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朱三,恳求大王准许,为先王守陵!”
帝辛眉头一凝,沉声道,“为何?是不愿意侍奉寡人吗?”
朱三摇了摇头,说道,“大王,臣接掌天候府多年,一直作为先王的影子,替先王调查和处理朝廷不方便介入的事情,肚子里装着无数的隐秘之事,一些事情一旦泄露出去,很有可能会引起朝野动荡,热议沸腾,故而,请大王准许臣前往殷墟,替先王守陵,把肚子里的秘密,一直烂在肚子里,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你的忠心,寡人是信得过的。”帝辛平静道。
“臣曾立誓,这辈子只做先王的臣子。替先王守陵,是臣最好的归宿。”朱三沉声道。
帝辛一怔,想起了上一世,朱三也曾这么对他说过:“替先王守陵,是臣最好的归宿。”
多么的似曾相识啊!
帝辛一阵恍惚,少许,他幽幽一叹,“也罢,既然如此,那寡人就准你去殷墟,替先王守陵,至于你的家人﹍﹍”
说道这里,帝辛便缄默了。
朱三是孤儿,已经没有了家人。
天候府的人,基本上都是帝乙收养的孤儿,他们奉帝乙为圣父,忠贞不二,朱三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罢了。
“请大王善待天候府内的弟兄们,他们这辈子只会忠诚于王室,大王若要他们死,他们绝不会皱一下眉头。这也是先王为大王您,留下的最宝贵的积蓄。”朱三叩首,随即长拜一下,转身离去。
尘归尘、土归土。
昔日的故人,又要少一些了。
帝辛轻叹,心情感到一阵的萧瑟。
四天后,吉时,封后大典在寿王殿内举行。
一袭鲜艳红袍的姜小媛,在四十六名侍女簇拥下,从轿子内走下,在一片沁人花瓣铺成的路上,缓步沿着台阶而上。
帝辛神色平静地看着一身红装的姜小媛,探出宽厚的手掌,握住了那只纤细的小手。
奉常耿夜,手持诏书,立于众臣面前,高喝道,“人王诏曰:孤恭奉王太后慈谕,姜氏淑慎性成,勤勉柔顺,世德钟祥,崇勋启秀。应正母仪于万国。着即册封为王后,钦此!”
“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高呼,齐齐跪拜。
姜桓楚老脸欣喜的望向姜小媛,自家女儿终于成王后了,母仪天下的王后!
四大诸侯,还有谁能出我左右?!
宣读完诏书,帝辛牵着姜小媛的手,给端坐着的王太后,奉了两杯茶。
“来,这是母后特地叫人从西方世界请来的一座送子菩萨像,祝愿你们夫妻二人和和美美,早生子女,也好让母后含饴弄孙。”王太后笑道。
“谢谢母后。”姜小媛清脆地应了一声。
“人王诏曰:白氏知书识理,贵而能俭,知书识理,贵而能俭,深慰孤心,着即册封为美人,钦此!”
“人王诏曰:崔氏﹍﹍”
封后之后,耿夜又宣布三份诏书,册封白雪儿、崔玉和王颖为美人。
至此,帝辛的四个女人,已经全部有了封号。
一个王后,三个美人。
“少,太少!”王太后暗道。
以前,帝辛还是世子时,王太后倒没那么着急,如今,帝辛继承大统,贵为人王,身边却只有四个女人。
对于王室来说,多子才是多福,但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想多子,就得拥有更多的女人,让那些女人,为王室产育后代。
“老幺,如今你已经贵为人王,按照祖制,也应该进行一次选秀了。”封后仪式结束后,王太后就迫不及待的叫帝辛来到椒玉殿商议。
“此事,全听母后安排。”帝辛说道。
“好,母后先给你张罗着,到时候秀女们入宫时,再让你随便的挑。”王太后轻笑道。
“对了母后,大哥二哥去哪了?”帝辛剥了一个橘子,自己吃了一个,剩下的递给了王太后。
“两天前就已经走了,回去了封国。我问你大哥为何不多住一段时间,他只说封国来信,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回去处理,但你大哥和二哥都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娘一眼就瞧出你大哥在说谎﹍﹍你们兄弟三人不会又闹什么矛盾了吧?”王太后看着帝辛的眼睛,问道。
帝辛摇了摇头,轻笑道,“哪有什么矛盾,许是真的封国有什么急事吧。”
“哦,这就好。这就好。”王太后点了点头,“对了,我听说你下旨抄了孔临湘的家?”
帝辛听后,眉头顿时一簇,“母后是怎么知道的?”
“你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朝中的事,母后本不该多话的,但是那个孔临湘,乃是出身于名门望族,青州孔家更是天下少有的圣贤之家,虽说孔临湘只是青州孔家的一个旁系子弟,但他在民间素有声望,即使是嫡族也对他敬重有加,你如今抄了他的家,会让青州孔家怎么想?天下读书人怎么看?”王太后道。
“孔家,位于东鲁,并非我大商士族,他怎么想,怎么看,并不重要。若孔家敢惹事,儿臣会告诉东伯侯,让他压一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所谓名门士族的。”帝辛冷酷道。
王太后张了张嘴,但终究没有深说。
“你父王常说,治国不可意气用事,士大夫和武将,是构建咱们大商的顶梁柱,缺一不可,受德需谨记。”
“儿臣明白了。”帝辛颔首道。
﹡﹡﹡﹡﹡﹡
“这几天寡人要出去一趟,朝中的事,就劳烦三公了。”勤政殿内,帝辛跪坐在御案后,对下方的闻仲、比干、商容说道。
“大王这是要去哪?”比干问道。
“冀州,有一些私事去办。”帝辛答道。
比干眉头一皱,沉声道,“君王无私事,敢问大王,您不远万里前去冀州,到底所谓何事?”
帝辛看着比干,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抹玩味般的轻笑,“王叔真想听?”
“臣请大王示下。”比干拱手道。
“寡人相中了一个女子,想要亲自去冀州,把她接到宫里来住。”帝辛如实道。
帝辛眉头一凝,沉声道,“为何?是不愿意侍奉寡人吗?”
朱三摇了摇头,说道,“大王,臣接掌天候府多年,一直作为先王的影子,替先王调查和处理朝廷不方便介入的事情,肚子里装着无数的隐秘之事,一些事情一旦泄露出去,很有可能会引起朝野动荡,热议沸腾,故而,请大王准许臣前往殷墟,替先王守陵,把肚子里的秘密,一直烂在肚子里,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你的忠心,寡人是信得过的。”帝辛平静道。
“臣曾立誓,这辈子只做先王的臣子。替先王守陵,是臣最好的归宿。”朱三沉声道。
帝辛一怔,想起了上一世,朱三也曾这么对他说过:“替先王守陵,是臣最好的归宿。”
多么的似曾相识啊!
帝辛一阵恍惚,少许,他幽幽一叹,“也罢,既然如此,那寡人就准你去殷墟,替先王守陵,至于你的家人﹍﹍”
说道这里,帝辛便缄默了。
朱三是孤儿,已经没有了家人。
天候府的人,基本上都是帝乙收养的孤儿,他们奉帝乙为圣父,忠贞不二,朱三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罢了。
“请大王善待天候府内的弟兄们,他们这辈子只会忠诚于王室,大王若要他们死,他们绝不会皱一下眉头。这也是先王为大王您,留下的最宝贵的积蓄。”朱三叩首,随即长拜一下,转身离去。
尘归尘、土归土。
昔日的故人,又要少一些了。
帝辛轻叹,心情感到一阵的萧瑟。
四天后,吉时,封后大典在寿王殿内举行。
一袭鲜艳红袍的姜小媛,在四十六名侍女簇拥下,从轿子内走下,在一片沁人花瓣铺成的路上,缓步沿着台阶而上。
帝辛神色平静地看着一身红装的姜小媛,探出宽厚的手掌,握住了那只纤细的小手。
奉常耿夜,手持诏书,立于众臣面前,高喝道,“人王诏曰:孤恭奉王太后慈谕,姜氏淑慎性成,勤勉柔顺,世德钟祥,崇勋启秀。应正母仪于万国。着即册封为王后,钦此!”
“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高呼,齐齐跪拜。
姜桓楚老脸欣喜的望向姜小媛,自家女儿终于成王后了,母仪天下的王后!
四大诸侯,还有谁能出我左右?!
宣读完诏书,帝辛牵着姜小媛的手,给端坐着的王太后,奉了两杯茶。
“来,这是母后特地叫人从西方世界请来的一座送子菩萨像,祝愿你们夫妻二人和和美美,早生子女,也好让母后含饴弄孙。”王太后笑道。
“谢谢母后。”姜小媛清脆地应了一声。
“人王诏曰:白氏知书识理,贵而能俭,知书识理,贵而能俭,深慰孤心,着即册封为美人,钦此!”
“人王诏曰:崔氏﹍﹍”
封后之后,耿夜又宣布三份诏书,册封白雪儿、崔玉和王颖为美人。
至此,帝辛的四个女人,已经全部有了封号。
一个王后,三个美人。
“少,太少!”王太后暗道。
以前,帝辛还是世子时,王太后倒没那么着急,如今,帝辛继承大统,贵为人王,身边却只有四个女人。
对于王室来说,多子才是多福,但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想多子,就得拥有更多的女人,让那些女人,为王室产育后代。
“老幺,如今你已经贵为人王,按照祖制,也应该进行一次选秀了。”封后仪式结束后,王太后就迫不及待的叫帝辛来到椒玉殿商议。
“此事,全听母后安排。”帝辛说道。
“好,母后先给你张罗着,到时候秀女们入宫时,再让你随便的挑。”王太后轻笑道。
“对了母后,大哥二哥去哪了?”帝辛剥了一个橘子,自己吃了一个,剩下的递给了王太后。
“两天前就已经走了,回去了封国。我问你大哥为何不多住一段时间,他只说封国来信,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回去处理,但你大哥和二哥都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娘一眼就瞧出你大哥在说谎﹍﹍你们兄弟三人不会又闹什么矛盾了吧?”王太后看着帝辛的眼睛,问道。
帝辛摇了摇头,轻笑道,“哪有什么矛盾,许是真的封国有什么急事吧。”
“哦,这就好。这就好。”王太后点了点头,“对了,我听说你下旨抄了孔临湘的家?”
帝辛听后,眉头顿时一簇,“母后是怎么知道的?”
“你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朝中的事,母后本不该多话的,但是那个孔临湘,乃是出身于名门望族,青州孔家更是天下少有的圣贤之家,虽说孔临湘只是青州孔家的一个旁系子弟,但他在民间素有声望,即使是嫡族也对他敬重有加,你如今抄了他的家,会让青州孔家怎么想?天下读书人怎么看?”王太后道。
“孔家,位于东鲁,并非我大商士族,他怎么想,怎么看,并不重要。若孔家敢惹事,儿臣会告诉东伯侯,让他压一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所谓名门士族的。”帝辛冷酷道。
王太后张了张嘴,但终究没有深说。
“你父王常说,治国不可意气用事,士大夫和武将,是构建咱们大商的顶梁柱,缺一不可,受德需谨记。”
“儿臣明白了。”帝辛颔首道。
﹡﹡﹡﹡﹡﹡
“这几天寡人要出去一趟,朝中的事,就劳烦三公了。”勤政殿内,帝辛跪坐在御案后,对下方的闻仲、比干、商容说道。
“大王这是要去哪?”比干问道。
“冀州,有一些私事去办。”帝辛答道。
比干眉头一皱,沉声道,“君王无私事,敢问大王,您不远万里前去冀州,到底所谓何事?”
帝辛看着比干,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抹玩味般的轻笑,“王叔真想听?”
“臣请大王示下。”比干拱手道。
“寡人相中了一个女子,想要亲自去冀州,把她接到宫里来住。”帝辛如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