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陈光、朱瑞、肖华、曾国华、符竹庭、谷牧和别的一些干部,白天一起下地于活,晚上还要工作,开会。罗政委有次来检查工作,还没进村喝口茶歇歇脚,就扑到田里割了大半天麦子,和大伙一块田里干活活,一棵树干歇睏,一个瓦罐喝水,奔在一条道上……
打鬼子保家乡。如今又谋划着减租减息,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稍稍舒心一些。说千道万,归总两句话:条条计策为国家民族着想,件件主意替穷苦爷们打算。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把他们跟那些中央军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是熊老七这些地主财东们,却千方百计地想把这支军队挤走,真是披着张人皮,揣着副驴肝肺的魔鬼。熊大娘识破了熊老七的卑鄙阴险,越想越觉得憎恶,愤恨。
当转而想到自己的时候,熊大娘深深地自责了。她从心底里热爱这些人,也确实为他们当前的处境担忧。可是为个人身家利害纠缠着,竟然没有掏心窝地把熊老七这些鬼把戏告诉胡服他们。扪心自问,她并不是个不通情达理的人,今天为什么这样的又怕烧着又怕烫着?说来道去,还不就是为了儿子方文。
现鬼子打到了家门口上,抗日保家,人人有份,她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当鬼子打到黑林和吴山的时候,她也曾和大伙一道同鬼子血拚。一个人若是连这点骨气都没有的话,那还不是白披着一张人皮。她那几个孩子如果还活着,她就不至于这样的顾虑多端。然而,她只有一个儿子,象张小二所说的:只有一个单枝独根的方文,事情就难办在这里。
熊大娘深深叹了口气,随手拉过一张小凳子坐了下来,心思又转到了儿子身上。
自从八路军来到滨海地区,一向被人家瞧不起的儿子露了头角,他那股打鬼子的劲头和一心为乡亲们办事的热乎心肠,得到了乡亲的热爱和尊敬。胡服、罗荣桓、朱瑞、陈光、陈士渠、肖华、曾国华、符竹庭和县里领导邱也民、朱明远等人都很喜欢他,信任他,村里的大事都放心大胆地交给他去办。
朱县长很赏识他,罗政委也当着众人的面夸奖过他,这使他成了大树村的带头人之一。作为一个母亲,还有什么能为自己的孩子受到大伙的器重更高兴呢?可是现在她却有些担心了,八路军要是发动年青人当兵,方文准会第一个带头参加。那时,将怎么办呢?拦阻他?还是鼓励他?难哪,真是难死人了呀!
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打断了杨大娘的向沉思,儿子回来了。大半天繁重的农活,熊方文又累又饿,也顾不上好好休息一下,草草洗了把手,就抓起热得烫手的玉米饼子连吹带拍地吃起来。
熊大娘坐在一边,深情地看着自己的爱子,心头充满了无限的慰藉。自从丈夫死后,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就由儿子撑了起来。过早和过度的劳动,并没有把这个小伙子压倒,反而把他锻炼得更加健壮、结实、坚强和懂事。他勤劳朴实,坦率正直,跟他大大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他大大胆小怕事,他却敢说敢做敢当。
熊方文对待母亲非常孝顺,听话,从来不惹母亲生气。他体会到艰难的家计和母亲的心境,不管日子多苦多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为了早日还清熊老七的那笔冤孽债,娘儿俩省吃俭用,衣服补了又破,破了再补,几年来不知道水果是什么滋味。
对方文来说,没有什么冬闲节令,更没星期天什么的。每当田里场上的农活一完,就四处奔走、揽活计做,给人家赶车,挑脚,做小工,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雪里去,好不容易才积下了几个钱。这个麦收减了租,再多收几百斤麦子,总能凑付着把那笔冤孽债还上。
往后日子就算再清苦些,娘儿俩也就定心了。麦收以来,熊方文做活特别勤快,还得抽空开会,宣传,巡逻,忙得不可开交,做娘的于宽慰中自然也觉得心疼。可是,方文忽然有可能要当兵了,而且仿佛明天就要束装远行。这对于她来说,确实难以割舍。熊大娘想着,想着,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
“妈,吃吧,菜都要冷了。”熊方文边吃边催促母亲。他没所见母亲应声,抬头瞥见了母亲脸上的泪痕,吃惊地问道,“妈,你怎么哭啦?是谁欺负你了?”
熊大娘匆忙地拭去泪痕,停了一下,说道:“没有人欺负俺。只是,上午催命鬼熊老七把我叫去了。”
“怎么,又是催债?”熊方文气愤地冷笑了一声,安慰母亲说,“妈,你放心,麦收一过,咱还他就是了。”
“债倒没急催,可是跟狗腿子张小二一唱一搭地说了些冷言冷语。”
“这俩个孬种,放了什么狗屁?”
“是说的减租减息的事。”
“啊!”熊方文警觉起来,撂下筷子,关切地问道,“他们说了什么?”
“狗腚里还能放出好屁来。”熊大娘愤愤地说,“他说减租减息破坏了祖辈的老规矩,挑唆主佃不和睦,会招惹得天怒人怨。若是再捣鼓下去,得罪了那些大地主,共产党八路军就休想在赣榆站住脚,连朱县长也得跟着走人。”
“这是明目张胆地破坏减租减息嘛!这个老狐狸,我早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鸟。”方文愤怒地说着,“妈,你把这件事告诉了胡政委和罗政委他们了吗?”
“没有。”熊大娘轻声回答,避开了熊方文的目光。
“为什么不早些告诉他们呢?他们不是在不远的方明家里开了一天会吗?”方文有些不解了。
熊大娘沉默着没有回答。
熊方文发觉事情有蹊蹊跷,移了移板凳,靠得母亲更近些,柔和地问道:“妈,你有啥个心思?熊老七和他狗腿子对你说了些什么?”
熊方文那恳切和焦虑的样子,使熊大娘不忍心掩盖事情的相和自己的忧虑,便如实地说道:“熊老七还说八路军这些外来户,跟咱们滨海地区的赣榆人,非同姓同乡,连自己在滨海地区都站不住脚,趁着这个麦收来个减租减息,给大伙一点甜头吃。等减租减息一过,就发动年青人当兵,拉回山里去打游击去了。”
熊方文听娘这么一说,心里有数了,便问道:“妈,你刚才还说狗腚里放不出香屁来,你相信熊老七的这些话吗?”
“我也没指望熊老七这帮大地主说共产党八路军的好话。可是无风不起浪,这些话怕也不是没有来由的。这年头,军队上要用人呀。”熊大娘犹疑地看着儿子方文。
方文断然地摇摇头说:“妈,这些都是熊老七的瞎编的。他是用这些话吓唬大伙,破坏减租减息。大伙给他算了一笔账,照二五减租的章程,这个麦季他比往年少收三万多斤麦子。妈,你想想,他会甘心服贴?减租,当兵,这是两码事,共产党也不是为了要兵才实行减租减息的。再说,八路军主张当兵要自觉自愿,不象中央军那样的强征硬抓。”
“话是这么说,可总是人悬着一颗心。”熊大娘沉吟了。她注视着儿子,直截了当地问道,“方文,你对妈说实话,八路军要是要年青人当兵,你去不去?”
“妈,如今鬼子杀到咱们国家,抗日救国,人人有份。你不去当兵打鬼子,和上几次‘扫荡’那样,鬼子也会杀到咱们家门口上来。失了火趴在床底下,是躲不过去的。”熊方文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母的问话,却也显地表达了自己抗日救国的决心。
“可你是个独子呀!”熊大娘本来还想说,“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断了咱熊家香火……”,可是只说了开头一句,喉头就哽住了,眼圈一红,泪珠又滚下来了。
“妈你别难过。”方文把手按在母亲膝头上,充满感情地,“八路军的同志哪一个没爹没娘,没家没业?队伍上独子也不少。在这国破家亡的年头,大伙顾不了这许多啦。就拿符竹庭政委来说——”熊方文说到这里,仿佛觉得失言似的,顿时刹住了。
“符政委是独子吗?”熊大娘又想打听符竹庭的身世了。
熊方文摇摇头,脸色变得更加阴黯,声声调低沉地说:“他何者是独子!他老家是江西广昌县头陂镇边界村,家境贫寒,父母去世,靠祖母帮人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一九二四年秋,符竹庭便进了一家布店当学徒。一九二七年秋,离开了祖母参加了游击队,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工农红军,蒋介石派几十万大军“围剿”山西,国民党军队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竟把符政委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推进了火海……”
方文说不下去了,沉默下来。院子里的暮色越来越浓,从门窗里透过来的微弱的光线,映射在熊方文严峻的脸上,半明半暗,轮廓蒙胧,凝然不动,仿佛是一座石刻的雕像。
这出惨绝人寰的悲剧震惊了杨大娘,她木然地坐着说不出话,娘儿俩谁也不作声。在这暮色和夜色交替的当儿,黑暗正蚕食着一切,所有音响象是都停息了,只听见娘儿俩的迫促和粗犷的呼吸。
时光缓慢而沉重地流逝,谁也说不出经过了多久……
★百 度 搜 索 云 来 阁,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
打鬼子保家乡。如今又谋划着减租减息,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稍稍舒心一些。说千道万,归总两句话:条条计策为国家民族着想,件件主意替穷苦爷们打算。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把他们跟那些中央军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是熊老七这些地主财东们,却千方百计地想把这支军队挤走,真是披着张人皮,揣着副驴肝肺的魔鬼。熊大娘识破了熊老七的卑鄙阴险,越想越觉得憎恶,愤恨。
当转而想到自己的时候,熊大娘深深地自责了。她从心底里热爱这些人,也确实为他们当前的处境担忧。可是为个人身家利害纠缠着,竟然没有掏心窝地把熊老七这些鬼把戏告诉胡服他们。扪心自问,她并不是个不通情达理的人,今天为什么这样的又怕烧着又怕烫着?说来道去,还不就是为了儿子方文。
现鬼子打到了家门口上,抗日保家,人人有份,她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当鬼子打到黑林和吴山的时候,她也曾和大伙一道同鬼子血拚。一个人若是连这点骨气都没有的话,那还不是白披着一张人皮。她那几个孩子如果还活着,她就不至于这样的顾虑多端。然而,她只有一个儿子,象张小二所说的:只有一个单枝独根的方文,事情就难办在这里。
熊大娘深深叹了口气,随手拉过一张小凳子坐了下来,心思又转到了儿子身上。
自从八路军来到滨海地区,一向被人家瞧不起的儿子露了头角,他那股打鬼子的劲头和一心为乡亲们办事的热乎心肠,得到了乡亲的热爱和尊敬。胡服、罗荣桓、朱瑞、陈光、陈士渠、肖华、曾国华、符竹庭和县里领导邱也民、朱明远等人都很喜欢他,信任他,村里的大事都放心大胆地交给他去办。
朱县长很赏识他,罗政委也当着众人的面夸奖过他,这使他成了大树村的带头人之一。作为一个母亲,还有什么能为自己的孩子受到大伙的器重更高兴呢?可是现在她却有些担心了,八路军要是发动年青人当兵,方文准会第一个带头参加。那时,将怎么办呢?拦阻他?还是鼓励他?难哪,真是难死人了呀!
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打断了杨大娘的向沉思,儿子回来了。大半天繁重的农活,熊方文又累又饿,也顾不上好好休息一下,草草洗了把手,就抓起热得烫手的玉米饼子连吹带拍地吃起来。
熊大娘坐在一边,深情地看着自己的爱子,心头充满了无限的慰藉。自从丈夫死后,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就由儿子撑了起来。过早和过度的劳动,并没有把这个小伙子压倒,反而把他锻炼得更加健壮、结实、坚强和懂事。他勤劳朴实,坦率正直,跟他大大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他大大胆小怕事,他却敢说敢做敢当。
熊方文对待母亲非常孝顺,听话,从来不惹母亲生气。他体会到艰难的家计和母亲的心境,不管日子多苦多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为了早日还清熊老七的那笔冤孽债,娘儿俩省吃俭用,衣服补了又破,破了再补,几年来不知道水果是什么滋味。
对方文来说,没有什么冬闲节令,更没星期天什么的。每当田里场上的农活一完,就四处奔走、揽活计做,给人家赶车,挑脚,做小工,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雪里去,好不容易才积下了几个钱。这个麦收减了租,再多收几百斤麦子,总能凑付着把那笔冤孽债还上。
往后日子就算再清苦些,娘儿俩也就定心了。麦收以来,熊方文做活特别勤快,还得抽空开会,宣传,巡逻,忙得不可开交,做娘的于宽慰中自然也觉得心疼。可是,方文忽然有可能要当兵了,而且仿佛明天就要束装远行。这对于她来说,确实难以割舍。熊大娘想着,想着,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
“妈,吃吧,菜都要冷了。”熊方文边吃边催促母亲。他没所见母亲应声,抬头瞥见了母亲脸上的泪痕,吃惊地问道,“妈,你怎么哭啦?是谁欺负你了?”
熊大娘匆忙地拭去泪痕,停了一下,说道:“没有人欺负俺。只是,上午催命鬼熊老七把我叫去了。”
“怎么,又是催债?”熊方文气愤地冷笑了一声,安慰母亲说,“妈,你放心,麦收一过,咱还他就是了。”
“债倒没急催,可是跟狗腿子张小二一唱一搭地说了些冷言冷语。”
“这俩个孬种,放了什么狗屁?”
“是说的减租减息的事。”
“啊!”熊方文警觉起来,撂下筷子,关切地问道,“他们说了什么?”
“狗腚里还能放出好屁来。”熊大娘愤愤地说,“他说减租减息破坏了祖辈的老规矩,挑唆主佃不和睦,会招惹得天怒人怨。若是再捣鼓下去,得罪了那些大地主,共产党八路军就休想在赣榆站住脚,连朱县长也得跟着走人。”
“这是明目张胆地破坏减租减息嘛!这个老狐狸,我早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鸟。”方文愤怒地说着,“妈,你把这件事告诉了胡政委和罗政委他们了吗?”
“没有。”熊大娘轻声回答,避开了熊方文的目光。
“为什么不早些告诉他们呢?他们不是在不远的方明家里开了一天会吗?”方文有些不解了。
熊大娘沉默着没有回答。
熊方文发觉事情有蹊蹊跷,移了移板凳,靠得母亲更近些,柔和地问道:“妈,你有啥个心思?熊老七和他狗腿子对你说了些什么?”
熊方文那恳切和焦虑的样子,使熊大娘不忍心掩盖事情的相和自己的忧虑,便如实地说道:“熊老七还说八路军这些外来户,跟咱们滨海地区的赣榆人,非同姓同乡,连自己在滨海地区都站不住脚,趁着这个麦收来个减租减息,给大伙一点甜头吃。等减租减息一过,就发动年青人当兵,拉回山里去打游击去了。”
熊方文听娘这么一说,心里有数了,便问道:“妈,你刚才还说狗腚里放不出香屁来,你相信熊老七的这些话吗?”
“我也没指望熊老七这帮大地主说共产党八路军的好话。可是无风不起浪,这些话怕也不是没有来由的。这年头,军队上要用人呀。”熊大娘犹疑地看着儿子方文。
方文断然地摇摇头说:“妈,这些都是熊老七的瞎编的。他是用这些话吓唬大伙,破坏减租减息。大伙给他算了一笔账,照二五减租的章程,这个麦季他比往年少收三万多斤麦子。妈,你想想,他会甘心服贴?减租,当兵,这是两码事,共产党也不是为了要兵才实行减租减息的。再说,八路军主张当兵要自觉自愿,不象中央军那样的强征硬抓。”
“话是这么说,可总是人悬着一颗心。”熊大娘沉吟了。她注视着儿子,直截了当地问道,“方文,你对妈说实话,八路军要是要年青人当兵,你去不去?”
“妈,如今鬼子杀到咱们国家,抗日救国,人人有份。你不去当兵打鬼子,和上几次‘扫荡’那样,鬼子也会杀到咱们家门口上来。失了火趴在床底下,是躲不过去的。”熊方文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母的问话,却也显地表达了自己抗日救国的决心。
“可你是个独子呀!”熊大娘本来还想说,“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断了咱熊家香火……”,可是只说了开头一句,喉头就哽住了,眼圈一红,泪珠又滚下来了。
“妈你别难过。”方文把手按在母亲膝头上,充满感情地,“八路军的同志哪一个没爹没娘,没家没业?队伍上独子也不少。在这国破家亡的年头,大伙顾不了这许多啦。就拿符竹庭政委来说——”熊方文说到这里,仿佛觉得失言似的,顿时刹住了。
“符政委是独子吗?”熊大娘又想打听符竹庭的身世了。
熊方文摇摇头,脸色变得更加阴黯,声声调低沉地说:“他何者是独子!他老家是江西广昌县头陂镇边界村,家境贫寒,父母去世,靠祖母帮人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一九二四年秋,符竹庭便进了一家布店当学徒。一九二七年秋,离开了祖母参加了游击队,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工农红军,蒋介石派几十万大军“围剿”山西,国民党军队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竟把符政委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推进了火海……”
方文说不下去了,沉默下来。院子里的暮色越来越浓,从门窗里透过来的微弱的光线,映射在熊方文严峻的脸上,半明半暗,轮廓蒙胧,凝然不动,仿佛是一座石刻的雕像。
这出惨绝人寰的悲剧震惊了杨大娘,她木然地坐着说不出话,娘儿俩谁也不作声。在这暮色和夜色交替的当儿,黑暗正蚕食着一切,所有音响象是都停息了,只听见娘儿俩的迫促和粗犷的呼吸。
时光缓慢而沉重地流逝,谁也说不出经过了多久……
★百 度 搜 索 云 来 阁,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