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东阿盟军的统帅都跑了,战场上的十万东阿盟军迅速崩溃,整个战场已经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波道首先撤回驻扎在距离战场二十里地大营,这里还有五万大军和十五万人的粮草。
“放火,烧粮草!”波道下完命令,立刻又率部撤往马来城。
马祥麟率领的一万龙骑兵并没有追杀战场上溃兵,而是领兵直取东阿盟军的粮草营地。只不过等他赶到的时候,整个营地许多粮仓已经是燃起了大火。
“救火!”马祥麟已经顾不得追杀东吁溃兵了,那怕他赶到营地之时,还能勉强看到东吁五万大军的车尾灯。
此刻雨虽然已经小了许多,但是却有效地阻止了大火的蔓延。经过马祥麟的奋力抢救,龙骑兵还是抢下了近一半的粮草。
安正国城一战,明军仅仅付出了伤亡五千人的代价就击溃东阿联盟的十五万大军。此战之后,安南的六万大军立刻撤回了安南本土,而阿拉干王不但撤回了大军,更是派出了使者求和。
明军在安正国城修整了三日之后,全军开拔前往马来城。马来城是阿瓦的最后一道屏障,攻克马来城,阿瓦便完全暴露在明军眼前。
在安正国城一战之后,算上逃回来的溃兵,东吁王朝虽然还有十五万大军,但是东吁王朝的的正规军已经折损了七成。他隆王派出使者再次求和。
而在明军出兵之前,朱由校已经下旨,禁止明军与他隆王和谈,甚至要求屠尽东吁王室。对于朱由校的旨意,出征将领们虽然都无法理解,但是朱由校知道在历史上东吁王曾经发动了“咒水之难”,屠杀和侮辱了来到缅甸避难大明皇室、贵族以及忠臣烈士。
有了朱由校的圣旨,无论是许成名还是马祥麟都不敢见他隆王的使者,甚至他隆王的使者还没进入明军大营就被明军驱赶或者射杀了。
明军的态度已经表明双方绝无和谈的可能。他隆王将从马来城撤回了五万大军,仅仅留下了波道的五万大军,他隆王已经决定死守阿瓦,同时他又将阿达力派往蒲甘城,想为东吁王室留下一丝血脉。
在明军的要求下,暹罗巴塞通王率领五万大军正式攻打蒲甘城以断绝他隆王的退路。这个时候,战争都是非常残酷的,只有大明在所谓伦理道德面前还有所讲究,而在中南半岛的战争中,屠城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现在蒲甘城守军不过一万人,巴塞通王的五万大军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攻破了蒲甘城,攻破蒲甘城之后便是屠城。许心素知道中南半岛大军的作战习惯,他事先就要求明军和巴塞通王做了约定。根据明军与巴塞通王约定,城中的财物一人一半,而年轻女丁必须全部移交给明军。这就使得整个蒲甘城除了年轻女丁之外,其余的人几乎被暹罗大军屠空。
占领蒲甘城之后,巴塞通王的五万大军一路北上准备和明军汇合,攻击阿瓦城。而阿达力还没到达蒲甘城,蒲甘城就已经陷落,他不得不改道前往阿拉干。
而此时明军也开始准备夺取马来城。但就在明军准备攻击马来城之时,波道率领城中的五万大军投降了。
在他隆王撤走城中的五万大军的时候,波道有种被他隆王抛弃的感觉,而且他知道他的五万大军根本无法守住马来城,留给他的只是一条死路。那怕他的家眷都在阿瓦城,他思考再三之后还是投降了明军。
兵不血刃地拿下马来城,阿瓦城就近在咫尺。攻下阿瓦城,这场战役基本上就算完结了。
许成名知道在阿瓦驻扎了东吁的十万大军,要夺取阿瓦城的难度比较大,他决定将俘虏的东吁降兵编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大军由波道统领。波道投降明军之后,他的家眷被他隆王全部斩杀了,至今脑袋还挂在城墙之上。
十月十日,明军开始了第一次攻城,这次攻城完全是东吁的降兵主导的,指挥人也是波道。波道这次真的使出了全力来攻城,一是波道要在新主子面前表现一下,二是波道现在和他隆王有着血海深仇,他要报仇。
第一天攻城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时分才停止,中途几乎没有间断,东吁降兵一天就死伤过万,但明军几乎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阿瓦城的守军此刻也是同仇敌忾,拼死抵抗。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天,东吁降兵三天就死伤了近三万人,士气更是低落,整个降兵的军营流言四起,有人说明军想借阿瓦城的守军要将降兵屠戮一空,也有人说明军拿降兵不当人使唤等等各种流言都开始出现。
“降兵营现在流言四起,已经不能用了。”马祥麟说道。
“明日暂停攻城。”许成名说道。
“只是暂停攻城恐怕不行,现在降兵数量超过五万人,而我军在阿瓦兵力不过三万,如果这些降兵会临阵倒戈,到时候我军就有危险了。”马祥麟说道。
“相公的意思是要杀俘?”张凤仪惊讶地问道。
“杀俘不祥。陛下有口谕,曾说此战结束之后,他要求提供五十万俘虏修路,我建议直接将这些降兵缴械,送往后方修路。”马祥麟说道。
“马总兵所言极是。帝国的几条驰道已经修了数年至今还未完全修通,缺的就是人。而且陛下曾言此战之后,要修一条连通木邦的出海驰道,所以就算此战结束,大军还需要在东吁劫掠修路人口,到时候整个东吁的人口必定会所剩无几,所以此战不能有任何仁慈之心,否则难以完成陛下的重托。”许成名说道。
“明日午时巴塞通王便会抵达,到时候便可趁夜拿下降兵。”马祥麟说道。
“就按马总兵的计划行事。”许成名赞同道。
……
巴塞通王的五万大军押着一万多的女俘按时抵达了阿瓦。一到阿瓦,巴塞通王立刻带着女俘和蒲甘城一半的财物来见了许成名。</p>
波道首先撤回驻扎在距离战场二十里地大营,这里还有五万大军和十五万人的粮草。
“放火,烧粮草!”波道下完命令,立刻又率部撤往马来城。
马祥麟率领的一万龙骑兵并没有追杀战场上溃兵,而是领兵直取东阿盟军的粮草营地。只不过等他赶到的时候,整个营地许多粮仓已经是燃起了大火。
“救火!”马祥麟已经顾不得追杀东吁溃兵了,那怕他赶到营地之时,还能勉强看到东吁五万大军的车尾灯。
此刻雨虽然已经小了许多,但是却有效地阻止了大火的蔓延。经过马祥麟的奋力抢救,龙骑兵还是抢下了近一半的粮草。
安正国城一战,明军仅仅付出了伤亡五千人的代价就击溃东阿联盟的十五万大军。此战之后,安南的六万大军立刻撤回了安南本土,而阿拉干王不但撤回了大军,更是派出了使者求和。
明军在安正国城修整了三日之后,全军开拔前往马来城。马来城是阿瓦的最后一道屏障,攻克马来城,阿瓦便完全暴露在明军眼前。
在安正国城一战之后,算上逃回来的溃兵,东吁王朝虽然还有十五万大军,但是东吁王朝的的正规军已经折损了七成。他隆王派出使者再次求和。
而在明军出兵之前,朱由校已经下旨,禁止明军与他隆王和谈,甚至要求屠尽东吁王室。对于朱由校的旨意,出征将领们虽然都无法理解,但是朱由校知道在历史上东吁王曾经发动了“咒水之难”,屠杀和侮辱了来到缅甸避难大明皇室、贵族以及忠臣烈士。
有了朱由校的圣旨,无论是许成名还是马祥麟都不敢见他隆王的使者,甚至他隆王的使者还没进入明军大营就被明军驱赶或者射杀了。
明军的态度已经表明双方绝无和谈的可能。他隆王将从马来城撤回了五万大军,仅仅留下了波道的五万大军,他隆王已经决定死守阿瓦,同时他又将阿达力派往蒲甘城,想为东吁王室留下一丝血脉。
在明军的要求下,暹罗巴塞通王率领五万大军正式攻打蒲甘城以断绝他隆王的退路。这个时候,战争都是非常残酷的,只有大明在所谓伦理道德面前还有所讲究,而在中南半岛的战争中,屠城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现在蒲甘城守军不过一万人,巴塞通王的五万大军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攻破了蒲甘城,攻破蒲甘城之后便是屠城。许心素知道中南半岛大军的作战习惯,他事先就要求明军和巴塞通王做了约定。根据明军与巴塞通王约定,城中的财物一人一半,而年轻女丁必须全部移交给明军。这就使得整个蒲甘城除了年轻女丁之外,其余的人几乎被暹罗大军屠空。
占领蒲甘城之后,巴塞通王的五万大军一路北上准备和明军汇合,攻击阿瓦城。而阿达力还没到达蒲甘城,蒲甘城就已经陷落,他不得不改道前往阿拉干。
而此时明军也开始准备夺取马来城。但就在明军准备攻击马来城之时,波道率领城中的五万大军投降了。
在他隆王撤走城中的五万大军的时候,波道有种被他隆王抛弃的感觉,而且他知道他的五万大军根本无法守住马来城,留给他的只是一条死路。那怕他的家眷都在阿瓦城,他思考再三之后还是投降了明军。
兵不血刃地拿下马来城,阿瓦城就近在咫尺。攻下阿瓦城,这场战役基本上就算完结了。
许成名知道在阿瓦驻扎了东吁的十万大军,要夺取阿瓦城的难度比较大,他决定将俘虏的东吁降兵编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大军由波道统领。波道投降明军之后,他的家眷被他隆王全部斩杀了,至今脑袋还挂在城墙之上。
十月十日,明军开始了第一次攻城,这次攻城完全是东吁的降兵主导的,指挥人也是波道。波道这次真的使出了全力来攻城,一是波道要在新主子面前表现一下,二是波道现在和他隆王有着血海深仇,他要报仇。
第一天攻城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时分才停止,中途几乎没有间断,东吁降兵一天就死伤过万,但明军几乎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阿瓦城的守军此刻也是同仇敌忾,拼死抵抗。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天,东吁降兵三天就死伤了近三万人,士气更是低落,整个降兵的军营流言四起,有人说明军想借阿瓦城的守军要将降兵屠戮一空,也有人说明军拿降兵不当人使唤等等各种流言都开始出现。
“降兵营现在流言四起,已经不能用了。”马祥麟说道。
“明日暂停攻城。”许成名说道。
“只是暂停攻城恐怕不行,现在降兵数量超过五万人,而我军在阿瓦兵力不过三万,如果这些降兵会临阵倒戈,到时候我军就有危险了。”马祥麟说道。
“相公的意思是要杀俘?”张凤仪惊讶地问道。
“杀俘不祥。陛下有口谕,曾说此战结束之后,他要求提供五十万俘虏修路,我建议直接将这些降兵缴械,送往后方修路。”马祥麟说道。
“马总兵所言极是。帝国的几条驰道已经修了数年至今还未完全修通,缺的就是人。而且陛下曾言此战之后,要修一条连通木邦的出海驰道,所以就算此战结束,大军还需要在东吁劫掠修路人口,到时候整个东吁的人口必定会所剩无几,所以此战不能有任何仁慈之心,否则难以完成陛下的重托。”许成名说道。
“明日午时巴塞通王便会抵达,到时候便可趁夜拿下降兵。”马祥麟说道。
“就按马总兵的计划行事。”许成名赞同道。
……
巴塞通王的五万大军押着一万多的女俘按时抵达了阿瓦。一到阿瓦,巴塞通王立刻带着女俘和蒲甘城一半的财物来见了许成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