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是梁、南北秦三州刺史宜丰侯萧循(梁武帝的弟弟鄱阳王萧恢之子)所领三州之地的政治中心,割南郑给魏,等于间接罢免了萧循的三州刺史,对于萧循的去向,萧绎早有安排,让他到江陵任职。
从都督辖区上说,剑北三州在萧绎的防区,接受萧绎的调度,但由于雍州的萧詧不买账,所以实际上萧绎对隔着雍州的三州实际控制力有限。虽然萧循还没有像萧詧一样公开抗命,但萧绎是一直不放心的,一旦萧循跟萧詧联手或者萧詧吞掉南郑,雍州对江陵的威胁将进一步扩大,这是萧绎不愿意看到的。
与其给自己的侄子还不如给外人,萧绎此举既断绝了萧詧的非分之想,又讨好了西魏。
萧循在汉中七年,移风改俗,深得民心,州人呼为慈父。如今,从荆州一道命令过来让自己把国土拱手让人,萧循如何肯听,再说,乱世逞英雄靠的是实力是地盘,一旦丢失了自己的地盘过寄人篱下的日子,也只有看人眼色了。
大哥萧范就是个例子,前车之鉴啊,不过,萧循暂时还不想跟萧绎翻脸,毕竟当前的形势实在不容自己人继续窝里斗了,思之再三他修书一封客客气气地请萧绎修改命令。萧绎根本不在乎萧循的想法,反正自己已经把三州送给了西魏,取不取是西魏自己的事,没有能力取更好,反正自己已经做了人情。
西边的事处理完后,萧绎坐镇江陵遥控指挥巴陵战事,他令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掞率军前往巴陵协助王僧辩。侯景大将宋子仙率先锋营一万杀向巴陵。
面对气势汹汹的侯景大军。王僧辩自知敌人士气正旺,硬碰硬是不明智的。便命令各军将江上米粮卸船集中在巴陵城内,然后将沿江所有的公私船只全部沉入江底。令各路军队各自固守城池,不得随便出战。只要顶住敌人的第一波攻击,我们就有机会取胜。
宋子仙的前锋营到了江口,王僧辩命各军偃旗息鼓。贼兵到了城下,但见巴陵城死气沉沉,似乎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难道荆州兵已经弃城逃跑了?宋子仙满腹狐疑,不敢贸然入城,便命人骑马到城下大声喝问:“城内谁在督军?”城上有人回应:“王领军在此!”“传话给你们王领军。我大队人马很快就会到达,形势如此,何不早降?”
王僧辩让人回答:“如果大军只向荆州进发,此城不会阻止。王僧辩合家百口都在江陵,如何能降?”贼人骑兵走了,过了一会又回来喊话:“我们大王到了,王领军如何不出来相见?”
原来侯景已到,两人算是老相识了,当年正是侯景放王僧辩一马。王僧辩才得以返回江陵,但是此刻王僧辩并不理睬,任凭城下如何呼喊,一律以沉默作答。
过了一会。贼兵押王洵等到城下,王洵劝诱城内投降,城内依然不管不问。没办法。侯景将船舰集中在北寺,然后分入渡口。士兵们弃舟登岸,在城东高地上修道、造毡房。修成八条通往巴陵城的道路,以五千光头士兵攻城。
城内一阵鼓噪,矢石如狂风暴雨般射出,贼兵死伤惨重,只好退走。当天,贼兵再次发动进攻,水军步兵分十处夺城。城上往下扔木头和火烤过的石头,贼兵被砸死、烫伤的无数。
午后贼兵再次退走,王僧辩命绕城竖起栅栏,隔绝船只。贼兵将大船停靠在城西南角,派人登岸,推着蛤蟆车填堑壕,引障碍车到城下,一连忙活了两天。
贼兵在大船上竖起木棒生火烧栅栏,风势不利,火反而往后烧。一连强攻数日,巴陵城坚固如初,侯景黔驴技穷,没招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渐渐暖和起来,侯景营中闹了疫病,病死战死大半。
巴陵战事陷入胶着,萧绎又派平北将军胡僧祐率兵二千人前来增援,侯景派任约以五千精卒阻击,胡僧祐按照萧绎的布置,避开任约继续前进,任约以为梁军怯战,尾随追击,胡僧祐于赤亭设伏,任约中计被擒。
消息传到巴陵,侯景心下着慌,连夜烧营撤军,回到夏首,侯景留下宋子仙等率二万部属驻守郢城,自己带数千兵卒返回建康。王僧辩率巴陵诸军展开了战略反攻,攻鲁山,俘支化仁,破郢州,擒宋子仙,一路势如破竹,很快进入江州。起家岭南的江州刺史陈霸先率五万大军来会,王僧辩所部军粮不足,陈霸先将自己的五十万担米分出三十万担支援西路军。
巴陵大胜鼓舞了江南各地不满侯景的势力,不管是做官的还是地方土豪,纷纷起兵攻击侯景所部,讨贼形势一片大好。萧绎命王僧辩驻扎在寻阳等待各路大军的到来。
王僧辩率诸军开始战略大反攻之时,台城又生变故。侯景的第一谋士王伟极力劝说侯景废掉萧纲另立,原来侯景娶了萧纲的女儿溧阳公主,老夫少妻其乐融融,王伟担心公主会磨掉侯景的锐气,再三劝侯景莫贪女色,溧阳公主对王伟很不满,王伟有点害怕,所以极力劝说侯景另立新君。
不久,傀儡皇帝萧纲被废,萧衍的长重孙豫章王萧栋即皇帝位,改元天正。亲萧纲的人倒霉了,梁宗室亲王公侯二十多人被杀,萧纲退位不久便被侯景杀害了。
废掉萧纲又增加了侯景的一条罪状,江南人无不痛恨侯景,侯景的败亡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侯景决定过把瘾再死,于是废掉萧栋,从宇宙大将军、都督**诸军事、汉王升级为皇帝,国号汉,开始了百日皇帝的垂死挣扎。
在萧绎同侯景对决的时候,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江南的局势。当初,萧绎邀请西魏出兵协助平定侯景。西魏兵马一直迟迟未动,说到底。宇文泰不想卷入侯景之乱太深,但此时他看到侯景末日即将来临。想到萧绎送给自己的礼物还没有收,如果萧绎攻破侯景,到时候江南一统,百姓归心,这礼物恐怕就取不成了。
汉东的胜利让宇文泰尝到了甜头,所以他很珍惜萧绎送给自己的机会。事实上,对西魏来说,这是以正义的名义扩张领土的又一次机会,宇文泰对汉中之地垂涎已久。有了汉中,进可以图谋蜀地,退可以屏障长安,这样一块肥肉宇文泰绝不会轻易放弃。
西魏大统天子元宝炬已经在三月份病逝,太子元钦即位,宇文泰进位大冢宰,继续主持西魏政局,元首的更迭没有动摇西魏的政治格局,宇文泰还是那个说了算的人。西魏元钦元年(公元551年)10月。宇文泰先后派出两路人马南下,大将军达奚武率兵三万自散关走陈仓道进攻汉中,大将军王雄兵出子午谷走子午道进攻上津、魏兴。
别看长安与汉中直线距离不大,但中间横亘着东西绵延千里的秦岭。山南山北气候迥异,与关中相比,汉中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属于典型的南方气候特征,非常适合稻米生长,所以汉中有山南粮仓之称。
自关中穿越秦岭有四条路。从东往西依次为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都是穿行山谷间的险峻小道。很多地方全是悬崖峭壁,路就是所谓的栈道。
陈仓道在最西端,自散关翻过黄牛岭,沿嘉陵江河谷至武兴,道路迂回曲折,绕的最远,但是这条路山势相对平缓,即使如此,曹操在经过这条路打张鲁的时候曾经感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子午道由长安出发,经子午谷,穿越山间河谷进入汉中平原,全长六百多里,这条道也很难走,当年曹魏大将军曹真要通过这里攻打汉中,赶上连绵雨季,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只好原路折回。道路艰难,补给困难,这也是宇文泰迟迟未下定决心出兵的原因之一。达奚武出兵之时秘密拜见了宇文泰,请求宇文泰授予自己便宜行事的特权,一旦南郑拒不投降,他可以决定在城破之日血洗南郑。
在西魏诸将中,达奚武以胆略著名,当年沙苑对敌深入敌营探听敌情的故事已经成为军中传奇,这也是宇文泰将这次任务交给他的主要原因。
但是,达奚武担心此去可谓千里奔袭,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将士们别说作战,就是仅仅越过秦岭栈道就是九死一。因此,如果不给大家一点希望,恐怕很难完成任务。
允许大家屠城,就预示着大家可以把南郑劫掠一空,抢金银财帛据为己有,掠梁人子女为奴为婢。宇文泰军纪要求很严,杨忠下汉东劳苦功高,就因为纵容部下劫掠差点成了阶下囚,前车之鉴,各带兵大将们再也不敢任意胡为。宇文泰沉吟半晌,最终答应了达奚武的要求。至于王雄一路,宇文泰没有给特殊政策,王雄的目标是东梁州,其目的是牵制东边的梁军对汉中的救援。
冬季河谷水少,王雄比曹真运气好,进军相当顺利,由于梁国内乱,各州郡都据州自保,所以几条谷道的出口险峻之处都没有派兵把守。梁国都督魏兴、上庸等八郡诸军事东梁州刺史李迁哲本山南豪族,梁国内乱后处于半独立状态,抵抗意志并不顽强,一经交战不利便投降了王雄,宇文泰还要用他安抚山南,所以对他非常客气,不但赦其无罪,还加封他为车骑大将军。达奚武军至武兴、白马。
武兴守将杨贤、白马守将梁深向魏军投诚,达奚武部一路奔波劳累,人困马乏,在白马就地休整,此时王雄已经平定上庸,汉中失去了东援,达奚武认为进攻南郑的时机已到,于是分兵驻守武兴、白马,魏军马不停蹄一路东进,逐渐逼近汉中首府南郑。
魏军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虽然倍感疲惫,依然斗志昂扬,大家都盼着早日将南郑拿下,汉中物产丰饶,南郑是汉中的中心。人口数万,百姓富足。据说平北府府库里的金银财帛堆积如山。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
在这里。达奚武遇到了强大的对手,萧循算是梁朝宗室中少见的忠义之人,他拒不投降,坚守城池不出。就在不久前的一个傍晚,萧循步入卧室的时候吓了一跳,床上赫然躺了一条狗,他没有把这件事单纯地看做一个意外事件,他认为这是上天示警,预示着北边的索虏要对自己下手了。民间称黑獭为焦梨狗子,黑獭是宇文泰的字。所以,萧循开始大兴土木,挖堑壕,修城郭,起楼橹,积刍秣,修理守城战具,愣是将南郑城弄成了一座钢铁堡垒。
萧循的功夫没白费。达奚武顿兵城下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强攻。鲜卑骑兵擅长野战,攻城从来不是他们的强项,而守城却是汉军所长,达奚武以数万精骑面对只有几千兵马的南郑竟然奈何不得。南郑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战事陷入僵局。
转眼一旬过去了,西魏诸将都有些急躁,仪同杨绍以为围守坚城。旷日持久,时间一长粮草补给跟不上。大军必死无葬身之地。他着急地对达奚武说:元帅,我们不能让南人总是龟缩在城里。得把他们引出城才好。
达奚武心说这还用的着你说啊,他不耐烦地说:杨仪同有何高见。请元帅暂时撤兵,下官愿到城下挑战。达奚武答应了,魏军后撤,留下杨绍军继续攻城。
杨绍找了些声音洪亮的军士每日坐在南郑城下百般辱骂,把萧循的祖宗十八代翻了个遍,守城梁军怒火中烧,纷纷请战,萧循开始并不理会,但最终坳不过大家,只好同意出战。杨绍见城中兵马杀出,佯装退兵,梁军掩杀过来。梁军进入魏军的伏击圈,伏兵四起,梁军死伤大半。
经此一败,萧循清楚如果继续以孤城坚守,自己撑不了多少日子,而此时请直接上司萧绎相救绝无可能,自己就是被他出卖的!
而建康朝廷为侯景所控制更指望不上,眼下能帮忙的也只有成都方面的萧纪了,于是派平北府司马刘璠向武陵王萧纪求援。武陵王此时已经称帝,为了拉拢萧循,以萧循为益州刺史,加封随郡王,以刘璠为长史,萧纪因为刘璠是江南名士,曾经先后八次派使者召刘璠到成都任中书侍郎,刘璠拒不从命。对于萧纪给自己的封官进爵,萧循并不接受,因为梁州属于荆州军区管辖,所以他接受了萧绎给自己加的鄱阳王封号。
现在大敌当前,刘璠不得已到了成都。刘璠终于来了,萧纪很高兴。但不管萧纪封什么官刘璠一律婉拒,苦苦哀求返回南郑,萧纪只好答应了,同时派潼州刺史杨乾运发兵万余赴南郑救援。
刘璠返回南郑时为达奚武所获,达奚武自长安出发的时候宇文泰曾经让他留意这个人,所以达奚武不敢怠慢。达奚武让刘璠劝萧循投降,萧循怒道:你不能死节,反而要做说客吗!
你我恩断义绝,来人,给我射死这个变节之徒。左右亲兵弯弓搭箭向刘璠瞄准,达奚武慌忙让人拥刘璠回营,由于刘璠是宇文泰点名要的人,达奚武派人将刘璠送往长安。
杨乾运率领潼州兵马向剑北赶来。援军让南郑看到了希望,守城梁军士气大振。达奚武知道,萧循盼着成都救兵,所以要想拿下南郑,必须先灭掉梁人的希望。
达奚武命大丞相府司马杨宽率开府王杰、贺兰愿德领精骑三千阻击潼州军,双方遇于白马,步骑相交,蜀军在魏军骑兵的冲击下溃败,杨乾运留下数千颗首级后退走了。
达奚武将蜀军首级一个个摆在南郑城下,以此威慑守军。不安和恐惧在南郑城蔓延,很多人都听到了一个谣言,说索虏已经下令一旦城破将血洗南郑,城内军民人心惶惶,有些人开始暗地里为自己打算。
梁州中直兵参军陈晷自告奋勇出城探听消息,但不幸被抓,他英勇不屈,破口大骂,被达奚武杀害。萧循又派谘议虞馨带肥牛美酒到达奚武营中犒劳,以此表示南郑城粮食充足,再坚守半年一点问题都没有。达奚武不解地对虞馨说:梁国已经被侯景灭了,大王守这座孤城有什么意义?
虞馨回答道:大王立意以死守城,誓为断头将军,其中深意非我等所知。事实上,萧循坚守的意志已经动摇,既然援军已经没有指望,城破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正如达奚武所言,梁朝早名存实亡,即使忠心为国又是为哪一个的国?武陵王称帝蜀地摆明了要争天下,湘东王承制江陵一次次向兄弟子侄们下黑手,他们哪一个能为江山社稷着想?
为他们死节,当真不值得!萧循不得不为南郑的将来打算,为了保全城内数万军民的生命,他决定投降,但是,他还有顾虑,屠城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谁能保证索虏不会在我们缴械后置道义于不顾对我们下手?能下这个保证的人只有一个,就是远在关中的宇文泰。
思之再三,萧循有了计较,派中直兵参军杜叔毗到关中面见宇文泰,投降的条件是让宇文泰保证不让魏军乱来。萧循又嘱咐杜叔毗到长安可以先去找刘璠帮忙。杜叔毗秘密出城,带着萧循的使命匆忙向长安而去。杜叔毗走了没多久,南郑城发生了一起内乱。
杜叔毗的兄长和两个侄子都为参军,且各领部曲数百人,他们坚定地支持萧循,曹策担心杜家人会阻挠,所以他们认为要想起事就要先除掉杜氏父子。大水冲了龙王庙,曹策哪里知道萧循跟杜叔毗正在谋划投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刘晓、曹策突然发难,将毫无准备的杜氏叔侄杀害,然后诬陷三人谋反,萧循对杜家父子推心置腹,当然不相信曹策的话,所以立即将曹、刘二人抓捕,刘晓被处决,曹策被赦免。
内乱发生后,萧循悲哀地看到南郑已经不是铁板一块,再固执地坚守,恐怕还会有人起异心,不等了,还是尽快投降吧。萧循派人向达奚武请降。(未完待续。。)
从都督辖区上说,剑北三州在萧绎的防区,接受萧绎的调度,但由于雍州的萧詧不买账,所以实际上萧绎对隔着雍州的三州实际控制力有限。虽然萧循还没有像萧詧一样公开抗命,但萧绎是一直不放心的,一旦萧循跟萧詧联手或者萧詧吞掉南郑,雍州对江陵的威胁将进一步扩大,这是萧绎不愿意看到的。
与其给自己的侄子还不如给外人,萧绎此举既断绝了萧詧的非分之想,又讨好了西魏。
萧循在汉中七年,移风改俗,深得民心,州人呼为慈父。如今,从荆州一道命令过来让自己把国土拱手让人,萧循如何肯听,再说,乱世逞英雄靠的是实力是地盘,一旦丢失了自己的地盘过寄人篱下的日子,也只有看人眼色了。
大哥萧范就是个例子,前车之鉴啊,不过,萧循暂时还不想跟萧绎翻脸,毕竟当前的形势实在不容自己人继续窝里斗了,思之再三他修书一封客客气气地请萧绎修改命令。萧绎根本不在乎萧循的想法,反正自己已经把三州送给了西魏,取不取是西魏自己的事,没有能力取更好,反正自己已经做了人情。
西边的事处理完后,萧绎坐镇江陵遥控指挥巴陵战事,他令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掞率军前往巴陵协助王僧辩。侯景大将宋子仙率先锋营一万杀向巴陵。
面对气势汹汹的侯景大军。王僧辩自知敌人士气正旺,硬碰硬是不明智的。便命令各军将江上米粮卸船集中在巴陵城内,然后将沿江所有的公私船只全部沉入江底。令各路军队各自固守城池,不得随便出战。只要顶住敌人的第一波攻击,我们就有机会取胜。
宋子仙的前锋营到了江口,王僧辩命各军偃旗息鼓。贼兵到了城下,但见巴陵城死气沉沉,似乎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难道荆州兵已经弃城逃跑了?宋子仙满腹狐疑,不敢贸然入城,便命人骑马到城下大声喝问:“城内谁在督军?”城上有人回应:“王领军在此!”“传话给你们王领军。我大队人马很快就会到达,形势如此,何不早降?”
王僧辩让人回答:“如果大军只向荆州进发,此城不会阻止。王僧辩合家百口都在江陵,如何能降?”贼人骑兵走了,过了一会又回来喊话:“我们大王到了,王领军如何不出来相见?”
原来侯景已到,两人算是老相识了,当年正是侯景放王僧辩一马。王僧辩才得以返回江陵,但是此刻王僧辩并不理睬,任凭城下如何呼喊,一律以沉默作答。
过了一会。贼兵押王洵等到城下,王洵劝诱城内投降,城内依然不管不问。没办法。侯景将船舰集中在北寺,然后分入渡口。士兵们弃舟登岸,在城东高地上修道、造毡房。修成八条通往巴陵城的道路,以五千光头士兵攻城。
城内一阵鼓噪,矢石如狂风暴雨般射出,贼兵死伤惨重,只好退走。当天,贼兵再次发动进攻,水军步兵分十处夺城。城上往下扔木头和火烤过的石头,贼兵被砸死、烫伤的无数。
午后贼兵再次退走,王僧辩命绕城竖起栅栏,隔绝船只。贼兵将大船停靠在城西南角,派人登岸,推着蛤蟆车填堑壕,引障碍车到城下,一连忙活了两天。
贼兵在大船上竖起木棒生火烧栅栏,风势不利,火反而往后烧。一连强攻数日,巴陵城坚固如初,侯景黔驴技穷,没招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渐渐暖和起来,侯景营中闹了疫病,病死战死大半。
巴陵战事陷入胶着,萧绎又派平北将军胡僧祐率兵二千人前来增援,侯景派任约以五千精卒阻击,胡僧祐按照萧绎的布置,避开任约继续前进,任约以为梁军怯战,尾随追击,胡僧祐于赤亭设伏,任约中计被擒。
消息传到巴陵,侯景心下着慌,连夜烧营撤军,回到夏首,侯景留下宋子仙等率二万部属驻守郢城,自己带数千兵卒返回建康。王僧辩率巴陵诸军展开了战略反攻,攻鲁山,俘支化仁,破郢州,擒宋子仙,一路势如破竹,很快进入江州。起家岭南的江州刺史陈霸先率五万大军来会,王僧辩所部军粮不足,陈霸先将自己的五十万担米分出三十万担支援西路军。
巴陵大胜鼓舞了江南各地不满侯景的势力,不管是做官的还是地方土豪,纷纷起兵攻击侯景所部,讨贼形势一片大好。萧绎命王僧辩驻扎在寻阳等待各路大军的到来。
王僧辩率诸军开始战略大反攻之时,台城又生变故。侯景的第一谋士王伟极力劝说侯景废掉萧纲另立,原来侯景娶了萧纲的女儿溧阳公主,老夫少妻其乐融融,王伟担心公主会磨掉侯景的锐气,再三劝侯景莫贪女色,溧阳公主对王伟很不满,王伟有点害怕,所以极力劝说侯景另立新君。
不久,傀儡皇帝萧纲被废,萧衍的长重孙豫章王萧栋即皇帝位,改元天正。亲萧纲的人倒霉了,梁宗室亲王公侯二十多人被杀,萧纲退位不久便被侯景杀害了。
废掉萧纲又增加了侯景的一条罪状,江南人无不痛恨侯景,侯景的败亡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侯景决定过把瘾再死,于是废掉萧栋,从宇宙大将军、都督**诸军事、汉王升级为皇帝,国号汉,开始了百日皇帝的垂死挣扎。
在萧绎同侯景对决的时候,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江南的局势。当初,萧绎邀请西魏出兵协助平定侯景。西魏兵马一直迟迟未动,说到底。宇文泰不想卷入侯景之乱太深,但此时他看到侯景末日即将来临。想到萧绎送给自己的礼物还没有收,如果萧绎攻破侯景,到时候江南一统,百姓归心,这礼物恐怕就取不成了。
汉东的胜利让宇文泰尝到了甜头,所以他很珍惜萧绎送给自己的机会。事实上,对西魏来说,这是以正义的名义扩张领土的又一次机会,宇文泰对汉中之地垂涎已久。有了汉中,进可以图谋蜀地,退可以屏障长安,这样一块肥肉宇文泰绝不会轻易放弃。
西魏大统天子元宝炬已经在三月份病逝,太子元钦即位,宇文泰进位大冢宰,继续主持西魏政局,元首的更迭没有动摇西魏的政治格局,宇文泰还是那个说了算的人。西魏元钦元年(公元551年)10月。宇文泰先后派出两路人马南下,大将军达奚武率兵三万自散关走陈仓道进攻汉中,大将军王雄兵出子午谷走子午道进攻上津、魏兴。
别看长安与汉中直线距离不大,但中间横亘着东西绵延千里的秦岭。山南山北气候迥异,与关中相比,汉中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属于典型的南方气候特征,非常适合稻米生长,所以汉中有山南粮仓之称。
自关中穿越秦岭有四条路。从东往西依次为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都是穿行山谷间的险峻小道。很多地方全是悬崖峭壁,路就是所谓的栈道。
陈仓道在最西端,自散关翻过黄牛岭,沿嘉陵江河谷至武兴,道路迂回曲折,绕的最远,但是这条路山势相对平缓,即使如此,曹操在经过这条路打张鲁的时候曾经感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子午道由长安出发,经子午谷,穿越山间河谷进入汉中平原,全长六百多里,这条道也很难走,当年曹魏大将军曹真要通过这里攻打汉中,赶上连绵雨季,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只好原路折回。道路艰难,补给困难,这也是宇文泰迟迟未下定决心出兵的原因之一。达奚武出兵之时秘密拜见了宇文泰,请求宇文泰授予自己便宜行事的特权,一旦南郑拒不投降,他可以决定在城破之日血洗南郑。
在西魏诸将中,达奚武以胆略著名,当年沙苑对敌深入敌营探听敌情的故事已经成为军中传奇,这也是宇文泰将这次任务交给他的主要原因。
但是,达奚武担心此去可谓千里奔袭,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将士们别说作战,就是仅仅越过秦岭栈道就是九死一。因此,如果不给大家一点希望,恐怕很难完成任务。
允许大家屠城,就预示着大家可以把南郑劫掠一空,抢金银财帛据为己有,掠梁人子女为奴为婢。宇文泰军纪要求很严,杨忠下汉东劳苦功高,就因为纵容部下劫掠差点成了阶下囚,前车之鉴,各带兵大将们再也不敢任意胡为。宇文泰沉吟半晌,最终答应了达奚武的要求。至于王雄一路,宇文泰没有给特殊政策,王雄的目标是东梁州,其目的是牵制东边的梁军对汉中的救援。
冬季河谷水少,王雄比曹真运气好,进军相当顺利,由于梁国内乱,各州郡都据州自保,所以几条谷道的出口险峻之处都没有派兵把守。梁国都督魏兴、上庸等八郡诸军事东梁州刺史李迁哲本山南豪族,梁国内乱后处于半独立状态,抵抗意志并不顽强,一经交战不利便投降了王雄,宇文泰还要用他安抚山南,所以对他非常客气,不但赦其无罪,还加封他为车骑大将军。达奚武军至武兴、白马。
武兴守将杨贤、白马守将梁深向魏军投诚,达奚武部一路奔波劳累,人困马乏,在白马就地休整,此时王雄已经平定上庸,汉中失去了东援,达奚武认为进攻南郑的时机已到,于是分兵驻守武兴、白马,魏军马不停蹄一路东进,逐渐逼近汉中首府南郑。
魏军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虽然倍感疲惫,依然斗志昂扬,大家都盼着早日将南郑拿下,汉中物产丰饶,南郑是汉中的中心。人口数万,百姓富足。据说平北府府库里的金银财帛堆积如山。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
在这里。达奚武遇到了强大的对手,萧循算是梁朝宗室中少见的忠义之人,他拒不投降,坚守城池不出。就在不久前的一个傍晚,萧循步入卧室的时候吓了一跳,床上赫然躺了一条狗,他没有把这件事单纯地看做一个意外事件,他认为这是上天示警,预示着北边的索虏要对自己下手了。民间称黑獭为焦梨狗子,黑獭是宇文泰的字。所以,萧循开始大兴土木,挖堑壕,修城郭,起楼橹,积刍秣,修理守城战具,愣是将南郑城弄成了一座钢铁堡垒。
萧循的功夫没白费。达奚武顿兵城下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强攻。鲜卑骑兵擅长野战,攻城从来不是他们的强项,而守城却是汉军所长,达奚武以数万精骑面对只有几千兵马的南郑竟然奈何不得。南郑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战事陷入僵局。
转眼一旬过去了,西魏诸将都有些急躁,仪同杨绍以为围守坚城。旷日持久,时间一长粮草补给跟不上。大军必死无葬身之地。他着急地对达奚武说:元帅,我们不能让南人总是龟缩在城里。得把他们引出城才好。
达奚武心说这还用的着你说啊,他不耐烦地说:杨仪同有何高见。请元帅暂时撤兵,下官愿到城下挑战。达奚武答应了,魏军后撤,留下杨绍军继续攻城。
杨绍找了些声音洪亮的军士每日坐在南郑城下百般辱骂,把萧循的祖宗十八代翻了个遍,守城梁军怒火中烧,纷纷请战,萧循开始并不理会,但最终坳不过大家,只好同意出战。杨绍见城中兵马杀出,佯装退兵,梁军掩杀过来。梁军进入魏军的伏击圈,伏兵四起,梁军死伤大半。
经此一败,萧循清楚如果继续以孤城坚守,自己撑不了多少日子,而此时请直接上司萧绎相救绝无可能,自己就是被他出卖的!
而建康朝廷为侯景所控制更指望不上,眼下能帮忙的也只有成都方面的萧纪了,于是派平北府司马刘璠向武陵王萧纪求援。武陵王此时已经称帝,为了拉拢萧循,以萧循为益州刺史,加封随郡王,以刘璠为长史,萧纪因为刘璠是江南名士,曾经先后八次派使者召刘璠到成都任中书侍郎,刘璠拒不从命。对于萧纪给自己的封官进爵,萧循并不接受,因为梁州属于荆州军区管辖,所以他接受了萧绎给自己加的鄱阳王封号。
现在大敌当前,刘璠不得已到了成都。刘璠终于来了,萧纪很高兴。但不管萧纪封什么官刘璠一律婉拒,苦苦哀求返回南郑,萧纪只好答应了,同时派潼州刺史杨乾运发兵万余赴南郑救援。
刘璠返回南郑时为达奚武所获,达奚武自长安出发的时候宇文泰曾经让他留意这个人,所以达奚武不敢怠慢。达奚武让刘璠劝萧循投降,萧循怒道:你不能死节,反而要做说客吗!
你我恩断义绝,来人,给我射死这个变节之徒。左右亲兵弯弓搭箭向刘璠瞄准,达奚武慌忙让人拥刘璠回营,由于刘璠是宇文泰点名要的人,达奚武派人将刘璠送往长安。
杨乾运率领潼州兵马向剑北赶来。援军让南郑看到了希望,守城梁军士气大振。达奚武知道,萧循盼着成都救兵,所以要想拿下南郑,必须先灭掉梁人的希望。
达奚武命大丞相府司马杨宽率开府王杰、贺兰愿德领精骑三千阻击潼州军,双方遇于白马,步骑相交,蜀军在魏军骑兵的冲击下溃败,杨乾运留下数千颗首级后退走了。
达奚武将蜀军首级一个个摆在南郑城下,以此威慑守军。不安和恐惧在南郑城蔓延,很多人都听到了一个谣言,说索虏已经下令一旦城破将血洗南郑,城内军民人心惶惶,有些人开始暗地里为自己打算。
梁州中直兵参军陈晷自告奋勇出城探听消息,但不幸被抓,他英勇不屈,破口大骂,被达奚武杀害。萧循又派谘议虞馨带肥牛美酒到达奚武营中犒劳,以此表示南郑城粮食充足,再坚守半年一点问题都没有。达奚武不解地对虞馨说:梁国已经被侯景灭了,大王守这座孤城有什么意义?
虞馨回答道:大王立意以死守城,誓为断头将军,其中深意非我等所知。事实上,萧循坚守的意志已经动摇,既然援军已经没有指望,城破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正如达奚武所言,梁朝早名存实亡,即使忠心为国又是为哪一个的国?武陵王称帝蜀地摆明了要争天下,湘东王承制江陵一次次向兄弟子侄们下黑手,他们哪一个能为江山社稷着想?
为他们死节,当真不值得!萧循不得不为南郑的将来打算,为了保全城内数万军民的生命,他决定投降,但是,他还有顾虑,屠城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谁能保证索虏不会在我们缴械后置道义于不顾对我们下手?能下这个保证的人只有一个,就是远在关中的宇文泰。
思之再三,萧循有了计较,派中直兵参军杜叔毗到关中面见宇文泰,投降的条件是让宇文泰保证不让魏军乱来。萧循又嘱咐杜叔毗到长安可以先去找刘璠帮忙。杜叔毗秘密出城,带着萧循的使命匆忙向长安而去。杜叔毗走了没多久,南郑城发生了一起内乱。
杜叔毗的兄长和两个侄子都为参军,且各领部曲数百人,他们坚定地支持萧循,曹策担心杜家人会阻挠,所以他们认为要想起事就要先除掉杜氏父子。大水冲了龙王庙,曹策哪里知道萧循跟杜叔毗正在谋划投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刘晓、曹策突然发难,将毫无准备的杜氏叔侄杀害,然后诬陷三人谋反,萧循对杜家父子推心置腹,当然不相信曹策的话,所以立即将曹、刘二人抓捕,刘晓被处决,曹策被赦免。
内乱发生后,萧循悲哀地看到南郑已经不是铁板一块,再固执地坚守,恐怕还会有人起异心,不等了,还是尽快投降吧。萧循派人向达奚武请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