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幸大喜,连忙磕头谢恩。
叶雅茗带着方幸去了一趟正院,把她将方幸提为管事的事告诉了叶崇明。
叶崇明自是没意见,还因为周祥的事,他对叶雅茗那是满眼的慈爱,不要说叶雅茗提一个方幸做管事,便是想要周祥、孟吉、李富过去做她的手下,他都二话不说就同意。
况且,叶雅茗的要求一点儿也不过份。
叶家宅子里,除了李富这个管家,各院也有内管事和外管家。内管家自然是婆子,帮各房主母打理自己房头的事务。外管事主要是跟老爷出门,替他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
大房、四房都有外管家,但二房、三房却没有。
三房自不必说,二房的叶鸿盛觉得自己整天呆在茶厂里制茶,没什么生意上的杂事需要处理,白带着个人跟在身边,领着比他的贴身小厮还高的工钱,却没什么事做,那不是浪费吗?
于是他就干脆没要外管事。
现在叶雅茗提方幸上来做二房的外管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至于方幸是跟在叶雅茗身边做事,还是跟在叶鸿盛身边,那都是二房自己的事。只要叶鸿盛没意见,那就没任何问题。
“茗儿,菊花茶咱们是不是可以卖了?”叶崇明问道。
叶鸿盛是中秋前夕把菊花茶带回来的,现在中秋已过了一个来月了,桂花茶早已卖光,新茶具要等着智能大师那边造势,还要出设计画,再让窑口烧制,需要点时间。
照着陆观弈的计划,茶具最好是过年时再卖。到时候智能大师这边已经摆过两三次茶席,这个风气已传到京城去了。等年前他跟齐霁去京城把这股风再吹大一点,叶家的集香楼传出风声,说有大量新茶具,不愁茶具卖不出去。
陆观弈和齐霁与叶家的合作,跟孟呈炜想跟叶家合作不同。陆观弈和齐霁的身份摆在那里,他们就算要从商,也得把名头挂在别人的名下,或是放一户心腹下人或门客出来顶这个名头;或是直接找一户商户扶持。
当初谈合作的时候,叶雅茗让叶崇明别提这个问题。如果陆齐二人找人顶名头,叶家就只管拿分红就是。叶雅茗的制茶手段层出不穷,并不担心叶家在合作中沦为附庸。
可喜的是,陆齐二人根本没别的想头,直接把生意全放在叶家名下。
这其实于他们是好事。一来可以借用叶家茶业原有的名声,不必另起炉灶。寻找合适的人来经商,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二来只要想保密,他们跟叶家的合作外人很难知道,也就不会有人拿这件事来做文章。
以后陆观弈要进朝廷做事,齐霁要参加科举,都不会有半分影响。
而叶家呢,除了得到更多的分红,还能名声大噪。有两人的扶持,尤其是背后如果有太子参与,叶家当上皇商都有指望。
这于两方都是极有利的事。
不过茶具是合作的项目,菊花茶不是。家里资金紧张,过年得给齐知府和各处关照叶家的人送礼,给掌柜、伙计发红封,给家里下人发钱、添置新新,这都需要钱。
叶家家大业大,每年赚的银子不少,但花的也厉害。能留下来成为积蓄的并不多。某年赚得多了,便想再弄个什么名目来,再把它投资出去,或买田地茶园。总之,手上留不住什么钱。
叶崇明可不就把目光放到了菊花茶上?
叶雅茗点点头,笑道:“当初放出桂花茶,就引来了各方觊觎。当时跟陆公子、齐公子的合作还没敲定,树大招风,根基不稳,这菊花茶自然要缓一缓。”
“现在是时候把菊花茶卖出去了。秋天干燥,正是喝菊花茶的时候。不过在卖之前,您先定制一批包装的纸袋,上面写上‘杭白菊’三个字[注]。”
叶崇明开始没理解,皱着眉头望着叶雅茗,旋即他眼睛一亮,一拍扶手道:“好主意。”
写个“杭白菊”,就表明这菊花是临安所产,大家自然而然就以为是叶家田庄所出。他们要派人去打探,也只能去叶家田庄。
偏叶家的田产还不止一处,叶崇明还可以让庄头和庄户说些荒话,放个烟雾弹。如此,就能把他们弄得晕头转向,不会往桐乡那处想。
要知道桐乡的花农是自由身的平民,就算叶鸿盛跟他们签了契约,定了明年的菊花,但只要另有买主出更高的钱,并且愿意承担毁约后的一切费用和后果,没准那些花农就改弦易辙,把菊花卖给别人了。
现在把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叶家田庄上,就不怕菊花的源头被人端了。
“不过这也不是办法。”叶崇明道,“这菊花,还得咱家自己田地里出产才好。”
叶雅茗默了默。
这就是小农社会和现代社会商人的区别了。
小农社会的商人,会花大量的金钱来买田产,卖出的东西出产于他们自己的田地里,这让他们心里感觉很踏实很安心。
就比如叶家这里,要不是茶山上的茶园已被瓜分一空,且那些散的园户每年靠着茶园里的出息就能过得不错,不愿意卖茶园,零星购买没有任何意义,否则叶崇明肯定会花大量的钱财去买更多的茶园。
有了自家的茶园,每年春茶预订时就不用被人卡脖子,也不担心被人把园户抢走了。
但这样做生意就只能是小打小闹,把资金全都绑在了田地上,以至于做生意时资金不够,想要进一步把生意做大都不行。当初清末徽商衰败下去,没能进化为资本家,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小农意识。
但身在小农社会,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农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不是叶雅茗能改变的。
她只能帮出个主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不同、土壤不同,种出来菊花,味道也就不一样。既要种菊花,不如在桐乡买地种植。那里的田地价格可比临安城周边的便宜得多。”
------题外话------
注:杭白菊本产自桐乡。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汪裕泰茶庄东家汪自新把菊花茶卖到南洋大为获利。为防他人截胡,他在包装上写上“杭白菊”字样,让人误以为是杭州所产,彻底迷惑了竞争对手。“杭白菊”由此而得名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