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潇潇最近手头上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是山上修路。
以前在胡国滑国郑国住着,那边天气比较干燥,雨水较少。在山上住着也没觉得土路有什么不方便。
但来了芮国之后,感觉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芮国三天两头下雨,还总是连着下几天。雨水深入土壤,一开始还影响不大。但雨下的时间长了,土路会变得非常泥泞。
夏天的时候穿草鞋,踩在泥地里不太舒服,但好歹还能凑合。入秋后,雨水依然很多,只穿草鞋出门就有点脚冷了。可穿其他鞋子,又太费了。
林潇潇的仓库里有以前的胶鞋,只是穿的次数多了后磨破了。没办法,这年头的路不是后世的水泥路,真的很耗费鞋子。也就是运动鞋底子够厚才耐穿了。
于是,林潇潇就想铺路了。
莱栖山距离荔江不远。荔江两岸边上堆积着许多河水冲刷出来的鹅卵石。
林潇潇发动群众到荔江边上捡鹅卵石。
正好现在没有农活,把大家动员起来搞建设正合适。为此,林潇潇特意拿出了几筐圜钱交给村长,作为村民们参与村子建设的工钱。
鹅卵石铺路的方案交给村里的工匠负责。
公输苟和他的徒弟们大派用场。他们术业有专攻,也节省了林潇潇的时间。
再就是冬天取暖问题。
对于林潇潇个人来说,取暖不是问题。她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已经装好了,各种电器都能用了,又可以使用电暖器了。
林潇潇考虑的是村民取暖。
芮国多雨雪。一年四季空气的湿度都很大。
有些村民来到这里后身体有些不适应,林潇潇时不时都要给大家熬点汤药调理一下。
空气湿度大,在相对密闭的空间燃烧木炭更加容易产生一氧化碳。所以,冬天在室内依靠点木炭取暖就不太可取了。
林潇潇参考后世想了几个取暖方案,最后讨论后发现都无法实现。思考再三后,林潇潇把村委会和公输苟的工匠班底叫到一起商量。
“集中供暖?”村长不太明白林潇潇的意思。
林潇潇又解释了一遍:“原本我想着在一个地方集中烧木柴,然后把热水供应到各家,这样就可以避免村民在家烧炭。”
公输苟道:“就像以前的食堂?集中在一个地方做饭,也在那个地方烧热水?”
“是的,”林潇潇道,“集中在一个地方烧热水,然后把热水输送到其他村民家里,整个村子形成一个热水循环。这些热水在输送过程中散热,会让村民的家里变暖和。”
林潇潇说着说着叹了口气:“这个集中供暖太异想天开了,不符合实际。我想问问大家,对冬天各家取暖有什么好的想法。”
“以前在家烧木炭的法子不行了么?咱们不是已经备下了许多木炭,还往崇义坊卖了不少。今年公输他们改进了烧炭的法子,烧出来的炭更白烟更少,听说杂货店那边大半都卖掉了。”某村老说道。
“银霜炭出的少,全都让他们拿去崇义坊卖掉了,咱们剩下的木炭烟味还是大,”林潇潇说道,“木炭的烟味是有毒的,这里又比滑国潮湿,我担心冬天在屋里烧炭会中毒。”
“真有那么严重么?”又一村老问道。
林潇潇十分肯定地点头:“以前我总是提醒大家烧炭时要保持通风。
只是芮国雨水多,木炭产生毒烟的可能又增加了几分。咱们本来就人少,每个人的性命都很重要。不能等到出了事情再考虑解决办法,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
村长道:“我看这边比滑国暖和,冬天兴许没有那么冷,不点木炭就是了。”
一村老摇头道:“这边是暖和些,但潮湿得很。下几天雨,被褥能挤出水来。我家儿媳天天点木炭烤被褥,要不然就得裹湿被子睡觉。”
这位村老的话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目前的现状。
林潇潇也是隔几天就要烤被子,只是不用木炭,而是用电暖器。
林潇潇说道:“我曾想过各家装一个火炉或火墙,问题是咱们的屋子都是木制的,火炉和火墙同样有安全隐患。”
火炉和火墙的烟筒也很成问题,搞不好就把自己家给烧了。
总的来说,集中供暖的困难点在传输管道,独立供暖的难点在排烟上。
见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林潇潇又道:“不是今天就要拿出主意来,只是让大家把取暖这件事放在心上,谁有了主意就说出来大家再讨论。”
说到这里,村长和村老们便散了,林潇潇留了工匠们说话。
林潇潇在崇义坊买了一批书简。其中有几本讲到了芮国四季风土变化,其中有一本更是对未来芮国气候变化做出了推断。这个作者推测即将到来的冬天,芮国将有连续几场大雪。
这也是为什么林潇潇执着冬天取暖的原因之一。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林潇潇决定对村里的房屋全部进行加固。
村里现在的房屋都是临时建的,后来由各家自行决定是否加固重修。大部分村民的房屋都没有进行加固。
林潇潇对大家说:“我对今年冬天有不太好的预感,我们防不了人祸,却可预防天灾。劳烦大家再辛苦些,给各家的屋子做些加固,以免连续的大雪将房屋压垮。”
公输苟与几位徒弟对视一眼,皱眉问林潇潇:“山女,今年冬天会很难吗?会像去年在滑国那样么?”
去年在滑国,公输苟先是带着徒弟们迁徙到牛首山,之后又在山洞里藏了好几个月。那段日子虽说比外面的人更好一些,但也真的很难。
经历过苦难,大家都想过安稳日子。来到芮国后,看到崇义坊的繁华,大家都以为可以安定下来了。
待莱栖山的工程结束,公输苟这群工匠还想着去崇义坊重操旧业,把工匠铺子重新开起来。
林潇潇笑着安抚大家:“应该不至于,芮国比较安定,城内都是路不拾遗,咱们虽住在山上,也没听说周围有土匪。至于其他,也许没有达到天灾的程度,只是连着下几场雪。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我习惯了未雨绸缪。再说了,这次有我在。”
林潇潇解释一堆都不怎么管用,还是最后一句话能安定人心。
把大部分工作都推给了别人,林潇潇还有一件事要亲自督造。
供暖能不能解决是以后的事了。眼下林潇潇打算在食堂旁边修建浴池。若是冬天家里取暖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弄个浴池给大家泡澡也能缓解一下。
浴池当然是公共且男女分开的。
可惜莱栖山没有温泉,只能靠木柴烧水解决。好在莱栖山树木够多,他们烧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用不完。
浴池与食堂之间使用竹筒输送热水。因为两边距离近,传输途中损耗的热量比较少,不会影响出水口的温度。
莱栖山上有竹林,竹筒都是就地取材。
林潇潇瞧着竹筒比较多,变将自己屋子与食堂也连了起来。她想做试验看看,用竹筒传热水的热量损耗有多大。
林潇潇绞尽脑汁弄了一个简易循环。从食堂引热水,通过竹筒输送到她的屋子,然后又输送回去,利用蒸汽压力开启循环。
只是用了一个晚上,林潇潇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竹筒送水的关键在节点。一根竹子的长度有限,一旦距离远了就得把竹子连接起来,那么接口点怎么连接就成了问题。
林潇潇想了几个方法,要么是漏水严重,要么是不保温。
还有最糟糕的一点,竹筒的导热性能太差了。
这一个晚上,林潇潇房间的温度与平时一样,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竹筒导热性差,决定了它的散热性能差,其对屋内输送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个实验也有收获。如果能解决竹筒连接问题,那么竹筒算是比较好的管道材料。如果能找到更合适的散热材料就更好了。
不要想去铁匠铺定制金属管,因为价钱负担不了,且铁啊铜啊都是官家管制的。大部分铁匠铺定制器物都要顾客自己提供材料。
集中供暖果然还是实现不了。
林潇潇弄了许多竹筒做实验,干脆在上面钻上洞,连起来放在食堂里,弄了个可以用热水的洗手池。
用来这个洗手池的功能越来越多。天冷了各家洗衣裳都到这边来了。可比去河里洗冷水强。
顺便说一句,村子里的用水是用几条竹筒从山上的泉眼接下来的。终点在公共食堂,其他家用水需到食堂打水。
距离村子不远有一条小溪,那边有鱼有虾,可以洗衣服。
虽说潮湿的气候让人不太舒服,但却让大自然的物产更加丰富。
莱栖山很大,或者说太大了。
林潇潇原本也想挖山洞,凿穿山体弄个密道。可是莱栖山比牛首山大,地形也更复杂,不适合凿山。
是否要在山上再弄一个类似桃源的地方,林潇潇目前还没想好。
......
林潇潇在莱栖山忙着,崔盼盼在崇义坊也没嫌着。
昆仑荼书馆重新装修完毕。茶室和书房搬了过去。杂货店变成了真正的杂货店。
茶室和书房的顾客多为文人。这样的店一开始客人是比较少的。
所以,崔盼盼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杂货店上。
这一次,崔盼盼先考察了崇义坊所有的店铺,发现这里的店铺的确以批发为主,仅有几家是做零售的。
崇义坊的位置非常好,来往商队特别多,所以生意都是大单的批发。
看了一圈下来,崔盼盼还是觉得超市型的杂货铺在这里应该是有搞头的。
商队做的当然是大生意,可商队每个成员还有自己的个人需求。崇义坊有一千多常驻人口,这些人也要消费。
把崇义坊比作一个小区。这里有一千人工作和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要买东西。
崔盼盼便是想把杂货铺做成这个小区的超市。
小区超市的要点是贴近生活,方便生活。
第一样要考虑的是餐点。
崇义坊有饭馆和酒楼。饭馆酒楼的优点是饭菜讲究,缺点是上菜需要时间。
超市的餐点分两种:速食和半成品。
速食可以卖茶叶蛋,肉夹馍,煎饼果子等。这些只做早点,且整个崇义坊都没有重样的。
半成品只在下午卖。把当天新鲜的肉食或蔬菜做成半熟或全熟的状态,顾客可以带回去在加热,抑或直接食用。既可以保证新鲜食材不浪费,又能稍微加价出售。
崔盼盼想得比较清楚,杂货铺餐点的销售对象是各店铺的伙计们,所以整体定价是偏低的。
试营业七天,早餐卖的特别好,下午的熟肉卖的还可以,菜窝窝卖不太动。
崔盼盼根据具体销售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杂货店的餐点直接进入了盈利区。
第二件事是增加了成衣。
崔盼盼观察了一段时间,总结出了大中小三个尺寸的样衣。因为古人会束腰带,所以衣服大了一点也影响不大。
为此,崔盼盼先是批发进货一批麻布。
当时也是凑巧了,正好有一个来自鲁国的商队,他们带来了许多布匹。其中绸缎和带花纹的布匹很快就卖掉了,只剩了一堆粗制的麻布。
崔盼盼当时正想着做成衣的事情,便把这批麻布全部买下了。
崔盼盼自己设计了衣服的样子。其实也没啥好设计的,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穿的衣裳。
她自己做的剪裁,然后找绣娘缝制。绣娘是在崇义坊临时找的,按件计工钱。
由于不用绣花,布也是裁好的,每件工钱只有三钱。别看钱少,缝制太简单了,几乎发出去就被抢光了。才用了两天就把第一批成衣做出来了。
最终做了大中小号的各十套。这三十套衣裳样式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第一波试水,崔盼盼定价适中。
每套衣裳分上衣和下裤,单买每件十四钱,成套买二十五钱。
别看价钱低,其实利润很高。每件衣服的实际成本在四五钱左右。
关键就看能不能卖掉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