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城下所有的人都被突如其来的炮声吓蒙了!因为这火炮声虽然很大,但确实从五六里外的河道上传来的。声音过后就是几十颗黑乎乎的炮弹砸落下来,九成九落到了正在冲锋的倭寇人群中,也有一两颗落到了城墙上,幸好城墙上此刻空得很,没有伤到人。
但是那些正在冲锋的倭寇就惨了,因为他们冲锋是前赴后继,炮弹又是从侧面而来,每一颗炮弹落下来都能带走几条倭寇的性命。
倭寇首领们有了前面情报的铺垫自然知道这是大明的水师追上来了。在这么猛烈的炮火袭击下速战速决似乎已经不可能。
就在他们集中队伍往南边移动了一段距离想要避开明军的火炮却今个地发现他们的身后出现了一支部队,这自然是大明官兵。不过按照他们之前的情报,这些只可能是那支突然出现的水师的队伍。
想到这些人来自水师,而且看人数也不过六七百人,石田长真放弃了直接逃跑的念头,下令所有的人掉头杀向大明援军。
这些突然出现在上海西门外的大明军队自然就是毛钰的队伍。为了控制那些倭寇的船只还有部分人留守战船,他只派遣了700人上岸。这其中有200刀盾手200弓箭手和300火枪手。这些人大部分来自辽东,尚可喜亲自带队。
尚可喜年纪虽小,但自小在辽东长大,在东江那种前线几乎每天都要面临战争自然早已习以为常,面对这些比辽东大汉矮了一个头的倭寇,尚可喜真心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他不明白一向遇到战斗淡定从容胜过毛大帅的小叔叔为什么要一再叮嘱他和手下几个小头目,说什么倭寇虽然不习战法单兵作战能力却很强悍。
和尚可喜轻视这些倭寇一样,石田长真也没将这些前来支援的大明官兵放在眼里。他们曾经无数次面对过大明官兵的围剿,除了在苏州城下那次吃了大亏外,每次都是他们赢了大明官兵,几乎每次大明官兵的数量都和他们差不多,双方面对面,大明官兵支撑最多的也不过半个时辰。
要不是他们的目的是劫掠而不是杀人怕是这大明的南直隶官兵早被他们杀绝了。
只是很快他们就吃到了苦头,毛钰手下这些辽东兵自然不是南直隶腐烂的卫所兵能比的,而且毛钰的队伍装备也是非常领先的。两百刀盾手的盾牌一半是毛文龙给的,一半是自己打造的。最让倭寇吃惊的他们在这里居然遇到了三百人组成的火枪队!
将近两千倭寇集体冲锋,迎接他们的却是三百火枪手三段击,外加两百弓箭手的抛射!短短百步距离,原本在倭寇的计划里只需要是几个呼吸的时间就能淹没这群大明水师。但是就在几个呼吸之后冲在最前面的一百多人就在三百火枪手一轮射击之后倒下了。而稍微靠后一点的一百多人则人人身上插着一支羽箭。
整个冲锋队伍顿时就混乱了,前锋停滞不前,中间和后面的不明所以继续往前,就造成了推搡和踩踏!
尽管双方一照面己方就损失了一成的兵力,但石田长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催促这手下人继续冲锋。在他看来,火枪虽然犀利却装填麻烦,弓箭射程远每个弓箭手在季度紧张状况下连续射击也不过七八轮。他人多,只要舍得人就能迅速冲入敌阵,那时候就是他们屠杀明军的时候。
他的手下人确实也争气,在明军三排火枪手发射完第二轮之后他们就冲到了刀盾手的跟前。石田长真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因为他发现这支明军的盾牌手几乎没有任何的攻击武器,被自己的手下人近身就是去了原本的防护作用,接下来就该溃散了。而盾牌手散了,火枪手没了防护又无法短时间装填只能等着被刀砍。
只是明军再一次让他吃惊了。就在无数倭寇试图撞开盾牌冲入火枪阵中的时候,盾牌后面突然伸出无数寒光闪闪的刺刀!
石田长真拼命地揉了揉双眼,对,是刺刀!几百刺刀刺入了儿郎们的身体,石田仿佛身临其境,噗噗噗……随着一阵阵惨叫,明军盾牌阵前顿时鲜血横肉,一排排的倭寇倒下去。后面正在发足狂奔的倭寇被突如其来的惨状彻底吓蒙了。
这比如先前的火炮和明军的火枪齐射更可怕,因为那些是可以预见的,伤亡也是可以承受的。但是现在明明已经来到了明军阵前,怎么自己人就这样倒了下去。一直到又有将近两百多人死在刺刀之下,进攻的队伍这次啊开始了松动。然后就像潮水一样退了回去。
石田长真也被手下人裹挟着后退。只是他们后退,尚可喜就下令盾牌手前进。大部分倭寇一直在弓箭手的射程内。倭寇后退了大约两百步,这也是他们当初发起冲锋的起点。石田三成不敢再退,因为很快他们就要进入城墙上守军的攻击范围。
倭寇被击退,尚可喜自然心中大喜,他系下令盾牌手严密整齐的包裹着队伍追击了一段之后再此停下来,然后火枪手再次装填!
砰砰砰……队伍一旦紧凑下来,火枪手们就再次开火,一次一百火枪喷吐着火焰!让所有的倭寇胆战心惊!他们中很多人想起了爷爷和祖辈们给他们讲的故事,那个让倭国人胆寒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大明的戚家军不早就没有了吗?
还有大明的地方军队基本上不用火枪的,因为不但装填麻烦,伤敌的概率还没有爆炸伤到自己的几率高。几乎所有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他们情报中的有关神机营的信息,这么多的火枪不应该在北*京京保护他们的皇帝吗?怎么就到了几千里之外的长江口了。
石田长真想不明白,但战斗还要继续,于是他只能咬牙继续战斗。因为他们没了船只,往南是宽阔的杭州湾,往东除了上海城便是汪*洋大海,北面如今被明军水师火炮封锁,只有西面是他们的突破口,只有摆脱这些大明官兵他们才能继续劫掠,才有可能抢夺船只出海。
但是那些正在冲锋的倭寇就惨了,因为他们冲锋是前赴后继,炮弹又是从侧面而来,每一颗炮弹落下来都能带走几条倭寇的性命。
倭寇首领们有了前面情报的铺垫自然知道这是大明的水师追上来了。在这么猛烈的炮火袭击下速战速决似乎已经不可能。
就在他们集中队伍往南边移动了一段距离想要避开明军的火炮却今个地发现他们的身后出现了一支部队,这自然是大明官兵。不过按照他们之前的情报,这些只可能是那支突然出现的水师的队伍。
想到这些人来自水师,而且看人数也不过六七百人,石田长真放弃了直接逃跑的念头,下令所有的人掉头杀向大明援军。
这些突然出现在上海西门外的大明军队自然就是毛钰的队伍。为了控制那些倭寇的船只还有部分人留守战船,他只派遣了700人上岸。这其中有200刀盾手200弓箭手和300火枪手。这些人大部分来自辽东,尚可喜亲自带队。
尚可喜年纪虽小,但自小在辽东长大,在东江那种前线几乎每天都要面临战争自然早已习以为常,面对这些比辽东大汉矮了一个头的倭寇,尚可喜真心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他不明白一向遇到战斗淡定从容胜过毛大帅的小叔叔为什么要一再叮嘱他和手下几个小头目,说什么倭寇虽然不习战法单兵作战能力却很强悍。
和尚可喜轻视这些倭寇一样,石田长真也没将这些前来支援的大明官兵放在眼里。他们曾经无数次面对过大明官兵的围剿,除了在苏州城下那次吃了大亏外,每次都是他们赢了大明官兵,几乎每次大明官兵的数量都和他们差不多,双方面对面,大明官兵支撑最多的也不过半个时辰。
要不是他们的目的是劫掠而不是杀人怕是这大明的南直隶官兵早被他们杀绝了。
只是很快他们就吃到了苦头,毛钰手下这些辽东兵自然不是南直隶腐烂的卫所兵能比的,而且毛钰的队伍装备也是非常领先的。两百刀盾手的盾牌一半是毛文龙给的,一半是自己打造的。最让倭寇吃惊的他们在这里居然遇到了三百人组成的火枪队!
将近两千倭寇集体冲锋,迎接他们的却是三百火枪手三段击,外加两百弓箭手的抛射!短短百步距离,原本在倭寇的计划里只需要是几个呼吸的时间就能淹没这群大明水师。但是就在几个呼吸之后冲在最前面的一百多人就在三百火枪手一轮射击之后倒下了。而稍微靠后一点的一百多人则人人身上插着一支羽箭。
整个冲锋队伍顿时就混乱了,前锋停滞不前,中间和后面的不明所以继续往前,就造成了推搡和踩踏!
尽管双方一照面己方就损失了一成的兵力,但石田长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催促这手下人继续冲锋。在他看来,火枪虽然犀利却装填麻烦,弓箭射程远每个弓箭手在季度紧张状况下连续射击也不过七八轮。他人多,只要舍得人就能迅速冲入敌阵,那时候就是他们屠杀明军的时候。
他的手下人确实也争气,在明军三排火枪手发射完第二轮之后他们就冲到了刀盾手的跟前。石田长真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因为他发现这支明军的盾牌手几乎没有任何的攻击武器,被自己的手下人近身就是去了原本的防护作用,接下来就该溃散了。而盾牌手散了,火枪手没了防护又无法短时间装填只能等着被刀砍。
只是明军再一次让他吃惊了。就在无数倭寇试图撞开盾牌冲入火枪阵中的时候,盾牌后面突然伸出无数寒光闪闪的刺刀!
石田长真拼命地揉了揉双眼,对,是刺刀!几百刺刀刺入了儿郎们的身体,石田仿佛身临其境,噗噗噗……随着一阵阵惨叫,明军盾牌阵前顿时鲜血横肉,一排排的倭寇倒下去。后面正在发足狂奔的倭寇被突如其来的惨状彻底吓蒙了。
这比如先前的火炮和明军的火枪齐射更可怕,因为那些是可以预见的,伤亡也是可以承受的。但是现在明明已经来到了明军阵前,怎么自己人就这样倒了下去。一直到又有将近两百多人死在刺刀之下,进攻的队伍这次啊开始了松动。然后就像潮水一样退了回去。
石田长真也被手下人裹挟着后退。只是他们后退,尚可喜就下令盾牌手前进。大部分倭寇一直在弓箭手的射程内。倭寇后退了大约两百步,这也是他们当初发起冲锋的起点。石田三成不敢再退,因为很快他们就要进入城墙上守军的攻击范围。
倭寇被击退,尚可喜自然心中大喜,他系下令盾牌手严密整齐的包裹着队伍追击了一段之后再此停下来,然后火枪手再次装填!
砰砰砰……队伍一旦紧凑下来,火枪手们就再次开火,一次一百火枪喷吐着火焰!让所有的倭寇胆战心惊!他们中很多人想起了爷爷和祖辈们给他们讲的故事,那个让倭国人胆寒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大明的戚家军不早就没有了吗?
还有大明的地方军队基本上不用火枪的,因为不但装填麻烦,伤敌的概率还没有爆炸伤到自己的几率高。几乎所有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他们情报中的有关神机营的信息,这么多的火枪不应该在北*京京保护他们的皇帝吗?怎么就到了几千里之外的长江口了。
石田长真想不明白,但战斗还要继续,于是他只能咬牙继续战斗。因为他们没了船只,往南是宽阔的杭州湾,往东除了上海城便是汪*洋大海,北面如今被明军水师火炮封锁,只有西面是他们的突破口,只有摆脱这些大明官兵他们才能继续劫掠,才有可能抢夺船只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