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过后,气候适宜,不热不冷,纵使是灵帝这等昏君也不好再荒废政务,难得在崇德殿处理起政务。

    在刘辩看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不知为何,张让却迟迟没有安排他去崇德殿,哪怕刘辩派赵淳去催促,张让也没有立刻安排。

    刘辩心中生疑,故作不在意地问赵淳道:“……除了父皇,崇德殿里还有什么人么?”

    赵淳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如实相告:“还有卢尚书。”

    刘辩心下顿时澄明,张让这是不想让他与卢植碰面。

    他心下冷哼一声,不悦想道:这个老东西还是欠敲打,事到如今居然还想左右我。

    想到这里,他故作急切地对赵淳道:“我等不及了,赵淳,你与我一同去崇德殿!”

    “呃……”

    赵淳有些犹豫,想要说些什么,却见刘辩眼睛一瞪:“唔?”

    立马,赵淳改了口:“是!小臣立刻安排。”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其实没什么好安排的,赵淳一个房殿令,又如何能安排刘辩去崇德殿与灵帝见面呢?

    直接闯过去就得了!

    片刻后,刘辩什么也没带,仅带着赵淳与两名小宦官,径直朝崇德殿而去。

    途中,有巡逻的禁卫好奇地观望他,毕竟刘辩当日当众杖毙房殿令冯禺一事,亦在宫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少现如今再没有说他‘几无帝王威仪’;相反,如今永乐宫那边说他是‘生性暴戾’、‘并非宽仁之君’。

    刘辩也懒得花精力去对付,毕竟那些人影响不了大势。

    约一炷香工夫后,刘辩、赵淳等人便来到了崇德殿,守在殿外的禁卫拦下了他,同时向殿内禀告。

    此时在崇德殿的殿内,灵帝与尚书卢植正在处理政务,从旁伺立着张让以及一名小宦官。

    忽然,有卫士入殿禀告:“陛下,史侯求见。”

    或许是这段对刘辩的印象逐渐转好,灵帝虽然有些意外但倒也没说什么,挥挥手道:“召入殿来。”

    倒是张让面色微变。

    少顷,刘辩便带着赵淳走入了殿内,躬身向灵帝行礼:“父皇。”

    灵帝放下手中的奏章,问道:“辩儿,你来做什么?”

    刘辩正色答道:“儿臣得知父皇在此处理政务,特来探望。”

    见此,哪怕张让心中不愿刘辩此刻前来,这会儿也只能帮刘辩说话,满脸笑容地对灵帝说道:“史侯孝顺,此乃陛下之福呀。”

    “呵。”灵帝笑了声,抬手指着坐在殿内的尚书卢植道:“与卢尚书见礼。”

    刘辩依言转身面向卢植,而此时卢植亦连忙站起,率先向刘辩行礼:“臣卢植,见过史侯。”

    “卢尚书。”刘辩拱手回礼,暗中观察对方。

    据他目测,这卢植年近五旬,发须、双鬓已有斑白不说,脸上亦遍布皱纹,但双目炯炯,整个人看起来颇为精神,最惊人的是,这位卢尚书天生给人一种刚毅坚卓、厚实和顺的感觉,不愧是当代君子与儒士的典范。

    说起来,其实这并非他首次与卢植见面,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在东观与这位卢尚书见过面了,只不过当时为了不引起十常侍的警惕,他并未与卢植过多接触,甚至还表现地对这位卢尚书不以为然的样子。

    但事实上,当今朝中群臣中,刘辩最敬重的就是这位卢尚书,熟悉此人事迹的他,很清楚这位贤臣忠诚、正直、清廉,不畏强权、不为私利,都说人无完人,但这位卢尚书却称得上是‘完人’,堪称毫无污点,连张让都拿其没有办法。

    也正因为如此,张让才如此忌惮卢植,不愿让刘辩与其接触。

    可惜张让也没有想到,刘辩可不会任由他摆布,这不,今日刘辩在没有提前知会张让的情况下就来到了崇德殿,打了张让一个措手不及。

    “史侯。”

    就在刘辩与卢植相互观察对方时,张让走到了刘辩身旁,小声说道:“陛下与卢尚书还要处理政务,不如史侯先到偏殿……”

    『我刚来你就想把我支走?』

    刘辩不留痕迹地瞥了一眼张让,心下决定待有机会肯定要好好敲打敲打这个老东西。

    不过眼下他却没空跟张让计较,回头对灵帝道:“父皇,能否让儿臣看看这些奏章?”

    “你想做什么?”灵帝不解问道。

    只见刘辩正色说道:“儿臣想学着处理政务,为父皇分忧,为我大汉贡献一份力。”

    听到这话,灵帝、张让、卢植三人神色各异。

    其中最疑惑的当属灵帝,一脸怀疑地打量着刘辩,显得有些犹豫。

    见此,刘辩向张让投以一个眼色。

    在这种情况下,张让也只能替刘辩说话,笑着说道:“史侯如此孝顺陛下,想要为陛下分忧,乃是陛下之福呀,陛下何不满足史侯的孝心呢?”

    灵帝思忖了一下,转头又问卢植道:“卢尚书怎么说?”

    “臣不敢妄言此事。”卢植看了一眼刘辩,拱手说道:“不过臣觉得,史侯虽年幼,但迟早要接触政务,早些接触,应该也无妨碍。”

    说完这话,他与张让对视一眼,旋即二人都皱起了眉头。

    显然,这两人怕是没想过有朝一日竟会在意见上达成一致。

    见卢植与张让都认可,灵帝也就答应了,当即命人搬来一张小案,让刘辩坐在案后翻阅群臣的奏章。

    当然,是那些已被灵帝、卢植批阅过的奏章,算是学习。

    待谢过灵帝后,刘辩在那张小案后坐下,翻阅起张让亲自搬至他案上的那些奏章。

    这些奏章,都是两京及地方官员上呈的,所述自然不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就比如刘辩最先翻阅的这份奏章,就是中牟令许邯上奏的。

    之前的中牟令落皓,在荥阳贼攻打中牟时遇害,虽然朝廷派刘辩的二舅、河南尹何苗率军大破荥阳贼,但荥阳、中牟当地的建设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新任的中牟令许邯上奏朝廷,恳请朝廷免当年税收,同时希望朝廷发粮赈济。

    最后是卢植的批复,允调河南之粮救济中牟。

    第二份则是京兆尹上奏,言长安未央宫有一座宫殿因失修而坍塌一角,伤及数人,请示是否兴修宫殿。

    最后是灵帝的批复,令立即翻修宫殿。

    第三份则是弹劾,荥阳令杨松弹劾侍御史郑泰纵容家仆,于荥阳贼作乱后贱收田地,为祸乡里。

    这一看,刘辩就怀疑这应该是十常侍对士人的反击,毕竟侍御史郑泰与尚书卢植都是士人的领袖级人物,十常侍在郑泰身上找不到把柄,便将主意打到其亲眷、家仆身上,也不奇怪。

    最后则是卢植的批阅,着御史彻查此事。

    接下来的时间,刘辩一连翻阅了十几份奏章,说实话,这些奏章确实让他感觉有点没劲,同时也感觉有点怀疑,谁让这些奏章中最大的事就是翻修未央宫与弹劾侍御史郑泰呢?难道这天下就真的这么太平?

    刘辩不留痕迹地瞥了一眼张让,心下怀疑张让私下藏匿了一些奏章。

    别看卢植是尚书,但作为灵帝的宠臣,张让却能在卢植之前接触到这些地方的奏章,甚至于,灵帝与卢植所批阅的奏章,可能还是张让‘筛选’过的。

    否则,这些奏章中为何不见有地方官员举报、弹劾十常侍的兄弟、门客?为何没有天灾、兵乱?

    在刘辩的印象中,中平四年可不是什么天下太平的年份,先后有西凉韩遂、渔阳张纯、长沙区星以及南匈奴的叛乱,后几件可能暂未发生,但西凉的叛乱可是前两年就发生了,但奇怪的是,刘辩却没有看到相关上报。

    就在刘辩暗暗猜测之际,灵帝忽然放下奏章,做了一个伸展筋骨的动作。

    张让连忙说道:“陛下莫不是倦了?不如到内殿歇息片刻?”

    看得出来,被酒色掏空身体的灵帝确实有点倦了,点点头回应了张让的建议,转头见刘辩还在认真的翻阅奏章,便说道:“辩儿,朕到内殿小憩,你若是也倦了,便回殿歇息吧。”

    刘辩瞥了一眼躬身立于灵帝身旁的张让,心下暗喜:张让不在,这岂不就是接触卢植的大好机会么?

    于是他连忙说道:“父皇,儿臣还不倦,还想再观阅片刻。”

    灵帝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起身朝内殿而去,倒是旁边的张让皱眉看了一眼刘辩,又看看卢植,神情显得有些焦虑。

    但最终,张让还是跟着灵帝一同去了内殿。

    灵帝与张让这一走,刘辩立刻抖擞精神,将目光投向了卢植。

    虽说身旁还有赵淳在,但赵淳基本上可以视为他的人,只要别做地太明显,让赵淳起疑即可——毕竟卢植的名头太响亮,对宫内宦官的威慑力太强,若刘辩拉拢地太过明显,赵淳也难免会起疑。

    或许是感觉到了刘辩注视自己的目光,卢植停下手中的笔,好奇问道:“史侯为何这般看着臣?”

    不得不说,他对刘辩的印象其实并不坏,虽然他十分担忧这位史侯与宫内宦官走地过近,但自方才起他就隐隐察觉到,这位史侯虽然年纪小,但却像蔡琰说的那样很有主见,连张让似乎也无法左右,这让卢植也难免心生了一些想法,想趁此机会接触一下。

    想来他也没有想到,刘辩此刻正在懊恼:你卢子干天下知名的大儒,连投其所好的递话都不会?

    『该如何在不引起张让、赵淳怀疑的情况下,得到这位卢尚书的支持呢?』

    刘辩心中转过诸般念头。

    别看卢植在朝中群而不党,但敬仰他的却大有人在,尤其是卢植门下两名弟子,公孙瓒与刘备。

    前者姑且不论,后者刘辩那可太熟悉了,刘皇叔,以及刘关张,若能将卢植、刘备这对师生拉拢到他麾下,何须再担心两年后的雒阳宫变?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我,刘辩,雄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贱宗首席弟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一章:卢植-我,刘辩,雄主,我,刘辩,雄主,笔趣阁并收藏我,刘辩,雄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