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攻打河东不重要。占据永丰仓很重要,占据永丰仓不用攻打河东城。”李渊点头,说的有道理。李渊为什么认为有道理呢?这主要看永丰仓是干什么的?永丰仓是杨广用来囤积粮食的,虽然杨广让老百姓过苦日子。但是不意味隋朝政府就穷。

    其实隋朝政府还是富得流油的,尤其粮食更是几十年都吃不完。但是杨广心理变态就是不给老百姓吃,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难道用来喂老鼠。

    永丰仓就是当时国内大的粮仓之一,李渊要是占据了永丰仓。粮草对于李渊来说就绝对不是问题了。、还有一点很重要,从永丰仓就可以进入关中。没必要一定要攻打河东城。于是李渊命令,王长谐、刘弘基、史大奈率领四千士兵先渡过黄河。

    看看屈突通是什么反应,如果屈突通渡河攻打王长谐部,李渊就帅军攻打河东城,如果屈突通不做任何反应,李渊让王长谐等就把他的桥断了(可以从河东城横渡黄河的桥)。兵法上这叫试探性进攻,一步一步蚕食。

    李渊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但是屈突通也不是吃素的,命令手下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人夜袭王长谐军营。王长谐没有什么防备,差点被桑显和一窝端了,幸好有刚投降不久的原黑社会老大孙华和史大奈率军攻打桑显和的后军。桑显和大败,只带回了很少的人,为了防止唐军追击进城,自己下命令弄断桥梁。

    这回河东城与黄河另一岸联系的桥梁彻底中断,倒帮了李渊的一个大忙。不用担心自己过河后,屈突通攻击自己后方。做为一个武将,屈突通并不是足智多谋那种类型的;但是做为一个人,屈突通并不笨。

    这些年来,杨广所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人民的反抗以及各地政府官员的反叛,他也都看在眼里。杨广倒行逆施,不把老百姓当人看,他知道杨广这么做不对,可是做为一个臣子,做为一个将军,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也曾想过进谏,但是前车之鉴就在哪里摆着,多少个比他有威望的大臣向杨广劝谏,不还是被杨广干掉了吗?又何况一个屈突通呢?生在这样的的一个时代,遇上这样的一位国君,屈突通很无奈,我能做些什么?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能为那些受苦的人民做些什么?他不断着问着自己问题。也许屈突通读过的书毕竟有限,也许残酷的现实已经让他麻木,他迟迟没有找到答案。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有着这样一种声音在告诉他,这个国家要灭亡了。

    但是他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承认自己效命的竟然是一位昏君,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变革之中。可是不愿意承认,也只是不愿意而已,又有什么用呢?社会要变革,国家要革命,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的,更何况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尽职尽责的将军呢?

    他很迷茫,他很无助,他为了国家的未来担忧,更为了自己的未来担忧。他真的无法改变现在这样的社会,但是他始终相信可以改变自己。

    每逢听见古代那些名将,在战场上斩将破敌的故事,他自己就很兴奋,就像自己也骑着马,纵横驰骋在沙场上,自己俨然就成为了一位名将。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一个名将之梦,使自己成为青史留名。名垂千古的名将。

    因为有这个梦想,所以他只能选择活着。因为活着还有希望圆梦,如果死了。就是死了,什么也没有,更别谈梦想了。这样看的话,后来他所做的决定,也并不是很难让人理解。

    他也曾听说过“桃李章”这个故事(“桃李章”是一个关于李氏当有天下的寓言,真实性不敢乱说,历千年来,每逢改朝换代,这种东西总会出现。来的都是恰到好处,来的不早也不晚,就像是人自编自演自导的一场戏剧),在李密起兵后,逐渐成为了天下间最强的力量,屈突通也想过,难道李密正好应了这个预言。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对于这个人屈突通还是有所理解的。他在心中想,如果这个人当皇帝,我愿意。

    现在桑显和战败了,屈突通的美好愿望似乎濒临着破灭。他似乎更加坚信,“桃李章”的寓言应该应验在李渊身上。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屈突通有点害怕了。从内心深处发出的那种害怕,他不敢去想。更不愿意去承认。

    这是一个多么矛盾的心理呀,心中已经预示了未来。却不敢相信是真的,然而,更加滑稽的是,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事实证明自己是对的。

    那时的屈突通会承认吗?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现在用凉水洗了头和脸,想让自己清醒下来,用很冷静的思维思考自己怎么守住河东,怎样防御李渊。因为他毕竟还是隋朝的臣子,出来混也是讲道义的,谁给你饭吃,你就要给谁打工,这个道理已经很久没有变了。

    杨广就是他的老板,最起码现在是。那么未来呢?未来的事,又有谁能预料。李渊大军势如破竹,打到河东城下,一路上政府正规军不管用,杂牌军(多是黑社会组织)一见事不好就投降,仗没怎么打,队伍倒是不挺的壮大。

    河东守将是屈突通。我们先介绍一下屈大人,因为这个人物很重要,是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是一个有着戏剧色彩的人物。当然了他现在是隋朝的左武侯大将军,河东守将,属于杨侑的长安集团。

    屈突通,隋朝名将,打过杨玄感,也打过黑社会,一边打仗,一边升官无论屈突通做的准备有多么的充分,似乎都没有用。因为李渊不是二杆子,做为一个优秀的领袖,李渊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的思维要活跃,不能自己把自己的思维捆住。在薛大鼎向李渊说出他的想法后,李渊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思维是否被自己禁锢住了。他想了想,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要改正,于是李渊改了。

    这正是一个踌躇满志的创业者的长处,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内心中对未来总是很敬畏。敬畏,就不会乱走,因为他们知道创业这个东西和下围棋差不多,乱走一步,满盘皆输,以前所做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和什么也没做,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像李渊这种高危险的创业,说不定还得搭上身家性命。所以找着突破口的李渊,不会在和河东城硬碰硬,他知道硬碰硬的结果,多是两败俱伤。他更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受伤。于是在河东城下转悠一圈后,李渊开了一个会,做出了一个决定。

    会议上主要讨论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外加个人攻击(这个在正在创业的团队中比较少见,多是在创业成功后,才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一般人还不够格,只有大股东才有资格)。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其实只有两个方向,毕竟都打到这了,你让大军再撤回太原也不现实。

    第一个方向,攻打河东城(今山西省永济市);第二个方向,不攻打河东城。裴寂先生支持第一个方向,理由是:“现在不拔掉这颗钉子,自己进关后,肯定是个祸害,保不准那天就在后面捅自己一刀”。

    似乎说的也有道理。李世民青年坚持第二个方向,理由是:“河东坚城,守将屈突通彪悍,不容易攻下,而且要进入关中并不是一定要打河东,最重要的是,兵贵神速。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说不准什么时候隋朝的援军就来了),如果我们被托在河东城下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于是,早有主意的李渊做了这样的决定。命令一部分将领率军包围河东城,以起到牵制屈突通的作用。自己亲率一部分人渡过黄河,直入关中。

    李渊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由于永丰仓——进入关中的通道,还没有落入自己的手中,如果自己贸然把大军全部渡过黄河,自己一旦失败,屈突通再截住自己的后路,自己就将陷入死无葬身之地的境地。没多久。在李渊渡河之前,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向李渊投降,当然永丰仓那些可以吃上几年的粮食也落入了李渊的口袋。

    其后得到消息的关中诸位郡守,县令,黑社会老大纷纷向李渊投降。李孝常的举动,不仅让李渊集团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永丰仓,而且使李渊很顺利的进入了关中,基本上没有怎么打仗,一路上是受降、受降、再受降。

    就像天上突然掉了个馅饼。砸到李渊的头上。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么李孝常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并不难,因为李渊和李孝常都姓李。你猜对了,他们有亲戚,李孝常是李渊的堂弟。

    李孝常并不傻。他知道跟着隋朝干,顶多能得到一个忠臣的名号。还得把命搭上,要是跟着堂哥干。毕竟都是一个老祖宗,怎么也得照顾照顾啊。

    后来的李渊果然没有让李孝常失望,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封李孝常为王。有些史学家说,隋朝官员百姓纷纷向李渊投降的行为,说明关中百姓迫切希望来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带领他们推翻隋朝。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李渊的起兵就是赶上了隋末的乱世,正所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李渊率领大军,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进入了关中,胜利来的太容易,李渊都有点不敢相信。

    李渊进入永丰仓,开仓赈济灾民,于是归附李渊的人越来越多。看起来当地的老百姓还是很欢迎他来的,每天来归附他的人就像在集市上一样多。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的喜欢李渊,他们所以来投奔李渊是因为李渊能够让他们吃饱饭。

    在乱世,老百姓们很容易满足,要是现在,你给要饭的一个馒头,他都不一定能吃,那时要是哪个掌权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他的支持率就不能差到哪里去。

    事实上,李渊的那个留下一部分人围攻河东城的命令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在他进入关中后,那只军队也随之进了关中,因为要想牵制屈突通没必要一定要在河东城外,在永丰仓一样可以。于是李渊命令李建成、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驻扎在永丰仓,防备屈突通。

    将刘文静、李建成放在这里足见李渊对屈突通的重视,他相信屈突通绝对不会坐等着自己攻入长安,在自己进入长安前,屈突通一定会采取军事行动、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李渊是正确的,他让刘文静守在这里更是正确的,就在永丰仓,刘文静又建立了他的第三个功劳。

    不论屈突通多么的厉害,他都是不是刘文静的对手,因为他们根本不属于一个水平。做个比喻,如果刘文静是韩信,屈突通最多算个章邯。正如李渊所料,听见李渊集团进入了关中,屈突通就坐不住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渊离攻破长安越来越近了,如果让李渊攻破了长安,自己就是一个千古罪人,因为杨广在临行前嘱咐过他,让他守住长安。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屈突通也知道凭他一个人很难改变什么,但是有些事明知失败也要去做。

    屈突通援救长安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他知道自己取得胜利的机会微乎其微,因为只凭李渊一个人,还好对付,困难的是,现在老天的天平明显歪了。老天不在护佑隋朝,他已经对杨广非常失望,打算抛弃杨广

    。明知一件事会失败还要硬着头皮去做,是不是很悲哀?是的,屈突通现在就很悲哀。但是他不能不这样做,在一个很昏暗的夜晚,他说出了他这样做的原因:“我侍奉过两位皇上(杨坚和杨广),他们对我都不薄,我不能辜负他们。”于是他率领命令尧君素担任河东通守,驻守河东城,自己和桑显和率领军队,援救长安。

    在永丰仓,屈突通遇见了刘文静,屈突通要过去,刘文静不让过,一定要收保护费,保护费还比较重,那就是投降,投降还有可能考虑考虑让你过,不投降肯定不能过。屈突通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一定要过,刘文静的态度也同样坚决,不投降,说破大天也不能让过。(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唐朝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朝月清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一十章【反抗】-唐朝那些事儿免费阅读,唐朝那些事儿,笔趣阁并收藏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