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秦叔宝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n∈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兵部堂王大人相赠与咱,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还你的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
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但不知此马落在谁家?”这是《秦琼卖马》中的著名唱段,老人孩童都能哼上两句,可谓家喻户晓、遐尔闻名。对照历史,我们才知道文艺作品的荒谬,
与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酉阳杂俎》上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并非黄骠马,而是忽雷驳,马的毛色青白相间,雄壮威武。
此马象人一样喜爱喝酒,酒后不但不会醉眼昏花,反而精神百倍,“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秦叔宝死后,忽雷驳也嘶鸣不食而死。
根据《隋唐佳话》的记载,秦叔宝使用的兵器也不是一对金装锏,而是一杆超重的长枪。在他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阳城时,他把这杆长枪插在城外的泥土中,十几个王世充的士兵冲出城来,想要拔出这杆长枪,
他们一起用力也没奏效,长枪依然稳稳地插在泥土当中。秦叔宝再度来到城下,轻而易举将长枪拔了出来,握在手中昂然离去,在场的双方将士都目瞪口呆。秦叔宝的长枪从此闻名天下,在朝廷的重大活动中,
此枪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大长了帝国的威风,让外邦蛮夷们心悦诚服、由衷赞叹。
秦叔宝的故事汗牛充栋,但大多是牵强附会。正史上对他的记载十分简单,近年来。秦叔宝父亲的墓碑出土,
才让人们大致弄清了他的身份。原来。秦叔宝的祖父在北魏时期曾担任过广年县令,秦叔宝的父亲曾在北齐王府里当过书记官,这样一来,
他的真实身份既不是《隋唐演义》中的显贵之后(《隋唐演义》中秦叔宝的表弟罗成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也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铁匠的儿子,而是出生在北朝中层官员家庭的帅哥。
根据秦叔宝父亲的墓志铭所述,秦家世居齐州历城县怀智里,那么秦叔宝算是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相传那里的大槐树就是秦叔宝亲手种植的。根据流传下来的秦叔宝的画像所绘。秦叔宝长眉朗目,风姿秀美,是个气度不凡的美男子,与传说中五大三粗的形象颇有出入。
大陆拍摄了场面宏大的《髓唐英雄传》,里面扮演秦叔宝的黄海冰高大英俊,一身正气,与历史上的原型在外形上是十分吻合的,
这就是说,秦叔宝这个山东大汉是个非常出众的男人。从历史年表的推算,他是少年从军,很快就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资质。
秦叔宝最初是在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帐下担任亲兵,在传说中的隋唐好汉中。排在秦叔宝前面的好汉只有来护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秦叔宝的确也很受来护儿的赏识。秦叔宝的母亲去世了,
来护儿派人吊唁。众人十分惊奇,“士兵阵亡和士兵的亲人去世。这样的情形很多,将军从来没有过问过。为什么惟独对秦叔宝格外礼遇呢?”,
来护儿的回答是,“秦叔宝此人勇悍无比,有志气,有节操,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成就大业,岂能以卑下的态度对待他”。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对内穷奢极侈,对外连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农民走投无路,民不聊生之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叔宝转到齐郡通守张须陀帐下,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
历史上的所谓农民起义,少有军纪严明、爱民如子,多的是烧杀抢掠、蹂躏百姓,所以,农民起义以失败而告终毫不稀奇,
秦叔宝充当刽子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张须陀进攻卢明月的起义军,当时,秦叔宝的年龄不会超过十七岁。
张须陀手下只有一万多人,而起义部队有十余万人,双方相持了十几天后,张须陀的部队粮食将尽,战况却不见起色,爱兵如子的张须陀征求众人的意见,“敌人看见我们撤兵,一定倾巢出动,
全力追赶,他们的大营必定空虚,此时用一千人偷袭敌人的营地,必然成功,但这项计谋是兵行险招,十分危险,哪位将军愿意担此重任”,
大家面面相觑,无人敢应,只有秦叔宝和罗士信自告奋勇,上前接令,当时的罗士信大概只有十五岁,少年英雄,联手出击,正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年龄。张须陀按计行事,弃营撤退,秦叔宝、
罗士信分别带领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丛中,等待时机。卢明月果然率众追赶张须陀,秦叔宝、罗士信带着伏兵直扑义军营寨,对方营门紧闭,
秦叔宝和罗士信攀栅而上,敌人刀枪齐下,二人用佩刀格挡,翻越栅栏,一跃而下,他们手起刀落,很快就解决了数十人,然后打开营门,让隋军进入,
跟着四处纵火,焚烧了义军三十多个营栅,烈焰冲天,映红了整个天空,卢明月心知不妙,赶紧回救,却为时已晚,张须陀回军冲杀,
斩敌无数,激战之下,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其余的全部作了隋军的俘虏,经此一战,秦叔宝名扬四海,声震天下。
接着,秦叔宝跟随张须陀平定其他义军,屡建战功,在与孙宣雅对决的海曲之战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跃上城楼,打败了孙宣雅,被隋朝授予建节尉一职,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叔宝的第一个官职。无奈天下形势已经不可收拾,义军散而复聚,越杀越多。
注定了大隋忠臣张须陀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张须陀与瓦岗军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决战。隋军中了埋伏,
被李密的义军团团围住。张须陀本来已经冲出了包围圈,眼见部下无法突围,于是返身去救,在千军万马之中四进四出,终于力竭战死,以身殉国。有人把张须陀称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说他满手血腥,
对照历史,他实在是个大好男人。其英勇壮烈、忠贞不屈让人潸然泪下、深受感动。史料上记载,张须陀死后,手下号泣数日,悲不自胜,这中间,
不知有没有被张须陀带上历史舞台的秦叔宝,战后,秦叔宝率领残兵投靠了隋将裴仁基,听从裴仁基的指挥与调遣。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裴仁基与瓦岗军作战不利,索性投降了瓦岗军,这样,秦叔宝就成了瓦岗军李密手下的将领。
李密家世高贵。世代都是显宦,却不是人们想象当中眼高手低的贵公子,唐人的史料中记载。他曾与翟让比试箭法,以此来决定谁当瓦岗军的大当家。比试的办法是。在箭靶上写一个王字,
王字中间一横和一竖的交叉点就是靶心。谁射中了靶心就是赢家,王伯当特意将笔画写得很细,增加比试的难度。李密不慌不忙地拿起弓箭,立马射中了靶心,
坐上了瓦岗军大当家的位置。李密对秦叔宝和程知节十分看重,他挑选了八千名最勇猛的士兵组成“内军”,分为左右两军,由秦叔宝和程知节分别统领,主要任务是充当李密的亲卫队,李密曾夸下海口,
“我这八千人可当百万大军”,在李密的眼中,秦叔宝是最勇敢、武艺最高超的将军。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展开决战,双方在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脚下杀得天昏地暗,由早及晚,不分胜负。
李密被流箭射中,从马上摔下来,昏死过去,瓦岗军众人都以为李密已经战死,士气崩溃,宇文化及的大军又趁势追杀,眼见瓦岗军就要一败涂地,秦叔宝临危不乱,
在千军万马中将李密抢救出来,随后,又集合散兵败将,向宇文化及发动反扑,终于将宇文化及击败,但是,瓦岗军也已遭受重创,
实际上是两败俱伤。这时,另一个割据势力王世充想坐收渔人之利,率领两万精锐对瓦岗军发起攻击,李密却棋走昏招,坚持与对手硬碰硬,在河南邙山与王世充的军队正面决战。王世充的军队面临断粮的境地,
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个个在战场上如同下山猛虎,结果是,瓦岗军烟消云散,大当家李密撇下部下,独自投奔了大唐,秦叔宝、程知节万般无奈之下,归顺了王世充这个奸雄。
秦叔宝得到了高官厚禄,得封龙骧大将军,
却很快就鄙薄王世充的为人。程知节对秦叔宝言道,“王世充对人没有器量,又爱诅咒发誓,活象个巫婆神汉,他奸诈狡猾,决不可能是天下归心的明主,
我们跟着他没有出路”,秦叔宝深表赞同,决定离开王世充,另投明主。此时,李渊父子威名远振,出师以来势如破竹,秦叔宝、程知节心中倾慕,
决定到大唐去建功立业。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军与唐军在河南九曲作战,秦叔宝和程知节假装向唐军冲击,一行几十骑跑出一百多步,一齐下马向王世充拜别,“我们得到了你的特殊礼遇,也想报答你,
但你疑心太重,不能容人,我们不想与你为伍,就此告别,后会有期”,王世充的鼻子几乎气歪,却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众人投奔了唐营。
秦叔宝和程知节归唐之后,被唐高祖李渊指派到秦王李世民帐下,这时,秦叔宝大概才二十出头的年纪,与年轻英武的秦王一见如故,很快受到了秦王的重用。秦叔宝被授予马军总管,
程知节被授予秦王府左三统军,李世民亲自挑选千余精锐骑兵,穿黑衣黑甲,由秦叔宝、程知节等人统领,组成玄甲队,每战必为先锋,开始了扫平割据势力的征战历程。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举兵攻唐,并州都督李元吉指挥不当,致使太原失守,李元吉逃到了长安,柏壁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刘武周大将宋金刚乘胜前进,
一路凯歌,大唐的河东领土几乎全部失陷,李世民眼见情势危急,挺身而出,担当了收复河东的重任。
李世民的三万精兵渡过黄河,在柏壁与宋金刚军对峙。宋金刚是孤军深入,利在速战速决,李世民坚壁不出,又派人截断宋金刚的粮道,等待宋金刚粮草耗尽、无以为继。在此之前,
河东的夏县与蒲州起兵响应刘武周,大唐朝廷派永安王李孝基前往征剿,宋金刚派尉迟敬德增援夏县守军,里应外合,将永安王李孝基及手下将领尽数抓获。
尉迟敬德得意洋洋,准备还军浍州,此时,秦叔宝已经埋伏在夏县与浍州之间的美良川,准备给尉迟敬德一个迎头痛击。尉迟敬德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未将秦叔宝的伏军放在眼里,双方交手之后,
才发现此路唐军勇猛无敌,势不可挡,尉迟敬德左冲右突,奋力杀出包围圈,狼狈逃向浍州,秦叔宝部斩首2000余级,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
接着,蒲州在唐军的围剿下也向宋金刚求救,尉迟敬德、寻相又被宋金刚派去增援蒲州。李世民如法炮制,派遣精锐士卒三千人,
从小路穿插,在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设下埋伏,杀得尉迟敬德全军覆没,尉迟敬德、寻相孤身逃走。唐军一面收复失地,一面继续与宋金刚对峙,到了公元620年四月,宋金刚军粮草耗尽,撤兵回军,
李世民开始后发制人,全力追击。唐军将士一天驰骋200里,连李世民都三天不解甲,两天没吃饭,终于在雀鼠,追上了宋金刚的主力部队,
一天之内连打八仗,俘斩数万人,宋金刚、尉迟敬德逃往介休,唐军如影随形,紧跟不放,宋金刚万般无奈,率领两万士兵在介休背城布阵,以最后的老本与唐军决战。李世民派秦叔宝、程知节攻打大阵的北端,
翟长孙、秦武通攻打大阵的南端,正面迎击的徐世勣出师不利,李世民亲自带兵冲杀,以泰山压顶之势,
一举击溃宋金刚军,斩首三千余人,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后来死在突厥人的刀下,尉迟敬德、寻相眼见大势已去,以介休、永安两城向大唐投降归顺。(未完待续。。)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n∈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兵部堂王大人相赠与咱,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还你的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
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但不知此马落在谁家?”这是《秦琼卖马》中的著名唱段,老人孩童都能哼上两句,可谓家喻户晓、遐尔闻名。对照历史,我们才知道文艺作品的荒谬,
与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酉阳杂俎》上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并非黄骠马,而是忽雷驳,马的毛色青白相间,雄壮威武。
此马象人一样喜爱喝酒,酒后不但不会醉眼昏花,反而精神百倍,“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秦叔宝死后,忽雷驳也嘶鸣不食而死。
根据《隋唐佳话》的记载,秦叔宝使用的兵器也不是一对金装锏,而是一杆超重的长枪。在他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阳城时,他把这杆长枪插在城外的泥土中,十几个王世充的士兵冲出城来,想要拔出这杆长枪,
他们一起用力也没奏效,长枪依然稳稳地插在泥土当中。秦叔宝再度来到城下,轻而易举将长枪拔了出来,握在手中昂然离去,在场的双方将士都目瞪口呆。秦叔宝的长枪从此闻名天下,在朝廷的重大活动中,
此枪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大长了帝国的威风,让外邦蛮夷们心悦诚服、由衷赞叹。
秦叔宝的故事汗牛充栋,但大多是牵强附会。正史上对他的记载十分简单,近年来。秦叔宝父亲的墓碑出土,
才让人们大致弄清了他的身份。原来。秦叔宝的祖父在北魏时期曾担任过广年县令,秦叔宝的父亲曾在北齐王府里当过书记官,这样一来,
他的真实身份既不是《隋唐演义》中的显贵之后(《隋唐演义》中秦叔宝的表弟罗成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也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铁匠的儿子,而是出生在北朝中层官员家庭的帅哥。
根据秦叔宝父亲的墓志铭所述,秦家世居齐州历城县怀智里,那么秦叔宝算是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相传那里的大槐树就是秦叔宝亲手种植的。根据流传下来的秦叔宝的画像所绘。秦叔宝长眉朗目,风姿秀美,是个气度不凡的美男子,与传说中五大三粗的形象颇有出入。
大陆拍摄了场面宏大的《髓唐英雄传》,里面扮演秦叔宝的黄海冰高大英俊,一身正气,与历史上的原型在外形上是十分吻合的,
这就是说,秦叔宝这个山东大汉是个非常出众的男人。从历史年表的推算,他是少年从军,很快就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资质。
秦叔宝最初是在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帐下担任亲兵,在传说中的隋唐好汉中。排在秦叔宝前面的好汉只有来护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秦叔宝的确也很受来护儿的赏识。秦叔宝的母亲去世了,
来护儿派人吊唁。众人十分惊奇,“士兵阵亡和士兵的亲人去世。这样的情形很多,将军从来没有过问过。为什么惟独对秦叔宝格外礼遇呢?”,
来护儿的回答是,“秦叔宝此人勇悍无比,有志气,有节操,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成就大业,岂能以卑下的态度对待他”。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对内穷奢极侈,对外连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农民走投无路,民不聊生之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叔宝转到齐郡通守张须陀帐下,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
历史上的所谓农民起义,少有军纪严明、爱民如子,多的是烧杀抢掠、蹂躏百姓,所以,农民起义以失败而告终毫不稀奇,
秦叔宝充当刽子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张须陀进攻卢明月的起义军,当时,秦叔宝的年龄不会超过十七岁。
张须陀手下只有一万多人,而起义部队有十余万人,双方相持了十几天后,张须陀的部队粮食将尽,战况却不见起色,爱兵如子的张须陀征求众人的意见,“敌人看见我们撤兵,一定倾巢出动,
全力追赶,他们的大营必定空虚,此时用一千人偷袭敌人的营地,必然成功,但这项计谋是兵行险招,十分危险,哪位将军愿意担此重任”,
大家面面相觑,无人敢应,只有秦叔宝和罗士信自告奋勇,上前接令,当时的罗士信大概只有十五岁,少年英雄,联手出击,正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年龄。张须陀按计行事,弃营撤退,秦叔宝、
罗士信分别带领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丛中,等待时机。卢明月果然率众追赶张须陀,秦叔宝、罗士信带着伏兵直扑义军营寨,对方营门紧闭,
秦叔宝和罗士信攀栅而上,敌人刀枪齐下,二人用佩刀格挡,翻越栅栏,一跃而下,他们手起刀落,很快就解决了数十人,然后打开营门,让隋军进入,
跟着四处纵火,焚烧了义军三十多个营栅,烈焰冲天,映红了整个天空,卢明月心知不妙,赶紧回救,却为时已晚,张须陀回军冲杀,
斩敌无数,激战之下,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其余的全部作了隋军的俘虏,经此一战,秦叔宝名扬四海,声震天下。
接着,秦叔宝跟随张须陀平定其他义军,屡建战功,在与孙宣雅对决的海曲之战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跃上城楼,打败了孙宣雅,被隋朝授予建节尉一职,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叔宝的第一个官职。无奈天下形势已经不可收拾,义军散而复聚,越杀越多。
注定了大隋忠臣张须陀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张须陀与瓦岗军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决战。隋军中了埋伏,
被李密的义军团团围住。张须陀本来已经冲出了包围圈,眼见部下无法突围,于是返身去救,在千军万马之中四进四出,终于力竭战死,以身殉国。有人把张须陀称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说他满手血腥,
对照历史,他实在是个大好男人。其英勇壮烈、忠贞不屈让人潸然泪下、深受感动。史料上记载,张须陀死后,手下号泣数日,悲不自胜,这中间,
不知有没有被张须陀带上历史舞台的秦叔宝,战后,秦叔宝率领残兵投靠了隋将裴仁基,听从裴仁基的指挥与调遣。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裴仁基与瓦岗军作战不利,索性投降了瓦岗军,这样,秦叔宝就成了瓦岗军李密手下的将领。
李密家世高贵。世代都是显宦,却不是人们想象当中眼高手低的贵公子,唐人的史料中记载。他曾与翟让比试箭法,以此来决定谁当瓦岗军的大当家。比试的办法是。在箭靶上写一个王字,
王字中间一横和一竖的交叉点就是靶心。谁射中了靶心就是赢家,王伯当特意将笔画写得很细,增加比试的难度。李密不慌不忙地拿起弓箭,立马射中了靶心,
坐上了瓦岗军大当家的位置。李密对秦叔宝和程知节十分看重,他挑选了八千名最勇猛的士兵组成“内军”,分为左右两军,由秦叔宝和程知节分别统领,主要任务是充当李密的亲卫队,李密曾夸下海口,
“我这八千人可当百万大军”,在李密的眼中,秦叔宝是最勇敢、武艺最高超的将军。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展开决战,双方在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脚下杀得天昏地暗,由早及晚,不分胜负。
李密被流箭射中,从马上摔下来,昏死过去,瓦岗军众人都以为李密已经战死,士气崩溃,宇文化及的大军又趁势追杀,眼见瓦岗军就要一败涂地,秦叔宝临危不乱,
在千军万马中将李密抢救出来,随后,又集合散兵败将,向宇文化及发动反扑,终于将宇文化及击败,但是,瓦岗军也已遭受重创,
实际上是两败俱伤。这时,另一个割据势力王世充想坐收渔人之利,率领两万精锐对瓦岗军发起攻击,李密却棋走昏招,坚持与对手硬碰硬,在河南邙山与王世充的军队正面决战。王世充的军队面临断粮的境地,
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个个在战场上如同下山猛虎,结果是,瓦岗军烟消云散,大当家李密撇下部下,独自投奔了大唐,秦叔宝、程知节万般无奈之下,归顺了王世充这个奸雄。
秦叔宝得到了高官厚禄,得封龙骧大将军,
却很快就鄙薄王世充的为人。程知节对秦叔宝言道,“王世充对人没有器量,又爱诅咒发誓,活象个巫婆神汉,他奸诈狡猾,决不可能是天下归心的明主,
我们跟着他没有出路”,秦叔宝深表赞同,决定离开王世充,另投明主。此时,李渊父子威名远振,出师以来势如破竹,秦叔宝、程知节心中倾慕,
决定到大唐去建功立业。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军与唐军在河南九曲作战,秦叔宝和程知节假装向唐军冲击,一行几十骑跑出一百多步,一齐下马向王世充拜别,“我们得到了你的特殊礼遇,也想报答你,
但你疑心太重,不能容人,我们不想与你为伍,就此告别,后会有期”,王世充的鼻子几乎气歪,却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众人投奔了唐营。
秦叔宝和程知节归唐之后,被唐高祖李渊指派到秦王李世民帐下,这时,秦叔宝大概才二十出头的年纪,与年轻英武的秦王一见如故,很快受到了秦王的重用。秦叔宝被授予马军总管,
程知节被授予秦王府左三统军,李世民亲自挑选千余精锐骑兵,穿黑衣黑甲,由秦叔宝、程知节等人统领,组成玄甲队,每战必为先锋,开始了扫平割据势力的征战历程。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举兵攻唐,并州都督李元吉指挥不当,致使太原失守,李元吉逃到了长安,柏壁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刘武周大将宋金刚乘胜前进,
一路凯歌,大唐的河东领土几乎全部失陷,李世民眼见情势危急,挺身而出,担当了收复河东的重任。
李世民的三万精兵渡过黄河,在柏壁与宋金刚军对峙。宋金刚是孤军深入,利在速战速决,李世民坚壁不出,又派人截断宋金刚的粮道,等待宋金刚粮草耗尽、无以为继。在此之前,
河东的夏县与蒲州起兵响应刘武周,大唐朝廷派永安王李孝基前往征剿,宋金刚派尉迟敬德增援夏县守军,里应外合,将永安王李孝基及手下将领尽数抓获。
尉迟敬德得意洋洋,准备还军浍州,此时,秦叔宝已经埋伏在夏县与浍州之间的美良川,准备给尉迟敬德一个迎头痛击。尉迟敬德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未将秦叔宝的伏军放在眼里,双方交手之后,
才发现此路唐军勇猛无敌,势不可挡,尉迟敬德左冲右突,奋力杀出包围圈,狼狈逃向浍州,秦叔宝部斩首2000余级,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
接着,蒲州在唐军的围剿下也向宋金刚求救,尉迟敬德、寻相又被宋金刚派去增援蒲州。李世民如法炮制,派遣精锐士卒三千人,
从小路穿插,在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设下埋伏,杀得尉迟敬德全军覆没,尉迟敬德、寻相孤身逃走。唐军一面收复失地,一面继续与宋金刚对峙,到了公元620年四月,宋金刚军粮草耗尽,撤兵回军,
李世民开始后发制人,全力追击。唐军将士一天驰骋200里,连李世民都三天不解甲,两天没吃饭,终于在雀鼠,追上了宋金刚的主力部队,
一天之内连打八仗,俘斩数万人,宋金刚、尉迟敬德逃往介休,唐军如影随形,紧跟不放,宋金刚万般无奈,率领两万士兵在介休背城布阵,以最后的老本与唐军决战。李世民派秦叔宝、程知节攻打大阵的北端,
翟长孙、秦武通攻打大阵的南端,正面迎击的徐世勣出师不利,李世民亲自带兵冲杀,以泰山压顶之势,
一举击溃宋金刚军,斩首三千余人,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后来死在突厥人的刀下,尉迟敬德、寻相眼见大势已去,以介休、永安两城向大唐投降归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