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董重、董承二人急匆匆往皇宫而去时,朝中百官已来到嘉德殿,见到了坐在主位的太子刘辩与殿内卢植、何苗、桓典几人,还有临朝听政的董太后与何皇后。
期间,虎贲中郎将崔钧、执金吾羊续亦来到嘉德殿。
见百官都到得差不多了,刘辩遂开始了他亲自主持的首次朝会。
只见他沉着脸环视一眼殿内群臣,沉声道:“昨夜宫内的骚乱,想必诸卿也已有所耳闻,昨晚深夜,父皇不幸驾崩,我本欲召诸卿进宫,商议国丧之事,不曾想大将军受身边人挑唆,欲趁机加害宫内宦官,遂领兵闯宫……虽说大将军是遭人教唆,但终归也是惹下了此等大事,不可姑息,我便罢免其官职,令其归府思过。”
短短几句话,他就将昨晚的恶性事件定了性,即何进是受身边奸人教唆。
对此,朝中百官虽然惊诧,但惊诧的却是何进竟然打算在先帝驾崩之夜行铲除宦官之举,倒也没怀疑何进造反,毕竟就何进那种前惧狼、后怕虎的性格,诛杀宫内宦官便久久犹豫不决,哪有效仿王莽的胆量。
同样,他们也不惊诧太子暗保了何进一手,毕竟两者终归是甥舅,只要何进并非真的想要造反,太子保他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更别说还有何皇后与何苗在。
相比之下,百官更惊讶于太子居然真的罢免了何进。
惊讶之余,百官也在沉思:率军闯宫乃是极其恶劣的事件,肯定要推出一个或几个人背锅,处死还不够,可能还要株连三族,既然何进要保,那么,谁来承担这件事的责任呢?
于是乎,一个人名逐渐浮现于百官的心中——司隶校尉袁绍!
果不其然,待刘辩平静地告诉百官他已罢免何进后,忽然大喝道:“司隶校尉袁绍,何在?!”
此时嘉德殿内,由曹纯率领羽林右骑暂时充当殿上卫士,在刘辩一声喝问后,曹纯便带着两名羽林骑装模作样地在百官中寻找袁绍的身影。
事实上,百官进殿的时候曹纯就在殿门外站着,袁绍在不在,曹纯又岂会没瞧见?不过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这不,曹纯在百官中扫了几眼后便抱拳对刘辩道:“太子,不见袁绍前来请罪,许是畏罪潜逃了!”
畏罪潜逃,罪加一等!
见此,太子借机发挥,拍案喝道:“袁隗!”
司空袁隗浑身一颤,赶忙出列匍匐在地,急声哭诉道:“太子息怒,臣冤枉,臣委实不知啊。”
太仆袁基见事不妙,也连忙出列叩地求饶,哭叙道:“太子,叔父与臣皆不知本初有此图谋,望太子明鉴。”
“……”
刘辩凝神盯着二人,半晌对张让道:“张让,将昨夜宫内的伤亡,念于诸卿。”
此时张让就躬身站在刘辩身侧,闻言朝后者鞠了一躬,旋即一边从转身面朝百官,一边怀中取出伤亡名册,尖着嗓子道:“昨夜,以司隶校尉袁绍为首的乱军杀入宫内,不分缘由、逢人便杀,杀死虎贲、郎卫、羽林共计千余,杀死寿安殿、黄龙殿、章德殿、承风殿、东观等值日宦官共计四五百人……”
听到‘东观’二字,杨彪、蔡邕、马日磾几人猛得抬头,脸上露出惊骇、难以置信之色。
要知道在东观任职的宦官,大多都是有学问、不参与朝政的宦官,可以说他们是与世无争,一心只想着与蔡邕、杨彪、马日磾等人校准观内的藏书,别看士人对宦官大多报以抵制、厌恶的态度,但是对于这些宦官却无厌恶,较为有名的有徐衍、郭耽、丁肃等人,杨彪、蔡邕、马日磾等人亦引为知己,平日里一同在关内校准藏书,闲时聚在一起小酌几杯,称得上是知己友人,此刻一听昨晚被乱军所害的宦官中,居然有在东观任职的宦官,杨彪、蔡邕、马日磾几人顿时色变,看向袁隗、袁基二人的眼神也出现了变化。
哪怕他们也知道,昨晚宫内的骚乱多半是袁绍教唆何进所为,与袁隗、袁基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不止杨彪、蔡邕几人,殿内百官在听到张让的讲述后,亦议论纷纷,甚至于摇头叹息,竟没有人对张让称袁绍率领的何进部曲为‘乱军’而辩驳什么。
毕竟他们也觉得这次何进与袁绍做得实在是过火了——杀宦官,你杀张让、赵忠、孙璋等十常侍啊,你杀普通的小宦官做什么?尤其是东观的宦官,那些可是亲近他们士人的宦官。
结果袁绍率领的这帮人闯进宫内后,不分缘由,只要看到宦官就杀,这不是乱军又是什么?
而袁隗、袁基听罢更是惊慌,一边在心中暗骂袁绍,一边连连使眼色让同僚代为求情,比如说马日磾与杨彪。
马日磾乃大儒马融的孙子,而袁隗娶了马融的女儿,因此二人乃是姑父与侄子的关系;而杨彪娶了司徒袁安的玄孙女,其妻乃袁绍、袁基、袁术的同族姐妹,论辈分也要唤袁隗一声叔父。今袁隗、袁基被袁绍牵连,暗中求救,二人自然不好袖手旁观。
可瞅着太子刘辩阴沉的面孔,二人亦不敢立即开口求情。
毕竟刘辩在他们看来可不是懦弱的幼主,反而相当有手段,刚被接回宫没几日便杖毙了房殿令冯禺与七八名小宦官,随后又巧妙引起张让与孙璋的决裂,将天下士人恨不得铲除的十常侍玩弄于鼓掌之上,甚至于渐渐将张让都收拾地服服帖帖,这等幼君纵使年幼,杨彪、马日磾亦不敢掉以轻心。
再者,这件事太过于恶劣,杨彪与马日磾也要为自己家族考虑,免得被牵扯其中。
他二人都不敢,其余朝中百官就更不敢了,唯一敢求情的恐怕也就只有蔡邕了,不过蔡邕还震撼于东观的宦官亦遭乱军毒手,心下也是恨及袁绍,暂时并未开口——毕竟刘辩也没说要将袁隗、袁基如何。
最后,还是卢植出面,替袁隗、袁基说了两句公道话:“太子息怒,大将军固然是受袁绍等人教唆,但臣以为此事当与司空、太仆无关……”
见卢植开口为他二人求情辩解,袁隗、袁基二人又惊又喜,一边高呼冤枉,一边感激地看向卢植。
然而卢植看都不看二人。
倒不是对二人有什么成见,实在是卢植恨及了袁绍,连带着对袁隗、袁基也有了成见,毕竟宫门被攻破,但凡是忠于汉室的臣子,都无法容忍这等恶行。
他之所以替二人求情,一来是觉得袁隗与袁基可能确实不知情,否则不太可能傻乎乎地等在宫门外,一来还是因为袁氏的影响力太大,不希望刘辩因为此事株连袁氏,而引起天下大乱。
事实上在训斥完何进后,刘辩回到玉堂殿,便与何苗、卢植、张让几人商议了如何处置袁绍以及袁氏的问题。
当时卢植便劝阻刘辩只处罚袁绍一人,莫要趁机收杀袁氏,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袁氏在天下的影响力太大,倘若将袁绍、袁隗、袁基等雒阳袁氏一支满门抄斩,又要诛袁氏三族,此刻在汝南的袁术势必要造反。
四世三公的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影响力是相当巨大的,倘若袁术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此刻见无人出面为袁隗、袁基二人求情,卢植才会站出来,免得太子刘辩恼恨之下,当真下令将袁氏株连,引起天下大乱。
卢植乃太子太师,刘辩登基之后便是太师,地位、尊贵朝中无人能及,他出面为袁隗、袁基求情,陆续才有与袁氏交好的百官顺势为二人求情,包括杨彪与马日磾。
在卢植的眼神示意下,刘辩终是放弃了冒险收杀袁氏的想法,喝问袁隗道:“袁隗,你当真不知袁绍图谋?”
袁隗连连拜道:“臣委实不知。”
见此,刘辩微微点头道:“好,我姑且信你,待抓到袁绍后,再作处置。”
说罢,他命二人起身,又吩咐执金吾羊续道:“太傅,我命城门校尉助你,于全城搜捕袁绍!”
“谨遵太子之命!”
羊续亦对袁绍十分不满,二话不说便领了命。
此时,刘辩的目光瞥向羽林中郎将桓典。
张让注意到刘辩,想起刘辩此前的暗示,忙道:“太子,昨夜乱军入宫,执金吾羊续、虎贲中郎将崔钧、羽林右监曹纯等人皆拼死与乱军作战,唯独不见羽林中郎将桓典,疑是与袁绍合谋。”
刘辩闻言目光一翻,喝道:“桓典可在?”
桓典在听到张让那番话后便暗道不妙,此刻又见太子喝问,忙出列跪倒在地,口称冤枉。
平心而论,桓典昨晚不算毫无作为,虽然一开始他得知何进、袁绍率军入宫,确实有暗助之意,并未第一时间召集羽林骑抵御,可当他发现乱军入宫后逢人便杀,他也意识到闹大了,连忙出面收拾,不止喝停被袁绍策说的羽林左骑卫士,还助羊续夺回苍龙门。
但因为昨晚之事,刘辩愈发迫切收回禁军的权柄,将士人的势力从雒阳几支禁军中剔除出去,又岂会放过桓典?毕竟历史上桓典同样也是不作为,才导致张让等人在绝境下将少帝与陈留王劫出城去,才使董卓有机会入主雒阳。
否则雒阳城高且坚,董卓哪能迅速进城,侵占了何进、何苗死后本该属于袁氏的成果?
单这件事,就决定刘辩对其没什么好感,更别说曹纯如今任羽林右骑,桓典不让位,曹纯怎么执掌整个羽林骑?
于是在卢植等人的一番求情后,刘辩顺理成章收回了桓典的权柄。
随后,他便将目光转向了卫尉杨彪……
期间,虎贲中郎将崔钧、执金吾羊续亦来到嘉德殿。
见百官都到得差不多了,刘辩遂开始了他亲自主持的首次朝会。
只见他沉着脸环视一眼殿内群臣,沉声道:“昨夜宫内的骚乱,想必诸卿也已有所耳闻,昨晚深夜,父皇不幸驾崩,我本欲召诸卿进宫,商议国丧之事,不曾想大将军受身边人挑唆,欲趁机加害宫内宦官,遂领兵闯宫……虽说大将军是遭人教唆,但终归也是惹下了此等大事,不可姑息,我便罢免其官职,令其归府思过。”
短短几句话,他就将昨晚的恶性事件定了性,即何进是受身边奸人教唆。
对此,朝中百官虽然惊诧,但惊诧的却是何进竟然打算在先帝驾崩之夜行铲除宦官之举,倒也没怀疑何进造反,毕竟就何进那种前惧狼、后怕虎的性格,诛杀宫内宦官便久久犹豫不决,哪有效仿王莽的胆量。
同样,他们也不惊诧太子暗保了何进一手,毕竟两者终归是甥舅,只要何进并非真的想要造反,太子保他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更别说还有何皇后与何苗在。
相比之下,百官更惊讶于太子居然真的罢免了何进。
惊讶之余,百官也在沉思:率军闯宫乃是极其恶劣的事件,肯定要推出一个或几个人背锅,处死还不够,可能还要株连三族,既然何进要保,那么,谁来承担这件事的责任呢?
于是乎,一个人名逐渐浮现于百官的心中——司隶校尉袁绍!
果不其然,待刘辩平静地告诉百官他已罢免何进后,忽然大喝道:“司隶校尉袁绍,何在?!”
此时嘉德殿内,由曹纯率领羽林右骑暂时充当殿上卫士,在刘辩一声喝问后,曹纯便带着两名羽林骑装模作样地在百官中寻找袁绍的身影。
事实上,百官进殿的时候曹纯就在殿门外站着,袁绍在不在,曹纯又岂会没瞧见?不过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这不,曹纯在百官中扫了几眼后便抱拳对刘辩道:“太子,不见袁绍前来请罪,许是畏罪潜逃了!”
畏罪潜逃,罪加一等!
见此,太子借机发挥,拍案喝道:“袁隗!”
司空袁隗浑身一颤,赶忙出列匍匐在地,急声哭诉道:“太子息怒,臣冤枉,臣委实不知啊。”
太仆袁基见事不妙,也连忙出列叩地求饶,哭叙道:“太子,叔父与臣皆不知本初有此图谋,望太子明鉴。”
“……”
刘辩凝神盯着二人,半晌对张让道:“张让,将昨夜宫内的伤亡,念于诸卿。”
此时张让就躬身站在刘辩身侧,闻言朝后者鞠了一躬,旋即一边从转身面朝百官,一边怀中取出伤亡名册,尖着嗓子道:“昨夜,以司隶校尉袁绍为首的乱军杀入宫内,不分缘由、逢人便杀,杀死虎贲、郎卫、羽林共计千余,杀死寿安殿、黄龙殿、章德殿、承风殿、东观等值日宦官共计四五百人……”
听到‘东观’二字,杨彪、蔡邕、马日磾几人猛得抬头,脸上露出惊骇、难以置信之色。
要知道在东观任职的宦官,大多都是有学问、不参与朝政的宦官,可以说他们是与世无争,一心只想着与蔡邕、杨彪、马日磾等人校准观内的藏书,别看士人对宦官大多报以抵制、厌恶的态度,但是对于这些宦官却无厌恶,较为有名的有徐衍、郭耽、丁肃等人,杨彪、蔡邕、马日磾等人亦引为知己,平日里一同在关内校准藏书,闲时聚在一起小酌几杯,称得上是知己友人,此刻一听昨晚被乱军所害的宦官中,居然有在东观任职的宦官,杨彪、蔡邕、马日磾几人顿时色变,看向袁隗、袁基二人的眼神也出现了变化。
哪怕他们也知道,昨晚宫内的骚乱多半是袁绍教唆何进所为,与袁隗、袁基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不止杨彪、蔡邕几人,殿内百官在听到张让的讲述后,亦议论纷纷,甚至于摇头叹息,竟没有人对张让称袁绍率领的何进部曲为‘乱军’而辩驳什么。
毕竟他们也觉得这次何进与袁绍做得实在是过火了——杀宦官,你杀张让、赵忠、孙璋等十常侍啊,你杀普通的小宦官做什么?尤其是东观的宦官,那些可是亲近他们士人的宦官。
结果袁绍率领的这帮人闯进宫内后,不分缘由,只要看到宦官就杀,这不是乱军又是什么?
而袁隗、袁基听罢更是惊慌,一边在心中暗骂袁绍,一边连连使眼色让同僚代为求情,比如说马日磾与杨彪。
马日磾乃大儒马融的孙子,而袁隗娶了马融的女儿,因此二人乃是姑父与侄子的关系;而杨彪娶了司徒袁安的玄孙女,其妻乃袁绍、袁基、袁术的同族姐妹,论辈分也要唤袁隗一声叔父。今袁隗、袁基被袁绍牵连,暗中求救,二人自然不好袖手旁观。
可瞅着太子刘辩阴沉的面孔,二人亦不敢立即开口求情。
毕竟刘辩在他们看来可不是懦弱的幼主,反而相当有手段,刚被接回宫没几日便杖毙了房殿令冯禺与七八名小宦官,随后又巧妙引起张让与孙璋的决裂,将天下士人恨不得铲除的十常侍玩弄于鼓掌之上,甚至于渐渐将张让都收拾地服服帖帖,这等幼君纵使年幼,杨彪、马日磾亦不敢掉以轻心。
再者,这件事太过于恶劣,杨彪与马日磾也要为自己家族考虑,免得被牵扯其中。
他二人都不敢,其余朝中百官就更不敢了,唯一敢求情的恐怕也就只有蔡邕了,不过蔡邕还震撼于东观的宦官亦遭乱军毒手,心下也是恨及袁绍,暂时并未开口——毕竟刘辩也没说要将袁隗、袁基如何。
最后,还是卢植出面,替袁隗、袁基说了两句公道话:“太子息怒,大将军固然是受袁绍等人教唆,但臣以为此事当与司空、太仆无关……”
见卢植开口为他二人求情辩解,袁隗、袁基二人又惊又喜,一边高呼冤枉,一边感激地看向卢植。
然而卢植看都不看二人。
倒不是对二人有什么成见,实在是卢植恨及了袁绍,连带着对袁隗、袁基也有了成见,毕竟宫门被攻破,但凡是忠于汉室的臣子,都无法容忍这等恶行。
他之所以替二人求情,一来是觉得袁隗与袁基可能确实不知情,否则不太可能傻乎乎地等在宫门外,一来还是因为袁氏的影响力太大,不希望刘辩因为此事株连袁氏,而引起天下大乱。
事实上在训斥完何进后,刘辩回到玉堂殿,便与何苗、卢植、张让几人商议了如何处置袁绍以及袁氏的问题。
当时卢植便劝阻刘辩只处罚袁绍一人,莫要趁机收杀袁氏,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袁氏在天下的影响力太大,倘若将袁绍、袁隗、袁基等雒阳袁氏一支满门抄斩,又要诛袁氏三族,此刻在汝南的袁术势必要造反。
四世三公的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影响力是相当巨大的,倘若袁术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此刻见无人出面为袁隗、袁基二人求情,卢植才会站出来,免得太子刘辩恼恨之下,当真下令将袁氏株连,引起天下大乱。
卢植乃太子太师,刘辩登基之后便是太师,地位、尊贵朝中无人能及,他出面为袁隗、袁基求情,陆续才有与袁氏交好的百官顺势为二人求情,包括杨彪与马日磾。
在卢植的眼神示意下,刘辩终是放弃了冒险收杀袁氏的想法,喝问袁隗道:“袁隗,你当真不知袁绍图谋?”
袁隗连连拜道:“臣委实不知。”
见此,刘辩微微点头道:“好,我姑且信你,待抓到袁绍后,再作处置。”
说罢,他命二人起身,又吩咐执金吾羊续道:“太傅,我命城门校尉助你,于全城搜捕袁绍!”
“谨遵太子之命!”
羊续亦对袁绍十分不满,二话不说便领了命。
此时,刘辩的目光瞥向羽林中郎将桓典。
张让注意到刘辩,想起刘辩此前的暗示,忙道:“太子,昨夜乱军入宫,执金吾羊续、虎贲中郎将崔钧、羽林右监曹纯等人皆拼死与乱军作战,唯独不见羽林中郎将桓典,疑是与袁绍合谋。”
刘辩闻言目光一翻,喝道:“桓典可在?”
桓典在听到张让那番话后便暗道不妙,此刻又见太子喝问,忙出列跪倒在地,口称冤枉。
平心而论,桓典昨晚不算毫无作为,虽然一开始他得知何进、袁绍率军入宫,确实有暗助之意,并未第一时间召集羽林骑抵御,可当他发现乱军入宫后逢人便杀,他也意识到闹大了,连忙出面收拾,不止喝停被袁绍策说的羽林左骑卫士,还助羊续夺回苍龙门。
但因为昨晚之事,刘辩愈发迫切收回禁军的权柄,将士人的势力从雒阳几支禁军中剔除出去,又岂会放过桓典?毕竟历史上桓典同样也是不作为,才导致张让等人在绝境下将少帝与陈留王劫出城去,才使董卓有机会入主雒阳。
否则雒阳城高且坚,董卓哪能迅速进城,侵占了何进、何苗死后本该属于袁氏的成果?
单这件事,就决定刘辩对其没什么好感,更别说曹纯如今任羽林右骑,桓典不让位,曹纯怎么执掌整个羽林骑?
于是在卢植等人的一番求情后,刘辩顺理成章收回了桓典的权柄。
随后,他便将目光转向了卫尉杨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