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士信将庆州这里的情况详细写了下来,将他所需求的兵器、衣甲都记在心中,然后又写了一封公文,以公文的形式向李世民讨要军备物资。
做好这一切,罗士信派人将公文与信一起送往长安。
处理好这桩事情,他信步来到都督府的档案室,档案室里王玄策与一伙文士正在整理档案资料,身为都督,地方上的军事统帅,所管辖的事情就多了。不只是练兵那么简单,掌诸州兵马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兵器铠甲,粮草军饷,城池防御,城池修葺,地域防卫都是归他管。
若他再如昔日当大将军一样,事事都要插手过问,保管活活累死,英年早逝。
军事上他能够放手,但是军务上,便不得不慎重以待了。
他的根基出生,终究浅薄了一些,手上的文臣太少,武将能够凭借习性,从右骁卫里调人帮忙,但是文臣却没有几个愿意跟他一起来的。毕竟一个是在天子脚下,一个在北方边境,这其中有着巨大的差别。
武将通过军功晋级,跟着能打胜仗的将军就有前途,而文官的晋级却要看运气与天时地利。但毫无疑问,在长安天子脚下的机会远远大过在庆州当任一个都督的幕僚,虽然职位上去了,但晋升机会也跟着大幅度减少,得不偿失。
尽管他们对于自己这位给右骁卫带来极高荣誉的上司并无恶感,反而充满了敬意。但人都是现实的。没有人会与自己的前途过不去,他们敬重罗士信是一回事,要不要放下目前的一切。跟着罗士信去庆州就是另一回事了。整个右骁卫营也只有四个新上任的文官,愿意跟着罗士信来庆州。其他人都婉拒了,罗士信为人直爽,人家不愿意来自然不去强求。
至于那新上任的文官多半也是因为自身的资历太浅,在最下层的右骁卫镀金,不如先到庆州谋个出身,寻个好的履历。以便日后推销的出去。
罗士信也不在乎他们的想法,他手上正缺处理事务的文官,对他们来者不拒。通通丢给了王玄策,让他带一下,看看有没有可造之材。
四人都是依靠科举上位的,文化水平都还不错。但受到自身才能的所限。当不了大任,但是处理一些公务上的杂事,还是绰绰有余的,给王玄策减少了许多负担,但是三州的各种杂事,只由五人处理,也实在紧张了一些,尤其是王玄策。大事情都要他来把关,任务最是繁重。看着眼睛充满了血丝一样的少年郎,罗士信心底实在有些过意不去。王玄策经过他的提携,在右骁卫混得风生水起,已经有着一定的根基。但是因为他的开口,他毅然选择了放弃面前的根基,跟着来到了庆州,做他的司马,帮他处理事物。
这份心意情意,罗士信记在心底。
大步走进了档案室,罗士信道:“小王,别太累了,休息会儿,事情总有做完的时候,你要是累到了,那我可是要哭了。这么繁重的事情,还要撂倒我头上,我可做不来。”
王玄策从容一笑:“殿下放心,这点事情,可压不垮我。”说着,还将手中的资料交给了一旁的副手,吩咐他注意细节,他笑容中带着疲惫,但神色沉稳,言语干练,点到即止,指挥起人来颇有大将风范。
罗士信有些讶异,这还是王玄策嘛?
细细一想,心中恍然,会意的笑了笑:王玄策本就天赋过人,而他麾下的文臣谋士又少,绝大部分的事物都压在他一人身上,压榨着他的潜能。王玄策没有被压倒,换来的自然是自身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可以想象,经过如此强度的历练,王玄策的自身才华得到了充实,他的路一定会比历史上走的更远。
罗士信退了下去,心中依旧想着招人的事情:繁重的政务固然不断地敲打着王玄策这块好钢,可再好的钢,敲打过头也会毁掉,何况是人?
必需要找一些人来帮王玄策分担政务。
罗士信琢磨着,忍不住搔了搔头皮,这军事不顺,文事也不顺,这都督当得,有些憋屈啊……
他有些泄气,但想到自己事事旦旦的表示整备边军,直捣突厥汗庭的的“大话”,拍了拍脸颊,现在还不到泄气的时候。
他忖道:“我就不信了,凭借穿越者的优势,还找不到优秀的行政人才?”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岑文本……
一个个贞观朝的行政人才都在他脑海中过一遍,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让李世民这个坑爹的家伙给挖去了……他难道还能挖李世民的墙角不成?
想着想着,突然一个人名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罗士信惊喜的跳了出来,叫道:“就是他了……就是说嘛,天无绝人之路……老子就不信,我堂堂罗士信身怀几千年的知识,还会让人才憋死。”
李世民固然是一个擅于识人擅于用人的好皇帝,但是天下人才何其之多,就算李世民在如何会用人,也有遗漏的人物……刘仁轨,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极为出名的一个。
刘仁轨生长于隋末动乱时期,因为天下动荡,不能安静地读书,每当劳动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但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高宗朝,他才真正的闯出一片天地,尤其是在留守平壤的时候,算无遗策的打通了新罗的运粮道,还与白江口痛击日本海军。
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决战,便是刘仁轨以绝对的优势打败了小日本。
其后他治理百济,效果卓越,最后位极人臣成为大唐宰相,得到了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器重……
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现在正在某一个地方当任一个小小的芝麻绿豆大的官,混吃等死。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立刻执笔,再写了一封信,他记得刘仁轨的英雄事迹,但是对于没落的时候刘仁轨的事迹却不晓得,也不知现在他在什么地方。不过但凡唐朝官员都会有文档记录在案,这个繁重的任务就交给李世民去头疼了。
ps:第二更!
做好这一切,罗士信派人将公文与信一起送往长安。
处理好这桩事情,他信步来到都督府的档案室,档案室里王玄策与一伙文士正在整理档案资料,身为都督,地方上的军事统帅,所管辖的事情就多了。不只是练兵那么简单,掌诸州兵马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兵器铠甲,粮草军饷,城池防御,城池修葺,地域防卫都是归他管。
若他再如昔日当大将军一样,事事都要插手过问,保管活活累死,英年早逝。
军事上他能够放手,但是军务上,便不得不慎重以待了。
他的根基出生,终究浅薄了一些,手上的文臣太少,武将能够凭借习性,从右骁卫里调人帮忙,但是文臣却没有几个愿意跟他一起来的。毕竟一个是在天子脚下,一个在北方边境,这其中有着巨大的差别。
武将通过军功晋级,跟着能打胜仗的将军就有前途,而文官的晋级却要看运气与天时地利。但毫无疑问,在长安天子脚下的机会远远大过在庆州当任一个都督的幕僚,虽然职位上去了,但晋升机会也跟着大幅度减少,得不偿失。
尽管他们对于自己这位给右骁卫带来极高荣誉的上司并无恶感,反而充满了敬意。但人都是现实的。没有人会与自己的前途过不去,他们敬重罗士信是一回事,要不要放下目前的一切。跟着罗士信去庆州就是另一回事了。整个右骁卫营也只有四个新上任的文官,愿意跟着罗士信来庆州。其他人都婉拒了,罗士信为人直爽,人家不愿意来自然不去强求。
至于那新上任的文官多半也是因为自身的资历太浅,在最下层的右骁卫镀金,不如先到庆州谋个出身,寻个好的履历。以便日后推销的出去。
罗士信也不在乎他们的想法,他手上正缺处理事务的文官,对他们来者不拒。通通丢给了王玄策,让他带一下,看看有没有可造之材。
四人都是依靠科举上位的,文化水平都还不错。但受到自身才能的所限。当不了大任,但是处理一些公务上的杂事,还是绰绰有余的,给王玄策减少了许多负担,但是三州的各种杂事,只由五人处理,也实在紧张了一些,尤其是王玄策。大事情都要他来把关,任务最是繁重。看着眼睛充满了血丝一样的少年郎,罗士信心底实在有些过意不去。王玄策经过他的提携,在右骁卫混得风生水起,已经有着一定的根基。但是因为他的开口,他毅然选择了放弃面前的根基,跟着来到了庆州,做他的司马,帮他处理事物。
这份心意情意,罗士信记在心底。
大步走进了档案室,罗士信道:“小王,别太累了,休息会儿,事情总有做完的时候,你要是累到了,那我可是要哭了。这么繁重的事情,还要撂倒我头上,我可做不来。”
王玄策从容一笑:“殿下放心,这点事情,可压不垮我。”说着,还将手中的资料交给了一旁的副手,吩咐他注意细节,他笑容中带着疲惫,但神色沉稳,言语干练,点到即止,指挥起人来颇有大将风范。
罗士信有些讶异,这还是王玄策嘛?
细细一想,心中恍然,会意的笑了笑:王玄策本就天赋过人,而他麾下的文臣谋士又少,绝大部分的事物都压在他一人身上,压榨着他的潜能。王玄策没有被压倒,换来的自然是自身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可以想象,经过如此强度的历练,王玄策的自身才华得到了充实,他的路一定会比历史上走的更远。
罗士信退了下去,心中依旧想着招人的事情:繁重的政务固然不断地敲打着王玄策这块好钢,可再好的钢,敲打过头也会毁掉,何况是人?
必需要找一些人来帮王玄策分担政务。
罗士信琢磨着,忍不住搔了搔头皮,这军事不顺,文事也不顺,这都督当得,有些憋屈啊……
他有些泄气,但想到自己事事旦旦的表示整备边军,直捣突厥汗庭的的“大话”,拍了拍脸颊,现在还不到泄气的时候。
他忖道:“我就不信了,凭借穿越者的优势,还找不到优秀的行政人才?”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岑文本……
一个个贞观朝的行政人才都在他脑海中过一遍,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让李世民这个坑爹的家伙给挖去了……他难道还能挖李世民的墙角不成?
想着想着,突然一个人名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罗士信惊喜的跳了出来,叫道:“就是他了……就是说嘛,天无绝人之路……老子就不信,我堂堂罗士信身怀几千年的知识,还会让人才憋死。”
李世民固然是一个擅于识人擅于用人的好皇帝,但是天下人才何其之多,就算李世民在如何会用人,也有遗漏的人物……刘仁轨,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极为出名的一个。
刘仁轨生长于隋末动乱时期,因为天下动荡,不能安静地读书,每当劳动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但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高宗朝,他才真正的闯出一片天地,尤其是在留守平壤的时候,算无遗策的打通了新罗的运粮道,还与白江口痛击日本海军。
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决战,便是刘仁轨以绝对的优势打败了小日本。
其后他治理百济,效果卓越,最后位极人臣成为大唐宰相,得到了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器重……
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现在正在某一个地方当任一个小小的芝麻绿豆大的官,混吃等死。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立刻执笔,再写了一封信,他记得刘仁轨的英雄事迹,但是对于没落的时候刘仁轨的事迹却不晓得,也不知现在他在什么地方。不过但凡唐朝官员都会有文档记录在案,这个繁重的任务就交给李世民去头疼了。
ps: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