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谋,这就是不折不扣的阳谋。”
韩家族长此时满脸铁青的砸碎了茶盏。
“没想到弘文帝居然会来这么一手,好狠,好毒。”
没错,陆杳杳的计策就是阳谋。
利用董家捐献十万石粮食的事做引子,让弘文帝提出立功德碑记录的旨意。
然后镇国公和文嵩韬先后响应。
从而利用百姓的舆论来逼迫世家献粮。
试想一下,功德碑立起来之后,第一个响应的董家,百姓们在看到后,会怎么想?
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觉得董家高义,尤其是北方那些灾民得知之后,必然会对董家感恩戴德。
这能累积到多少名声?
世家最看重的是什么?可不就是名声吗?
如果这功德碑上就董家一个世家捐献了,那么百姓会怎么想其他世家的人?
说出来的话,必然不会好听。
没有一个世家能坐得住。
尤其是韩家,他们可是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取代董家成为第一世家来的。
现状弘文帝来这么一手,捐不捐?
捐吧,就等于是中了弘文帝的计策,还要大出血才行。
不捐吧,那后果也会非常严重,届时别说取代董家,恐怕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韩家在东洲的名声都会跌落低谷。
这是真的狠啊。
至于为什么韩家族长说弘文帝这一手毒。
那是因为这是一次累积名声的好机会,世家之间必然会产生攀比。
要知道,世家之间也并非一团和气,只不过是平日没有大矛盾,大家伙都不想多事而已。
现在功德碑一出,就算知道这是阳谋,他们也必须往里面钻。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个累积好名声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很容易得到坏名声的危机。
捐少了,那么别人会说,看看某某家族,平日里多厉害啊,结果就这?
到那时候,出了血,还没得到好名声,你说着多气人?
所以结果必然是,就算流血各家也都会拼命的顶上去。
这摆明了就是要狠狠的再世家身上撕下一大块肉啊。
而且被撕了肉,还不一定就能得到好名声,怎么不叫一个狠,不叫一个毒?
......
“好手段,弘文帝这次真是好手段啊。”
吴家京城的负责人吴跃得到这个消息,也很无力。
“老爷,咱们要怎么办?”
“都已经如此了,还能怎么办?通知家族那边,调集十五万石粮食过来吧。”
“十五万石,这会不会太多了?董家都在十万。”
吴跃苦涩一笑。
“董家是第一个响应的人,情况跟咱们可不一样。”
“而且这十五万石多么?在我看来,这并不多,甚至还远远不够。”
“咱们这位陛下,这一次是打算狠狠的再世家身上割一大块肉啊。”
同样的事,再罗家那边也在上演,罗家的负责人罗善平亲自写了一封书信,让下人送回家族。
罗家作为东洲最大的粮商,自然也不能少捐。
罗善平书信中所说的是二十万石。
最后才是韩家。
为什么说他们最后呢?
没办法,韩族长不甘心啊,他不甘心被弘文帝如此轻描淡写的就拿走那么多粮食。
然而,也没有办法,再得知吴家和罗家都开始行动了,并且都已经上报了朝廷捐献粮食的数量后,他不得不下决定。
“族长,要不咱们也给个十五万石算了,不多,也不少。”
“不行。”
韩族长咬牙切齿的继续道;“我韩家本就因为出生被别的世家看不上眼。”
“这一次必须要压制他们所有人才行。”
韩家是东洲建国之后,才慢慢崛起的家族,再底蕴上,远远比不上另外的三家。
再加上韩家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这不都想着要取代四大世家中最老牌的董家了吗?
这次可是较劲的时候,过去的韩家多么嚣张,现在这种情况,若是低了,指不定另外的几家怎么说他们呢。
“传我命令,让家族调集二十万石粮食,再加上五万两白银过来。”
“族长这不行啊,咱们家那有这么多粮食?”
韩家做的是盐业生意,粮食这一块并不算很多,若是让他们拿钱那另外的三家加在一起都不一定够他打。
但是粮食却不行,二十万石已经超过了韩家的极限。
“家族拿不出,难道买还买不到吗?”
“速速去办。”
都已经这么说了,还能怎么办?
随从应了一声退下。
......
御书房里,弘文帝听着王德的汇报,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想想他前面还在为粮食头疼不已,这一转眼,就得到这么多。
“万福真不愧是朕的福星啊,这一次又立了大功,朕真不知道要如何赏赐她了。”
王德心里也为陆杳杳感到高兴。
“郡主是个知足的,要不陛下就先记下,等以后郡主成婚之后,再给一个天大的恩赐。”
“也只能这样了。”
弘文帝点了点头,很快脸上的笑容就收敛了起来。
“世家,还真是让人低估了啊。”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目光泛着冷意。
别看这次世家给了这么多粮食,但是也让弘文帝见识到了世家的财富有多么可怕。
今年东洲的农业情况不好,大旱灾导致许多地方都颗粒无收。
国库都快空了,但是世家呢?
却能再这样的情况下,一出手就拿出这么多粮食。
他可不会觉得这些粮食是世家的极限,能如此拿出来的,很大可能会只是一小部分。
由此便能窥见世家的财富是多么的雄厚。
“董、吴、罗三家都是传承多年,再前朝就已经名声不俗,能有这样的底蕴老奴到是不觉得诧异。”
“唯独这韩家,老奴觉得非同一般。”
弘文帝眸子又是一冷。
确实,相比较前面三家来说,韩家传承还不到百年时间,就能力压三家,确实是非同一般。
看来这盐业真是一块大大的肥肉,瞅瞅给韩家提升得。
此时此刻,弘文帝心里更加坚定的要将韩家手里的盐业收归国家所有的想法。
就在这时,外头进来一个小内侍。
“陛下,户部尚书求见。”
“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老者快步从外面走进来。
“陛下,大喜,大喜啊。”
“爱卿莫急,且慢慢说,喜从何来?”
“老臣刚才又得到罗家负责人的消息,罗家愿意在原本的二十万石上,再多增加十万石粮食。”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