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为工艺品其实都是幸运的,你听说过派克钢笔吧?”王政君问道。
“对,听说过啊,我还用过呢,那玩意儿贼贵了,我那个钢笔是路上捡的,也不知道哪个有钱人掉的。不过那个时候我可没学好,没上交,而是自己拿来用了,反正也不知道交给谁,我们班很多同学捡到东西交给老师之后,老师就自己拿去用了。”张天元笑着说道,拾金不昧这一点好像在小时候的张天元身上真没体现出来,不过他那个时候真不知道该交给谁啊,他农村的,上初中的时候还没见过警察叔叔长什么样呢,到了高中,学校里经常有打架的,到了那个时候才经常看到警察叔叔,不过都挺凶的。
“在建国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如今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也因此,我们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而到了现在,钢笔基本上在学生们的手中都绝迹了,这修钢笔的师傅。也是等于失业了,又一个职业就这么渐渐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这个我倒不是很熟悉。因为我那钢笔后来丢了,不知道扔哪儿去了。不过我对两样职业,倒是记得非常清楚,这其中一个就是爆米花师傅,就那种好像大炮一样的机器,经常走街串巷的。‘闪开啦,响啦!响啦!’曾经这吆喝声,会招来一群好奇的小孩子东张西望,也会激起对面马路的行人警醒。这种声音是有穿透力的,是在中国人的心中无限回荡的。”
“还有一个就是补锅匠。这个我简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那个时候农村来了补锅匠,很多人都会拿着自己家的锅子出去修理,我们这些孩子也会出去看热闹的。”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微薄。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改善。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当然,大师傅是可以“通吃”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破锅烂碗,走在弄堂里。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十分热闹。有意思的是,把铝锅底换了,补锅匠还不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
补锅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你说的这两样我也熟悉,不过有个你绝对没听说过。”王政君说到这里,忽然坏笑了起来。
“您不会说的是掏粪工吧?”张天元皱了皱眉道。
“你听说过?”
“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啊,书本上整天说掏粪工人最光荣什么的。”
“是啊,公共厕所这个单纯解决人们‘方便’的场所,在这几十年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早的篷席茅坑变成了土垒的旱厕,又变成砖混结构水冲式厕所,到现在的景观式建筑;内部也从单纯设置方便之处,变成了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地方:衣帽钩、梳妆台、残疾人专用……”
“这个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却真实地记录下了时代进步足音,成为城市文明的象征;而掏粪工这个职业,也在时代大潮中随着公厕的变化,逐渐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逝在社会视线之外。其实掏粪工人还真就是很光荣的职业。”
“你们就别光荣了,我已经给老师傅打过电话了,他家就在帝都,距离这里也不远,小张你开着汽车吧,走,咱们去见见这老师傅,他说他手里有许多已经做好的护具,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直接买,不喜欢他再帮你做就是了。”正和王政君聊得开心呢,这边顾方舟就过来了,一边拽着张天元的胳膊一边说道。
“那王老,我跟顾老去见见这个掏粪工,哎呀,说错了,是渐渐这个做熬鹰工具的老师傅。您就先回博物馆吧,还有那些东西就先放这里,我会找个时间带回家去的,您就不用管了。”张天元其实之前还对这个老人没多大兴趣,不过刚刚跟王政君聊了那么多话题之后,他反而一下子来了兴趣了。
其实弹棉花匠、剃头匠、打铁匠、运煤工……这些人们曾经再熟悉不过的行业,随着时代的进步,正逐渐为新兴行业所取代,许多刻着时代印迹的老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即将消失的行业”,而熬鹰工具制作手艺人,只怕比这些行业消失的还要早啊,如今能够见到,那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车上的时候,张天元就问了顾方舟有关这老手艺人的事情。
顾方舟告诉张天元,这制作熬鹰的护具,其实需要的工具还是不少的,不过都是些普通的手动工具,没有一件事电动的,那个老手艺人到现在还保存着整整一套那样的工具呢。
当然了,那也是老手艺人全部的宝贝了,对于他来说,或许那已经不仅仅是工作,而成为了灵魂的一部分了吧。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在发展,熬鹰护具制作这个活儿是越来越难做了,以前还有些人可以偷偷摸摸养鹰,也需要这种护具,所以他们还能做,如今可就难办了,除非是外国人,或者是一些草原上的人,国家法律比较松的地方,他们还在熬鹰养鹰,也需要这护具,所以这服务其实暂时还有。
“你恐怕不知道吧,那些护具有些可是非常金贵的,如果因为一点点破损就要去做新的,那实在很互不划算,所以这个老师傅虽然说现在已经没有制作新护具了,但是还是经常会给一些人修理一下护具,他手艺好,修理出来的简直就跟新的似的,真得是相当不错。”顾方舟估计跟这个老人的关系不错,从他那赞赏的口吻之中就可以听得出来,他对这个老人的评价那是非常之高啊。
汽车驶入了帝都一个看起来比较老的小区,感觉这个小区像是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在帝都这个地方,估计都快跟不上时代了,很可能马上就要被拆除了吧。
这样的小区是比较可怜的,它们没有四合院的历史价值,没有新的高楼大厦的经济价值,所以也只有被拆的份儿。
这里有一下出售五金制品的小店,说是小店,因为真得很小,估计最多也就是五六个平房左右,店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各种五金制品。
像这样的小店倒是不少见,很多城市都有,不过这店里头摆放的一些特殊的东西,那就不是别的地方能看到的了,那个就是护具熬鹰用的护具。
张天元虽然不熬鹰,可是保护一下自己还是要的,看到这个时候,他整个眼睛都亮了。
“老人家,生意怎么样啊?”顾方舟走进了店里,对着一个枯瘦的老人问道。
这老人真得很瘦,感觉一阵风就能把他给吹跑了,张天元觉得这个老人最起码也有七八十岁的年纪了,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在这里开店啊,家里人就不担心吗?
“还凑合,还凑合。哎呦,原来是顾老师啊,赶紧里面坐,你看我这里乱的,也没有个宽敞的地方,我给您倒杯茶去?”老人的笑很有感染力,最起码张天元看了之后,总觉得非常舒服。
“老人家,您就别忙活了,我们不喝茶。我呢是想来买一套熬鹰的护具的,看到您这里就挂在店里,这些都卖吗?”张天元可不忍心让这老人去忙活,赶紧拦住说道。
“哈哈哈,年轻人不错,顾老师的朋友就是懂礼貌,知道心疼人啊。不过一杯茶那还是要的,你先仔细看,我给你们倒茶去。”
拗不过老人的执拗,张天元就放弃了,让他去泡茶,自己则在店里看了起来。
老人家一边泡茶,一边叹着气说道:“这位小先生,这有两三年了,你还是头一个来我店里询问熬鹰护具的事情的。这个行业啊,真得是不行了。这些东西摆在这里,我那孙子早就想要给扔了,说这些肯定没人要的,摆在那里也是占地方。我死活不让扔,他才留着了,可是我也指望能卖出去的,虽然这些都是我亲手做出来的非常满意的物件,可现在这个社会,已经用不着了啊。”
“老爷子,您不懂,随着社会的发展,总有些新东西要进入我们的生活,也总有些旧事物要走到尽头,只愿传统的老手艺得到的关注能够多一些,消失的行业能够少一些就行了,您这个是必须得消失了啊。”正说话呢,从街道旁边转过来一个年轻人,大概也就是不到三十岁的样子,长得略胖,手里边拿着一个肉夹馍,塑料袋里面还装着一个。(未完待续……)
“对,听说过啊,我还用过呢,那玩意儿贼贵了,我那个钢笔是路上捡的,也不知道哪个有钱人掉的。不过那个时候我可没学好,没上交,而是自己拿来用了,反正也不知道交给谁,我们班很多同学捡到东西交给老师之后,老师就自己拿去用了。”张天元笑着说道,拾金不昧这一点好像在小时候的张天元身上真没体现出来,不过他那个时候真不知道该交给谁啊,他农村的,上初中的时候还没见过警察叔叔长什么样呢,到了高中,学校里经常有打架的,到了那个时候才经常看到警察叔叔,不过都挺凶的。
“在建国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如今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也因此,我们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而到了现在,钢笔基本上在学生们的手中都绝迹了,这修钢笔的师傅。也是等于失业了,又一个职业就这么渐渐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这个我倒不是很熟悉。因为我那钢笔后来丢了,不知道扔哪儿去了。不过我对两样职业,倒是记得非常清楚,这其中一个就是爆米花师傅,就那种好像大炮一样的机器,经常走街串巷的。‘闪开啦,响啦!响啦!’曾经这吆喝声,会招来一群好奇的小孩子东张西望,也会激起对面马路的行人警醒。这种声音是有穿透力的,是在中国人的心中无限回荡的。”
“还有一个就是补锅匠。这个我简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那个时候农村来了补锅匠,很多人都会拿着自己家的锅子出去修理,我们这些孩子也会出去看热闹的。”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微薄。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改善。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当然,大师傅是可以“通吃”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破锅烂碗,走在弄堂里。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十分热闹。有意思的是,把铝锅底换了,补锅匠还不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
补锅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你说的这两样我也熟悉,不过有个你绝对没听说过。”王政君说到这里,忽然坏笑了起来。
“您不会说的是掏粪工吧?”张天元皱了皱眉道。
“你听说过?”
“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啊,书本上整天说掏粪工人最光荣什么的。”
“是啊,公共厕所这个单纯解决人们‘方便’的场所,在这几十年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早的篷席茅坑变成了土垒的旱厕,又变成砖混结构水冲式厕所,到现在的景观式建筑;内部也从单纯设置方便之处,变成了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地方:衣帽钩、梳妆台、残疾人专用……”
“这个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却真实地记录下了时代进步足音,成为城市文明的象征;而掏粪工这个职业,也在时代大潮中随着公厕的变化,逐渐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逝在社会视线之外。其实掏粪工人还真就是很光荣的职业。”
“你们就别光荣了,我已经给老师傅打过电话了,他家就在帝都,距离这里也不远,小张你开着汽车吧,走,咱们去见见这老师傅,他说他手里有许多已经做好的护具,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直接买,不喜欢他再帮你做就是了。”正和王政君聊得开心呢,这边顾方舟就过来了,一边拽着张天元的胳膊一边说道。
“那王老,我跟顾老去见见这个掏粪工,哎呀,说错了,是渐渐这个做熬鹰工具的老师傅。您就先回博物馆吧,还有那些东西就先放这里,我会找个时间带回家去的,您就不用管了。”张天元其实之前还对这个老人没多大兴趣,不过刚刚跟王政君聊了那么多话题之后,他反而一下子来了兴趣了。
其实弹棉花匠、剃头匠、打铁匠、运煤工……这些人们曾经再熟悉不过的行业,随着时代的进步,正逐渐为新兴行业所取代,许多刻着时代印迹的老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即将消失的行业”,而熬鹰工具制作手艺人,只怕比这些行业消失的还要早啊,如今能够见到,那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车上的时候,张天元就问了顾方舟有关这老手艺人的事情。
顾方舟告诉张天元,这制作熬鹰的护具,其实需要的工具还是不少的,不过都是些普通的手动工具,没有一件事电动的,那个老手艺人到现在还保存着整整一套那样的工具呢。
当然了,那也是老手艺人全部的宝贝了,对于他来说,或许那已经不仅仅是工作,而成为了灵魂的一部分了吧。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在发展,熬鹰护具制作这个活儿是越来越难做了,以前还有些人可以偷偷摸摸养鹰,也需要这种护具,所以他们还能做,如今可就难办了,除非是外国人,或者是一些草原上的人,国家法律比较松的地方,他们还在熬鹰养鹰,也需要这护具,所以这服务其实暂时还有。
“你恐怕不知道吧,那些护具有些可是非常金贵的,如果因为一点点破损就要去做新的,那实在很互不划算,所以这个老师傅虽然说现在已经没有制作新护具了,但是还是经常会给一些人修理一下护具,他手艺好,修理出来的简直就跟新的似的,真得是相当不错。”顾方舟估计跟这个老人的关系不错,从他那赞赏的口吻之中就可以听得出来,他对这个老人的评价那是非常之高啊。
汽车驶入了帝都一个看起来比较老的小区,感觉这个小区像是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在帝都这个地方,估计都快跟不上时代了,很可能马上就要被拆除了吧。
这样的小区是比较可怜的,它们没有四合院的历史价值,没有新的高楼大厦的经济价值,所以也只有被拆的份儿。
这里有一下出售五金制品的小店,说是小店,因为真得很小,估计最多也就是五六个平房左右,店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各种五金制品。
像这样的小店倒是不少见,很多城市都有,不过这店里头摆放的一些特殊的东西,那就不是别的地方能看到的了,那个就是护具熬鹰用的护具。
张天元虽然不熬鹰,可是保护一下自己还是要的,看到这个时候,他整个眼睛都亮了。
“老人家,生意怎么样啊?”顾方舟走进了店里,对着一个枯瘦的老人问道。
这老人真得很瘦,感觉一阵风就能把他给吹跑了,张天元觉得这个老人最起码也有七八十岁的年纪了,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在这里开店啊,家里人就不担心吗?
“还凑合,还凑合。哎呦,原来是顾老师啊,赶紧里面坐,你看我这里乱的,也没有个宽敞的地方,我给您倒杯茶去?”老人的笑很有感染力,最起码张天元看了之后,总觉得非常舒服。
“老人家,您就别忙活了,我们不喝茶。我呢是想来买一套熬鹰的护具的,看到您这里就挂在店里,这些都卖吗?”张天元可不忍心让这老人去忙活,赶紧拦住说道。
“哈哈哈,年轻人不错,顾老师的朋友就是懂礼貌,知道心疼人啊。不过一杯茶那还是要的,你先仔细看,我给你们倒茶去。”
拗不过老人的执拗,张天元就放弃了,让他去泡茶,自己则在店里看了起来。
老人家一边泡茶,一边叹着气说道:“这位小先生,这有两三年了,你还是头一个来我店里询问熬鹰护具的事情的。这个行业啊,真得是不行了。这些东西摆在这里,我那孙子早就想要给扔了,说这些肯定没人要的,摆在那里也是占地方。我死活不让扔,他才留着了,可是我也指望能卖出去的,虽然这些都是我亲手做出来的非常满意的物件,可现在这个社会,已经用不着了啊。”
“老爷子,您不懂,随着社会的发展,总有些新东西要进入我们的生活,也总有些旧事物要走到尽头,只愿传统的老手艺得到的关注能够多一些,消失的行业能够少一些就行了,您这个是必须得消失了啊。”正说话呢,从街道旁边转过来一个年轻人,大概也就是不到三十岁的样子,长得略胖,手里边拿着一个肉夹馍,塑料袋里面还装着一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