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胖子完全没想到,李轩的知识储量这么丰富。
“李老弟,你对螃蟹知道得怎么这么多?”王胖子疑惑道。
李轩微微一笑,“这些都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蟹文化,我身为一个渔民,当然得要知道一些。”
“李老弟你的学识,实在是太渊博了。”王胖子佩服道。
李轩摆摆手,“渊博算不上,我就是学这个的,算是专业对口罢了。”
王胖子来了兴趣,“那感情好啊,李老弟,你给我好好讲讲这蟹文化呗。”
李轩撇撇他,非常纳闷,“你爱听这个?”
王胖子立刻摇头,“我对这个一点兴趣也不感,我只要有的吃就完了,但我是干餐饮的,现在也正是吃蟹的季节,我觉得我有必要了解一下。”
“原来是为了工作。”李轩点点头,“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一些。”
王胖子连忙掏出手机,打开记事本,“李老弟你说,我记笔记。”
李轩见王胖子这么正式,不由也正色起来。
其实有关螃蟹的知识,李轩知道的非常多。
李轩在脑海里,细细删选了一会后,才挑重点说道:“说起这蟹文化,我就想起,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中讲的一个关于吃螃蟹的经典故事。”
晋朝名士弼柞喜好饮酒吃蟹,曾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这样的名句。
弼柞醉酒吃蟹的姿态还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模彷的对象,吃螃蟹的风气由此带动。
随着唐朝、宋朝经济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变得精致起来,苏州成了全国食客汇集的地区,苏州的蟹,自然也就成了大家追捧的蟹。
《平江纪事》有记载:“吴中蟹味甚佳,而太湖之种差大,殻亦脆软,世称湖蟹第一”。
到了宋代,古人对螃蟹分类的诸多方法开始出现,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讨论烹饪螃蟹的专着。
螃蟹的菜品也相继问世,比如着名的“洗手蟹”、“蟹酿成”等。
前者是南方精致烹饪的典范,吃的是风雅;而后者是北方人豪迈的吃法,吃的是新鲜。
番茄
此外,蟹黄包、蟹肉馄饨等后世美食也在当时相继出现。
说到这里,李轩看了眼王胖子。
王胖子也顿时脸红不已。
原来在宋代时候,有关螃蟹的吃法,就已经形成菜系了。
亏他还在李轩面前卖弄说,明朝的沉万三,是这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微微一笑,继续道:“民国之初,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每年深秋必南下行医,其实他南下行医只不过是个幌子,吃螃蟹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王胖子眨眨眼睛,心底卧槽不断,你压怎么连这个都知道?
不就一个螃蟹的吃法吗?
竟然真被你从上古传说说到了今天。
李轩继续道:“这位老夫子更是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等。”
王胖子一听,顿时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哪六等?”
李轩知道,做生意的王胖子,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这个了,于是也不卖关子,直接道:“一等为湖蟹,阳澄湖出产的为一级。”
“邵伯湖、高邮湖出产的为二级。”
“二等为江蟹,芜湖出产的为一级,九江出产的为二级。”
“三等为河蟹,清水河出产的为一级、浑水河出产的为二级。”
“四等为溪蟹,五等为沟蟹,六等则为海蟹。”
王胖子皱了皱眉,一句胡说八道差点脱口而出。
合着海蟹是最下等的啊?那他这些大青蟹还要不要卖了?
不过一等蟹是湖蟹,王胖子却是承认的,特别是那阳澄湖大闸蟹,鲜盖百味,闻名天下,在这吃蟹的季节,更是一蟹难求。
市场上那些打着阳澄湖名号的螃蟹,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阳澄湖产的。
吃大闸蟹是一种季节性享受。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来。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美酒配美味,这是诗人情怀,也迎合了我国古人喜食鲜香的口味。
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
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
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
市场上的螃蟹有很多。
但真正能称为大闸蟹的,其实只有中华绒鳌蟹,而且个头要在四两以上。
大闸蟹之名有来头。
据说早年间苏州、昆山一带的捕蟹者,在港湾间设置闸门,闸用竹片编成,夜间挂上灯火,蟹见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闸,此时只需在闸上一一捕捉。
如此捉到的“傻螃蟹”便叫做大闸蟹。
家包天笑写过《大闸蟹史考》,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
苏州人家把蟹当做夜宵,所以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叫卖:“闸蟹来大闸蟹”。
这个“闸”字,音同“SA”,“SA”在吴地方言中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谓“SA蟹”,“SA”与“闸”就这样暗合着音韵流传到今天。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们对大闸蟹文化的沿袭从没间断过。
鲁迅先生曾称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勇士”。
谁是第一吃蟹人至今史无考证,但其美味已得到公认。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蟹情有独钟,也留下了许多着名的诗篇。
唐代着名诗人皮日休《咏螃蟹》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这首诗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着一个“蟹”字,短短几句写出螃蟹在海洋中的名声。
螃蟹肉上生骨的奇特长相,浑身是胆,在海底下横行。
螃蟹不仅入诗,也入画。
金风起兮蟹脚响,其意境本身就是国画的美。
王胖子若有所思的看着李轩手上那只基本被啃完的大青蟹,面露怪异,这玩意儿,竟然还有这么多说道的东西。
“李老弟,说实话,听你说完,我这只青蟹都有点舍不得吃了。”王胖子开玩笑道。
“李老弟,你对螃蟹知道得怎么这么多?”王胖子疑惑道。
李轩微微一笑,“这些都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蟹文化,我身为一个渔民,当然得要知道一些。”
“李老弟你的学识,实在是太渊博了。”王胖子佩服道。
李轩摆摆手,“渊博算不上,我就是学这个的,算是专业对口罢了。”
王胖子来了兴趣,“那感情好啊,李老弟,你给我好好讲讲这蟹文化呗。”
李轩撇撇他,非常纳闷,“你爱听这个?”
王胖子立刻摇头,“我对这个一点兴趣也不感,我只要有的吃就完了,但我是干餐饮的,现在也正是吃蟹的季节,我觉得我有必要了解一下。”
“原来是为了工作。”李轩点点头,“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一些。”
王胖子连忙掏出手机,打开记事本,“李老弟你说,我记笔记。”
李轩见王胖子这么正式,不由也正色起来。
其实有关螃蟹的知识,李轩知道的非常多。
李轩在脑海里,细细删选了一会后,才挑重点说道:“说起这蟹文化,我就想起,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中讲的一个关于吃螃蟹的经典故事。”
晋朝名士弼柞喜好饮酒吃蟹,曾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这样的名句。
弼柞醉酒吃蟹的姿态还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模彷的对象,吃螃蟹的风气由此带动。
随着唐朝、宋朝经济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变得精致起来,苏州成了全国食客汇集的地区,苏州的蟹,自然也就成了大家追捧的蟹。
《平江纪事》有记载:“吴中蟹味甚佳,而太湖之种差大,殻亦脆软,世称湖蟹第一”。
到了宋代,古人对螃蟹分类的诸多方法开始出现,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讨论烹饪螃蟹的专着。
螃蟹的菜品也相继问世,比如着名的“洗手蟹”、“蟹酿成”等。
前者是南方精致烹饪的典范,吃的是风雅;而后者是北方人豪迈的吃法,吃的是新鲜。
番茄
此外,蟹黄包、蟹肉馄饨等后世美食也在当时相继出现。
说到这里,李轩看了眼王胖子。
王胖子也顿时脸红不已。
原来在宋代时候,有关螃蟹的吃法,就已经形成菜系了。
亏他还在李轩面前卖弄说,明朝的沉万三,是这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微微一笑,继续道:“民国之初,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每年深秋必南下行医,其实他南下行医只不过是个幌子,吃螃蟹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王胖子眨眨眼睛,心底卧槽不断,你压怎么连这个都知道?
不就一个螃蟹的吃法吗?
竟然真被你从上古传说说到了今天。
李轩继续道:“这位老夫子更是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等。”
王胖子一听,顿时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哪六等?”
李轩知道,做生意的王胖子,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这个了,于是也不卖关子,直接道:“一等为湖蟹,阳澄湖出产的为一级。”
“邵伯湖、高邮湖出产的为二级。”
“二等为江蟹,芜湖出产的为一级,九江出产的为二级。”
“三等为河蟹,清水河出产的为一级、浑水河出产的为二级。”
“四等为溪蟹,五等为沟蟹,六等则为海蟹。”
王胖子皱了皱眉,一句胡说八道差点脱口而出。
合着海蟹是最下等的啊?那他这些大青蟹还要不要卖了?
不过一等蟹是湖蟹,王胖子却是承认的,特别是那阳澄湖大闸蟹,鲜盖百味,闻名天下,在这吃蟹的季节,更是一蟹难求。
市场上那些打着阳澄湖名号的螃蟹,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阳澄湖产的。
吃大闸蟹是一种季节性享受。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来。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美酒配美味,这是诗人情怀,也迎合了我国古人喜食鲜香的口味。
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
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
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
市场上的螃蟹有很多。
但真正能称为大闸蟹的,其实只有中华绒鳌蟹,而且个头要在四两以上。
大闸蟹之名有来头。
据说早年间苏州、昆山一带的捕蟹者,在港湾间设置闸门,闸用竹片编成,夜间挂上灯火,蟹见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闸,此时只需在闸上一一捕捉。
如此捉到的“傻螃蟹”便叫做大闸蟹。
家包天笑写过《大闸蟹史考》,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
苏州人家把蟹当做夜宵,所以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叫卖:“闸蟹来大闸蟹”。
这个“闸”字,音同“SA”,“SA”在吴地方言中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谓“SA蟹”,“SA”与“闸”就这样暗合着音韵流传到今天。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们对大闸蟹文化的沿袭从没间断过。
鲁迅先生曾称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勇士”。
谁是第一吃蟹人至今史无考证,但其美味已得到公认。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蟹情有独钟,也留下了许多着名的诗篇。
唐代着名诗人皮日休《咏螃蟹》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这首诗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着一个“蟹”字,短短几句写出螃蟹在海洋中的名声。
螃蟹肉上生骨的奇特长相,浑身是胆,在海底下横行。
螃蟹不仅入诗,也入画。
金风起兮蟹脚响,其意境本身就是国画的美。
王胖子若有所思的看着李轩手上那只基本被啃完的大青蟹,面露怪异,这玩意儿,竟然还有这么多说道的东西。
“李老弟,说实话,听你说完,我这只青蟹都有点舍不得吃了。”王胖子开玩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