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3-25
塞外,某处。
一名中年子身长八尺有余,体态魁伟,须长三尺上下飘飘然端坐帐中,顾盼之间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帐中另一人头戴方巾,身披皂袍,手中一把羽扇轻摇不断,单手负于身后,长眉之下细长的眼中不时迸发精光。远远望去带有几分出尘之姿,离近看去却又是深不可测之意。
狂风呼啸之声隐隐传来,却不影响帐中二人交谈。
“公师先生许久未见,不知此行有何收获?”高座上方的中年男子温声说道,好似春风沐浴一般的受听,其中饱含谦卑之态让人折服不已。
手中羽扇轻摆,负在身后的手不知何时回到身前,那人微微躬身道:“单于对公师彧有知遇之恩,公师彧怎敢让单于失望呢?”
那中年闻言颔首道:“晋人与戎人坑瀣一气,已然统一阵线,晋人如此决绝倒是让人出乎意料。我方之所以迟迟未有动作,便是等待公师先生此行结束,先生尽管说吧。”
公师彧微微躬身道:“前次中原之战已然消耗魏之根本,晋国虽得魏之精粹兵将,却也秉承其残国之姿。公师彧此番一探,晋人气数微弱,单于大人正是行得气运,此番出兵虽有波折,终可灭晋!”
这单于不是旁人,正是当今的塞外匈奴之主刘渊刘元海!
听闻此番见解,刘渊脸上不见喜色,却是温和道:“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先生身负相人之能,又可勘察气运,实乃不可多得之才也。前次中原大战,以先生之言搜刮人才,如今看来着实是减少了我匈奴一统塞外的阻力。”
公师彧暗赞刘渊气度不凡,胸襟宽广,心知自己并没有看错人,于是连忙道:“单于此言言重了,公师彧所言非是确数,若非单于大人你文武双全,冠绝天下,匈奴焉有今日之强盛?若将此功记在公师彧头上,怕是折寿数十年也不止啊。”
“哈哈哈哈哈,公师先生说笑了,长途奔波先生先行休息去吧。”刘渊心中甚是欢喜,可表面上一派随和,并看不出端倪。
公师彧也是奔波月余早已是疲惫之身,此时闻言躬身一礼道:“恭敬不如从命,公师彧告退了。”
言罢转身便欲离开大帐,却见门帘一掀一名老者迈步而入。公师彧见了连忙拜见道:“公师彧拜见大人,大人体态健朗,实乃单于之福也。”
那老者见状拱手还礼道:“公师先生许久未见,老夫有礼了。”
公师彧对于这老者甚是尊敬,微微退让一旁待老者入内之后,方才离开大帐。那老者见到刘渊微微拱手道:“刘宣拜见单于大人。”
刘渊身形一动便来到了刘宣面前,亲自搬了张椅子道:“叔祖父不用多礼,快座。”
这刘宣乃是东汉末年单于羌渠的儿子,于夫罗单于的弟弟,以辈分论起来可谓是刘渊的叔祖父了。
当年这一支匈奴部族流入中原有各种原因,刘宣则是倾心于中原文化。虽然身为异类,可其淳朴少言,好学而且极有修养,因此为人所爱戴,拜在了当时颇负盛名的学者孙炎门下。
刘宣得遇名师昼夜苦读,好《毛诗》,《左氏传》等,其师孙炎常常叹息道:“刘宣若遇汉武,当逾于金日磾矣!”
可惜当时仍是争霸的格局,并无刘宣心中之名主。因此刘宣在师成之后隐居家中继续苦读,每每读到了萧何,邓禹等人的事迹时,不禁慨叹道:“大丈夫若遇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
当司马炎掌权时期,曾经启用刘宣,然当时魏国与蜀汉大战不休,又遭逢了钟会引狼入室,刘宣趁机与刘渊聚首辅佐左右,使匈奴可以在中原大战期间保存实力,并且在日后逐渐吞噬塞外的各个部族。
对于这叔祖父,刘渊甚是信重。刘宣待坐得稳了,看了看帐门的方向道:“公师彧此番前来,必有佳讯。”
刘渊奇道:“叔祖父何以见得?”
刘宣手捻须髯道:“老夫虽然不喜其气舆之说,相人之论,然其以龙气为饵的这套学说尚可自圆,对单于大人你恢复匈奴帝国助益甚多。而今各族皆是风闻此事,公师彧一张口,士气必然提升。”
不管是气舆的学说,还是相人的技艺,虽然都是华夏文化的一种,可其中流派渊源多不胜数。刘宣这般秉承正统之人,自然对于公师彧这般当初以相人为生的下等营生看不上眼。
只是当年公师彧借着中原大战之时,力谏刘渊在离开中原之际搜刮人才。当时中原大地也并非单单是异族之乱,不满于司马氏的魏人揭竿而起者也不在少数。加上原本魏人统治下的各族头目,刘渊听从公师彧之言或是怀柔,或是用强,或是以言论迷惑,足足带走了数万人之众!
这些人中不少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试问敢于在大浪潮中站出来揭竿而起的,哪个不是英雄人物?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匈奴的四处征战,有些人战死塞外,客死他乡。可也有人屡立战功,功勋彪炳,俨然成为了刘渊手中的重要助力。刘宣见到此等结果,对于公师彧也是加以改观。并且有意散播言论,做塞外各族的思想工作,使各族皆认为刘渊乃是天命所归。
实际上公孙彧之用意可不仅于此,当时刘渊已然决定他日必要卷土重来,可公师舆认为当时不满于司马氏奋起反抗的这些人都不是泛泛之辈。若是战死了还好,可若最后投身魏廷,日后便是颇大的阻力。
与其听天由命,不如将这些人搜罗一番,就算不能说服所有,总比一无所有的好。
当时刘宣也好其他人也罢,对于公师彧之言论甚是反感,刘渊也是摇摆不定。好在公师彧适时的提及了龙气之说,天下尚未统一,龙气散于各处。有的是潜龙,有的是初现端倪,以刘渊的地位搜罗这帮人才,便是吸纳其龙气。免得日后群雄并起,匈奴难以一家独大。
这等言论玄乎其玄,然此事对于当时匈奴撤回塞外并无甚影响,因此刘渊心中一动便顶着压力应承下来。
“公师先生也是机灵之辈,此时此刻当然知晓该说什么,这一点叔祖父放心便是了。倒是关于接下来的战略,不知叔祖父大人有何看法?”刘渊此时有了些许笑意道。
刘宣颔首表示赞同,旋即道:“王戎此子包藏祸心,联合晋国以抗我等,迫使我方无法突袭,若要开战当先拔其刺!”
王戎出乎意料的击溃了留守塞外的几个部族来到了中原,这让匈奴人大大的感到意外,想不到这汉人不仅仅有这般的谋略,而且收复了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塞外百姓迁徙到辽东休养生息。
在刘渊号令整个塞外部族之时,那王戎此举无异于是背道而驰,削弱塞外的力量,并且让河北的晋国有所警示。因此无论是刘渊本人,还是刘宣乃至于各个部族,对于王戎此举都甚是反感!
“叔祖父前些日子散播的消息定让王濬冲手忙脚乱,心中生疑,但戎国地理位置特殊,若想攻打恐怕是一番苦战不说,还要防备晋人之救援。”刘渊对于自己的这位叔祖父甚是欣赏,不过小小的谣言之计,便让戎国上下人人自危。
刘宣想了想道:“此时戎国上下定是戒备,晋人辽东兵马也是随时待命,此时若是转攻他处,想必可收奇效。”
戎国国内因为塞外要用同族之人相攻相诱,因此人心惶惶难以自安。王戎就算有什么手段,恐怕对于自己麾下人数最多的几族也是头疼不已。而得到这个消息的辽东晋军自然也要日夜提防,随时准备救援戎国。
发兵攻打戎国,等于同时与晋国以及戎国的兵马交战,匈奴这边虽然不怕,但攻击有所准备的敌人始终都不是上策。更何况晋国与戎国的整个北方防线甚长,大可以选择他处攻击。
晋军自然互相援军,可王戎在一部人马难以安心的状况下,能否拨出兵力支援晋国,有没有这个胆魄都是一番考验了!
刘渊见叔祖父所言正是合乎自己的心意,不由得笑道:“叔祖父所言甚是,苦战在所难免,若从战略上让对方难以捉摸,当占据先机。所谓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岂是司马攸所能阻挡?”
见刘渊做了单于仍是如此,刘宣不由得摇头笑道:“当年身在中原,老夫记得司马攸此子多次上言欲害单于。如今看来,倒是单于大人能够一雪当年之恨了。”
当年刘渊在魏国时期便是文武全才受人爱戴,包括当今的晋国皇帝司马攸在内的许多人都曾经谏言除掉刘渊。幸好当时的掌权者并无此意,而钟会的引狼入室又成功的提前将异族引入中原。
于是这才有了眼下强大的匈奴联军!
能够在魏国之中忍辱负重,屡屡转危为安,又在战乱年代抓住机遇脱笼而出,刘渊无疑是匈奴族中近百年来少有的人物。而刘宣等人所赋予的期许甚至远远大于常人的预料。
刘渊闻言不予置评,话锋一转道:“各部人马皆以准备妥当,此番征战别无所惧,唯恐晋人挑拨离间我各族之关系,不知叔祖父有何良策?”
对于自己所驾驭的力量,刘渊当然是感悟颇多。匈奴的强大足以慑服各个种族与部族,只是当面对晋国这般强敌之刻,异族联军不耐久战易受人挑拨算计的特点便成为了影响获胜的关键因素。
晋人与塞外各族作战很有经验与心得,而且边关所布置的将领都是国内的名将,离间之计不会不用,甚至会大规模的使用。虽说匈奴的强大威势是绝对的,可若各族彼此之间猜忌不断,难以统一指挥,必然让战斗力大打折扣,甚至有覆亡之危!
所谓防微杜渐,不可不防也!
刘宣微微笑道:“各个部族大多与汉人有深仇血恨,又慑服于单于之能,若是加以利诱,辅以仁政,开诚布公之下相信定使晋人之阴谋奸尻无所遁形。除此之外其他方面老夫也会留意,只是单于要做好准备,此战乃是奠定我匈奴之地位之战,不可有失啊。”
刘渊若有所悟的点头道:“多谢叔祖父教导,时候不早了,此事有劳叔祖父挂心。”
刘宣见状起身道:“老夫知道单于大人要去北营,便不叨扰了,告辞。”
北营,营如其名永远立于匈奴之主刘渊大营的北方。对于塞外之人来说,北方是家乡所在,是命根所在,是命脉也是退路更是危难时的生机!因此北营之军乃是最为中心耿耿的军队!
而如今刘渊的北营之中所屯聚的不是自己的匈奴族战士,也不是其他部落或种族的战士,而是汉人!
当年跟随刘渊一起逃离中原,曾经反抗司马氏的汉人!
军马操练之声阵阵传来,军营之中壁垒分明,有人负责打造战具,有人负责锻造兵刃,也有负责运送物资,更有人站在高台之上挥舞令旗操练三军。
那操练人马的汉子精壮魁梧,离着老远便看出气势不凡,一身武魄。令旗摇摆之间刚猛迅疾,果断利落,可见其人甚有见解作风果烈。
刘渊在亲随护卫之下远远见了,回顾左右道:“曹嶷此子愈见气魄,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也。”
原来那指挥三军操练的将领唤作曹嶷,乃是当初跟随刘渊一同返回塞外的汉人之一。在众多汉人之中作战勇猛,思维敏锐,善于扑捉战机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堪称北营名将之一!
见到了单于前来,负责守护营盘的汉军表现的十分恭敬。这刘渊虽然是匈奴人,然一举一动与汉人无异,甚至某些所在更具有汉家文化的优秀传统,让人心生敬仰死心塌地的追随。
最初之时众多汉人还顾虑到了塞外会被异族之辈小觑凌辱,不想刘渊甚是豁达,不仅仅是对族内匈奴人加以教育,更是将其思想广泛传播塞外各个部族之间。时间久了,汉人于各族军民相处虽不说十分融洽,但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彼此间常有互动沟通,看似无甚异常。
这般动静自然瞒不过营中的汉人将领,一名粗壮的大汉带着十余人快步迎了出来跪地便拜倒:“刘伯根拜见单于大人!”
匈奴单于刘渊翻身下马,双手托起刘伯根并示意那十余名汉将起身道:“伯根不必如此,大战在即前来一观不会拒绝吧?”
那刘伯根乃是当年中原大乱时揭竿而起的一个县令,虽说是县令但长得五大三粗看起来好似只有力气的一个家伙。实际上颇有智略而且马上马下的功夫很是扎实,寻常之辈难以近身。经过塞外数年的锤炼,而今早已是北营三大名将之首,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匈奴单于刘渊的亲信死忠!
“单于这是哪里话,我等操练人马已久,已经忍不住要出征了。”刘伯根使人带路,自己陪着匈奴单于刘渊踏入大营之中,营中的汉家兵将见到了刘渊都是礼数非常,对于这个整合塞外各族的超然人物钦佩不已。
这边的动静似乎也惊动了远端高台上的曹嶷,作为北营三大名将之一的曹嶷见到单于来了也不言语,只是那校场上的士气忽然一振,北营兵将的杀气决心一览无遗。
脚步微微停顿,匈奴单于刘渊负手而立,颔首表示赞许道:“兵练的果然不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看来也是时候了。”
刘伯根闻言喜道:“单于大人肯用北营兵马,刘伯根定然不负所托!”
“哈!叫人替曹嶷下来,飞豹何在?”刘渊心情甚是愉快的说道。
刘伯根一挥手,背后走出二人快步前往校场替换曹嶷前来议事,随即道:“飞豹还是老样子憋在帐中不肯出来,我这便去唤他。”
“哦?倒是不用如此麻烦,便带我前往一观吧!”刘渊对此并不感到讶异,实际上得知刘渊亲自驾临之后,整个北营的兵将都纷纷出营前来表示尊敬,唯有飞豹没有动作。
常在塞外走动的人都知道,匈奴大单于刘渊麾下的北营皆是清一色的汉兵,作战勇猛绝伦,谋略无双!其中刘伯根威望甚高,文武双全,作战时更是身先士卒堪为将帅之楷模;而曹嶷勇猛无比,为人机敏多谋,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以常理而论此二人乃是将中翘楚,万里无一之人才,刘伯根被人推崇,曹嶷为人钦佩。
然若谈及忌讳二字,当属飞豹!
飞豹不是动物,而是一个人,不是人名,而是一个代号。据说其人乃将门之后,少年游历魏都,时有隐者董仲道见而谓之曰:“君豺声豹视,好乱乐祸,若天下骚扰,不作士大夫矣!”
营帐的门帘掀开,但见帐内悬挂巨大的地图,上面林林种种画了了许多标记,一名汉人将领背对营门,双手撑在桌案之上抬首注视地图不知作何思索。光线射入,这汉将方才觉得有人入内,猛一回头,连忙跪地道:“王弥不知单于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塞外,某处。
一名中年子身长八尺有余,体态魁伟,须长三尺上下飘飘然端坐帐中,顾盼之间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帐中另一人头戴方巾,身披皂袍,手中一把羽扇轻摇不断,单手负于身后,长眉之下细长的眼中不时迸发精光。远远望去带有几分出尘之姿,离近看去却又是深不可测之意。
狂风呼啸之声隐隐传来,却不影响帐中二人交谈。
“公师先生许久未见,不知此行有何收获?”高座上方的中年男子温声说道,好似春风沐浴一般的受听,其中饱含谦卑之态让人折服不已。
手中羽扇轻摆,负在身后的手不知何时回到身前,那人微微躬身道:“单于对公师彧有知遇之恩,公师彧怎敢让单于失望呢?”
那中年闻言颔首道:“晋人与戎人坑瀣一气,已然统一阵线,晋人如此决绝倒是让人出乎意料。我方之所以迟迟未有动作,便是等待公师先生此行结束,先生尽管说吧。”
公师彧微微躬身道:“前次中原之战已然消耗魏之根本,晋国虽得魏之精粹兵将,却也秉承其残国之姿。公师彧此番一探,晋人气数微弱,单于大人正是行得气运,此番出兵虽有波折,终可灭晋!”
这单于不是旁人,正是当今的塞外匈奴之主刘渊刘元海!
听闻此番见解,刘渊脸上不见喜色,却是温和道:“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先生身负相人之能,又可勘察气运,实乃不可多得之才也。前次中原大战,以先生之言搜刮人才,如今看来着实是减少了我匈奴一统塞外的阻力。”
公师彧暗赞刘渊气度不凡,胸襟宽广,心知自己并没有看错人,于是连忙道:“单于此言言重了,公师彧所言非是确数,若非单于大人你文武双全,冠绝天下,匈奴焉有今日之强盛?若将此功记在公师彧头上,怕是折寿数十年也不止啊。”
“哈哈哈哈哈,公师先生说笑了,长途奔波先生先行休息去吧。”刘渊心中甚是欢喜,可表面上一派随和,并看不出端倪。
公师彧也是奔波月余早已是疲惫之身,此时闻言躬身一礼道:“恭敬不如从命,公师彧告退了。”
言罢转身便欲离开大帐,却见门帘一掀一名老者迈步而入。公师彧见了连忙拜见道:“公师彧拜见大人,大人体态健朗,实乃单于之福也。”
那老者见状拱手还礼道:“公师先生许久未见,老夫有礼了。”
公师彧对于这老者甚是尊敬,微微退让一旁待老者入内之后,方才离开大帐。那老者见到刘渊微微拱手道:“刘宣拜见单于大人。”
刘渊身形一动便来到了刘宣面前,亲自搬了张椅子道:“叔祖父不用多礼,快座。”
这刘宣乃是东汉末年单于羌渠的儿子,于夫罗单于的弟弟,以辈分论起来可谓是刘渊的叔祖父了。
当年这一支匈奴部族流入中原有各种原因,刘宣则是倾心于中原文化。虽然身为异类,可其淳朴少言,好学而且极有修养,因此为人所爱戴,拜在了当时颇负盛名的学者孙炎门下。
刘宣得遇名师昼夜苦读,好《毛诗》,《左氏传》等,其师孙炎常常叹息道:“刘宣若遇汉武,当逾于金日磾矣!”
可惜当时仍是争霸的格局,并无刘宣心中之名主。因此刘宣在师成之后隐居家中继续苦读,每每读到了萧何,邓禹等人的事迹时,不禁慨叹道:“大丈夫若遇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
当司马炎掌权时期,曾经启用刘宣,然当时魏国与蜀汉大战不休,又遭逢了钟会引狼入室,刘宣趁机与刘渊聚首辅佐左右,使匈奴可以在中原大战期间保存实力,并且在日后逐渐吞噬塞外的各个部族。
对于这叔祖父,刘渊甚是信重。刘宣待坐得稳了,看了看帐门的方向道:“公师彧此番前来,必有佳讯。”
刘渊奇道:“叔祖父何以见得?”
刘宣手捻须髯道:“老夫虽然不喜其气舆之说,相人之论,然其以龙气为饵的这套学说尚可自圆,对单于大人你恢复匈奴帝国助益甚多。而今各族皆是风闻此事,公师彧一张口,士气必然提升。”
不管是气舆的学说,还是相人的技艺,虽然都是华夏文化的一种,可其中流派渊源多不胜数。刘宣这般秉承正统之人,自然对于公师彧这般当初以相人为生的下等营生看不上眼。
只是当年公师彧借着中原大战之时,力谏刘渊在离开中原之际搜刮人才。当时中原大地也并非单单是异族之乱,不满于司马氏的魏人揭竿而起者也不在少数。加上原本魏人统治下的各族头目,刘渊听从公师彧之言或是怀柔,或是用强,或是以言论迷惑,足足带走了数万人之众!
这些人中不少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试问敢于在大浪潮中站出来揭竿而起的,哪个不是英雄人物?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匈奴的四处征战,有些人战死塞外,客死他乡。可也有人屡立战功,功勋彪炳,俨然成为了刘渊手中的重要助力。刘宣见到此等结果,对于公师彧也是加以改观。并且有意散播言论,做塞外各族的思想工作,使各族皆认为刘渊乃是天命所归。
实际上公孙彧之用意可不仅于此,当时刘渊已然决定他日必要卷土重来,可公师舆认为当时不满于司马氏奋起反抗的这些人都不是泛泛之辈。若是战死了还好,可若最后投身魏廷,日后便是颇大的阻力。
与其听天由命,不如将这些人搜罗一番,就算不能说服所有,总比一无所有的好。
当时刘宣也好其他人也罢,对于公师彧之言论甚是反感,刘渊也是摇摆不定。好在公师彧适时的提及了龙气之说,天下尚未统一,龙气散于各处。有的是潜龙,有的是初现端倪,以刘渊的地位搜罗这帮人才,便是吸纳其龙气。免得日后群雄并起,匈奴难以一家独大。
这等言论玄乎其玄,然此事对于当时匈奴撤回塞外并无甚影响,因此刘渊心中一动便顶着压力应承下来。
“公师先生也是机灵之辈,此时此刻当然知晓该说什么,这一点叔祖父放心便是了。倒是关于接下来的战略,不知叔祖父大人有何看法?”刘渊此时有了些许笑意道。
刘宣颔首表示赞同,旋即道:“王戎此子包藏祸心,联合晋国以抗我等,迫使我方无法突袭,若要开战当先拔其刺!”
王戎出乎意料的击溃了留守塞外的几个部族来到了中原,这让匈奴人大大的感到意外,想不到这汉人不仅仅有这般的谋略,而且收复了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塞外百姓迁徙到辽东休养生息。
在刘渊号令整个塞外部族之时,那王戎此举无异于是背道而驰,削弱塞外的力量,并且让河北的晋国有所警示。因此无论是刘渊本人,还是刘宣乃至于各个部族,对于王戎此举都甚是反感!
“叔祖父前些日子散播的消息定让王濬冲手忙脚乱,心中生疑,但戎国地理位置特殊,若想攻打恐怕是一番苦战不说,还要防备晋人之救援。”刘渊对于自己的这位叔祖父甚是欣赏,不过小小的谣言之计,便让戎国上下人人自危。
刘宣想了想道:“此时戎国上下定是戒备,晋人辽东兵马也是随时待命,此时若是转攻他处,想必可收奇效。”
戎国国内因为塞外要用同族之人相攻相诱,因此人心惶惶难以自安。王戎就算有什么手段,恐怕对于自己麾下人数最多的几族也是头疼不已。而得到这个消息的辽东晋军自然也要日夜提防,随时准备救援戎国。
发兵攻打戎国,等于同时与晋国以及戎国的兵马交战,匈奴这边虽然不怕,但攻击有所准备的敌人始终都不是上策。更何况晋国与戎国的整个北方防线甚长,大可以选择他处攻击。
晋军自然互相援军,可王戎在一部人马难以安心的状况下,能否拨出兵力支援晋国,有没有这个胆魄都是一番考验了!
刘渊见叔祖父所言正是合乎自己的心意,不由得笑道:“叔祖父所言甚是,苦战在所难免,若从战略上让对方难以捉摸,当占据先机。所谓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岂是司马攸所能阻挡?”
见刘渊做了单于仍是如此,刘宣不由得摇头笑道:“当年身在中原,老夫记得司马攸此子多次上言欲害单于。如今看来,倒是单于大人能够一雪当年之恨了。”
当年刘渊在魏国时期便是文武全才受人爱戴,包括当今的晋国皇帝司马攸在内的许多人都曾经谏言除掉刘渊。幸好当时的掌权者并无此意,而钟会的引狼入室又成功的提前将异族引入中原。
于是这才有了眼下强大的匈奴联军!
能够在魏国之中忍辱负重,屡屡转危为安,又在战乱年代抓住机遇脱笼而出,刘渊无疑是匈奴族中近百年来少有的人物。而刘宣等人所赋予的期许甚至远远大于常人的预料。
刘渊闻言不予置评,话锋一转道:“各部人马皆以准备妥当,此番征战别无所惧,唯恐晋人挑拨离间我各族之关系,不知叔祖父有何良策?”
对于自己所驾驭的力量,刘渊当然是感悟颇多。匈奴的强大足以慑服各个种族与部族,只是当面对晋国这般强敌之刻,异族联军不耐久战易受人挑拨算计的特点便成为了影响获胜的关键因素。
晋人与塞外各族作战很有经验与心得,而且边关所布置的将领都是国内的名将,离间之计不会不用,甚至会大规模的使用。虽说匈奴的强大威势是绝对的,可若各族彼此之间猜忌不断,难以统一指挥,必然让战斗力大打折扣,甚至有覆亡之危!
所谓防微杜渐,不可不防也!
刘宣微微笑道:“各个部族大多与汉人有深仇血恨,又慑服于单于之能,若是加以利诱,辅以仁政,开诚布公之下相信定使晋人之阴谋奸尻无所遁形。除此之外其他方面老夫也会留意,只是单于要做好准备,此战乃是奠定我匈奴之地位之战,不可有失啊。”
刘渊若有所悟的点头道:“多谢叔祖父教导,时候不早了,此事有劳叔祖父挂心。”
刘宣见状起身道:“老夫知道单于大人要去北营,便不叨扰了,告辞。”
北营,营如其名永远立于匈奴之主刘渊大营的北方。对于塞外之人来说,北方是家乡所在,是命根所在,是命脉也是退路更是危难时的生机!因此北营之军乃是最为中心耿耿的军队!
而如今刘渊的北营之中所屯聚的不是自己的匈奴族战士,也不是其他部落或种族的战士,而是汉人!
当年跟随刘渊一起逃离中原,曾经反抗司马氏的汉人!
军马操练之声阵阵传来,军营之中壁垒分明,有人负责打造战具,有人负责锻造兵刃,也有负责运送物资,更有人站在高台之上挥舞令旗操练三军。
那操练人马的汉子精壮魁梧,离着老远便看出气势不凡,一身武魄。令旗摇摆之间刚猛迅疾,果断利落,可见其人甚有见解作风果烈。
刘渊在亲随护卫之下远远见了,回顾左右道:“曹嶷此子愈见气魄,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也。”
原来那指挥三军操练的将领唤作曹嶷,乃是当初跟随刘渊一同返回塞外的汉人之一。在众多汉人之中作战勇猛,思维敏锐,善于扑捉战机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堪称北营名将之一!
见到了单于前来,负责守护营盘的汉军表现的十分恭敬。这刘渊虽然是匈奴人,然一举一动与汉人无异,甚至某些所在更具有汉家文化的优秀传统,让人心生敬仰死心塌地的追随。
最初之时众多汉人还顾虑到了塞外会被异族之辈小觑凌辱,不想刘渊甚是豁达,不仅仅是对族内匈奴人加以教育,更是将其思想广泛传播塞外各个部族之间。时间久了,汉人于各族军民相处虽不说十分融洽,但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彼此间常有互动沟通,看似无甚异常。
这般动静自然瞒不过营中的汉人将领,一名粗壮的大汉带着十余人快步迎了出来跪地便拜倒:“刘伯根拜见单于大人!”
匈奴单于刘渊翻身下马,双手托起刘伯根并示意那十余名汉将起身道:“伯根不必如此,大战在即前来一观不会拒绝吧?”
那刘伯根乃是当年中原大乱时揭竿而起的一个县令,虽说是县令但长得五大三粗看起来好似只有力气的一个家伙。实际上颇有智略而且马上马下的功夫很是扎实,寻常之辈难以近身。经过塞外数年的锤炼,而今早已是北营三大名将之首,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匈奴单于刘渊的亲信死忠!
“单于这是哪里话,我等操练人马已久,已经忍不住要出征了。”刘伯根使人带路,自己陪着匈奴单于刘渊踏入大营之中,营中的汉家兵将见到了刘渊都是礼数非常,对于这个整合塞外各族的超然人物钦佩不已。
这边的动静似乎也惊动了远端高台上的曹嶷,作为北营三大名将之一的曹嶷见到单于来了也不言语,只是那校场上的士气忽然一振,北营兵将的杀气决心一览无遗。
脚步微微停顿,匈奴单于刘渊负手而立,颔首表示赞许道:“兵练的果然不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看来也是时候了。”
刘伯根闻言喜道:“单于大人肯用北营兵马,刘伯根定然不负所托!”
“哈!叫人替曹嶷下来,飞豹何在?”刘渊心情甚是愉快的说道。
刘伯根一挥手,背后走出二人快步前往校场替换曹嶷前来议事,随即道:“飞豹还是老样子憋在帐中不肯出来,我这便去唤他。”
“哦?倒是不用如此麻烦,便带我前往一观吧!”刘渊对此并不感到讶异,实际上得知刘渊亲自驾临之后,整个北营的兵将都纷纷出营前来表示尊敬,唯有飞豹没有动作。
常在塞外走动的人都知道,匈奴大单于刘渊麾下的北营皆是清一色的汉兵,作战勇猛绝伦,谋略无双!其中刘伯根威望甚高,文武双全,作战时更是身先士卒堪为将帅之楷模;而曹嶷勇猛无比,为人机敏多谋,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以常理而论此二人乃是将中翘楚,万里无一之人才,刘伯根被人推崇,曹嶷为人钦佩。
然若谈及忌讳二字,当属飞豹!
飞豹不是动物,而是一个人,不是人名,而是一个代号。据说其人乃将门之后,少年游历魏都,时有隐者董仲道见而谓之曰:“君豺声豹视,好乱乐祸,若天下骚扰,不作士大夫矣!”
营帐的门帘掀开,但见帐内悬挂巨大的地图,上面林林种种画了了许多标记,一名汉人将领背对营门,双手撑在桌案之上抬首注视地图不知作何思索。光线射入,这汉将方才觉得有人入内,猛一回头,连忙跪地道:“王弥不知单于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