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李景隆受挫,其余三人自然不能当做没看到。
三放人马,都有求于李景隆。
尤其是李芳远,更想要借助李景隆与朱棣,争夺朝/鲜王世子。
好在如今大明大皇帝,没有强行指认李芳硕为王世子。
否则就算是朱棣,也不敢明面跟父皇对着干。
若是以往见了蒙古人,尤其是术赤这般皇室后裔,三人不仅要点头哈腰,还要绕着对方走。
可如北元的形势,却让他们有了充足的自信。
何况身边还有李景隆这个主人,狗儿们容易叫得更欢。
“今日与曹国公饮酒,在下即兴赋诗一首,如何?”
李芳远轻摇折扇,李景隆眼神中满是鼓励之色,“也好!我等洗耳恭听,五王子的佳作!”
一旁的术赤则充耳不闻,他只想快点离开此地,远离这群苍蝇。
“四子政权乱元廷!”
李芳远第一句话,便是嘲讽十三翼四子兄弟不睦,尤其是出了拖雷这等狼心狗肺之人。
“捕鱼儿海仓惶犬!”
这一句话,则是讽刺术赤等人,在捕鱼儿海被明军打得惶惶如丧家之犬。
咔嚓!
术赤稍微用力,便掰断了手中筷子。
他们败给大明,无话可说!
但怎么也轮不到一个朝/鲜人,在这里大放厥词!
有李景隆在身边,李芳远自然有恃无恐,继续说道:“群狼无首鞑靼起,堪笑失国为哪般?”
这两句,则是嘲笑大元连国号都已经丢弃,更是被叛徒鬼力赤篡权,变为了鞑靼部。
可谓是一番嘲讽,令术赤颜面无存。
“好!五王子果然好才华!”
“就算是去我扶桑,也是一介才子!”
两位扶桑使者,意识到李芳远也是可拉拢之人,自然上前捧臭脚。
李景隆则觉得杯中酒,如此香甜,尤其是看到气得浑身颤抖的术赤。
“好诗!”
李景隆更是笑道:“素闻宁王殿下,同样擅长作诗!”
“此番我大明得胜而归,殿下何不赋诗一首?”
听闻此言,术赤再也忍不住,“汝等,至于这般戏弄于我?”
朱权则将其拉住,笑道:“作诗啊,本王最不怕的便是作诗了!”
听闻此言,李芳远赶紧劝道:“殿下,在下这等拙作,便不老殿下发挥……”
毕竟那一日在翰林院,李芳远可是朱权诗词的受害者!
那两首诗,可谓是将李芳远和其国家贬低的一文不值。
扶桑人则不那么认为,反正受伤的又不是我,听听又何妨?
“殿下佳作,我等已经准备洗耳恭听!”
“请殿下赋诗!”
一旁上酒菜的店家,同样看不起扶桑人与朝/鲜人的嘴脸。
又特娘不是你们战胜了北元,至于这么跳脚么?
还不是抱上了我大明的粗腿?
“封狼居胥扬明旗,饮马翰海醉胡姬。”
好!
听闻朱权上半阙,饶是李景隆,也忍不住大声叫好。
封狼居胥,饮马翰海,完成了多少汉家儿郎的梦?
大明旗帜飘扬,怀中躺着胡姬,更是足以表明,此番明军胜利之景。
“待到皇旗满天下,马踏京都赏落樱。”
下半阙一出,发出笑声的人,则换成了术赤。
“哈哈哈!安达大才!好一个马踏京都赏落樱!”
术赤冷笑道:“到时候算我一个!”
苇名一成与北条宗政脸色铁青,下半阙分明是告诫扶桑人,别特娘乱跳。
惹急了大明,直接将你们的王城京都踏为平地!
李景隆四人,仿佛中了沉默,一时间没有言语。
倒是店家,主动奉上一壶陈年佳酿。
“公子大才!老朽我开店这么多年,很久没有听到如此解气的诗了!”
店家笑道:“听闻扶桑人的樱花很是漂亮!不知有生之年,可否去看上一眼!”
朱权谢过店家,笑道:“这还不简单?让他们进贡便是!”
两位扶桑使者,脸色铁青,谁能想到朱权才思敏捷,令他们颜面无存。
“这般好的诗,倒是没人喝彩!公子放心,老朽我这就告诉街坊邻居们!”
苇名一成等人本来想要制止,却已经来不及!
旁边还有位大明宁王,他们拦得住?
“殿下,扶桑乃是我大明藩属国,何必如此?”
李景隆脸色不悦道:“他们不过是敬仰殿下诗才而已,绝无半点恶意。”
朱权品上一杯佳酿,酒香醇厚,口有回甘,可谓是相当美味。
“让本王作诗的是你们,埋怨本王作诗的还是你们。”
朱权将酒杯放在桌案上,笑道:“卿等,真乃剑人也!”
眼见李景隆面红耳赤,朱权解释道:“武士,持剑之人,叫你们一声贱人,有错?”
众人一声不吭,只得生闷气!
术赤则是抚掌大笑,总算是出尽了这口恶气!
——
天香阁。
侍女慧儿正在帮花魁娘子梳妆。
“娘子,今日听到一首好诗!可谓是气势磅礴!”
听闻慧儿吹嘘,韩月儿嗤笑道:“你这丫头,懂得什么?无非是情爱之诗,已经没有李太白、苏东坡那等豪迈之词!”
被娘子取笑,慧儿不满道:“你听听嘛!封狼居胥扬明旗,饮马翰海醉胡姬。”
听完了上半阙,韩月儿已经察觉到对方才华,这两句可谓是气势磅礴。
“下半阙呢?速速道来!”
“待到皇旗满天下,马踏京都赏落樱。”
韩月儿当即执笔,将这首诗写下,顾不得梳妆打扮。
——
武英殿。
老朱闭目养神,内阁群臣很少见到皇上打囤。
正是有了宁王的提议,内阁建立,皇帝才不必那般劳累。
群臣们都不忍心打扰陛下。
李善长则皱眉道:“一年一度的科举又要来了!汝等要严加把控,莫要再出现入榜之人,皆为南方学子这等事情!”
一众阁臣躬身行礼道:“是,请李阁老放心!”
说起科举,在大元朝可被折腾的不轻,连续八十年被叫停!
好不容易,中原重归汉家儿郎,这才重新兴办。
可多年荒废,尤其是北方学子,成绩一直上不来,可谓是愁煞群臣。
而事实是,南方学子成绩,远比北方要好!
可在皇帝看来,分明是考官徇私舞弊,饶是李善长也倍感无奈!
三放人马,都有求于李景隆。
尤其是李芳远,更想要借助李景隆与朱棣,争夺朝/鲜王世子。
好在如今大明大皇帝,没有强行指认李芳硕为王世子。
否则就算是朱棣,也不敢明面跟父皇对着干。
若是以往见了蒙古人,尤其是术赤这般皇室后裔,三人不仅要点头哈腰,还要绕着对方走。
可如北元的形势,却让他们有了充足的自信。
何况身边还有李景隆这个主人,狗儿们容易叫得更欢。
“今日与曹国公饮酒,在下即兴赋诗一首,如何?”
李芳远轻摇折扇,李景隆眼神中满是鼓励之色,“也好!我等洗耳恭听,五王子的佳作!”
一旁的术赤则充耳不闻,他只想快点离开此地,远离这群苍蝇。
“四子政权乱元廷!”
李芳远第一句话,便是嘲讽十三翼四子兄弟不睦,尤其是出了拖雷这等狼心狗肺之人。
“捕鱼儿海仓惶犬!”
这一句话,则是讽刺术赤等人,在捕鱼儿海被明军打得惶惶如丧家之犬。
咔嚓!
术赤稍微用力,便掰断了手中筷子。
他们败给大明,无话可说!
但怎么也轮不到一个朝/鲜人,在这里大放厥词!
有李景隆在身边,李芳远自然有恃无恐,继续说道:“群狼无首鞑靼起,堪笑失国为哪般?”
这两句,则是嘲笑大元连国号都已经丢弃,更是被叛徒鬼力赤篡权,变为了鞑靼部。
可谓是一番嘲讽,令术赤颜面无存。
“好!五王子果然好才华!”
“就算是去我扶桑,也是一介才子!”
两位扶桑使者,意识到李芳远也是可拉拢之人,自然上前捧臭脚。
李景隆则觉得杯中酒,如此香甜,尤其是看到气得浑身颤抖的术赤。
“好诗!”
李景隆更是笑道:“素闻宁王殿下,同样擅长作诗!”
“此番我大明得胜而归,殿下何不赋诗一首?”
听闻此言,术赤再也忍不住,“汝等,至于这般戏弄于我?”
朱权则将其拉住,笑道:“作诗啊,本王最不怕的便是作诗了!”
听闻此言,李芳远赶紧劝道:“殿下,在下这等拙作,便不老殿下发挥……”
毕竟那一日在翰林院,李芳远可是朱权诗词的受害者!
那两首诗,可谓是将李芳远和其国家贬低的一文不值。
扶桑人则不那么认为,反正受伤的又不是我,听听又何妨?
“殿下佳作,我等已经准备洗耳恭听!”
“请殿下赋诗!”
一旁上酒菜的店家,同样看不起扶桑人与朝/鲜人的嘴脸。
又特娘不是你们战胜了北元,至于这么跳脚么?
还不是抱上了我大明的粗腿?
“封狼居胥扬明旗,饮马翰海醉胡姬。”
好!
听闻朱权上半阙,饶是李景隆,也忍不住大声叫好。
封狼居胥,饮马翰海,完成了多少汉家儿郎的梦?
大明旗帜飘扬,怀中躺着胡姬,更是足以表明,此番明军胜利之景。
“待到皇旗满天下,马踏京都赏落樱。”
下半阙一出,发出笑声的人,则换成了术赤。
“哈哈哈!安达大才!好一个马踏京都赏落樱!”
术赤冷笑道:“到时候算我一个!”
苇名一成与北条宗政脸色铁青,下半阙分明是告诫扶桑人,别特娘乱跳。
惹急了大明,直接将你们的王城京都踏为平地!
李景隆四人,仿佛中了沉默,一时间没有言语。
倒是店家,主动奉上一壶陈年佳酿。
“公子大才!老朽我开店这么多年,很久没有听到如此解气的诗了!”
店家笑道:“听闻扶桑人的樱花很是漂亮!不知有生之年,可否去看上一眼!”
朱权谢过店家,笑道:“这还不简单?让他们进贡便是!”
两位扶桑使者,脸色铁青,谁能想到朱权才思敏捷,令他们颜面无存。
“这般好的诗,倒是没人喝彩!公子放心,老朽我这就告诉街坊邻居们!”
苇名一成等人本来想要制止,却已经来不及!
旁边还有位大明宁王,他们拦得住?
“殿下,扶桑乃是我大明藩属国,何必如此?”
李景隆脸色不悦道:“他们不过是敬仰殿下诗才而已,绝无半点恶意。”
朱权品上一杯佳酿,酒香醇厚,口有回甘,可谓是相当美味。
“让本王作诗的是你们,埋怨本王作诗的还是你们。”
朱权将酒杯放在桌案上,笑道:“卿等,真乃剑人也!”
眼见李景隆面红耳赤,朱权解释道:“武士,持剑之人,叫你们一声贱人,有错?”
众人一声不吭,只得生闷气!
术赤则是抚掌大笑,总算是出尽了这口恶气!
——
天香阁。
侍女慧儿正在帮花魁娘子梳妆。
“娘子,今日听到一首好诗!可谓是气势磅礴!”
听闻慧儿吹嘘,韩月儿嗤笑道:“你这丫头,懂得什么?无非是情爱之诗,已经没有李太白、苏东坡那等豪迈之词!”
被娘子取笑,慧儿不满道:“你听听嘛!封狼居胥扬明旗,饮马翰海醉胡姬。”
听完了上半阙,韩月儿已经察觉到对方才华,这两句可谓是气势磅礴。
“下半阙呢?速速道来!”
“待到皇旗满天下,马踏京都赏落樱。”
韩月儿当即执笔,将这首诗写下,顾不得梳妆打扮。
——
武英殿。
老朱闭目养神,内阁群臣很少见到皇上打囤。
正是有了宁王的提议,内阁建立,皇帝才不必那般劳累。
群臣们都不忍心打扰陛下。
李善长则皱眉道:“一年一度的科举又要来了!汝等要严加把控,莫要再出现入榜之人,皆为南方学子这等事情!”
一众阁臣躬身行礼道:“是,请李阁老放心!”
说起科举,在大元朝可被折腾的不轻,连续八十年被叫停!
好不容易,中原重归汉家儿郎,这才重新兴办。
可多年荒废,尤其是北方学子,成绩一直上不来,可谓是愁煞群臣。
而事实是,南方学子成绩,远比北方要好!
可在皇帝看来,分明是考官徇私舞弊,饶是李善长也倍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