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李旦负手在房间来回踱步,长子李成器带来的消息令他震惊异常,母亲竟然有意封武攸宁为亲王,这不就是册封太子的前奏吗?
自从三年前即将被封为太子的武三思被阻击后,册封太子之事再也没有人提起,但所有人心中都在惦记这件事,毕竟母亲已近八旬,这件事拖不了几年了,尽管目前局势扑朔迷离,但支持李氏皇族的力量还是占了上风。
武三思就算装得再好,也难以弥补他过去所做的恶行,基本上没有人再看好他,但谁也想不到,母亲竟然在考虑武攸宁为太子,这着实令李旦有点慌了神。
他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张黎是武攸宁的妹夫,以武攸宁和张黎的稳重,封亲王基本上已经定了,可问题是,太平公主怎么不告诉自己?
李旦很清楚太平公主的消息灵通,她丈夫的兄长要封亲王,她不仅知道,而且肯定很早就知道了,那她为什么要隐瞒自己。
李旦着实对太平公主有点不满,其实他们兄妹之间在三年前便出现了一丝裂痕,那就是李重润之死,太平公主杀张景雄,竟然栽赃给庐陵王,这让李旦十分生气,不仅仅生气事情本身,而是太平公主没有和他商量,甚至根本就不告诉他就擅自行动。
这一次,太平公主又在关键时刻隐瞒了自己,这便让李旦不得不怀疑太平公主的居心。
这时,坐在角落的三子李隆基说道:“父亲,这件事不能装聋卖哑,必须问清楚姑母,她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一点都不能含糊!”
李旦一怔,怎么三郎也在这里?他这才想起,刚才自己和他谈学业之事,刚谈到一半,成器匆忙进来了,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原来三郎还没有走。
李隆基今年正好二十岁了,长得十分健壮,容貌英武,一双目光十分锐利,而且为人精明,果断且有谋略,不过他过于强势,缺乏大哥李成器的宽和。
狄仁杰曾经对李旦说过,若李成器为帝,将为仁君,若李隆基为帝,将为雄主,仁君厚德载物,国势持久平和,雄主开疆拓边,刚而易折,对于李旦而言,他更喜欢长子成器的宽和,像自己多一点,不过他也喜欢三郎的果断,可以弥补大郎有时候的优柔寡断。
李旦有些不高兴道:“三郎,这件事和你无关,你只管做好自己的学业!”
李隆基有点着急道:“父亲,孩儿知道此事关系到父亲的前途,一旦坐实,几个月内武攸宁就会由亲王晋级为太子,李氏皇族将遭遇灭顶之灾,李唐江山也就完了,孩儿怎么可能坐视不问。”
旁边李成器也劝道:“父亲,三郎有魄力和能力,让他参与进来,正好弥补我们人力的不足,希望父亲能应允。”
李旦想了想,便点点头说:“既然你一定要参与,为父也不反对,不过我有条件,你必须听从兄长的安排,协助兄长,不得擅自做任何决定,听见了吗?”
李隆基大喜,他一直就想参与到父亲的大事中来,父亲却一直不答应,没想到今天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终于心想事成,他连忙起身答应:“孩儿一定听从大哥的安排,不会擅自行动。”
李旦点点头,又问李成器,“武攸宁之事我知道了,再说说桓彦范,李臻答应了吗?”
李成器笑道:“他很痛快地答应了。”
“他真明白我的意图?”
李旦真正的意图并不仅仅是推荐桓彦范为相,当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更高的目标却是通过李臻将张柬之和姚崇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坚定支持者。
狄仁杰支持他相王李旦,天下人皆知,张柬之和姚崇是狄仁杰的追随者,也天下人皆知,所以大家都会理所当然认为张柬之和姚崇也是相王李旦的支持。
但穿鞋冷暖,唯脚自知,李旦却很清楚,张柬之和姚崇只是支持李唐,并不支持自己,而且张柬之还有点偏向于他的兄长庐陵王李显,毕竟兄长才是父亲当年定下的皇位继承人,自己不过是母亲夺皇位时机不成熟而临时扶植的一个傀儡罢了。
但兄长身体不好,似乎无力争夺皇位,这便使李旦看到了希望和机会,如果张柬之和姚崇能全力支持自己,那他就有独立的实力了。
另外,还有一个掌握着大唐最精锐骑兵的李臻,他不仅是千骑营大将军,而且他影响力之大,还波及到内卫和关中军队,甚至辽东军队。
把李臻拉到自己身边来,是李旦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棋,目前这步棋还没有走完,还有很大的变数。
所以李旦让长子去找李臻帮忙,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试探李臻的态度,这其实是一箭三雕。
他满含期待的目光向长子望去,李成器轻轻点头,“孩儿觉得李臻心里如明镜一样,他现在也在遭遇困境,需要人帮忙,如果我们袖手旁观,他就会被别人拉走。”
“你是说张氏兄弟之事?”
“是!正如父亲知道的那样,张氏兄弟一定要置李臻于死地,这次投毒案失败,张氏兄弟很能就会正式和武三思结盟,联手对付李臻,那么,父亲觉得武三思的条件会是什么?”
“我知道了!”
李旦轻轻叹了口气,虽然他有心助李臻一臂之力,可他手上的资源也不足,让他怎么帮助呢?
这时,李隆基在一旁道:“父亲,孩儿倒有一个想法,或许能助李臻一臂之力。”
........
从三年前开始,李隆基便不止一次向父亲表达了从政的愿望,但每次都因父亲的坚决反对而不得不黯然收场,而这一次他却意外地成功了。
不过李隆基并不觉得意外,毕竟他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他认为正是这个缘故,父亲才最终松口,或许还有大哥支持的缘故。
但不管怎么说,他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且被父亲和兄长采纳了。
李隆基也知道现在局势十分凶险,二张即将和武三思再次结盟,武攸宁横空出世,姑母太平公主首鼠两端,他父亲既不是先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也不被皇祖母看重,朝中文武大臣更是支持伯父庐陵王的居多。
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甚至也没有军方支持,就像做菜没有原料,那怎么才能做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菜,这着实考验他们父子三人的智慧。
好在他们不缺钱,他们得到了关陇贵族长孙氏和窦氏的全力支持,每年都有近二十万贯钱的经费,不过很多事情并不是钱能解决。
右卫大校场上,两支马球队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一支是今年冠军千骑营队,一支是去年的冠军,今年屈居第二的羽林军队,两支马球队都是大唐最顶尖的球队,他们比赛吸引了宫内大量侍卫赶来观战。
李隆基是羽林军队的主要得分手,但球队首领却是左羽林将军裴宽,还有武延秀、赵致、独孤长林,千骑营却是传统强队,在过去的十几届比赛中,大半冠军都被他们包揽。
尽管大唐第一马球高手窦仙云因醉酒坠马而伤了腿,从此退出了马球比赛,而他儿子窦千秋却继承了父亲的马球天赋,成为千骑营马球队的第一得分手,还有中郎将酒志、郎将叶宪等人。
千骑营队的强盛也和大将军李臻重视马球队有关,他在千骑营组建十几支马球队,平时内部进行比赛,择优组建最强阵容,代表千骑营外出征战,千骑营队才能屡战屡胜。
不过今天的马球比赛只是一场友谊赛,双方切磋球技,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虽然比赛十分激烈,但场面并不粗鲁,也谈不上火爆,只打了不到半个时辰,双方三比三握手言和,结束了比赛。
“三郎,中午去酒泉楼喝一杯吧!”换衣服时,独孤长林对李隆基笑道。
李隆基回头问武延秀,“延秀大哥也去吗?”
武延秀摇摇头,“今天我当值,我就不去了。”
他心情有点不好,他出任羽林军将军已有七八年,却始终升不上去,最近他得到消息,张易之推荐武攸宜为右羽林军大将军,令武延秀倍感失落。
李隆基明白他的心情,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反正武攸宁要封燕王了,延秀大哥迟早会得重用。”
“什么?”
武延秀吃了一惊,急忙将李隆基拉到一边,低声问道:“你刚才说的是真?”
“应该是真吧!我是昨天听姑母说的,不过这件事你千万别外传,圣上下了封口令。”
武延秀心中乱成一团,武攸宁封燕王,这绝对是一件天大事情,难怪消息封锁严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我知道了,我不会出去乱说。”
武延秀匆匆换了衣服,便离开了更衣房,李隆基望着他远去,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知道武延秀要去哪里?
武延秀虽然是武承嗣之子,但他因为是庶出,在家中倍受排挤,所以他一直和叔父武三思走得很近。
前些年他曾娶突厥公主为妻,不料突厥人翻脸,将他囚禁在草原,正是武三思一次次劝说圣上,圣上最终才派人把他接回洛阳,为此,武延秀更加感激武三思,成为了武三思的心腹。
今天他无意中从李隆基口中得到武攸宁将封燕王的消息,他知道武三思将是最大的损失人,从更衣房出来,他连军营也没有回,便直接赶去了武三思的梁王府。
【作者提醒您!百度搜索雲来閣,那里有更快、更清晰的小说章节,网址】
自从三年前即将被封为太子的武三思被阻击后,册封太子之事再也没有人提起,但所有人心中都在惦记这件事,毕竟母亲已近八旬,这件事拖不了几年了,尽管目前局势扑朔迷离,但支持李氏皇族的力量还是占了上风。
武三思就算装得再好,也难以弥补他过去所做的恶行,基本上没有人再看好他,但谁也想不到,母亲竟然在考虑武攸宁为太子,这着实令李旦有点慌了神。
他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张黎是武攸宁的妹夫,以武攸宁和张黎的稳重,封亲王基本上已经定了,可问题是,太平公主怎么不告诉自己?
李旦很清楚太平公主的消息灵通,她丈夫的兄长要封亲王,她不仅知道,而且肯定很早就知道了,那她为什么要隐瞒自己。
李旦着实对太平公主有点不满,其实他们兄妹之间在三年前便出现了一丝裂痕,那就是李重润之死,太平公主杀张景雄,竟然栽赃给庐陵王,这让李旦十分生气,不仅仅生气事情本身,而是太平公主没有和他商量,甚至根本就不告诉他就擅自行动。
这一次,太平公主又在关键时刻隐瞒了自己,这便让李旦不得不怀疑太平公主的居心。
这时,坐在角落的三子李隆基说道:“父亲,这件事不能装聋卖哑,必须问清楚姑母,她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一点都不能含糊!”
李旦一怔,怎么三郎也在这里?他这才想起,刚才自己和他谈学业之事,刚谈到一半,成器匆忙进来了,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原来三郎还没有走。
李隆基今年正好二十岁了,长得十分健壮,容貌英武,一双目光十分锐利,而且为人精明,果断且有谋略,不过他过于强势,缺乏大哥李成器的宽和。
狄仁杰曾经对李旦说过,若李成器为帝,将为仁君,若李隆基为帝,将为雄主,仁君厚德载物,国势持久平和,雄主开疆拓边,刚而易折,对于李旦而言,他更喜欢长子成器的宽和,像自己多一点,不过他也喜欢三郎的果断,可以弥补大郎有时候的优柔寡断。
李旦有些不高兴道:“三郎,这件事和你无关,你只管做好自己的学业!”
李隆基有点着急道:“父亲,孩儿知道此事关系到父亲的前途,一旦坐实,几个月内武攸宁就会由亲王晋级为太子,李氏皇族将遭遇灭顶之灾,李唐江山也就完了,孩儿怎么可能坐视不问。”
旁边李成器也劝道:“父亲,三郎有魄力和能力,让他参与进来,正好弥补我们人力的不足,希望父亲能应允。”
李旦想了想,便点点头说:“既然你一定要参与,为父也不反对,不过我有条件,你必须听从兄长的安排,协助兄长,不得擅自做任何决定,听见了吗?”
李隆基大喜,他一直就想参与到父亲的大事中来,父亲却一直不答应,没想到今天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终于心想事成,他连忙起身答应:“孩儿一定听从大哥的安排,不会擅自行动。”
李旦点点头,又问李成器,“武攸宁之事我知道了,再说说桓彦范,李臻答应了吗?”
李成器笑道:“他很痛快地答应了。”
“他真明白我的意图?”
李旦真正的意图并不仅仅是推荐桓彦范为相,当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更高的目标却是通过李臻将张柬之和姚崇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坚定支持者。
狄仁杰支持他相王李旦,天下人皆知,张柬之和姚崇是狄仁杰的追随者,也天下人皆知,所以大家都会理所当然认为张柬之和姚崇也是相王李旦的支持。
但穿鞋冷暖,唯脚自知,李旦却很清楚,张柬之和姚崇只是支持李唐,并不支持自己,而且张柬之还有点偏向于他的兄长庐陵王李显,毕竟兄长才是父亲当年定下的皇位继承人,自己不过是母亲夺皇位时机不成熟而临时扶植的一个傀儡罢了。
但兄长身体不好,似乎无力争夺皇位,这便使李旦看到了希望和机会,如果张柬之和姚崇能全力支持自己,那他就有独立的实力了。
另外,还有一个掌握着大唐最精锐骑兵的李臻,他不仅是千骑营大将军,而且他影响力之大,还波及到内卫和关中军队,甚至辽东军队。
把李臻拉到自己身边来,是李旦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棋,目前这步棋还没有走完,还有很大的变数。
所以李旦让长子去找李臻帮忙,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试探李臻的态度,这其实是一箭三雕。
他满含期待的目光向长子望去,李成器轻轻点头,“孩儿觉得李臻心里如明镜一样,他现在也在遭遇困境,需要人帮忙,如果我们袖手旁观,他就会被别人拉走。”
“你是说张氏兄弟之事?”
“是!正如父亲知道的那样,张氏兄弟一定要置李臻于死地,这次投毒案失败,张氏兄弟很能就会正式和武三思结盟,联手对付李臻,那么,父亲觉得武三思的条件会是什么?”
“我知道了!”
李旦轻轻叹了口气,虽然他有心助李臻一臂之力,可他手上的资源也不足,让他怎么帮助呢?
这时,李隆基在一旁道:“父亲,孩儿倒有一个想法,或许能助李臻一臂之力。”
........
从三年前开始,李隆基便不止一次向父亲表达了从政的愿望,但每次都因父亲的坚决反对而不得不黯然收场,而这一次他却意外地成功了。
不过李隆基并不觉得意外,毕竟他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他认为正是这个缘故,父亲才最终松口,或许还有大哥支持的缘故。
但不管怎么说,他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且被父亲和兄长采纳了。
李隆基也知道现在局势十分凶险,二张即将和武三思再次结盟,武攸宁横空出世,姑母太平公主首鼠两端,他父亲既不是先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也不被皇祖母看重,朝中文武大臣更是支持伯父庐陵王的居多。
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甚至也没有军方支持,就像做菜没有原料,那怎么才能做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菜,这着实考验他们父子三人的智慧。
好在他们不缺钱,他们得到了关陇贵族长孙氏和窦氏的全力支持,每年都有近二十万贯钱的经费,不过很多事情并不是钱能解决。
右卫大校场上,两支马球队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一支是今年冠军千骑营队,一支是去年的冠军,今年屈居第二的羽林军队,两支马球队都是大唐最顶尖的球队,他们比赛吸引了宫内大量侍卫赶来观战。
李隆基是羽林军队的主要得分手,但球队首领却是左羽林将军裴宽,还有武延秀、赵致、独孤长林,千骑营却是传统强队,在过去的十几届比赛中,大半冠军都被他们包揽。
尽管大唐第一马球高手窦仙云因醉酒坠马而伤了腿,从此退出了马球比赛,而他儿子窦千秋却继承了父亲的马球天赋,成为千骑营马球队的第一得分手,还有中郎将酒志、郎将叶宪等人。
千骑营队的强盛也和大将军李臻重视马球队有关,他在千骑营组建十几支马球队,平时内部进行比赛,择优组建最强阵容,代表千骑营外出征战,千骑营队才能屡战屡胜。
不过今天的马球比赛只是一场友谊赛,双方切磋球技,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虽然比赛十分激烈,但场面并不粗鲁,也谈不上火爆,只打了不到半个时辰,双方三比三握手言和,结束了比赛。
“三郎,中午去酒泉楼喝一杯吧!”换衣服时,独孤长林对李隆基笑道。
李隆基回头问武延秀,“延秀大哥也去吗?”
武延秀摇摇头,“今天我当值,我就不去了。”
他心情有点不好,他出任羽林军将军已有七八年,却始终升不上去,最近他得到消息,张易之推荐武攸宜为右羽林军大将军,令武延秀倍感失落。
李隆基明白他的心情,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反正武攸宁要封燕王了,延秀大哥迟早会得重用。”
“什么?”
武延秀吃了一惊,急忙将李隆基拉到一边,低声问道:“你刚才说的是真?”
“应该是真吧!我是昨天听姑母说的,不过这件事你千万别外传,圣上下了封口令。”
武延秀心中乱成一团,武攸宁封燕王,这绝对是一件天大事情,难怪消息封锁严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我知道了,我不会出去乱说。”
武延秀匆匆换了衣服,便离开了更衣房,李隆基望着他远去,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知道武延秀要去哪里?
武延秀虽然是武承嗣之子,但他因为是庶出,在家中倍受排挤,所以他一直和叔父武三思走得很近。
前些年他曾娶突厥公主为妻,不料突厥人翻脸,将他囚禁在草原,正是武三思一次次劝说圣上,圣上最终才派人把他接回洛阳,为此,武延秀更加感激武三思,成为了武三思的心腹。
今天他无意中从李隆基口中得到武攸宁将封燕王的消息,他知道武三思将是最大的损失人,从更衣房出来,他连军营也没有回,便直接赶去了武三思的梁王府。
【作者提醒您!百度搜索雲来閣,那里有更快、更清晰的小说章节,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