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根本所在。

    “陛下,臣以为,或可等宋青山回来,再做定夺!”

    “是矣!”

    “宋青山于海事,相当的精通,或有不同的见解!”

    三位阁老纷纷开口,皆是选择了推辞。

    倒不是他们不敢提意见,或是不敢担当,实在是因为此事,涉及面太大了!一直以来,整个朝廷对于开海,都是持有反对意见的。

    总体而言,是劳民伤财。

    浪费了太多的银子,又没有多少回报,实在是没必要。

    所以,诸多百官才会对此事,有着很大的意见。

    但,今时不同往日!

    尤其是宋青山揭露宁波私商一事,表面看来,只是彻查私商,可归根结底,那是在冲击朝廷的海禁之策啊!

    弘治皇帝自也会意。宋青山那混账的这一出大戏,确实令他惊骇不已。

    私商,恐怖如斯啊!

    继而导向的,便是开海禁。

    而开海禁,又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既如此,明日早朝,朕再问问其余百官的意见。”弘治皇帝暗暗叹息。

    之前,宋青山那混账被百官牵着鼻子走,可当宁波之事暴露,被牵连的,那可是整个朝堂啊!

    翌日,早朝。

    弘治皇帝眼见百官皆是静默,主动开口道:“朕,思来想去这私商的根本在于海禁故而,朕欲开海禁,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唰!

    百官哗然!

    因宁波一件小事,竟致使皇帝陛下要更改大明之国策吗?

    “启禀陛下!”

    下侧,刘大夏站了出来:“臣以为,开海禁,不可取也!”

    弘治皇帝有些不悦。

    开海禁,乃是相当大的要事,自是不能草草定夺。

    之所以在朝堂提及,也只是简单的与百官商议一番。

    结果,他这边声音刚落下,刘大夏就站了出来,直接予以否定,浑然不顾他这个君王的威仪。

    他顿了顿,沉声道:“刘爱卿,何出此言啊?”

    刘大夏不紧不慢道:“海禁,乃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坏了祖宗规矩,乃是大不孝啊!”

    这一个字,可谓是相当的精髓!

    大明,以孝治天下。

    身为君王者,岂能不孝?

    宝座之上,弘治皇帝看似不动声色,实则已厌烦之际,心里恨不得妈卖批。刘大夏这一招,着实恶心,而他,却又无可奈何。

    这也是有明以来不成文的规矩,诸多言官敢说敢言,丝毫不怕得罪君王。因为,这是直,是忠君爱国的体现。

    故而,君王即便不悦,也得忍着,有时还要恶心自2己夸赞几句。

    刘大夏见状,继续道:“其二,经商,乃是贱业,大行商道,亦是坏了祖宗规矩啊!”

    弘治皇帝眼神有些明灭。

    这也是先前大明的国策,重农抑商。

    只不过,随着经商带来的诸多好处,文武百官已很少有人提及此事。刘大夏这个时候又拿此事说话,态度已十分明显坚决反对开海禁。

    “其三!”

    百官前方,刘大夏再度开口:“我大明物华天宝,若开海禁,诸多行商便会将无数的物产售卖出去,这物产减少,百姓们便会民不聊生!”

    弘治皇帝平静了几分。

    此一点,确有道理。

    行商将大明的货物都卖了出去,大明的物产自会减少。

    譬如粮食,本来粮食就短缺,若再行外售,诸多百姓岂不是要饿死?如此一来,岂不是意昧着这开海禁,并不可行?

    他有些质疑。

    “其四!”

    刘大夏再度开口:“商人图利,只要有利可图,便相当的肆无忌惮,此一点在此番宁波一事上以昭然若示。”

    “陛下试想,一旦开海,这些行商出了海,到了其他四方诸国,为了利,是否也会招摇撞骗,四处惹事呢?”

    “而若如此,得利的,是商人,可有损的,那便是我大明的威仪了啊!”

    说着,已是眼眶通红。

    他痛心疾首一般道:“陛下,这开海禁,百害而无一利,实在使不得啊!”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一开始,其余百官对刘大夏的行径,心底,本是鄙视的。

    此人卖直取名,历来已久。

    就如方才,皇帝陛下刚开口,便直接驳斥相当的不要脸。

    可听了此番话之后,一些人不由得暗暗点头。

    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其中利害关系,陈述的十分得当。

    于是,一些人跟着开口。

    “陛下,臣以为,刘公言之有理!”

    “这海禁,确实开不得!”

    “臣,附议!”

    片刻之间,二三十大员纷纷出声。

    宝座之上,弘治皇帝只觉得一股压力,迎面而来。

    看这架势,文武百官俱是反对的啊!

    若如即便他身为君王,怕也不能强行开海了。

    而后,他更是疑惑不已。

    宋青山那小子在宁波,搞出这般大的阵仗,其中的深意,自然是给朝廷这边压力,继而促成开海。

    可既然开海有着如此多的弊端那小子有为何会如此卖力的与朝廷施压呢?

    暗暗叹了口气,弘治皇帝平静开口:“若不开海,朝廷,应如何应对诸多私商呢?”

    问题,回到了原点。

    那私商,太过疯狂了!

    大行乱走之道,于朝廷的律法置于不顾,朝廷这边,总不能不管不顾吧?下侧,刘大夏终于松了口气。

    先前,他数次在宋青山的手下吃了败仗,此一刻,终于是扳了回来。

    因为他猜到了宋青山的意图,于是早就准备了诸多说辞,悄无声息之间,而事实上,他也觉得自己说的十分有道理。

    阻止陛下开海,为的,可是这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一瞬间,他挺起腰杆,整个人仿佛都神气了许多。

    “启禀陛下,此事,十分简单。”

    刘大夏捋着胡子,淡淡道:“只需命先前镇守海盗的将士们,严行查探涉及私商之人严行看管,定能大大减少,以至于杜绝私商!”

    “臣以为然命诸多将士以及各地官府,联合管控,定能杜绝私商。”有人附和。

    “臣,附议!”

    这一下,几乎所有的大员都跟着开口。

    先前,这些私商是由各地官府管控的,若是加上诸多将士,自然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位阁老倒是沉默着,没有轻易表态。

    那刘大夏说的固然有道理,可宋青山如此大张旗鼓,也定然会有一定的道里。

    一切,还要等宋青山回来,询问之后再做定夺。

    而弘治皇帝见状,也是暗感无奈。

    或许,也只能如此了吧?

    他想了想,又问道:“此番,宁波的诸多私商,理应如何处置啊?”

    刘大夏早就胸有成竹:“臣以为,可以诸多私商罪责定罪,当斩则斩,当判则判!”

    私商的人数太多了,足有三千余人,自是不能将所有人都斩杀。

    所以,要从中选取一些主谋诛杀,其余人等,因罪判刑。

    “既如此,那便将那宁波的诸多私商,交由官府处置吧!”

    弘治皇帝有些疲倦的开口,而后,便准备退朝。

    可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忽而想起。

    “启禀陛下,臣以为,宁波私商,理应无罪放人!”

    刷!

    一言激起千层浪。

    私商?无罪放人?

    简直满口胡言!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宋青山柔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竹杖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43章 一派胡言-宋青莲照片,宋青山柔柔,笔趣阁并收藏宋青山柔柔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