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即位这一年,是公元943年,在南唐北方,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在上一年末,刚刚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后晋出帝石重贵也刚刚即位,并马上就在大将景延广的鼓动下,和强大的契丹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之间大战一触即发,这个形势对李璟来说非常有利。
早在李昪在世时,就预料到北方早晚必会大乱,便开始积极筹措军费,以备北伐之需。到他死时,仅在德昌宫就储存了钱帛达七百万缗,全国可度用的总军费达千万之巨,这足够李璟拿去打一场大仗的了。如果李璟能够敏锐地抓住时机,韬光养晦,耐心地等待最有利于他的机会出现,前途还是大有可为的。
可是李璟的战略眼光还是非常欠缺,因为在他即位后不久,后晋就已经和契丹开战了(详见五代风云卷),北方大乱的态势非常明显,但是李璟却忘了只有中原王朝才是南唐的最大威胁,竟然没有静观后晋和契丹的成败,反而在这段时间内,先后对南方的闽、楚两国开战,这给南唐造成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闽国是由大唐福州节度使王审知在福建一带建立的割据政权,其国土大致等于今天的福建全境。闽国的建立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有直接的关系。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河南有一个叫王绪的屠户,也响应黄巢的号召,紧握时代的脉搏。拉起一支队伍,走上了造反的康庄大道。王审知和他的哥哥王潮都是这支队伍中的军校。
王绪这支队伍的规模不大,在秦宗权称雄于中原期间。王绪很怕被他吞并,就拉起队伍向南挺进,一直打到福建境内。其后王绪和王潮先后战死,王审知就被众人推举为首领,并成功地占领了福建全境,后来又被唐朝政府授予了官职,从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大唐国内的一方诸侯。
王审知出身贫寒,很关心民间疾苦,对自己要求得也很严格。衣服破了打个补丁再穿,也不图虚名,曾说过:“我宁愿做开门的节度使,也不愿做关门的皇帝。”是个很有见识的人。所以在王审知统治闽国的二十多年内,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可到王审知去世后,这一切就全变了。
王审知生前一直奉中原为正朔,并没有自建国号,但他的长子王延翰即位之后,立刻就建国号为大闽。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如同天子,又广纳美女充实后宫,更在福州城外的西湖四周修筑宫室达十余里。结果即位仅两个月后,就被弟弟王延钧发兵袭取了福州,并将其当众斩于紫宸门外。
王延钧上台之后。那股恶劣地作风比他哥哥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外断绝了与中原王朝(此时为后唐)的联系。自称“闽国皇”,对内则是横征暴敛。残虐无度,并大兴土木,广造宫殿,在宫中昼夜欢宴,喝醉之后,就和嫔妃宫女们**追逐取乐,丝毫不讲精神文明。
最可笑的,是他迷信僧道,把境内的土地分为三等,上等的全部分给僧院和道观。这些和尚老道得了好处,自然要拿好话哄他,说他能先当六十年太平天子,然后在上天去当大罗仙主。
王延钧听完大喜过望,只等当完天子再去当上帝,行事更加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可是最终他只在闽国称霸了十年,就被自己的儿子王昶杀了,提前去天上当大罗仙主去了。
王昶弑父篡位之后,继承他老爹的遗志,在宫中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曾造三清金像,一次就耗费黄金数千斤,军国之事,不分大小,都由一个叫陈守元的天师禀告玉皇大帝裁定。
他只管两件事,一件是跟后宫的嫔妃们游戏,另一件就是征税。王昶征起税来非常有力度,什么烟、酒、糖、茶、鸡、鸭、鱼、狗,套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征不到的”。
为了确保税收,王昶又开始严格控制人口,百姓有隐瞒年龄者杖背,隐瞒人口者处斩,逃亡者灭族。在王昶的残暴统治下,闽国上下民怨沸腾,朝野不安,老百姓都没有活路了。
好在王昶只当了四年皇帝,就被他的两个叔叔王延曦和王延政联手除掉,算是大义灭亲了。
可惜王家的遗传基因好像是出了点问题,王审知为人不错,可是他的后代却全部突变。王审知那两个儿子上台以后也是换汤不换药。
这哥俩干掉王昶之后,由王延曦当了皇帝,紧跟着就开始分赃不均,又大打出手,几次交兵不分胜负后,王延政干脆在建州(今福建建瓯)公然称帝,另建了一个殷国,从闽国分裂出去。
可是到了第二年(944年),闽国的控鹤军指挥使朱文进发动政变,把福州闽国皇帝王彦曦给杀了,并自立为帝,然后尽杀王氏子孙。他这个做法又让建州殷国皇帝王彦政无法接受,便再次率兵攻打福州,去讨伐朱文进。
李璟就是在此时派兵攻打闽国的。其实在这个时候,形势对南唐来说,还真是很有利。因为虽然打不打得下闽国,对南唐来说意义都不大。但毕竟那也是块挺大的地盘,俗话说得好,是不是兔子先别腰里再说。关键还在于闽国自王审知死后,十几年间,经过君臣相煎、父子相残、兄弟火拼这一场场大乱,早把王审知留下那点家底败得一干二净,应该是不难把它弄到手里。
保大二年(944年)十二月,李璟派枢密副使查文徽和洪州营屯都虞候边镐带兵攻打闽国。这个时候,王延政已经将国内的形势控制住了,开始招募兵马。对南唐军队进行抵挡。但是闽国百姓对王家人已是深恶痛绝,所以听说南唐大军攻入闽国。都争先恐后地为其伐木开路,又送粮送饷。场面还是非常热烈。
唐军也很顺利地再次年的八月,攻克了建州,将闽国灭亡。可是唐军在战胜之后,就开始在建州大烧大抢,把宫殿全部烧光,廛市也付之一炬,加上那些天连逢大雨,气温很低,瘟疫开始流行。死了很多人。
这一来,建州百姓大失所望,而李璟又因为诸将有功,并不加以怪罪,这就更使闽国上下,人心不附。
当时在福州城里还有闽国的残余势力,李璟不懂用兵之道,不准诸将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福州。直到保大四年(946年)的六月,才派枢密使陈觉到福州对城内的守将李弘义劝降。
李弘义知道他的来意,故意板着脸见他,竟把陈觉吓得不敢开口。等陈觉回去之后。又擅自发兵进攻福州,却被李弘义打了个大败。
结果南唐只得再度发兵,李弘义独木难支。便向吴越求援。本来南唐这次准备的还是很充分,吴越派出的兵力又不强。所以还是很有希望打赢这一仗的,结果由于诸将争功。指挥者无能,却在保大五年(947年)的三月,被吴越军打得一败涂地,一战阵亡两万余人,损失辎重武器数十万件,将国库耗之一空。
福州这一战的失利,它的影响就不仅仅在战场上了。因为就在福州之战的同时,后晋被契丹灭亡了,随后耶律德光因无力统治中原,只得灰溜溜地撤了回去,但刚走到河北,就突然暴病身亡了。
这一来,中原无主(详见五代风云卷)。这就给李璟入主中原造成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当时南唐有一个叫做韩熙载的大臣,原来是后唐的进士,因父亲被李嗣源所杀,才投奔了南唐,他从中原出走时,曾对友人说道:“吴若用我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他到了江南21年,才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极力上书请求李璟出兵北伐,并指出:“如今中原大乱,万民无主,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陛下不肯在此时出兵,一旦有豪杰兴起,等名分定下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李璟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这时候已被福建的事情绊住了手脚,根本抽不出兵力。而就在耶律德光北归的同时,南唐就在福州大败,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北定中原了。
这次机会的损失,对于南唐来说,当然是非常可惜,但也不是再就没有机会,因为中原在后汉的统治下,也是乱得一塌糊涂,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内乱,南唐也就仍然有趁机渔利的机会,可是李璟并没有安心等待,而是在不久之后,又选择了向楚国动兵。
楚国是由许州鄢陵人(今河南鄢陵)马殷所建,具体的情况跟闽国相差不多。马殷本来是个木匠,唐末黄巢大起义时,马殷应募从军,隶属于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麾下,戍蔡州(今河南上蔡)。后来又跟随孙儒进了淮南,与杨行密争夺淮南的控制权,但最终孙儒战败被杀,余众就推举其部将刘建锋为首领,向湖南一带流窜,并最终占领了潭州(今湖南长沙),刘建锋也因此被大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就在他手下做先锋指挥使。
但刘建锋为人残暴,不能体恤将士,在占领潭州不久后,就被士卒所杀,其部将又拥马殷为帅。光化元年(898年),马殷又被大唐正式发表为武安军节度使,从此就成为了割据在湖南的一方诸侯。
朱温建梁后,马殷是南方第一个上表请求归附的诸侯。这个行为让朱温非常感动,于是马上将他封为楚王,并允许他开天策府,设左右相。到后唐立国后,又正式将马殷加封为楚国王,允许他建宫殿、设百官,这也就是楚国的由来。
马殷最初只有潭、邵(今湖南邵阳)两州,后来经过一系列地兼并扩张,占有了湖南全境及岭南的桂(今桂林)、宜(今宜山)、严(今来宾)、柳(今柳州)、象(今阳寿),总共有那么十几个州的辖地,在南方诸国中,不大不小,普普通通,而且因为楚国脱胎于与杨行密争夺淮南的孙儒军,所以一直以来就和南方的第一大国——吴国有敌对关系,处境还是比较被动。但是马殷的头脑还是很灵活,一直都尊重中原朝廷,并倚为靠山,对抗吴国。而且在楚国大致成形后,他就尽量避免对外开战,大力推行休兵养民,发展生产的基本国策。
马殷治理国家还是很有一套的,鼓励国内百姓种茶、植桑、养蚕,并允许他们交纳赋税时用实物代钱,这样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活也有所改善。而且马殷还很注意发展商业,鼓励别国商人入境从商,史载其“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凑”。同时马殷又用铅铁造钱,这样别国商人入楚卖掉货物后,也不能把钱带出去(别国都是以铜铸钱,要之无用),只好再换成货物带走,这样楚国百姓生产出来的物品,也就不愁没有销路,时人都说他这一做法是“以本土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
楚国地势虽偏,但在马殷的治理之下,还是非常富庶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但是马殷也有一处不好,就是他某方面的能力实在是超强,一生中生了数十个儿子,多得就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这样就为他死后楚国的内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楚国和宿敌吴国发生一场激战,结果是吴国惨败,被迫向楚国求和。这时楚国的宰相许德勋却对被俘的吴将说了这么一番话:“我楚国虽小,但旧臣宿将仍在,不劳你们吴国费心,等众驹争槽之日,才是你们发兵之时。”马殷既然姓马,他的儿子们当然也就是小马驹了,许德勋显然在那个时候,就预料到等马殷死后,他的儿子们一定会闹出内乱。
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病故,终年79岁,遗命次子马希声继位,并同时规定,等马希声死后,诸兄弟依次继位,有违命者斩。这一规定,实际上是破坏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继位传统,等于是为日后的“众驹争槽”打开了大门。
马希声在位两年后病故,没什么值得说的。他死之后,马殷的第四子马希范即位,这个人上台之后,就大兴土木,广造宫殿楼阁,开始大肆挥霍,日夜携美女、子弟、僚属游宴歌舞,极尽声色之娱。几年之后,马殷留下的那些家底被他败个精光,于是便开始横征暴敛,又卖官鬻爵,楚国彻底走向了下坡路。(未完待续。)
早在李昪在世时,就预料到北方早晚必会大乱,便开始积极筹措军费,以备北伐之需。到他死时,仅在德昌宫就储存了钱帛达七百万缗,全国可度用的总军费达千万之巨,这足够李璟拿去打一场大仗的了。如果李璟能够敏锐地抓住时机,韬光养晦,耐心地等待最有利于他的机会出现,前途还是大有可为的。
可是李璟的战略眼光还是非常欠缺,因为在他即位后不久,后晋就已经和契丹开战了(详见五代风云卷),北方大乱的态势非常明显,但是李璟却忘了只有中原王朝才是南唐的最大威胁,竟然没有静观后晋和契丹的成败,反而在这段时间内,先后对南方的闽、楚两国开战,这给南唐造成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闽国是由大唐福州节度使王审知在福建一带建立的割据政权,其国土大致等于今天的福建全境。闽国的建立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有直接的关系。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河南有一个叫王绪的屠户,也响应黄巢的号召,紧握时代的脉搏。拉起一支队伍,走上了造反的康庄大道。王审知和他的哥哥王潮都是这支队伍中的军校。
王绪这支队伍的规模不大,在秦宗权称雄于中原期间。王绪很怕被他吞并,就拉起队伍向南挺进,一直打到福建境内。其后王绪和王潮先后战死,王审知就被众人推举为首领,并成功地占领了福建全境,后来又被唐朝政府授予了官职,从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大唐国内的一方诸侯。
王审知出身贫寒,很关心民间疾苦,对自己要求得也很严格。衣服破了打个补丁再穿,也不图虚名,曾说过:“我宁愿做开门的节度使,也不愿做关门的皇帝。”是个很有见识的人。所以在王审知统治闽国的二十多年内,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可到王审知去世后,这一切就全变了。
王审知生前一直奉中原为正朔,并没有自建国号,但他的长子王延翰即位之后,立刻就建国号为大闽。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如同天子,又广纳美女充实后宫,更在福州城外的西湖四周修筑宫室达十余里。结果即位仅两个月后,就被弟弟王延钧发兵袭取了福州,并将其当众斩于紫宸门外。
王延钧上台之后。那股恶劣地作风比他哥哥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外断绝了与中原王朝(此时为后唐)的联系。自称“闽国皇”,对内则是横征暴敛。残虐无度,并大兴土木,广造宫殿,在宫中昼夜欢宴,喝醉之后,就和嫔妃宫女们**追逐取乐,丝毫不讲精神文明。
最可笑的,是他迷信僧道,把境内的土地分为三等,上等的全部分给僧院和道观。这些和尚老道得了好处,自然要拿好话哄他,说他能先当六十年太平天子,然后在上天去当大罗仙主。
王延钧听完大喜过望,只等当完天子再去当上帝,行事更加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可是最终他只在闽国称霸了十年,就被自己的儿子王昶杀了,提前去天上当大罗仙主去了。
王昶弑父篡位之后,继承他老爹的遗志,在宫中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曾造三清金像,一次就耗费黄金数千斤,军国之事,不分大小,都由一个叫陈守元的天师禀告玉皇大帝裁定。
他只管两件事,一件是跟后宫的嫔妃们游戏,另一件就是征税。王昶征起税来非常有力度,什么烟、酒、糖、茶、鸡、鸭、鱼、狗,套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征不到的”。
为了确保税收,王昶又开始严格控制人口,百姓有隐瞒年龄者杖背,隐瞒人口者处斩,逃亡者灭族。在王昶的残暴统治下,闽国上下民怨沸腾,朝野不安,老百姓都没有活路了。
好在王昶只当了四年皇帝,就被他的两个叔叔王延曦和王延政联手除掉,算是大义灭亲了。
可惜王家的遗传基因好像是出了点问题,王审知为人不错,可是他的后代却全部突变。王审知那两个儿子上台以后也是换汤不换药。
这哥俩干掉王昶之后,由王延曦当了皇帝,紧跟着就开始分赃不均,又大打出手,几次交兵不分胜负后,王延政干脆在建州(今福建建瓯)公然称帝,另建了一个殷国,从闽国分裂出去。
可是到了第二年(944年),闽国的控鹤军指挥使朱文进发动政变,把福州闽国皇帝王彦曦给杀了,并自立为帝,然后尽杀王氏子孙。他这个做法又让建州殷国皇帝王彦政无法接受,便再次率兵攻打福州,去讨伐朱文进。
李璟就是在此时派兵攻打闽国的。其实在这个时候,形势对南唐来说,还真是很有利。因为虽然打不打得下闽国,对南唐来说意义都不大。但毕竟那也是块挺大的地盘,俗话说得好,是不是兔子先别腰里再说。关键还在于闽国自王审知死后,十几年间,经过君臣相煎、父子相残、兄弟火拼这一场场大乱,早把王审知留下那点家底败得一干二净,应该是不难把它弄到手里。
保大二年(944年)十二月,李璟派枢密副使查文徽和洪州营屯都虞候边镐带兵攻打闽国。这个时候,王延政已经将国内的形势控制住了,开始招募兵马。对南唐军队进行抵挡。但是闽国百姓对王家人已是深恶痛绝,所以听说南唐大军攻入闽国。都争先恐后地为其伐木开路,又送粮送饷。场面还是非常热烈。
唐军也很顺利地再次年的八月,攻克了建州,将闽国灭亡。可是唐军在战胜之后,就开始在建州大烧大抢,把宫殿全部烧光,廛市也付之一炬,加上那些天连逢大雨,气温很低,瘟疫开始流行。死了很多人。
这一来,建州百姓大失所望,而李璟又因为诸将有功,并不加以怪罪,这就更使闽国上下,人心不附。
当时在福州城里还有闽国的残余势力,李璟不懂用兵之道,不准诸将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福州。直到保大四年(946年)的六月,才派枢密使陈觉到福州对城内的守将李弘义劝降。
李弘义知道他的来意,故意板着脸见他,竟把陈觉吓得不敢开口。等陈觉回去之后。又擅自发兵进攻福州,却被李弘义打了个大败。
结果南唐只得再度发兵,李弘义独木难支。便向吴越求援。本来南唐这次准备的还是很充分,吴越派出的兵力又不强。所以还是很有希望打赢这一仗的,结果由于诸将争功。指挥者无能,却在保大五年(947年)的三月,被吴越军打得一败涂地,一战阵亡两万余人,损失辎重武器数十万件,将国库耗之一空。
福州这一战的失利,它的影响就不仅仅在战场上了。因为就在福州之战的同时,后晋被契丹灭亡了,随后耶律德光因无力统治中原,只得灰溜溜地撤了回去,但刚走到河北,就突然暴病身亡了。
这一来,中原无主(详见五代风云卷)。这就给李璟入主中原造成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当时南唐有一个叫做韩熙载的大臣,原来是后唐的进士,因父亲被李嗣源所杀,才投奔了南唐,他从中原出走时,曾对友人说道:“吴若用我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他到了江南21年,才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极力上书请求李璟出兵北伐,并指出:“如今中原大乱,万民无主,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陛下不肯在此时出兵,一旦有豪杰兴起,等名分定下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李璟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这时候已被福建的事情绊住了手脚,根本抽不出兵力。而就在耶律德光北归的同时,南唐就在福州大败,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北定中原了。
这次机会的损失,对于南唐来说,当然是非常可惜,但也不是再就没有机会,因为中原在后汉的统治下,也是乱得一塌糊涂,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内乱,南唐也就仍然有趁机渔利的机会,可是李璟并没有安心等待,而是在不久之后,又选择了向楚国动兵。
楚国是由许州鄢陵人(今河南鄢陵)马殷所建,具体的情况跟闽国相差不多。马殷本来是个木匠,唐末黄巢大起义时,马殷应募从军,隶属于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麾下,戍蔡州(今河南上蔡)。后来又跟随孙儒进了淮南,与杨行密争夺淮南的控制权,但最终孙儒战败被杀,余众就推举其部将刘建锋为首领,向湖南一带流窜,并最终占领了潭州(今湖南长沙),刘建锋也因此被大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就在他手下做先锋指挥使。
但刘建锋为人残暴,不能体恤将士,在占领潭州不久后,就被士卒所杀,其部将又拥马殷为帅。光化元年(898年),马殷又被大唐正式发表为武安军节度使,从此就成为了割据在湖南的一方诸侯。
朱温建梁后,马殷是南方第一个上表请求归附的诸侯。这个行为让朱温非常感动,于是马上将他封为楚王,并允许他开天策府,设左右相。到后唐立国后,又正式将马殷加封为楚国王,允许他建宫殿、设百官,这也就是楚国的由来。
马殷最初只有潭、邵(今湖南邵阳)两州,后来经过一系列地兼并扩张,占有了湖南全境及岭南的桂(今桂林)、宜(今宜山)、严(今来宾)、柳(今柳州)、象(今阳寿),总共有那么十几个州的辖地,在南方诸国中,不大不小,普普通通,而且因为楚国脱胎于与杨行密争夺淮南的孙儒军,所以一直以来就和南方的第一大国——吴国有敌对关系,处境还是比较被动。但是马殷的头脑还是很灵活,一直都尊重中原朝廷,并倚为靠山,对抗吴国。而且在楚国大致成形后,他就尽量避免对外开战,大力推行休兵养民,发展生产的基本国策。
马殷治理国家还是很有一套的,鼓励国内百姓种茶、植桑、养蚕,并允许他们交纳赋税时用实物代钱,这样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活也有所改善。而且马殷还很注意发展商业,鼓励别国商人入境从商,史载其“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凑”。同时马殷又用铅铁造钱,这样别国商人入楚卖掉货物后,也不能把钱带出去(别国都是以铜铸钱,要之无用),只好再换成货物带走,这样楚国百姓生产出来的物品,也就不愁没有销路,时人都说他这一做法是“以本土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
楚国地势虽偏,但在马殷的治理之下,还是非常富庶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但是马殷也有一处不好,就是他某方面的能力实在是超强,一生中生了数十个儿子,多得就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这样就为他死后楚国的内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楚国和宿敌吴国发生一场激战,结果是吴国惨败,被迫向楚国求和。这时楚国的宰相许德勋却对被俘的吴将说了这么一番话:“我楚国虽小,但旧臣宿将仍在,不劳你们吴国费心,等众驹争槽之日,才是你们发兵之时。”马殷既然姓马,他的儿子们当然也就是小马驹了,许德勋显然在那个时候,就预料到等马殷死后,他的儿子们一定会闹出内乱。
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病故,终年79岁,遗命次子马希声继位,并同时规定,等马希声死后,诸兄弟依次继位,有违命者斩。这一规定,实际上是破坏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继位传统,等于是为日后的“众驹争槽”打开了大门。
马希声在位两年后病故,没什么值得说的。他死之后,马殷的第四子马希范即位,这个人上台之后,就大兴土木,广造宫殿楼阁,开始大肆挥霍,日夜携美女、子弟、僚属游宴歌舞,极尽声色之娱。几年之后,马殷留下的那些家底被他败个精光,于是便开始横征暴敛,又卖官鬻爵,楚国彻底走向了下坡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