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拔胜能回来,原大魏朝阁内都督赵刚功不可没。孝武帝出走的时候,赵刚鼓动东荆州刺史冯景昭奔赴关中,谁料半路上遇到蛮人土豪武装的袭击,赵刚成了蛮人的俘虏,赵刚是个乐观的人。

    他知道蛮人一向不服王化,他们不听朝廷的同样也不一定会为高欢卖命,如此以来自己跟他们就没有深仇大恨,所以尚有一线生机,况且,蛮人并不是不能交流,很多汉人为了躲避赋税徭役逃入深山与野人为伍,成为蛮人部落的重要组成。

    赵刚属于典型的外交型人才,最擅长的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赵刚开始设法跟蛮人们沟通,耐心向蛮人们讲天下大势,让大家认为他实在是一个百里挑一的好人,既然是好人,就不能像对待坏人那样粗野无礼。蛮人们被说动了,赵刚重获自由,自由后的赵刚没有忙着动身去长安,因为他已经知道元修驾崩元宝炬上任的消息。

    虽说元修死了,可元宝炬一样是孝文子孙天潢贵胄,能够拥立长君表明宇文泰对大魏朝是忠心的,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欢拥立的元善见不过是一个孩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东魏属于地地道道的伪政权非法政府。赵刚决定,不管路途有多么遥远,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们艰难,一定要去长安。

    但是,赵刚知道,即使是走亲戚也不能空着手,如果元修还在位,凭老关系在朝廷里混一定没问题。可现在是元宝炬、宇文泰当政,他们跟自己又没有多少旧情。就这样去投奔人家还以为咱是来混饭吃的,说什么也得送宇文泰一个见面礼。

    一无所有的赵刚还有脑袋、还有舌头。他相信凭自己的天赋一定可以做成一件大事。赵刚瞄上了东魏东荆州刺史李魔怜,如果能说服出身赵郡大族的李魔怜投降,无异对高欢是一个重大打击,还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触动一下河南地那些墙头草的神经。

    这可不是小礼物,而是一份分量很重的大礼。李魔怜本名李愍,魔怜是他的字,李愍年轻时挺混,作为赵郡大族子弟要想当官很容易。可他年近不惑了还不愿意入官场,他更喜欢干的事是喜欢结交英雄豪杰。

    孝昌年天下大乱后,李愍隐居在林虑山静观天下之变,大都督长孙稚把他招到帐内任统军,长孙稚为鲜于修礼所败,李愍逃回家中。

    后来,北道大行台元鉴表授李愍为假节别将镇守邺城东城,元鉴谋逆,李愍诈患风疾逃走投奔了大都督源子邕。持节镇守邺城西北的汁河,在这里他曾经击退了葛荣叔父乐陵王葛苌的一万精骑。

    高欢起兵信都,李愍率部属数千人归附,太昌初年为南荆州刺史、当州大都督。后除骠骑大将军、东荆州刺史、当州大都督,加散骑常侍。

    在赵刚的忽悠下,李魔怜狐疑不定。于是让赵刚到晋阳看看形势。高欢宴请了赵刚,两人谈得很好。高欢还让赵刚带书信给荆州。

    然而,赵刚回到荆州。把高欢形容成了野心膨胀的乱臣贼子,李魔怜决定听赵刚的话,于是李魔怜斩杨祖欢等异己分子,宣布东荆州受关西节度,赵刚作为特使入关。

    赵刚在霸上见到宇文泰,向宇文泰汇报了关东的形势,宇文泰大喜,以光复东荆州的功劳以赵刚为伯爵,除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赵刚见到元宝炬,提出请流落江南的贺拔胜、独孤如愿等人回国。元宝炬也有此意,于是派赵刚去疏通。

    赵刚通过关系将书信送到建康交到贺拔胜等人的手中。话说贺拔胜在侯景的逼迫下渡江投奔梁国,梁帝萧衍对这位北方骁将一向很敬佩,所以对他的投奔很欢迎,从此贺拔胜在江南做了寓公,除了不能过问政事,日子过得还不错,然而没过多久,江北传来消息说兄长贺拔允被高欢杀死、自己一家老小被高欢囚禁。

    原来元善见即位后,以贺拔允为太保,但贺拔胜南逃、贺拔岳之死这些事的发生让高欢跟贺拔家已经是势不两立了,所以高欢对贺拔允也不放心,最终找个借口将贺拔允饿杀,同时将贺拔胜一家老少囚禁起来

    国仇家恨,贺拔胜寝食难安,他做梦都想带兵北伐东魏,杀高欢报仇,可梁帝萧衍担心贺拔胜一去不回,如何肯放心地将军队交给他?

    贺拔胜很郁闷。联系到南奔将帅多受重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贺拔胜的经历,梁武帝是清楚的,贺拔胜勇猛,但他缺少了一个将军最基本的品质:诚信。

    从投降卫可孤又反卫可孤、作为尔朱荣的部将在尔朱荣被杀后却站在永安皇帝一边、永安帝让他去打尔朱仲远却又投降尔朱仲远、韩陵山一战又背仲远投高欢、然后又跟高欢反目,反反复复的次数太多了,这样的英雄谁能放心大胆地用?

    既然梁国不肯用我,也只有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关中了。看了赵刚捎来的书信,贺拔胜心动了,他召集跟随自己的手下们商议北归事宜,大家都赞同回国,但是,梁国皇帝会放自己走吗?

    贺拔胜上表求归。梁帝萧衍看罢奏折,连声道好文笔,听说奏折是卢柔所写,就命宫中人前往探望,并赠送给卢柔许多绸缎。贺拔胜无语了。

    跟贺拔胜一起投奔江南的原荆州行台军司史宁道:有一个人可以帮我们。史宁说的人是中书舍人朱异,萧衍的宠臣。史宁知道朱异受萧衍的信任,分量足,找他比找直接找皇帝还管用。贺拔胜深以为然。

    史宁见到朱异,谈到自己与贺拔胜等为贼所迫,幸得梁国收留苟活于世间,皇帝陛下待我等隆恩。我等感激至深,然每念及国仇家恨。无不扼腕叹息,且远离家乡。音讯阻隔,不想家书万里而至,思乡之情不可自抑,贺拔将军欲请辞,请大人成全。

    史宁说到动情处,涕泪横流,朱异也为之动容,对史宁道:故乡之思,如何能忘,我一定代为上奏。助你等得遂心愿。

    在朱异看来,贺拔胜在梁国是英雄无用武之处,而回去可以在梁国和西魏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双方共同对付强敌东魏,这样的结盟对梁国是有益的,所以放贺拔胜回关中对梁国有百益而无一害。朱异的话很管用,萧衍听从了朱异的建议。

    北还之日,梁帝亲自在南苑为贺拔胜送行,令贺拔胜感动不已。贺拔胜也是性情中人。从此看见鸟兽往南的一律不射,以此表达自己对南朝的感激之情。

    贺拔胜踏上了北归的道路。高欢也听到贺拔胜要回关西的消息,他对贺拔胜他太了解了,黑獭如果有破胡相助岂非如虎添翼?

    高欢通知驻军河南的侯景想法子阻止贺拔胜。侯景立即率轻骑前往堵截。对通过东魏控制区贺拔胜早有准备,他知道高欢一定会派人阻击,所以从水路到襄阳后即悄悄弃船登岸从山路行进。

    这个行动计划有点冒险。为了躲避东魏军队的拦截,官道不能走。小路跟没有路差不多,加上秋雨连绵。天山间气温又低,几百里山路走过去,大家吃尽了苦头,随行人员冻饿而死的有一大半,谋士卢柔还一度迷了路,差点冻死在枯木之下。

    历尽千难万险,贺拔胜一行终于回到了长安,当初随行渡江五百余人,安全返还长安的还不到一半。然而,贺拔胜肯放下面子屈身于宇文泰之下吗?过去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贺拔胜已经功名显赫的时候,宇文泰只不过是默默无闻的小老弟,可过去的小老弟现在已经成为关西真正的老大。以贺拔胜的性格,他能处理好同宇文泰之间的关系吗?

    贺拔胜请罪于朝堂,魏文帝对他能回来已经很高兴了,以其德高望重,加封为太师,太师可谓臣子的最高荣誉,自大统元年太师上党王长孙稚病故后一直空缺。卢柔被宇文泰调到大行台府任行台郎中与苏绰一起执掌机密,史宁进爵为侯另有任用。

    在北归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贺拔胜一直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他一直无法同宇文泰的关系一直很尴尬,两人见面只是点头而已,如此也形成一道奇观,贺拔胜与同僚们见到宇文泰,大家都弯下腰拜见,只有贺拔胜如鹤立鸡群般站在那里不动。

    宇文泰心中虽也有些别扭,但想到自己今日的一切原本贺拔岳所给,所以对贺拔胜更加客气,既然你不拜我就让我拜你好了。

    宇文泰的客气让很多人愤愤不平,贺拔胜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再怎么说宇文泰位居丞相,在关西的威望更是自己所不能比拟,自己有什么?自己的面子值多少钱?

    贺拔胜后悔了。一天,贺拔胜与众人随宇文泰在昆明池游宴,碰巧有两只水鸟在水面上戏耍,宇文泰命人取过大弓亲自交到贺拔胜的手上,然后指着两只水鸟道:很久不见贺拔公的神射了,今天请贺拔公试射助兴。贺拔胜结果大弓,但听弓弦响过,两只水鸟便被穿了肉串,随从众人齐声喝彩。

    贺拔胜就此一拜到地双手高举将弓箭交还给宇文泰,朗声道:如果贺拔胜追随在丞相讨伐逆贼,贼子必将皆如此二鸟一样。宇文泰大喜,赶紧起身将贺拔胜扶起,两人手拉手相视大笑。贺拔胜就以这样一种方式算是正式承认了宇文泰的地位。

    从此,两人推心置腹,贺拔胜把宇文泰当做了自己的新主,宇文泰对贺拔胜更是恩礼日重。贺拔胜回来的时候,独孤如愿没有跟着一起回,因为独孤如愿的情况跟贺拔胜还不一样,独孤如愿是奉命东征失利后投江南的,属于本朝的事,而贺拔胜南奔属于前朝旧事。

    贺拔胜先回来也算是为独孤如愿探路,为了老部下回归,贺拔胜自然做了不少工作。半年后,独孤如愿回归的时机成熟,于是也向梁帝请求北归。

    梁武帝问独孤如愿:你父母在山东。你要回哪个魏?独孤如愿慨然道:自然回关西,事君无二。君上在哪里我当然要去哪里。“忠臣啊”,梁武帝很感动。其实对独孤如愿而言,他只能到关中,忠孝不能两全,自己当初抛弃家人追随元修西迁的时候已经选择了忠,如今,如果回东边,高欢肯放过自己吗?

    即使高欢肯放过自己,在侯景、高敖曹这些骄兵悍将的眼里,自己还有地位吗?到东边就等于让自己放弃已经取得的一切。从头来过,独孤如愿不傻。独孤如愿带杨忠、宇文虬返回了长安。带兵出征,损兵折将,按照律法是大罪,独孤如愿上书请罪。但这一次,他却没有像贺拔胜一样轻松过关。宇文泰让尚书省讨论如何给独孤如愿定罪。

    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王等人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呈上一份评估报告,报告上说独孤如愿作为边将丧师辱国,国家的刑法自然不能偏废。

    但斩杀贼将辛篡。论功当赏。孤军千里,没有后援,敌众我寡,不肯投贼而奔梁。情有可原。所以我们的意见是戴罪立功,官复原职。“照准!”魏文帝一锤定音,独孤如愿没有被追究责任。不但原来加封的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不变,而且转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官升一级。

    从宇文泰对独孤如愿的态度看。两人的感情已经远非昔日之甜蜜可言,独孤如愿回来,一定事先得到了承诺,加上老上级贺拔胜的关系,似乎不应如此曲折。随独孤如愿归来的杨忠、宇文虬各有际遇。

    宇文泰见杨忠身长七尺八寸,美须髯,状貌魁伟,仪表不凡,登时心生喜欢,便从独孤如愿身边将他调到自己帐下听用。宇文虬仍然追随在独孤如愿左右,朝廷追录前功进爵为公,将来,两人都有一番不俗的表现。杨忠没有辜负宇文泰的期望,不久便大大出了一次风头。

    杨忠随宇文泰在龙门狩猎,一只猛虎突然从草丛中窜出,杨忠的战马受惊将他掀翻在地,弓矢丢在一旁,猛虎呼啸着冲向杨忠,杨忠已经来不及拔佩刀,说时迟那时快,杨忠猛然跃起徒手同猛虎展开了肉搏,在众人一片惊呼中,争斗已经分出了结果,只见杨忠左手夹住虎腰,右手硬生生将虎舌拔出,老虎口中喷出一股鲜血,身子软绵绵地倒在地上,这一幕让旁观者看得心惊肉跳。

    宇文泰也为杨忠的勇猛所折服:奴奴才是真正的“揜于”。老虎别称揜于,从此杨忠改字为“揜于”。

    离开独孤如愿单飞的杨忠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他的传奇才刚刚开始。大统二年对于宇文泰而言是倍感艰难的一年,关西本来就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偏偏老天也来凑热闹,这一年大旱少雨粮食歉收。

    一直到腊月还看不到冬雪的影子,旱情仍然没有缓解的迹象,如果持续下去,明年的年景还是问题,挨到年底很多人家已经断粮,到处都传出饿死人的消息,民间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易子而食。

    宇文泰正为关中大饥的事闹心,偏偏这个时候,边疆急报:东魏大举进犯,东魏大丞相高欢亲自带队,兵分三路,分别向华州、潼关、上洛方向进军。高欢都督东军主力过龙门屯兵蒲坂,东魏京畿大都督窦泰率精骑万人杀向潼关一线,司徒高敖曹率河南诸军出武关向上洛方向进军。

    对于高敖曹一路,宇文泰倒不怎么担心,虽然经上洛过蓝田可以直抵长安,但这条路很难走,纵使绵延不断的崇山峻岭挡不住东军,山间那些拥有部曲的巴人地方割据武装也会不断找高敖曹的麻烦,巴人土豪大抵骁勇善战,又多亲西魏,够高敖曹头疼的。

    而且,驻守上洛的洛州刺史泉企为当地豪强,父子三人皆骁勇善战,泉家在当地根基牢靠,群众基础广,部曲清一色巴人勇士,跟高敖曹的汉军有的一拼。

    当年董绍曾经要带瞎巴三千平定萧宝夤的叛乱,这支所谓的瞎巴就是泉企的部曲。窦泰一路呢?不可否认,窦泰为高欢帐下一等一的猛将,高欢信都起义后的第一战就是窦泰献上离间计瓦解了尔朱兆的联军。

    窦泰自千里奔袭尔朱兆后声威大震,接下来的几年一直吉星高照,无论平叛还是征讨几乎没有失败的经历,所以这次攻打潼关也抱有志在必得之势,潼关一破长安即无险可守。潼关有山河天险,窦泰也不会那么容易得手。

    高欢的东魏军主力在蒲津,渡过河就是华州,华州有老熊王罴在那守着,不过,华州切不断西去的道路,根本挡不住高欢西行的步伐,从表面上看,这一路最为凶险。不过,虽然时近年关,天气去不如往年寒冷,黄河冰层结得不厚,高欢的重甲骑兵和粮草辎重根本无法越过冰面直接渡河,所以高欢要过河只能有一个法子:造桥。

    但是,高欢弄这么大的动静,他的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宇文泰顿军广阳,严密监视着高欢的动静。前线传来急报,窦泰袭破西弘农,行台郭琰败走洛州,潼关的前沿阵地善渚谷失守,戍守兵卒全军覆没,守将阳猛单身逃脱。

    阳猛出身上洛豪族,孝武帝西迁时率部曲增援潼关,后高欢进攻,潼关失守,阳猛率部曲退守善渚谷,在这里修筑营栅,收容亲皇帝的义徒,长安方面为他加官征东将军、扬州刺史、大都督。

    西弘农、善渚谷的防守本就薄弱,对于两处失陷,宇文泰并没有感到太意外。宇文泰知道阳猛的群众基础好,所以不但没有加罪,而且拨给他一千兵卒在牛尾堡驻守,继续伺机增援潼关。

    这一年的除夕和元日东西两军的将士们都在军中辞旧迎新,由于担心敌人偷袭都加强了戒备,喜庆中多了些肃杀。转过年天气仍然不太冷,高欢在黄河上冰面上造了三座浮桥,摆出准备渡河进攻的架势。

    然而,浮桥虽成,却迟迟不见东军渡河。连战连胜的窦泰大军逐渐逼近潼关,但行军速度相当缓慢,窦泰似乎在等什么。(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唐朝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朝月清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四十五章【落叶归根】-唐朝那些事儿怎么样,唐朝那些事儿,笔趣阁并收藏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