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旭起,你受不受得起!?》
《军情司已死,有事请烧纸》
《广昌一城殉国,英魂死不瞑目!》
赣州,江西经略使衙门,巴旭起将又一份报纸丢下,抚额长叹。《更新最快小说网站:雲来阁“经略,只是舆论而已,都察院还没傻到这时候来弹劾经略。”
巴旭起摇头:“跟弹劾无关,我就是难受。何闻瑞成了本朝第一个殉国知县,我巴旭起成了第一个失土经略,不甘啊……”
蓬的一声,他拍了桌子,咬牙再道:“不甘!”
巴旭起嘴里不甘,心中却是凛然。皇帝专门叮嘱过,说田文镜非寻常人,得提防他出狠招,话音刚落,田文镜就给了个下马威。
舆论不是骂他巴旭起失职,就是骂军情司无能,可正赶往建昌府的江西防御使陈廷芝却回报说,此事不仅是田文镜狡诈,广昌知县何闻瑞自己也太过麻痹大意。
广昌虽不在前线,但北面的南丰和建昌府城正遭田文镜上万大军逼攻。何闻瑞满腔心思都放在了怎么支援北面,却没顾全自己的处境。甚至为了安抚县民,都没严格执行三使衙门给临敌县府所发的警戒谕令,依旧大开城门。
死者已矣,英华官场自有风气,谁给死人泼脏水,谁就不是好人,因此何闻瑞的失职,就只能由其他人背起来。
陈廷芝对广昌之失的描述,让巴旭起对田文镜更加忌惮,而陈廷芝急请援兵,也让巴旭起挠破了头。
广昌必须夺回来,不仅是为平息舆论,如果容田文镜在广昌站稳脚跟,建昌府就危险了。建昌府丢了,田文镜能直接打到福建去!田文镜若是踹开了这扇大门,在杭州的年羹尧估计也会趁火打劫,到时福建恐怕都难保全。
巴旭起问幕僚:“我们需要更多的兵,房经略有回信了吗?”
江西不是没兵,神武军左师两营在袁州,另有四营卫军,两营在临江府峡江,一营在抚州府乐安,一营正赶往建昌府。六营不足万人,分布在数百里防线上,自然是处处漏洞,田文镜的这支人马就是从乐安和建昌两地卫军的缝隙间钻到了广昌。
现在要复广昌,巴旭起就得全盘考虑,如果把神武军和其他地方的卫军调过去,谁知道田文镜是不是还有后手?广昌之失就是田文镜声北击南,再来个调虎离山也不稀奇。
巴旭起需要兵,更多的兵。行前陛辞,他跟皇帝要过兵,但皇帝说,湖南江西一盘棋,要兵得跟已任湖广经略的房与信商量。巴旭起联络了房与信,希望整个神武军转到江西。
幕僚一阵急翻,从今日刚到的书信中找到了湖广经略使衙门的公文。
看了房与信的回信,巴旭起牙痛似的抽了口凉气。
房与信给了兵,但只有神武军左师另两个营,而他提到的湖南形势,比江西困难得多。武昌大营正在大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岳州。另一方向,岳钟琪似乎有弃成都府的迹象,丢了成都府,岳钟琪就能收缩四川防线,转攻湘西,到时常德又要面对岳钟琪的大军。非常文学
房与信说,难保武昌大营不会转头攻江西,所以他还是将两营神武军转到江西。此时形势还不算危急,到了明年年初,雍正西山大营真的全面南下,两省就要面临二十多万大军的逼压。
兵……哪里还能搞到兵?
心情烦躁,巴旭起就要丢下书信,可眼角扫到信末,心头又是一跳,房与信又提醒了一句,让他想起出广东时,那些自告奋勇要参战的义勇。
“难道自己还没摸透《兵备法》?”
巴旭起忽然觉得,自己可能是灯下黑。
“城中还有几千妇孺老弱没能逃出来,他们恐怕都遭了毒手!”
“陈防御,何知县和数千父老乡亲的血仇,就都指望你了!”
广昌城外,江西防御使陈廷芝扶起一帮县乡院事,心口被众人的哭诉压得沉甸甸的。
他有心率众血战,可兵力火力都远远不足。此行本是为增援建昌府,只有一营卫军,连四寸炮都没带,就有几门六斤飞天炮。
本准备诱敌野战,听院事们报说,急袭广昌的清兵有三四千人,估计是想据城固守,等候北面围攻南丰和建昌府城的清兵来援,因此封城杀人,县城里已是一片血海。
现有兵力要夺广昌,希望太渺茫,陈廷芝一面急报巴旭起求援兵,一面在广昌城外组织防御。
“兵不够!?咱们有兵!若不是鞑子来得急,咱们怎么也不会被三四千清兵夺了城!”
“乡勇都在!就是少人统筹,陈防御,你来当元帅!咱们广昌人淹也能把清兵淹死!”
院事们鼓噪而起,接着十来个乡镇的主薄、巡检和乡尉都聚了起来,拿出厚厚一叠名册,看得陈廷芝眼睛都差点直了。
官府下乡已在江西推行多年,各乡建制齐备。随着各省兵备道的建立,由枢密院统管的乡勇体系也渐渐完善。乡镇区下不仅有负责治安捕盗的巡检,还有负责乡勇团练的乡尉。乡尉是县尉派驻各乡镇区的属官,负责预备兵员登记,乡勇组建和基本操练。统归一省兵备道管辖。
江西兵备道是由江西招讨使贝铭基兼任,陈廷芝作为防御使,只负责前线边防,对地方兵制并不熟悉,所以他看到名册上,县中乡勇竟然有六千之巨,那份震惊怎么也掩饰不住。
“其实没有六千,名册里包括了县城中已经被打散的乡勇,还有一千去了建昌府,再除去有事在外,或者伤病不能行和联络不到的,估计能凑足三千,这都是摸过枪,打过靶的。”
十来名乡尉纷纷攘攘地说着,陈廷芝就觉一股幸福感充盈心胸,一县能凑出三千受过基本训练的乡勇!?
“三千够么?还少的话,但凡丁壮,咱们都召集起来,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咱们广昌人虽少,可男人都是靠得住的!”
院事们见陈廷芝发呆,还以为他嫌人不够。
“够够够,足够了!就是这钱粮……我会找巴经略想办法解决,但眼下要凑人头,粮草就得有准备。”
陈廷芝赶紧应下,有三千受过训练的乡勇足够,拉来那些枪都没摸过的反倒碍事。而且……他可是口袋空空来的,聚起这三千乡勇,薪饷粮秣怎么解决?
“照着《兵备法》来办啊,乡勇只要没出县境,就由一县自己解决粮草。出县入府,就由一府解决,要拉到府外,才是巴经略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巴经略愿意补贴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别的不说,咱们广昌遭了这兵灾,田产税就该由省里补贴了。”
院事们倒是很熟悉《兵备法》,毕竟是跟他们平日事务息息相关,包揽下粮秣的同时,也不忘为一县争取利益。
陈廷芝心中大石落定,怪不得建昌府那边还能坚持,原来是靠着《兵备法》,兵员和钱粮都还不愁。
接着乡尉们开始强调困难:“枪不够,军械库在县城里,还存着上千枝比四年式还老的佛山局造,现在全便宜了鞑子兵……”
“我来解决!不就是枪么?青浦货仓里堆得满地都是!”
陈廷芝大手一挥,国中人马都少,可火枪绝对不缺。
就在陈廷芝汇聚广昌一县的乡勇时,巴旭起细细研究了《兵备法》,这才醒过了神,原来朝廷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看他们这些主官能不能把这网收上来。
《兵备法》不是全新立起的规制,而是将多年来官府下乡的组织力再延展到了兵事上,但凡一县一府有难,只要能将乡勇动员起来,再有人居中协调,就算不能力敌大军,也能固守待援,争取到时间。
将兵备道这一套藤蔓扯了出来,巴旭起也如陈廷芝一般,震惊地发现,他居然能在赣州、吉安、南安和宁都四府二十多县里汇聚出十万乡勇,十万……
这当然只是纸面上的,乡勇是有业之人,有在外做工务农的,有伤病意外的,能动员出两三万就已是极限。将这些乡勇动员起来,就意味着江西一省的劳力会严重匮乏,而且还会因调乡勇出县境,让江西一省钱粮大亏。可江西若是都保不住,再有劳力,再有钱粮,又有什么用?
巴旭起心一狠,毅然发布了全省乡勇动员令,他总算明白,为何皇帝要设立经略使这个职位了,这个归属于枢密院的职务,就是用来榨取地方兵备资源,在国难之时行非常之事的。
“你是早知有今日,才备下了这一招么?”
“这一招不管何时都得备下啊,立国之日起,不就开始谋划了么?”
黄埔无涯宫,段宏时终于忍耐不住,亲自入宫来逼问李肆,难道真要任鞑清入寇?李肆将巴旭起的奏报递过来,段宏时才松了口气。
李肆并没有直接指示巴旭起要怎么办,《兵备法》又备下了哪些资源。毕竟江西前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具体有什么需求,只有前方的人清楚。而李肆所说的谋划,也不过是建立起一国的后备役体制,要怎么用,能用到什么程度,还是得靠巴旭起这样的前方官员自己掌握。
看巴旭起的反应,李肆既欣慰也凛然,欣慰的是,国策能发挥作用,自己多年来推动的地方政府体系显出了效力。凛然的是,江西局势之严峻,已出乎他的预料,他开始认真检讨,难道《中流》的消息是真的?若不是雍正决意大举南侵,田文镜也没那个胆子敢预先热身。
巴旭起命令一下,江西几府全都动弹起来。各县各乡都忙得热火朝天,检点兵员,配发军械。如果说雍正动员大军,田文镜挥兵急攻,是满清的战争木车嘎吱嘎吱响了起来。那么在江西,原本英华一国本就在轰隆运转的战争机器,又调快了一档,正嗡嗡急转,把江西数百万人口都搅进了钢铁打造的战争机器里。
谁也别想跑!是男人就握枪上阵!
在江西,这么一句俗语在民间传递着。官府直接下到乡里,但凡十八岁以上,六十岁之下的成年男丁本就在籍贯册上。乡尉拣选合适人员,每年集训一旬,就练上弹打靶,名单也都汇聚成乡勇册,年年更新。事情虽杂,但乡尉就驻在乡里,能直接握到每一个乡勇的具体情况。
国家对在册乡勇有税补,但如果逃避勇役,也要受到惩罚。这惩罚可跟古时不一样,不会抓你去坐牢,而是断了你进学、科举和当兵之路,但凡税务优惠,逃役之人也都没指望。乡中还要张榜公示,告知乡人,你是品行不端之人。
田、税、人情,一层层包裹住,想逃役就得付出极大代价。而乡尉为工作方便,也往往拣选热心赤诚之人,退伍老兵、憨厚农人以及山林猎户最为理想。这些人也是一呼百应,因此在江西,巴旭起动员令一出,府县顿时云集数万乡勇。
巴旭起动员江西,房与信也开始动员湖南,这股风潮甚至波及到了两广腹地,加之舆论刻意推动,《越秀时报》等报纸还专门刊发了《义勇军》一文,号召国人奋起,一国顿时陷入火热的“抗清”大潮中。
“编户齐民,这是真正的编户齐民啊。若是明末时,官府也这般有能,鞑清又怎能入寇中原,夺鼎神州……”
看完《义勇军》一文,段宏时抒发着深沉的感慨。
明末时清兵入关,民人不是不抵抗,义勇上阵者千千万万,但缺的就是官府组织。大明国策讲求县官不出城,诸事民自理,临到危难之际,只能靠民人自发组织。
民人怎么组织?当然只能找读书认字懂道理的读书人,或者是名望过人的乡绅仕宦。读书人和乡绅仕宦们有没有气节还是其次,要命的是绝大多数都不知兵,更是一县一乡零散聚起,没有后方,没有粮草,没有组织,散兵游勇,再勇敢,人再多,也无法跟大军抗衡。
而英华靠着官府下乡,一步步地将田亩、人口和治安管制起来,接着又将兵备也组织起来。现在江西有难,官员临阵磨枪,居然也能拉出数万民军。虽然难以聚合成大军,但守护州县却已足够。建昌府的知府,就靠衙役和乡勇,居然能跟上万田文镜的精兵抗衡。看透了这一层,段宏时对广昌之失已经不怎么在意,这只是小小的意外,只要当地官府反应过来,重组资源,夺回广昌不是什么难事。
“这跟古时可不一样,朝廷还得下大力气支援,起码在物资上得用足劲力……”
李肆既是解释,又是自语。大军虽然调不回来,但物资上怎么也不能短缺。
青浦码头,一艘艘江船载着大批物资,向北驶去。一个调度将一批木箱子的旧标签撕了下来,贴上新标签,嘴里还嘀咕不停:“总算是运出去了,老占着地方,新货都只能露天堆着。”
赣州城外,新立的兵站,巴旭起亲自坐镇指挥,将一批批物资分发出去。
“只有八年式的?无所谓了,有枪就行,先发三千枝给陈廷芝那边,他正急得跳脚。”
广昌城外,撬开木箱,陈廷芝从稻草中掏出一枝火枪,脸肉顿时僵了:“八年式的!?怎么把这玩意发来了?”
兵站调度耸肩道:“本是要给红衣全部换装的,可红衣那边不愿全换,一直压在青浦货仓里。咱们江西要枪,兵部军械司废物利用,全塞给我们了。”
陈廷芝正要发火,巡检乡尉们却惊喜交加:“塞得好!塞得好!这怎么是废物呢?乡勇只会开枪打靶,咱们正在担心,拿到四年式,该怎么补队列的课呢,现在好了,远远打靶就行。”
陈廷芝也是红衣兵出身,脑子里已印下了不会走队列就不是正规军的烙印,正要训斥这话,再看看广昌城墙,忽然觉得,或许乡勇就适合这种战法。至少他是没有那个时间,来好好操练这些乡勇走队列,排横阵。
人有了,枪也有了,甚至巴旭起还从补充给神武军的武备里截下了四门老式八斤炮给他,就一句话:广昌必须夺回来!马上!
《军情司已死,有事请烧纸》
《广昌一城殉国,英魂死不瞑目!》
赣州,江西经略使衙门,巴旭起将又一份报纸丢下,抚额长叹。《更新最快小说网站:雲来阁“经略,只是舆论而已,都察院还没傻到这时候来弹劾经略。”
巴旭起摇头:“跟弹劾无关,我就是难受。何闻瑞成了本朝第一个殉国知县,我巴旭起成了第一个失土经略,不甘啊……”
蓬的一声,他拍了桌子,咬牙再道:“不甘!”
巴旭起嘴里不甘,心中却是凛然。皇帝专门叮嘱过,说田文镜非寻常人,得提防他出狠招,话音刚落,田文镜就给了个下马威。
舆论不是骂他巴旭起失职,就是骂军情司无能,可正赶往建昌府的江西防御使陈廷芝却回报说,此事不仅是田文镜狡诈,广昌知县何闻瑞自己也太过麻痹大意。
广昌虽不在前线,但北面的南丰和建昌府城正遭田文镜上万大军逼攻。何闻瑞满腔心思都放在了怎么支援北面,却没顾全自己的处境。甚至为了安抚县民,都没严格执行三使衙门给临敌县府所发的警戒谕令,依旧大开城门。
死者已矣,英华官场自有风气,谁给死人泼脏水,谁就不是好人,因此何闻瑞的失职,就只能由其他人背起来。
陈廷芝对广昌之失的描述,让巴旭起对田文镜更加忌惮,而陈廷芝急请援兵,也让巴旭起挠破了头。
广昌必须夺回来,不仅是为平息舆论,如果容田文镜在广昌站稳脚跟,建昌府就危险了。建昌府丢了,田文镜能直接打到福建去!田文镜若是踹开了这扇大门,在杭州的年羹尧估计也会趁火打劫,到时福建恐怕都难保全。
巴旭起问幕僚:“我们需要更多的兵,房经略有回信了吗?”
江西不是没兵,神武军左师两营在袁州,另有四营卫军,两营在临江府峡江,一营在抚州府乐安,一营正赶往建昌府。六营不足万人,分布在数百里防线上,自然是处处漏洞,田文镜的这支人马就是从乐安和建昌两地卫军的缝隙间钻到了广昌。
现在要复广昌,巴旭起就得全盘考虑,如果把神武军和其他地方的卫军调过去,谁知道田文镜是不是还有后手?广昌之失就是田文镜声北击南,再来个调虎离山也不稀奇。
巴旭起需要兵,更多的兵。行前陛辞,他跟皇帝要过兵,但皇帝说,湖南江西一盘棋,要兵得跟已任湖广经略的房与信商量。巴旭起联络了房与信,希望整个神武军转到江西。
幕僚一阵急翻,从今日刚到的书信中找到了湖广经略使衙门的公文。
看了房与信的回信,巴旭起牙痛似的抽了口凉气。
房与信给了兵,但只有神武军左师另两个营,而他提到的湖南形势,比江西困难得多。武昌大营正在大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岳州。另一方向,岳钟琪似乎有弃成都府的迹象,丢了成都府,岳钟琪就能收缩四川防线,转攻湘西,到时常德又要面对岳钟琪的大军。非常文学
房与信说,难保武昌大营不会转头攻江西,所以他还是将两营神武军转到江西。此时形势还不算危急,到了明年年初,雍正西山大营真的全面南下,两省就要面临二十多万大军的逼压。
兵……哪里还能搞到兵?
心情烦躁,巴旭起就要丢下书信,可眼角扫到信末,心头又是一跳,房与信又提醒了一句,让他想起出广东时,那些自告奋勇要参战的义勇。
“难道自己还没摸透《兵备法》?”
巴旭起忽然觉得,自己可能是灯下黑。
“城中还有几千妇孺老弱没能逃出来,他们恐怕都遭了毒手!”
“陈防御,何知县和数千父老乡亲的血仇,就都指望你了!”
广昌城外,江西防御使陈廷芝扶起一帮县乡院事,心口被众人的哭诉压得沉甸甸的。
他有心率众血战,可兵力火力都远远不足。此行本是为增援建昌府,只有一营卫军,连四寸炮都没带,就有几门六斤飞天炮。
本准备诱敌野战,听院事们报说,急袭广昌的清兵有三四千人,估计是想据城固守,等候北面围攻南丰和建昌府城的清兵来援,因此封城杀人,县城里已是一片血海。
现有兵力要夺广昌,希望太渺茫,陈廷芝一面急报巴旭起求援兵,一面在广昌城外组织防御。
“兵不够!?咱们有兵!若不是鞑子来得急,咱们怎么也不会被三四千清兵夺了城!”
“乡勇都在!就是少人统筹,陈防御,你来当元帅!咱们广昌人淹也能把清兵淹死!”
院事们鼓噪而起,接着十来个乡镇的主薄、巡检和乡尉都聚了起来,拿出厚厚一叠名册,看得陈廷芝眼睛都差点直了。
官府下乡已在江西推行多年,各乡建制齐备。随着各省兵备道的建立,由枢密院统管的乡勇体系也渐渐完善。乡镇区下不仅有负责治安捕盗的巡检,还有负责乡勇团练的乡尉。乡尉是县尉派驻各乡镇区的属官,负责预备兵员登记,乡勇组建和基本操练。统归一省兵备道管辖。
江西兵备道是由江西招讨使贝铭基兼任,陈廷芝作为防御使,只负责前线边防,对地方兵制并不熟悉,所以他看到名册上,县中乡勇竟然有六千之巨,那份震惊怎么也掩饰不住。
“其实没有六千,名册里包括了县城中已经被打散的乡勇,还有一千去了建昌府,再除去有事在外,或者伤病不能行和联络不到的,估计能凑足三千,这都是摸过枪,打过靶的。”
十来名乡尉纷纷攘攘地说着,陈廷芝就觉一股幸福感充盈心胸,一县能凑出三千受过基本训练的乡勇!?
“三千够么?还少的话,但凡丁壮,咱们都召集起来,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咱们广昌人虽少,可男人都是靠得住的!”
院事们见陈廷芝发呆,还以为他嫌人不够。
“够够够,足够了!就是这钱粮……我会找巴经略想办法解决,但眼下要凑人头,粮草就得有准备。”
陈廷芝赶紧应下,有三千受过训练的乡勇足够,拉来那些枪都没摸过的反倒碍事。而且……他可是口袋空空来的,聚起这三千乡勇,薪饷粮秣怎么解决?
“照着《兵备法》来办啊,乡勇只要没出县境,就由一县自己解决粮草。出县入府,就由一府解决,要拉到府外,才是巴经略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巴经略愿意补贴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别的不说,咱们广昌遭了这兵灾,田产税就该由省里补贴了。”
院事们倒是很熟悉《兵备法》,毕竟是跟他们平日事务息息相关,包揽下粮秣的同时,也不忘为一县争取利益。
陈廷芝心中大石落定,怪不得建昌府那边还能坚持,原来是靠着《兵备法》,兵员和钱粮都还不愁。
接着乡尉们开始强调困难:“枪不够,军械库在县城里,还存着上千枝比四年式还老的佛山局造,现在全便宜了鞑子兵……”
“我来解决!不就是枪么?青浦货仓里堆得满地都是!”
陈廷芝大手一挥,国中人马都少,可火枪绝对不缺。
就在陈廷芝汇聚广昌一县的乡勇时,巴旭起细细研究了《兵备法》,这才醒过了神,原来朝廷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看他们这些主官能不能把这网收上来。
《兵备法》不是全新立起的规制,而是将多年来官府下乡的组织力再延展到了兵事上,但凡一县一府有难,只要能将乡勇动员起来,再有人居中协调,就算不能力敌大军,也能固守待援,争取到时间。
将兵备道这一套藤蔓扯了出来,巴旭起也如陈廷芝一般,震惊地发现,他居然能在赣州、吉安、南安和宁都四府二十多县里汇聚出十万乡勇,十万……
这当然只是纸面上的,乡勇是有业之人,有在外做工务农的,有伤病意外的,能动员出两三万就已是极限。将这些乡勇动员起来,就意味着江西一省的劳力会严重匮乏,而且还会因调乡勇出县境,让江西一省钱粮大亏。可江西若是都保不住,再有劳力,再有钱粮,又有什么用?
巴旭起心一狠,毅然发布了全省乡勇动员令,他总算明白,为何皇帝要设立经略使这个职位了,这个归属于枢密院的职务,就是用来榨取地方兵备资源,在国难之时行非常之事的。
“你是早知有今日,才备下了这一招么?”
“这一招不管何时都得备下啊,立国之日起,不就开始谋划了么?”
黄埔无涯宫,段宏时终于忍耐不住,亲自入宫来逼问李肆,难道真要任鞑清入寇?李肆将巴旭起的奏报递过来,段宏时才松了口气。
李肆并没有直接指示巴旭起要怎么办,《兵备法》又备下了哪些资源。毕竟江西前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具体有什么需求,只有前方的人清楚。而李肆所说的谋划,也不过是建立起一国的后备役体制,要怎么用,能用到什么程度,还是得靠巴旭起这样的前方官员自己掌握。
看巴旭起的反应,李肆既欣慰也凛然,欣慰的是,国策能发挥作用,自己多年来推动的地方政府体系显出了效力。凛然的是,江西局势之严峻,已出乎他的预料,他开始认真检讨,难道《中流》的消息是真的?若不是雍正决意大举南侵,田文镜也没那个胆子敢预先热身。
巴旭起命令一下,江西几府全都动弹起来。各县各乡都忙得热火朝天,检点兵员,配发军械。如果说雍正动员大军,田文镜挥兵急攻,是满清的战争木车嘎吱嘎吱响了起来。那么在江西,原本英华一国本就在轰隆运转的战争机器,又调快了一档,正嗡嗡急转,把江西数百万人口都搅进了钢铁打造的战争机器里。
谁也别想跑!是男人就握枪上阵!
在江西,这么一句俗语在民间传递着。官府直接下到乡里,但凡十八岁以上,六十岁之下的成年男丁本就在籍贯册上。乡尉拣选合适人员,每年集训一旬,就练上弹打靶,名单也都汇聚成乡勇册,年年更新。事情虽杂,但乡尉就驻在乡里,能直接握到每一个乡勇的具体情况。
国家对在册乡勇有税补,但如果逃避勇役,也要受到惩罚。这惩罚可跟古时不一样,不会抓你去坐牢,而是断了你进学、科举和当兵之路,但凡税务优惠,逃役之人也都没指望。乡中还要张榜公示,告知乡人,你是品行不端之人。
田、税、人情,一层层包裹住,想逃役就得付出极大代价。而乡尉为工作方便,也往往拣选热心赤诚之人,退伍老兵、憨厚农人以及山林猎户最为理想。这些人也是一呼百应,因此在江西,巴旭起动员令一出,府县顿时云集数万乡勇。
巴旭起动员江西,房与信也开始动员湖南,这股风潮甚至波及到了两广腹地,加之舆论刻意推动,《越秀时报》等报纸还专门刊发了《义勇军》一文,号召国人奋起,一国顿时陷入火热的“抗清”大潮中。
“编户齐民,这是真正的编户齐民啊。若是明末时,官府也这般有能,鞑清又怎能入寇中原,夺鼎神州……”
看完《义勇军》一文,段宏时抒发着深沉的感慨。
明末时清兵入关,民人不是不抵抗,义勇上阵者千千万万,但缺的就是官府组织。大明国策讲求县官不出城,诸事民自理,临到危难之际,只能靠民人自发组织。
民人怎么组织?当然只能找读书认字懂道理的读书人,或者是名望过人的乡绅仕宦。读书人和乡绅仕宦们有没有气节还是其次,要命的是绝大多数都不知兵,更是一县一乡零散聚起,没有后方,没有粮草,没有组织,散兵游勇,再勇敢,人再多,也无法跟大军抗衡。
而英华靠着官府下乡,一步步地将田亩、人口和治安管制起来,接着又将兵备也组织起来。现在江西有难,官员临阵磨枪,居然也能拉出数万民军。虽然难以聚合成大军,但守护州县却已足够。建昌府的知府,就靠衙役和乡勇,居然能跟上万田文镜的精兵抗衡。看透了这一层,段宏时对广昌之失已经不怎么在意,这只是小小的意外,只要当地官府反应过来,重组资源,夺回广昌不是什么难事。
“这跟古时可不一样,朝廷还得下大力气支援,起码在物资上得用足劲力……”
李肆既是解释,又是自语。大军虽然调不回来,但物资上怎么也不能短缺。
青浦码头,一艘艘江船载着大批物资,向北驶去。一个调度将一批木箱子的旧标签撕了下来,贴上新标签,嘴里还嘀咕不停:“总算是运出去了,老占着地方,新货都只能露天堆着。”
赣州城外,新立的兵站,巴旭起亲自坐镇指挥,将一批批物资分发出去。
“只有八年式的?无所谓了,有枪就行,先发三千枝给陈廷芝那边,他正急得跳脚。”
广昌城外,撬开木箱,陈廷芝从稻草中掏出一枝火枪,脸肉顿时僵了:“八年式的!?怎么把这玩意发来了?”
兵站调度耸肩道:“本是要给红衣全部换装的,可红衣那边不愿全换,一直压在青浦货仓里。咱们江西要枪,兵部军械司废物利用,全塞给我们了。”
陈廷芝正要发火,巡检乡尉们却惊喜交加:“塞得好!塞得好!这怎么是废物呢?乡勇只会开枪打靶,咱们正在担心,拿到四年式,该怎么补队列的课呢,现在好了,远远打靶就行。”
陈廷芝也是红衣兵出身,脑子里已印下了不会走队列就不是正规军的烙印,正要训斥这话,再看看广昌城墙,忽然觉得,或许乡勇就适合这种战法。至少他是没有那个时间,来好好操练这些乡勇走队列,排横阵。
人有了,枪也有了,甚至巴旭起还从补充给神武军的武备里截下了四门老式八斤炮给他,就一句话:广昌必须夺回来!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