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谧的夜,朱允炆独自一人在乾清宫的寝宫里安息。
巨大的床给了朱允炆不适应感,本来可以从容入眠的他,反而失眠了一夜。
在这失眠的一夜中,朱允炆慢慢的一件件盘点自己做过的事情。然后再去想,到底有什么事情,自己还需要去做……
“解放那些被困在土地几千年的农民、还有摊丁入亩一条鞭法,这些都是现在极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现在虽然是大明的chun天,气候环境都比较适宜。但是未来有一个小冰河时期来考验大明,这个完全可以说是大明的死劫。”朱允炆默默的想。
历史上崇祯之亡,**和天灾的比例绝对可以说是各占一半。但是这些天灾,是他绝对不可能避免的。他只能通过留下人治的章程,让大明延续下去。
“就算大明完蛋了,至少不能让那群狗拿到!”这是朱允炆最后的底线,“那么这样的话,自己还要鼓励向关外移民,这才是一个关键。直接防范于未然,我炎黄子孙的大杀器,为何不用?”
确实,强大的包容和同化能力,就是整个炎黄子孙最大的武器。历史上某民族通过恶心的乱*伦和近亲婚姻才战战兢兢的统治了三百年不到,但是在被一次起义落下台后,最后还是沦落到几乎被融合的境界。
还有很多事情去做啊。朱允炆想。
现在大明的邻居相对安分,但是朱允炆也不准备让他们安分下去了。非我族裔,其心必异。这才是朱允炆奉行的观点,他就是想让炎黄子孙强大的包容xing和种族同化能力去让这些土地,全部收归大明,收归天朝。
现在的朱元璋,还是横在我之前的一座大山啊……朱允炆默默地感叹,他知道虽然朱元璋这座大山为朱允炆他自己遮挡了很多,比如来自藩王的压力。
现在朱允炆就是妥妥的矛盾。先是朱元璋不死,根本没有办法改革。但是朱元璋死掉的话,这个藩王的问题,朱允炆也根本没法去解决。而且没有朱元璋的威严,说不定就开始打展反旗了。反正现在朱允炆可以说和他的好叔叔们基本已经算公开闹翻了……
倒是削藩的路数,现在该变一变了……朱允炆翻了一个身,倒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之前他去做的,或者借用朱元璋的手做的,都是类似温水煮青蛙的那种,可以说主体都是很温和的,而且很慢,都是开始潜移默化的去改变。
推恩令……朱允炆想到了这起源于先汉时期的政策,可以说这个政策加上刀兵。直接出了先汉的藩王问题。而且当时的藩王的实力和势力都远远的大于现在大明的诸王。最多现在就少数几个藩王有领军作战的能力,但是这指挥能力也不能说明一切……
现在让朱允炆对未来最吃不准的就是历史上靖难中朱棣那逆天一般的运气。每次朱棣将要被俘虏,总是有一波天灾救了他。现在这种运气的成分,朱允炆实在不知道存不存在。反正他是就针对历史上记载的靖难中朱棣人品爆发的地方,准备进行防范。比如为部队布置足够的防寒衣服,在山东各地做好粮草储备什么的。这都是朱允炆未来要做的。
一项一项来……朱允炆现在也实在闹不清自己要在未来杂杂碎碎的做多少事,但是不论怎么说,这些杂杂碎碎的事情肯定不少。
还有都城……这也是朱允炆头疼的。其实他知道江南的环境很容易让官员堕落,但是他实在也不想离开这座城市。毕竟他前世就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不想这座伤感之都的伤感继续延续。其实迁都到西安或者北平,都是很好的嘛选择,但是让朱允炆不舒服的就是这样又一次要废弃这个营造了许久的都城、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的都城、现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
又是一个翻身,朱允炆又一次想到了火器。大明威震四方的神机营其实已经具有了雏形,现在自己就应该想办法将这些火器改进改进再改进。因为未来无论如何都是热战争的年代。现在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改良他们,可以让大明少在未来走那些弯路,让炎黄子孙永远高昂着头颅!
想到这里,朱允炆突然又意识到,现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在葡萄牙或者是西班牙,哥伦布已经准备开始他前往“印度”的旅程。
“这马三保,还是要把他找出来啊!”朱允炆默默的点点头说道。
不是只有他可以去下西洋,而是他有下西洋的勇气和yu望。让这个领头人带出一帮航海的脑残粉的时候,就是马三宝的成功!
想到这里,朱允炆突然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床上翻起,穿上了衣服,径直走到了书房。
笔墨纸砚是备的好好的,即使在乾清宫没人的时候这笔墨纸砚都是备齐的,像纸还经常换新。朱允炆也不想劳烦什么人,虽然有太监在门外守候,但是他还是自己动手磨了墨。
然后就是提笔疾书。
先是一道鼓励移民的手谕,鼓励农民移居关外,给予种子、同时免徭役,三年免除赋税。开垦多少土地就算是你获得多少土地……
其实朱允炆知道这样的移民政策朝廷并没有什么得利,但是在大量移民移居关外的时候,大明也就完成了对关外的控制。
然后就是大明朝廷体系里的配套工作,又是一张手谕,令辽东都司不得阻拦移民,不得为难农民。同时昭告所有州县,要是有意移民的人来申请路引,一律不得刁难。
“来人啊,将这两张手谕送到内阁,让内阁草拟圣旨颁行!”在写完手谕之后,朱允炆又补了一张备注的纸条,然后喊来了当值的小太监取走了两张手谕和纸条送到内阁,自己从后面书架里抽出一本周易就开始看了起来。
今ri内阁当值的正是黄子澄,先是云奇催速度安排大婚,又是这张手谕,搞的他实在有些发昏。但是他在丢下了大婚的事情之后认真的看了看着两张手谕,再去看看朱允炆留下的一张纸条,突然有些明白了什么。
巨大的床给了朱允炆不适应感,本来可以从容入眠的他,反而失眠了一夜。
在这失眠的一夜中,朱允炆慢慢的一件件盘点自己做过的事情。然后再去想,到底有什么事情,自己还需要去做……
“解放那些被困在土地几千年的农民、还有摊丁入亩一条鞭法,这些都是现在极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现在虽然是大明的chun天,气候环境都比较适宜。但是未来有一个小冰河时期来考验大明,这个完全可以说是大明的死劫。”朱允炆默默的想。
历史上崇祯之亡,**和天灾的比例绝对可以说是各占一半。但是这些天灾,是他绝对不可能避免的。他只能通过留下人治的章程,让大明延续下去。
“就算大明完蛋了,至少不能让那群狗拿到!”这是朱允炆最后的底线,“那么这样的话,自己还要鼓励向关外移民,这才是一个关键。直接防范于未然,我炎黄子孙的大杀器,为何不用?”
确实,强大的包容和同化能力,就是整个炎黄子孙最大的武器。历史上某民族通过恶心的乱*伦和近亲婚姻才战战兢兢的统治了三百年不到,但是在被一次起义落下台后,最后还是沦落到几乎被融合的境界。
还有很多事情去做啊。朱允炆想。
现在大明的邻居相对安分,但是朱允炆也不准备让他们安分下去了。非我族裔,其心必异。这才是朱允炆奉行的观点,他就是想让炎黄子孙强大的包容xing和种族同化能力去让这些土地,全部收归大明,收归天朝。
现在的朱元璋,还是横在我之前的一座大山啊……朱允炆默默地感叹,他知道虽然朱元璋这座大山为朱允炆他自己遮挡了很多,比如来自藩王的压力。
现在朱允炆就是妥妥的矛盾。先是朱元璋不死,根本没有办法改革。但是朱元璋死掉的话,这个藩王的问题,朱允炆也根本没法去解决。而且没有朱元璋的威严,说不定就开始打展反旗了。反正现在朱允炆可以说和他的好叔叔们基本已经算公开闹翻了……
倒是削藩的路数,现在该变一变了……朱允炆翻了一个身,倒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之前他去做的,或者借用朱元璋的手做的,都是类似温水煮青蛙的那种,可以说主体都是很温和的,而且很慢,都是开始潜移默化的去改变。
推恩令……朱允炆想到了这起源于先汉时期的政策,可以说这个政策加上刀兵。直接出了先汉的藩王问题。而且当时的藩王的实力和势力都远远的大于现在大明的诸王。最多现在就少数几个藩王有领军作战的能力,但是这指挥能力也不能说明一切……
现在让朱允炆对未来最吃不准的就是历史上靖难中朱棣那逆天一般的运气。每次朱棣将要被俘虏,总是有一波天灾救了他。现在这种运气的成分,朱允炆实在不知道存不存在。反正他是就针对历史上记载的靖难中朱棣人品爆发的地方,准备进行防范。比如为部队布置足够的防寒衣服,在山东各地做好粮草储备什么的。这都是朱允炆未来要做的。
一项一项来……朱允炆现在也实在闹不清自己要在未来杂杂碎碎的做多少事,但是不论怎么说,这些杂杂碎碎的事情肯定不少。
还有都城……这也是朱允炆头疼的。其实他知道江南的环境很容易让官员堕落,但是他实在也不想离开这座城市。毕竟他前世就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不想这座伤感之都的伤感继续延续。其实迁都到西安或者北平,都是很好的嘛选择,但是让朱允炆不舒服的就是这样又一次要废弃这个营造了许久的都城、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的都城、现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
又是一个翻身,朱允炆又一次想到了火器。大明威震四方的神机营其实已经具有了雏形,现在自己就应该想办法将这些火器改进改进再改进。因为未来无论如何都是热战争的年代。现在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改良他们,可以让大明少在未来走那些弯路,让炎黄子孙永远高昂着头颅!
想到这里,朱允炆突然又意识到,现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在葡萄牙或者是西班牙,哥伦布已经准备开始他前往“印度”的旅程。
“这马三保,还是要把他找出来啊!”朱允炆默默的点点头说道。
不是只有他可以去下西洋,而是他有下西洋的勇气和yu望。让这个领头人带出一帮航海的脑残粉的时候,就是马三宝的成功!
想到这里,朱允炆突然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床上翻起,穿上了衣服,径直走到了书房。
笔墨纸砚是备的好好的,即使在乾清宫没人的时候这笔墨纸砚都是备齐的,像纸还经常换新。朱允炆也不想劳烦什么人,虽然有太监在门外守候,但是他还是自己动手磨了墨。
然后就是提笔疾书。
先是一道鼓励移民的手谕,鼓励农民移居关外,给予种子、同时免徭役,三年免除赋税。开垦多少土地就算是你获得多少土地……
其实朱允炆知道这样的移民政策朝廷并没有什么得利,但是在大量移民移居关外的时候,大明也就完成了对关外的控制。
然后就是大明朝廷体系里的配套工作,又是一张手谕,令辽东都司不得阻拦移民,不得为难农民。同时昭告所有州县,要是有意移民的人来申请路引,一律不得刁难。
“来人啊,将这两张手谕送到内阁,让内阁草拟圣旨颁行!”在写完手谕之后,朱允炆又补了一张备注的纸条,然后喊来了当值的小太监取走了两张手谕和纸条送到内阁,自己从后面书架里抽出一本周易就开始看了起来。
今ri内阁当值的正是黄子澄,先是云奇催速度安排大婚,又是这张手谕,搞的他实在有些发昏。但是他在丢下了大婚的事情之后认真的看了看着两张手谕,再去看看朱允炆留下的一张纸条,突然有些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