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义庄”规章制度,参考的是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
不过,范仲淹比七郎要大方。
比如婚姻补助,因宋朝嫁女负担重,范氏规定:
族人嫁女给钱三十贯,女儿改嫁给钱二十贯;族人娶媳妇,给钱二十贯,二婚不给钱。
相对来说,七郎对族人嫁女、娶妇一视同仁~~
义庄,保证的是“义”。
确保族人有一个保底的生存条件,和基本的婚嫁体面。
然后族人可通过不断的教育,诞生新的精英,又购置新的族田回馈家族。
通过这样的举措,范氏宗族兴盛了数百年。
到了清末,因为有族人不断的捐赠,范氏族田鼎盛时,规模达到五千多亩!
七郎说钱财身外物,就说到做到!
至于赵氏宗族能不能像范氏宗族那样兴盛几百年,他不强求……
有族田、义庄、族学的,并不止范氏一家,许多人家都不断消亡。
如《红楼梦》中的贾家,族田、族学皆有,还不是没几代就忽喇喇似大厦倾!
王朝都不能保证千秋万代,何况家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宣告了族田义庄的章程,七郎又单独请族老到自己家商议细节。
这件关乎赵氏百年大计的大事,交给三位兄长和族老落实,他只负责出钱。
赵大郎兴奋得满脸通红:“这样的大事,没七郎牵头,谁能办得起来?你放心交给我们,必然安排得妥妥当当!”
“族田的事,就由阿仁先去物色!”
赵仁的妻子黄氏,与刘茂的妻子黄氏是姑侄。
黄家是华阳县有头有脸的人家。
“流水的华阳令,铁打的黄主簿”。
黄家历代担任华阳县的小官小吏,虽不显山露水,但是徭役、税赋,都经黄家人的手。
哪里有荒田可供赎买,黄家最清楚。
七郎微笑:“哥哥们办事我很放心,就是账目要记清楚,一开始就立好规矩,全族人共同监管。”
赵大郎点头:“办事就要敞亮,谁也挑不出错!不然好事也办成坏事!”
赵三郎建议:“要不这么着,专门请个外姓的账房,管族田义庄的账目?”
七郎同意:“哥哥们安排就是。”
赵大郎、赵二郎、赵三郎和族老兴奋地商议,越说越高兴,仿佛华阳赵氏已经是士族!
族老乐呵呵听赵家兄弟说话,没啥异议……出钱的说的算!
何况这些年,赵家兄弟不断扶老助幼,赢得了方圆十里的声望。
乡亲们有什么纷争,不去找里正评理,都愿意来找“赵大叔”!
赵家要置办族田、义庄的消息不胫而走,像黄家、刘家这样的大家族都很羡慕……
他们也想学,可实力不允许啊!
由此可看出,老赵家的财力多惊人!
赵侯爷,有官田、食邑……再加上赵家兄弟多,经营各项产业,大约真的有那么多钱?
赵仁的妻子黄氏对城里亲戚说:“七叔父是禅师的高徒,视钱财为身外物。为了办这件事,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掏出来。还有其他叔父们,都拿出不少钱。”
亲戚们咂舌:“真是这样?不留给自家子孙?”
黄氏笑道:“七叔说,子孙若比他出息,不用留;子孙若没他出息,留太多钱财只是祸患。”
这句话就太有深度!
这些话传开,原本因仇富而猜测七郎敛财的声音也消失了。
只能感慨赵家人的格局和气度。
“赵家能发家,就是有格局!小家子气的,能发家吗?”
“我跟赵家老太翁相识几十年,没见过比他更豪爽的老汉!”
“就是!五里三村的,哪个没吃过赵家的席面。”
“赵家兄弟实在……他们拿出那么钱办族田,赵大郎、赵二郎还亲自下田呢!赵三郎也亲自下厨!”
相信了赵家兄弟慷慨解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外面就全是赞叹佩服的声音。
倒是周强、周宝兄弟有些愤愤不平。
赵家那么有钱,指缝里漏一些出来都够他们花几辈子,凭什么便宜外人?
他们让周大通去赵家说理,周大通美滋滋地喝着小酒不动弹……
今时不同往日,他是家里最有钱的人,连老妻贺氏都能捧着他,儿孙们的脸色更不用看。
“管赵家的钱用在哪里,反正没用我们家的!”
周大通捡了一颗咯嘣脆的炒胡豆扔进嘴里。
他算是想通了,得罪谁不要得罪自家那群外甥!
周家兄弟无可奈何,见七郎启程,连忙收拾行李赶着来送。
兄弟俩期期艾艾地说:“表弟,我们在家里也没什么出息,阿义有你提携,都当官了。你带上我们吧,不求当大官,当个典签也行!”
村里人都羡慕赵义当官,还娶了神算小娘子。
七郎看着两个身材魁梧的表兄,淡淡地说:“阿义没告诉你们,他在越州翻船差点淹死?”
一把年纪,长得人模人样的,怎么就不成器呢!
但凡表哥们争气一点,看在外祖母的份上,也不是不能扶一把!
周家兄弟还想继续恳求……就被亲戚们挟持着退到一旁,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队人马渐行渐远。
七郎要先走陆路到渝州,再顺长江而下,直抵江东。
这一路,可谓是山一程水一程。
启程之后,他的神色就变得肃穆,仿佛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将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隋炀帝在这个地方折戟,现在他要为本朝消除内忧,制定一个新的秩序。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只要江南士族肯配合,放弃做“乡豪土皇帝”的春秋大梦,主动拥抱朝廷、清点田地人口,按规定上交应交的税赋……
也不是不能和平解决。
但让既得利益者放下手中的利益,总是艰难的。
到达渝州的治所巴县时,七郎问向导:“此处离白帝城有多远?”
向导说:“白帝城就在渝州治下,在长江北岸白帝山上,赵大使要去祭奠先主庙和诸葛祠吗?”
汉朝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命名为“白帝城”。
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
本朝之前,白帝庙处又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
七郎正色道:“既然来了,当然要祭奠先贤。”
他不止一次对先帝说,要效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既然拿诸葛武侯作旗帜,当然要虔诚地祭奠一番!
不过,范仲淹比七郎要大方。
比如婚姻补助,因宋朝嫁女负担重,范氏规定:
族人嫁女给钱三十贯,女儿改嫁给钱二十贯;族人娶媳妇,给钱二十贯,二婚不给钱。
相对来说,七郎对族人嫁女、娶妇一视同仁~~
义庄,保证的是“义”。
确保族人有一个保底的生存条件,和基本的婚嫁体面。
然后族人可通过不断的教育,诞生新的精英,又购置新的族田回馈家族。
通过这样的举措,范氏宗族兴盛了数百年。
到了清末,因为有族人不断的捐赠,范氏族田鼎盛时,规模达到五千多亩!
七郎说钱财身外物,就说到做到!
至于赵氏宗族能不能像范氏宗族那样兴盛几百年,他不强求……
有族田、义庄、族学的,并不止范氏一家,许多人家都不断消亡。
如《红楼梦》中的贾家,族田、族学皆有,还不是没几代就忽喇喇似大厦倾!
王朝都不能保证千秋万代,何况家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宣告了族田义庄的章程,七郎又单独请族老到自己家商议细节。
这件关乎赵氏百年大计的大事,交给三位兄长和族老落实,他只负责出钱。
赵大郎兴奋得满脸通红:“这样的大事,没七郎牵头,谁能办得起来?你放心交给我们,必然安排得妥妥当当!”
“族田的事,就由阿仁先去物色!”
赵仁的妻子黄氏,与刘茂的妻子黄氏是姑侄。
黄家是华阳县有头有脸的人家。
“流水的华阳令,铁打的黄主簿”。
黄家历代担任华阳县的小官小吏,虽不显山露水,但是徭役、税赋,都经黄家人的手。
哪里有荒田可供赎买,黄家最清楚。
七郎微笑:“哥哥们办事我很放心,就是账目要记清楚,一开始就立好规矩,全族人共同监管。”
赵大郎点头:“办事就要敞亮,谁也挑不出错!不然好事也办成坏事!”
赵三郎建议:“要不这么着,专门请个外姓的账房,管族田义庄的账目?”
七郎同意:“哥哥们安排就是。”
赵大郎、赵二郎、赵三郎和族老兴奋地商议,越说越高兴,仿佛华阳赵氏已经是士族!
族老乐呵呵听赵家兄弟说话,没啥异议……出钱的说的算!
何况这些年,赵家兄弟不断扶老助幼,赢得了方圆十里的声望。
乡亲们有什么纷争,不去找里正评理,都愿意来找“赵大叔”!
赵家要置办族田、义庄的消息不胫而走,像黄家、刘家这样的大家族都很羡慕……
他们也想学,可实力不允许啊!
由此可看出,老赵家的财力多惊人!
赵侯爷,有官田、食邑……再加上赵家兄弟多,经营各项产业,大约真的有那么多钱?
赵仁的妻子黄氏对城里亲戚说:“七叔父是禅师的高徒,视钱财为身外物。为了办这件事,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掏出来。还有其他叔父们,都拿出不少钱。”
亲戚们咂舌:“真是这样?不留给自家子孙?”
黄氏笑道:“七叔说,子孙若比他出息,不用留;子孙若没他出息,留太多钱财只是祸患。”
这句话就太有深度!
这些话传开,原本因仇富而猜测七郎敛财的声音也消失了。
只能感慨赵家人的格局和气度。
“赵家能发家,就是有格局!小家子气的,能发家吗?”
“我跟赵家老太翁相识几十年,没见过比他更豪爽的老汉!”
“就是!五里三村的,哪个没吃过赵家的席面。”
“赵家兄弟实在……他们拿出那么钱办族田,赵大郎、赵二郎还亲自下田呢!赵三郎也亲自下厨!”
相信了赵家兄弟慷慨解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外面就全是赞叹佩服的声音。
倒是周强、周宝兄弟有些愤愤不平。
赵家那么有钱,指缝里漏一些出来都够他们花几辈子,凭什么便宜外人?
他们让周大通去赵家说理,周大通美滋滋地喝着小酒不动弹……
今时不同往日,他是家里最有钱的人,连老妻贺氏都能捧着他,儿孙们的脸色更不用看。
“管赵家的钱用在哪里,反正没用我们家的!”
周大通捡了一颗咯嘣脆的炒胡豆扔进嘴里。
他算是想通了,得罪谁不要得罪自家那群外甥!
周家兄弟无可奈何,见七郎启程,连忙收拾行李赶着来送。
兄弟俩期期艾艾地说:“表弟,我们在家里也没什么出息,阿义有你提携,都当官了。你带上我们吧,不求当大官,当个典签也行!”
村里人都羡慕赵义当官,还娶了神算小娘子。
七郎看着两个身材魁梧的表兄,淡淡地说:“阿义没告诉你们,他在越州翻船差点淹死?”
一把年纪,长得人模人样的,怎么就不成器呢!
但凡表哥们争气一点,看在外祖母的份上,也不是不能扶一把!
周家兄弟还想继续恳求……就被亲戚们挟持着退到一旁,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队人马渐行渐远。
七郎要先走陆路到渝州,再顺长江而下,直抵江东。
这一路,可谓是山一程水一程。
启程之后,他的神色就变得肃穆,仿佛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将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隋炀帝在这个地方折戟,现在他要为本朝消除内忧,制定一个新的秩序。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只要江南士族肯配合,放弃做“乡豪土皇帝”的春秋大梦,主动拥抱朝廷、清点田地人口,按规定上交应交的税赋……
也不是不能和平解决。
但让既得利益者放下手中的利益,总是艰难的。
到达渝州的治所巴县时,七郎问向导:“此处离白帝城有多远?”
向导说:“白帝城就在渝州治下,在长江北岸白帝山上,赵大使要去祭奠先主庙和诸葛祠吗?”
汉朝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命名为“白帝城”。
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
本朝之前,白帝庙处又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
七郎正色道:“既然来了,当然要祭奠先贤。”
他不止一次对先帝说,要效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既然拿诸葛武侯作旗帜,当然要虔诚地祭奠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