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涌动
大殿之上,陈翎目光微敛,但在十二玉藻冕旒掩盖下,旁人看不出端倪。
范玉和曲边盈还未回京,湖城官银失窃一事是他让常世勇先压下来的。
此事在大理寺内知晓的人很少,要有,也是常世勇的亲信。
吴佐一是御史台的老人,也是三朝老臣。
此事吴佐一会先开口,是大理寺内部出了内鬼,常世勇的底儿被人揭了,大理寺内有对方藏好的人,常世勇搂不住。
至于御史台和吴佐一,是特意的,还是被人当了刀子,陈翎一时还无法下定论,便继续听大殿中要怎么说。
居天子之位,则要少说,兼听。
早朝之上,每一句都不草率失言,让臣子之间先驳论。
吴佐一忽然上前的一番话,也确实在早朝纸上掀起了不小涟漪。
事关平南侯府,平南侯府那是什么门第,天子的曾祖父同平南侯府祖上情同手足,在陈家出天子前,两家的子弟是在一处排序的。
平南侯府不仅依仗天家,还背靠敬平王府。
平南侯府早前就富庶,国中没几个州郡可以比拟,湖城官银失窃一事又怎么会同平南侯府扯上关系的?
根本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的事!
平南侯府不可能缺银子,也不会缺银子,就算平南侯府真的缺银子,用得上去窃官银吗?
都不需要平南侯亲自出马,就是平南侯世子在天子和敬平王跟前一句话,就能解燃眉之急。
湖城官银失窃一事硬同平南侯府扯上关系,那是无稽之谈!
大理寺没将此事上呈到天子处也是应当的,否则每日这种碰瓷的案件都要直接呈递天子跟前,那天子每日看折子都不够,还要匀出时间看这些无关紧要的卷宗,再多的时间都不够用……
吴佐一一开口,近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怕是御史台近来是在没有可以谏言的了,好容易遇到这么一遭事就火急火燎在早朝上提起,生怕旁人不知晓御史台的存在。
故而吴佐一言罢,大殿之中虽然哗然,但也没再窃窃私语。
启善从吴佐一手中取了要呈递的资料,双手递在天子手中。
陈翎接过,低头翻了翻。
吴佐一是御史台的老人,言官本就有谏言之权,即便这大殿中都觉得是吴佐一在无理取闹,哗众取宠,她作为天子都是要看的,这是给吴佐一颜面,也是给御史台颜面。
古往今来,天子在早朝上都断无没有理由便让御史台下不了台的道理。
这是其一。
其二,陈翎也确实想看看,能到吴佐一手中,让吴佐一这个御史台老人都觉得可以用于恳请的佐证资料,究竟是什么?
陈翎仔细翻过。
举证了很多湖城当地关于人证,物证的描述,这些描述,足以让大理寺彻查湖城官银失窃一事与平南侯府的关联。
陈翎早前就看过这些资料。
对方很谨慎,这些举证资料同她早前看过的一样。
而最后,又附了湖城当地府衙的恳请书,说大理寺无作为,虽然数月以来,一直有官员在查探,但查探之事,一干证据和叙述都清晰确凿,但大理寺却强压下此事,数月未果。
陈翎是在范玉的信上见范玉说起过,大理寺是有官员在查探此事的。
这封恳请书行文环环相扣,合情合理,难关御史台会义愤填膺。
此事常世勇怕是轻易躲不过去。
但常世勇是大理寺卿,对方不用将矛头直指他,也并无好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弹劾常世勇之事,实则是将平南侯府推到风口浪尖,让此事不能在明面下妥善处置。
陈翎一面看着,脑海中一面思绪着。
大殿之中,有人忽然开口,“吴御史,此事过了吧,平南侯府怎么会同湖城官银失窃案有关?大理寺每日这么多案件,这种案件多半是空穴来风,常寺卿未必就能看得过来,而且,如果真的事关平南侯府,同朝为官,更应谨慎,常寺卿此举并无不妥啊。官银失窃是大,但事关朝中要员,谨慎些总是好的呀!”
吴佐一轻嗤一声,“老臣乃御史言官,上达天子,下察百官。你又不是平南侯府,湖城官银失窃之事,你怎么就知道与平南侯府无关!”
“这!”对方噎住。
吴佐一继续道,“常大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天子都没吭声,常世勇也没吭声。
此事乃天子授意,御史台忽然跳出,他要如何说,都要看天子的意思。
但吴佐一再次点到他的名字,常世勇不好不应,便也手持笏板至殿中,“此事尚未查明,不好言说。”
这是大理寺惯来的官腔官调。
是要和稀泥。
吴佐一冷笑一声,“苍天可鉴,古往今来,富庶之处还盗窃官银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例子不是更应该谨慎吗?常寺卿身为大理寺一干官员之首,难道这都想不明白?!”
“这不比旁的贪污受贿更值得警醒吗?!”
吴佐一这番话出,掷地有声,更是殿中掀起滔天巨浪!
富庶之处盗窃官银……
方才还根本没往此处想的官吏,都在吴佐一一番话后,纷纷背上冒出了冷汗!
疏忽了,早前怎么没想到的!
富庶之处盗窃官银,还能是做什么的!
朝中各个都是人精!
方才是因为平南侯府这个名称的缘故,才人人都未往此处想!
但细思极恐……
光是这些风声都足以积毁销骨。
这事要么常世勇同他们一样,压根儿没往这处想过,但若是想了,应当知晓此事大理寺做不了主。
常世勇就是想压,也压不下。
要压,也不是常世勇能压住的。
很快,不少目光都纷纷看向大殿之上的靛青色龙袍——吴佐一哪里是在参常世勇,这根本是在参天子啊!
若不是天子授意,给常世勇多少个胆子,常世勇敢这么做?
吴佐一说的是,常世勇在大理寺卿位置上这么多年,不可能连这一丝基本的觉悟和判断都没有。
御史台原本就有当众谏言的权力,这是冲着天子来的啊!
让天子正视听!
所以常世勇方才不是不吭声,而是不能吭声,因为天子都未吭声!
常世勇能做到大理寺卿这个位置上,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在吴佐一都抬出刚才那翻话的情况下,常世勇竟然还未慌乱,虽然仔细看,常世勇也面色煞白,但大抵都还算镇定自若。
“吴御史,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常世勇毕竟是大理寺卿,在殿中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此事事关大理寺上下声誉,并非我常世勇一人;此事也事关平南侯府,吴御史身为三朝老臣,御史台之首,不更应当知晓,什么叫大理寺查案,讲究证据确凿,此事尚未有定论,又事关平南侯府,秘而不发有什么不对?难不成让风言风语积毁销骨?”
吴佐一对上,“那常寺卿如何解释,几个月过去了,大理寺上下什么都没查到?按照大理寺的能耐,不早就应当将湖城掀个底朝天了吗?难道说,大理寺内阳奉阴违,看着在做查探之事,实则消极怠工,沆瀣一气?”
“你!”常世勇恼意,但还是强压下这股子怒意,尽量平和道,“吴御史,此事牵连甚广,不是像你们御史台,上上折子就还能完事儿。大理寺办案要有大理寺办案的节奏,一步一步,不冤枉好人,也不放过宵小之徒,不是动动嘴皮子这么简单之事!”
殿中都听得出常世勇是特意激吴佐一的,吴佐一也确实义愤填膺,“你!”
常世勇趁机打断,“吴御史,你我各司其职,就是你们御史台这手是不是伸都太长了些!”
“你!”吴佐一又想出声,常世勇再次打断,“说大理寺上下阳奉阴违,消极怠工,沆瀣一气,吴御史,我们大理寺凡事都要拿出证据,你若拿不出我们大理寺阳奉阴违,消极怠工,沆瀣一气的证据,就是污蔑,造谣,天子脚下,岂容御史台如此作为!”
“我是言官,自然要谏言,大理寺卿一职是要职,大理寺上下官员皆为朝中要员,既在陛下身侧,在朝中,老臣就应当果敢直言!”
“言官谏言是可,但以谏言霍乱朝堂就是罪过!湖城官银失窃一事,本是机密,此事背后错综复杂,眼下根本无法定论,大理寺根据案情特性做单独处理,就是不想无中生有,让朝中人心惶惶,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吴御史,倒是你,非要让朝野上下生乱,是何居心!”
“常世勇,分明是你想一手遮天,同平南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笑话,我乃天子朝臣,食君之禄,自是忠君爱国,常某所做之事问心无愧!倒是有人企图浑水摸鱼!敢问吴御史,大理寺都未查探出湖城官银失窃一事同平南侯府有何瓜葛,吴御史怎么就能一口咬定此事牵连平南侯府?!如此大闹朝堂,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老臣是言官,看到不妥之处,为何不应仗义执言?老臣只看到大理寺横在其中,阻断了上通下达!”吴佐一再次叩首,“老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平南侯府此事非同小可,看似涉及官银失窃,实则疏忽,可危及江山社稷。我燕韩几百年基业岂可被有心之人毁于一旦!陛下啊!”
吴佐一带头,大殿之中,御史台官吏悉数出列,“恳请陛下彻查此事!”
大殿之中这一幕来得太快,让人措手不及!
平南侯府在燕韩也有百余年声誉,百余年前也是燕韩国中世家,御史台之言不仅针对了大理寺,还矛头直指平南侯府,平南侯府一系有官吏出列,“荒谬!大理寺都说了此事尚无定论,御史台就仅凭谏言之权,在此其其下跪要挟天子!”
当即有人响应,“可不是吗?当初谭王之乱,是平南侯世子亲率驻军护驾,陛下还嘉奖过平南侯府和世子。转眼不过一眼,怎么御史台就开始捕风捉影,欲给天子功臣摸黑吗?这不是寒了平南侯府的心?也寒了当初救驾朝臣的心?”
御史台中也有人反击,“当初谭进驻守北边,不也战功赫赫,但后来呢?一样谋逆!一事归一事,有何不对!”
“你!”官吏气恼。
御史台官吏继续道,“古往今来,功高盖主的例子还少吗?”
“那我问你们御史台,平南侯府这么多年没反,谭王谋逆未反,为何偏偏眼下太平盛世的时候要反,你们御史台谏言的时候,不会多想想吗?编也编得像些啊!”
许久未吱声的吴佐一忽然开口,“平南侯府若生了异心,定有同党,既不是平南侯府的人,如何知晓眼下的平南侯府不会反,没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吴佐一的这番话极具指向性。
同党,天时地利人和,还有方才御史台中的那句功高盖主……
朝中心底都纷纷骇然,而后或直接,或余光瞥向沈辞处!
要说平南侯府同谁交情匪浅?
非盛家和建平侯府莫属。
建平侯另当别论,但沈家同平南侯府可是结过亲家的!
沈辞的姑母就是嫁到平南侯府的,而平南侯就是沈辞的姑父,沈辞与平南侯世子是表兄弟!
若是平南侯府……
那沈家也脱不了关系。
如果说早前御史台矛头直指平南侯府还有些牵强,但如今沈辞手握禁军,立城边关兵权也实际都在沈辞手中。
沈辞还得天子信赖与重用!
沈辞行事……那是惯来倚仗天子纵容,当禁军统领的第一日,就有过将佩刀插在景阳侯世子身侧之事。
听闻宁相也对沈辞颇多微词,也因为宁相谏言,天子才将沈辞又放回边关暂避风头,眼下是因为沈老将军过世,沈辞奔丧后才回京复命的!
沈辞兵权在握,平南侯府若是……
就光是这一句,就足以让朝中和天子都忌惮沈家,忌惮平南侯府,更勿说还有一个建平侯府在!
朝中纷纷后怕。
此事若不是御史台爆出来,许是,许是后果不堪设想!
小五脸色都气白了!
就算他是这几日才到御前的,但也听得出来这大殿之中忽然话锋一转,矛头就忽然指向将军!
这些人!
将军在边关是如何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
将军多少次中了敌军的埋伏,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他们都不记得了!
甚至谭王之乱,将军不眠不休赶来救天子,为了让天子从娄驰手中脱险,险些连命都丢了,都那幅模样了,身上也一寸不沾血的地方都没有!
他们竟然还如此说!
这里才是吃人不沾血的地方!
小五气粗,双目泛红。
但他是近卫,就在殿中值守,刚好在沈辞一侧,沈辞背对着他,也没有转头看他,但还是手在背后,做一个稍安勿躁的姿势。
在立城边关的时候,若是遇上西戎,将军让他们稍安勿躁的时候就会如此。
小五咬唇!
沈辞是让他稍安勿躁,他自己也要!
若是放在往常,他未必能沉得住气;但方才,他不仅沉住气,还因为沉住气,才能跳出自己去想——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最初的大理寺,到后来的平南侯府,再到他这里……
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若是一开始就将帽子扣在他这里,朝中不会这么多人相信;但正因为层层递进,无论是大理寺,还是平南侯府,还是他这里,都窜到一处,才更让人信服。
此事同他,同大理寺,同平南侯府都脱不了干系。
事情忽然间便酝酿发酵到此处,是一步一步都有人在背后谋划,而且谋划之人一定精明!
对朝中的人和事,都熟悉!
沈辞抬眸看向殿上,若不是陈翎早前一再让他三思后行,他许是从方才御史台将矛头对准平南侯府和姑父的时候起,就已经卷入其中。再等旁人将矛头对准他的时候,他更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背后筹划之人应当也算准了他的脾气,但却未必料到他今日会如此……
他如此,陈翎才有回旋余地。
大殿中,御史台和大理寺,以及旁的官吏继续在争执,忽得,大殿之上,陈翎开口,“够了。”
声音虽轻,却掷地有声。
天子威严下,所有人都噤声不敢再开口,纷纷拱手低头。
忽然安静下来,天子的声音继续道,“吴卿,常卿,早朝之后来丽和殿,朕要亲自过问此事。”
殿中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对峙和争执过后,天子此番算是收尾。
居高临下,也恰好到处。
双方都有台阶下,天子介入,此事也不会再让朝中继续胡乱猜测下去。
沈辞看向殿上,陈翎说的是,有她在。
沈辞垂眸。
但陈翎的目光先是落在宁相身上,眼下又落在吴佐一身上。
吴佐一要么是被人当了刀子,要么,就已经准备豁出性命去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早就不仅是一石二鸟了,大理寺,平南侯府,沈家,都搭进去了。
以吴佐一在朝中和百姓心目中正直清廉的印象,若是再搭上一个建平侯府,再再搭上天子袒护沈家,那今日在朝中这些谋划,便堪为典范……
陈翎目光一直没有从吴佐一身上离开。果真,见吴佐一再度叩首,痛心疾首道,“陛下!老臣以呈当地官吏的恳请书,此事刻不容缓啊……”
陈翎打断:“朕说,丽和殿会详细过问。”
吴佐一愣住。
殿中也纷纷愕然。
陈翎目光死死看向吴佐一,吴佐一顿了顿,很快,又从方才的叩首到重新跪直,从早前的痛心疾首到眼下的义正言辞,“陛下,此事已然牵连平南侯府,大理寺强压下此事,陛下也迟迟不肯表态,究竟是袒护何人,要如何袒护?”
吴佐一言罢,殿中都是惊讶!
“吴佐一,天子跟前岂容你放肆!”一直没有开口的宁相忽然打断,“陛下已经说了,此事丽和殿相议,你这是做什么!”
吴佐一大笑一声,“陛下,宁相!江山社稷不可如此啊!千里之穴尚且能溃于蝼蚁,更何况此事远不止如此!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奈何陛下啊!陛下为何视而不见!老臣……老臣不能愧对先帝,愧对先祖!……老臣,老臣只能死谏!”
吴佐一言罢起身。
也不知可是巧合,吴佐一原本就跪在宫柱一侧,当下就朝宫柱撞去!
因为实在太快,禁军侍卫又都在大殿两侧值守。
吴佐一这一幕来得突然,禁军侍卫根本来不积极拦下,就算是最近的沈辞和小五都没赶上!
而吴佐一本就年迈,这一撞又带了十成的力道,是根本冲着寻死去的,本就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于是只听“哄”的一声,吴佐一撞头倒地,宫柱上和吴佐一头上都是血迹!
啊!!!
大殿之中顿时一片惊慌,这还是天子这一朝,不,还有先帝,天子祖父这一辈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沈辞离得最近,最先上前,“太医!”
人还未死,是要穿太医!
启善连忙吩咐,“传太医,传太医,快!”
内侍官赶紧照做,大殿之中也一片慌乱,等小五上前从沈辞手中接过吴佐一,是见还要一口气在;但见眼下殿中已经混乱,沈辞起身,“天子在此,所有人原地待命,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殿中忽得安静下来,启善也好,宁相也好,还有朝中官吏都纷纷看向沈辞
是了,这个时候倒是沈将军清醒!
沈辞继续道,“禁军听令,守好天子!”
“是!”
至此,殿中未再生乱。
宁相也朝殿上拱手,“陛下可有受惊?”
陈翎是没想到吴佐一会如此……
她其实应当想到的,她都想到吴佐一是弃子,准备连命都豁出去,但没有人会想得到吴佐一会血溅当场。
这背后之人深谙权术之道,也知晓如何拿捏人性。
陈翎沉声道,“太医呢?”
启善应道,“老奴再让人去催!”
等太医来,禁军随同将人抬了下去,殿中,御史台官吏各个眼中含泪,群情激奋,带头之人道,“自陛下登基以来,天下清明,吴大人时时挂在口中一句便是天子贤明,洞察朝中,体察民心,御史台无本可参,乃朝中幸事,百姓幸事。如今吴大人却在朝中死谏,何等悲壮!作为监察御史,吴大人没错,是有人在朝中混淆视听,微臣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言罢,叩首不起!
身后的御史台官吏皆叩首,“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既而有更多朝臣纷纷附近,“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方四平拢眉,这是将天子逼到不得不动大理寺和平南侯府……
方四伏心中唏嘘,没这么简单,这恐怕才刚刚开始。
大殿之上,陈翎目光微敛,但在十二玉藻冕旒掩盖下,旁人看不出端倪。
范玉和曲边盈还未回京,湖城官银失窃一事是他让常世勇先压下来的。
此事在大理寺内知晓的人很少,要有,也是常世勇的亲信。
吴佐一是御史台的老人,也是三朝老臣。
此事吴佐一会先开口,是大理寺内部出了内鬼,常世勇的底儿被人揭了,大理寺内有对方藏好的人,常世勇搂不住。
至于御史台和吴佐一,是特意的,还是被人当了刀子,陈翎一时还无法下定论,便继续听大殿中要怎么说。
居天子之位,则要少说,兼听。
早朝之上,每一句都不草率失言,让臣子之间先驳论。
吴佐一忽然上前的一番话,也确实在早朝纸上掀起了不小涟漪。
事关平南侯府,平南侯府那是什么门第,天子的曾祖父同平南侯府祖上情同手足,在陈家出天子前,两家的子弟是在一处排序的。
平南侯府不仅依仗天家,还背靠敬平王府。
平南侯府早前就富庶,国中没几个州郡可以比拟,湖城官银失窃一事又怎么会同平南侯府扯上关系的?
根本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的事!
平南侯府不可能缺银子,也不会缺银子,就算平南侯府真的缺银子,用得上去窃官银吗?
都不需要平南侯亲自出马,就是平南侯世子在天子和敬平王跟前一句话,就能解燃眉之急。
湖城官银失窃一事硬同平南侯府扯上关系,那是无稽之谈!
大理寺没将此事上呈到天子处也是应当的,否则每日这种碰瓷的案件都要直接呈递天子跟前,那天子每日看折子都不够,还要匀出时间看这些无关紧要的卷宗,再多的时间都不够用……
吴佐一一开口,近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怕是御史台近来是在没有可以谏言的了,好容易遇到这么一遭事就火急火燎在早朝上提起,生怕旁人不知晓御史台的存在。
故而吴佐一言罢,大殿之中虽然哗然,但也没再窃窃私语。
启善从吴佐一手中取了要呈递的资料,双手递在天子手中。
陈翎接过,低头翻了翻。
吴佐一是御史台的老人,言官本就有谏言之权,即便这大殿中都觉得是吴佐一在无理取闹,哗众取宠,她作为天子都是要看的,这是给吴佐一颜面,也是给御史台颜面。
古往今来,天子在早朝上都断无没有理由便让御史台下不了台的道理。
这是其一。
其二,陈翎也确实想看看,能到吴佐一手中,让吴佐一这个御史台老人都觉得可以用于恳请的佐证资料,究竟是什么?
陈翎仔细翻过。
举证了很多湖城当地关于人证,物证的描述,这些描述,足以让大理寺彻查湖城官银失窃一事与平南侯府的关联。
陈翎早前就看过这些资料。
对方很谨慎,这些举证资料同她早前看过的一样。
而最后,又附了湖城当地府衙的恳请书,说大理寺无作为,虽然数月以来,一直有官员在查探,但查探之事,一干证据和叙述都清晰确凿,但大理寺却强压下此事,数月未果。
陈翎是在范玉的信上见范玉说起过,大理寺是有官员在查探此事的。
这封恳请书行文环环相扣,合情合理,难关御史台会义愤填膺。
此事常世勇怕是轻易躲不过去。
但常世勇是大理寺卿,对方不用将矛头直指他,也并无好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弹劾常世勇之事,实则是将平南侯府推到风口浪尖,让此事不能在明面下妥善处置。
陈翎一面看着,脑海中一面思绪着。
大殿之中,有人忽然开口,“吴御史,此事过了吧,平南侯府怎么会同湖城官银失窃案有关?大理寺每日这么多案件,这种案件多半是空穴来风,常寺卿未必就能看得过来,而且,如果真的事关平南侯府,同朝为官,更应谨慎,常寺卿此举并无不妥啊。官银失窃是大,但事关朝中要员,谨慎些总是好的呀!”
吴佐一轻嗤一声,“老臣乃御史言官,上达天子,下察百官。你又不是平南侯府,湖城官银失窃之事,你怎么就知道与平南侯府无关!”
“这!”对方噎住。
吴佐一继续道,“常大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天子都没吭声,常世勇也没吭声。
此事乃天子授意,御史台忽然跳出,他要如何说,都要看天子的意思。
但吴佐一再次点到他的名字,常世勇不好不应,便也手持笏板至殿中,“此事尚未查明,不好言说。”
这是大理寺惯来的官腔官调。
是要和稀泥。
吴佐一冷笑一声,“苍天可鉴,古往今来,富庶之处还盗窃官银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例子不是更应该谨慎吗?常寺卿身为大理寺一干官员之首,难道这都想不明白?!”
“这不比旁的贪污受贿更值得警醒吗?!”
吴佐一这番话出,掷地有声,更是殿中掀起滔天巨浪!
富庶之处盗窃官银……
方才还根本没往此处想的官吏,都在吴佐一一番话后,纷纷背上冒出了冷汗!
疏忽了,早前怎么没想到的!
富庶之处盗窃官银,还能是做什么的!
朝中各个都是人精!
方才是因为平南侯府这个名称的缘故,才人人都未往此处想!
但细思极恐……
光是这些风声都足以积毁销骨。
这事要么常世勇同他们一样,压根儿没往这处想过,但若是想了,应当知晓此事大理寺做不了主。
常世勇就是想压,也压不下。
要压,也不是常世勇能压住的。
很快,不少目光都纷纷看向大殿之上的靛青色龙袍——吴佐一哪里是在参常世勇,这根本是在参天子啊!
若不是天子授意,给常世勇多少个胆子,常世勇敢这么做?
吴佐一说的是,常世勇在大理寺卿位置上这么多年,不可能连这一丝基本的觉悟和判断都没有。
御史台原本就有当众谏言的权力,这是冲着天子来的啊!
让天子正视听!
所以常世勇方才不是不吭声,而是不能吭声,因为天子都未吭声!
常世勇能做到大理寺卿这个位置上,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在吴佐一都抬出刚才那翻话的情况下,常世勇竟然还未慌乱,虽然仔细看,常世勇也面色煞白,但大抵都还算镇定自若。
“吴御史,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常世勇毕竟是大理寺卿,在殿中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此事事关大理寺上下声誉,并非我常世勇一人;此事也事关平南侯府,吴御史身为三朝老臣,御史台之首,不更应当知晓,什么叫大理寺查案,讲究证据确凿,此事尚未有定论,又事关平南侯府,秘而不发有什么不对?难不成让风言风语积毁销骨?”
吴佐一对上,“那常寺卿如何解释,几个月过去了,大理寺上下什么都没查到?按照大理寺的能耐,不早就应当将湖城掀个底朝天了吗?难道说,大理寺内阳奉阴违,看着在做查探之事,实则消极怠工,沆瀣一气?”
“你!”常世勇恼意,但还是强压下这股子怒意,尽量平和道,“吴御史,此事牵连甚广,不是像你们御史台,上上折子就还能完事儿。大理寺办案要有大理寺办案的节奏,一步一步,不冤枉好人,也不放过宵小之徒,不是动动嘴皮子这么简单之事!”
殿中都听得出常世勇是特意激吴佐一的,吴佐一也确实义愤填膺,“你!”
常世勇趁机打断,“吴御史,你我各司其职,就是你们御史台这手是不是伸都太长了些!”
“你!”吴佐一又想出声,常世勇再次打断,“说大理寺上下阳奉阴违,消极怠工,沆瀣一气,吴御史,我们大理寺凡事都要拿出证据,你若拿不出我们大理寺阳奉阴违,消极怠工,沆瀣一气的证据,就是污蔑,造谣,天子脚下,岂容御史台如此作为!”
“我是言官,自然要谏言,大理寺卿一职是要职,大理寺上下官员皆为朝中要员,既在陛下身侧,在朝中,老臣就应当果敢直言!”
“言官谏言是可,但以谏言霍乱朝堂就是罪过!湖城官银失窃一事,本是机密,此事背后错综复杂,眼下根本无法定论,大理寺根据案情特性做单独处理,就是不想无中生有,让朝中人心惶惶,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吴御史,倒是你,非要让朝野上下生乱,是何居心!”
“常世勇,分明是你想一手遮天,同平南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笑话,我乃天子朝臣,食君之禄,自是忠君爱国,常某所做之事问心无愧!倒是有人企图浑水摸鱼!敢问吴御史,大理寺都未查探出湖城官银失窃一事同平南侯府有何瓜葛,吴御史怎么就能一口咬定此事牵连平南侯府?!如此大闹朝堂,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老臣是言官,看到不妥之处,为何不应仗义执言?老臣只看到大理寺横在其中,阻断了上通下达!”吴佐一再次叩首,“老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平南侯府此事非同小可,看似涉及官银失窃,实则疏忽,可危及江山社稷。我燕韩几百年基业岂可被有心之人毁于一旦!陛下啊!”
吴佐一带头,大殿之中,御史台官吏悉数出列,“恳请陛下彻查此事!”
大殿之中这一幕来得太快,让人措手不及!
平南侯府在燕韩也有百余年声誉,百余年前也是燕韩国中世家,御史台之言不仅针对了大理寺,还矛头直指平南侯府,平南侯府一系有官吏出列,“荒谬!大理寺都说了此事尚无定论,御史台就仅凭谏言之权,在此其其下跪要挟天子!”
当即有人响应,“可不是吗?当初谭王之乱,是平南侯世子亲率驻军护驾,陛下还嘉奖过平南侯府和世子。转眼不过一眼,怎么御史台就开始捕风捉影,欲给天子功臣摸黑吗?这不是寒了平南侯府的心?也寒了当初救驾朝臣的心?”
御史台中也有人反击,“当初谭进驻守北边,不也战功赫赫,但后来呢?一样谋逆!一事归一事,有何不对!”
“你!”官吏气恼。
御史台官吏继续道,“古往今来,功高盖主的例子还少吗?”
“那我问你们御史台,平南侯府这么多年没反,谭王谋逆未反,为何偏偏眼下太平盛世的时候要反,你们御史台谏言的时候,不会多想想吗?编也编得像些啊!”
许久未吱声的吴佐一忽然开口,“平南侯府若生了异心,定有同党,既不是平南侯府的人,如何知晓眼下的平南侯府不会反,没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吴佐一的这番话极具指向性。
同党,天时地利人和,还有方才御史台中的那句功高盖主……
朝中心底都纷纷骇然,而后或直接,或余光瞥向沈辞处!
要说平南侯府同谁交情匪浅?
非盛家和建平侯府莫属。
建平侯另当别论,但沈家同平南侯府可是结过亲家的!
沈辞的姑母就是嫁到平南侯府的,而平南侯就是沈辞的姑父,沈辞与平南侯世子是表兄弟!
若是平南侯府……
那沈家也脱不了关系。
如果说早前御史台矛头直指平南侯府还有些牵强,但如今沈辞手握禁军,立城边关兵权也实际都在沈辞手中。
沈辞还得天子信赖与重用!
沈辞行事……那是惯来倚仗天子纵容,当禁军统领的第一日,就有过将佩刀插在景阳侯世子身侧之事。
听闻宁相也对沈辞颇多微词,也因为宁相谏言,天子才将沈辞又放回边关暂避风头,眼下是因为沈老将军过世,沈辞奔丧后才回京复命的!
沈辞兵权在握,平南侯府若是……
就光是这一句,就足以让朝中和天子都忌惮沈家,忌惮平南侯府,更勿说还有一个建平侯府在!
朝中纷纷后怕。
此事若不是御史台爆出来,许是,许是后果不堪设想!
小五脸色都气白了!
就算他是这几日才到御前的,但也听得出来这大殿之中忽然话锋一转,矛头就忽然指向将军!
这些人!
将军在边关是如何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
将军多少次中了敌军的埋伏,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他们都不记得了!
甚至谭王之乱,将军不眠不休赶来救天子,为了让天子从娄驰手中脱险,险些连命都丢了,都那幅模样了,身上也一寸不沾血的地方都没有!
他们竟然还如此说!
这里才是吃人不沾血的地方!
小五气粗,双目泛红。
但他是近卫,就在殿中值守,刚好在沈辞一侧,沈辞背对着他,也没有转头看他,但还是手在背后,做一个稍安勿躁的姿势。
在立城边关的时候,若是遇上西戎,将军让他们稍安勿躁的时候就会如此。
小五咬唇!
沈辞是让他稍安勿躁,他自己也要!
若是放在往常,他未必能沉得住气;但方才,他不仅沉住气,还因为沉住气,才能跳出自己去想——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最初的大理寺,到后来的平南侯府,再到他这里……
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若是一开始就将帽子扣在他这里,朝中不会这么多人相信;但正因为层层递进,无论是大理寺,还是平南侯府,还是他这里,都窜到一处,才更让人信服。
此事同他,同大理寺,同平南侯府都脱不了干系。
事情忽然间便酝酿发酵到此处,是一步一步都有人在背后谋划,而且谋划之人一定精明!
对朝中的人和事,都熟悉!
沈辞抬眸看向殿上,若不是陈翎早前一再让他三思后行,他许是从方才御史台将矛头对准平南侯府和姑父的时候起,就已经卷入其中。再等旁人将矛头对准他的时候,他更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背后筹划之人应当也算准了他的脾气,但却未必料到他今日会如此……
他如此,陈翎才有回旋余地。
大殿中,御史台和大理寺,以及旁的官吏继续在争执,忽得,大殿之上,陈翎开口,“够了。”
声音虽轻,却掷地有声。
天子威严下,所有人都噤声不敢再开口,纷纷拱手低头。
忽然安静下来,天子的声音继续道,“吴卿,常卿,早朝之后来丽和殿,朕要亲自过问此事。”
殿中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对峙和争执过后,天子此番算是收尾。
居高临下,也恰好到处。
双方都有台阶下,天子介入,此事也不会再让朝中继续胡乱猜测下去。
沈辞看向殿上,陈翎说的是,有她在。
沈辞垂眸。
但陈翎的目光先是落在宁相身上,眼下又落在吴佐一身上。
吴佐一要么是被人当了刀子,要么,就已经准备豁出性命去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早就不仅是一石二鸟了,大理寺,平南侯府,沈家,都搭进去了。
以吴佐一在朝中和百姓心目中正直清廉的印象,若是再搭上一个建平侯府,再再搭上天子袒护沈家,那今日在朝中这些谋划,便堪为典范……
陈翎目光一直没有从吴佐一身上离开。果真,见吴佐一再度叩首,痛心疾首道,“陛下!老臣以呈当地官吏的恳请书,此事刻不容缓啊……”
陈翎打断:“朕说,丽和殿会详细过问。”
吴佐一愣住。
殿中也纷纷愕然。
陈翎目光死死看向吴佐一,吴佐一顿了顿,很快,又从方才的叩首到重新跪直,从早前的痛心疾首到眼下的义正言辞,“陛下,此事已然牵连平南侯府,大理寺强压下此事,陛下也迟迟不肯表态,究竟是袒护何人,要如何袒护?”
吴佐一言罢,殿中都是惊讶!
“吴佐一,天子跟前岂容你放肆!”一直没有开口的宁相忽然打断,“陛下已经说了,此事丽和殿相议,你这是做什么!”
吴佐一大笑一声,“陛下,宁相!江山社稷不可如此啊!千里之穴尚且能溃于蝼蚁,更何况此事远不止如此!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奈何陛下啊!陛下为何视而不见!老臣……老臣不能愧对先帝,愧对先祖!……老臣,老臣只能死谏!”
吴佐一言罢起身。
也不知可是巧合,吴佐一原本就跪在宫柱一侧,当下就朝宫柱撞去!
因为实在太快,禁军侍卫又都在大殿两侧值守。
吴佐一这一幕来得突然,禁军侍卫根本来不积极拦下,就算是最近的沈辞和小五都没赶上!
而吴佐一本就年迈,这一撞又带了十成的力道,是根本冲着寻死去的,本就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于是只听“哄”的一声,吴佐一撞头倒地,宫柱上和吴佐一头上都是血迹!
啊!!!
大殿之中顿时一片惊慌,这还是天子这一朝,不,还有先帝,天子祖父这一辈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沈辞离得最近,最先上前,“太医!”
人还未死,是要穿太医!
启善连忙吩咐,“传太医,传太医,快!”
内侍官赶紧照做,大殿之中也一片慌乱,等小五上前从沈辞手中接过吴佐一,是见还要一口气在;但见眼下殿中已经混乱,沈辞起身,“天子在此,所有人原地待命,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殿中忽得安静下来,启善也好,宁相也好,还有朝中官吏都纷纷看向沈辞
是了,这个时候倒是沈将军清醒!
沈辞继续道,“禁军听令,守好天子!”
“是!”
至此,殿中未再生乱。
宁相也朝殿上拱手,“陛下可有受惊?”
陈翎是没想到吴佐一会如此……
她其实应当想到的,她都想到吴佐一是弃子,准备连命都豁出去,但没有人会想得到吴佐一会血溅当场。
这背后之人深谙权术之道,也知晓如何拿捏人性。
陈翎沉声道,“太医呢?”
启善应道,“老奴再让人去催!”
等太医来,禁军随同将人抬了下去,殿中,御史台官吏各个眼中含泪,群情激奋,带头之人道,“自陛下登基以来,天下清明,吴大人时时挂在口中一句便是天子贤明,洞察朝中,体察民心,御史台无本可参,乃朝中幸事,百姓幸事。如今吴大人却在朝中死谏,何等悲壮!作为监察御史,吴大人没错,是有人在朝中混淆视听,微臣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言罢,叩首不起!
身后的御史台官吏皆叩首,“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既而有更多朝臣纷纷附近,“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方四平拢眉,这是将天子逼到不得不动大理寺和平南侯府……
方四伏心中唏嘘,没这么简单,这恐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