他如今确实不会干预儿子做什么,只要不做危害家国之事,就随他折腾了。
最为紧要的,是不能将儿子在外面所作的事情,说给老伴知道,不然,非要天天都念叨不可。
长子在边关身亡,为国赴死,于杨家而言,那是天大的祸。但杨家没有在任何所在表露过心里的苦,也是如此,杨盛文对老伴才会隐瞒。
杨继业自小显得文弱,于读书有些天分,体弱而内向。谁知因为去年的三月三从树上摔落下来,倒是让他完全该了性子。
要不是知道儿子的转变,谁也不信一个人会在短短一年间,变成完全不同的性子。
对于苏杭那边的战事,杨盛文不去问,目前所知,也是从蛮族那边传过来的。儿子在苏杭,没有直接上战场,却在杭城外办粥场,救黎民。
对于蛮族军的战事,自然会有杨继业插手其间,杨盛文哪怕没看到,他都明白这些。
如今的蛮族军战力如何,杨盛文也没有明确的评价。能够两战都歼灭倭寇,可一窥其貌,却让杨盛文放心不少。至于对儿子的安全问题,铁叔也说过,有杨猛、巫豹在身边,只要不落到大军包围之中,都不可能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