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昊的婚礼结束,董月明又搬回了赵家。
其实她很想在娘家多住几日,好好陪一陪外祖母和娘亲。
但董夫人说:“你公婆难得来一次长安,阿全在辽东,不能膝下尽孝。你既然回来了,就该替郎君尽孝。”
这话很有道理,董月明只能依依不舍地搬回家。
好在两家离得不远,可以常来往。
她喜欢武宁这个温柔腼腆的弟媳妇,常常约着去买胭脂水粉、时兴布料,或是去女眷的香水行互相搓搓……
董昊:……我怀疑阿姊跟我抢媳妇儿。
长安的冬日,是在“香水行”的朦胧水雾中,走向热闹鼎沸的新年,辽东又是另一番景象。
早在秋日,没有丝毫预兆的,第一场雪就飘飘落下,如鹅毛般,天地连成一片,如琉璃乾坤。
辽东各城人口增长很快,沿着城墙修筑了一圈的棚户区,都是低矮泥土草棚。
遇到大雪天,不及时铲雪,草棚被压垮,里面的人就会被活活冻死。
这种草棚历来都有,靠着城墙垒房,能节约一面墙的材料。
从前汉朝的开国大臣陈平就住过这样的城墙草棚。
今年官府财政有结余,七郎原想将这棚户区拆除,把贫困户迁进城中,但被属官们劝阻了。
“就算是草棚,也是百姓财产,强拆对官府名声不好;都督善心,给他们更好的房子安置,那分不到的人就会眼红,产生矛盾……您总不能给城中每一户人分房。”
“再者,迁走一批,又会有新的一批过来,您安置不了那么多。”
赵都督心善,可毕竟年轻啊!
七郎想想是这个道理,接纳了意见,让辽东各州府颁布一条政令,家家户户必须及时除雪,门前或房顶雪高于一寸便要罚钱。
这本是为了百姓的安全,但还是令一些百姓抱怨……我懒我的,懒死算了,官府管得真宽!
可官府说了,谁不听政令,就要罚钱,再不服从就要拉去服苦役!
面对这么强硬的方案,百姓们才恍惚想起,他们的都督也不是活菩萨,曾经也有止小儿夜啼的凶名!
天气越来越冷,又一场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三天三夜。
辽东城严格执行政令,有差役巡逻,至今未发生因积雪导致房屋坍塌、百姓冻死家中的惨剧。
雪天出不了门,人人躲在家里,会织毛衣的就聚在一起烤火织毛衣……
辽东收了大量羊毛,都要搓成毛线、编织成毛衣裤,百姓能多一份收入。
但七郎如此勤政,不和谐的事情还是有。
“这……又一个小孩子,一个月三个了?”
巡逻的差役听到阴暗的角落有婴儿哭声,过去一看……果然发现冰雪中躺着一个小婴儿,用破旧单薄的襁褓包着。
“这些不要脸的!”差役将婴儿抱起,裹进自己的棉袄里。
“都督下令,不许谋害婴孩,这些人把孩子丢在雪地里,冻死饿死,也是谋害!”
“今年辽东招募那么多人织毛衣,不会编织的就搓毛线,怎么也能混口饭吃,这些不要脸的还丢弃孩子!”
都督仁慈,为百姓过冬操碎了心,冬天收购毛衣裤,春天借耕牛、租粮种、修水利……
许多人的日子都越来越好,居然还有人抛弃孩子!
这些孩子被送到县衙,属官们又上报给七郎。
“真是再好的政策,也架不住懒汉,只想着天上掉馅饼。”七郎皱眉,原本愉悦的心情瞬间阴沉。
“查清楚是谁家丢弃的孩子,按照谋害婴孩罪论处!”
各县令领命。
卢照邻的娘子郭氏刚刚有孕,他对小孩子很期待,对这种现象很厌恶。
但是……
“都督,您这般做恐怕也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官府严查严打,只管生不管养的人,一样会抛弃孩子。到时候抛去野外、江河里,孩子更没有生路。”
其他人纷纷点头,弃婴的事自古有之。
何况辽东苦寒,过不了冬的大有人在,老人、成年人都有,何止小孩?
在这片残酷的土地,能活下来的生命都是顽强的。
骆宾王想了想,建议:“不如官府建一个育婴堂,养不起孩子的人家都可以送过去?”
高安胜嗤笑:“那样一来,好吃懒做的人都会把孩子送过去,官府有多少钱,养得起?”
骆宾王知道自己天真了,脸顿时通红。
七郎听着属官们议论,想着收养倒是可行,但不能由他自己牵头办这个事……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收养那么多“义子”,想干什么?
再想一想,老赵家的大宋有一种民间机构叫“慈幼庄”,由大户人家捐资,收养弃婴,请一两个婆子照顾。
被收养的弃婴,被称为“婆惜”、“婆留”,男女通用……意思是“婆所怜惜”。
最初,老百姓生下孩子养不起,放在水里溺亡,有些年长的“婆婆”心软,要求留下孩子,就有了“婆惜”“婆留”的名字。
比较出名的……阎婆惜。
七郎摆了摆手:“我觉得宾王的法子有点道理。”
骆宾王眸子一亮,都督和他英雄所见略同?
七郎补充:“不过不是官府出钱,而是官府牵头,让城中富户捐资。凡是捐资的,官府张榜表彰,记录在县志中……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法子,能让众人慷慨解囊?”
属官们议论了一会儿,都觉得此策可行。
若是官府出资,赵都督在任时还行。
将来下一任都督不认可这项政策,裁撤掉慈幼庄,让那些小孩子怎么办?
富户出资就没这个担忧,谁继任都不会取消这项“仁政”。
卢照邻建议:“不如再添一项,凡是出资的,红白事请寺庙做法事,都不收钱?”
……以赵都督跟寺庙的关系,这一项好办!
七郎点点头:“可以。”
一番议论后,七郎补充:“为避免有人恶意弃养、占便宜,凡是送到慈幼庄的孩子,都和父母再无瓜葛。将来无论际遇如何,父母不得来相认!”
“我们挑选好人照顾小孩子,让这些孩子们成材,不做尘世之蝼蚁!”
老赵家还在为七七四十九个孙子努力呢,居然有人抛弃小孩子,就很气!
事情商议妥当,都督府的人又各司其职地忙碌起来。
所以说,有一种人,别人工作他工作,别人过节他工作,别人休沐他工作,别人成亲做运动生娃,他还在工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还在工作。
卢照邻等人不必说,连未成年的骆宾王都忙到了十分。
安舜都感叹:“舅舅你实在太辛苦了,简直就是大唐的长史典范!”
一点都不像亡国王子,好歹消极旷工啊!
高安胜:“……赵都督重用我,有何办法?”
赵都督还真敢用他,比萧凌在时还要重用!
像他这么忙的,辽东都督府中能找出好多。
加班次数多了,再勤恳老实的下属也会产生一丝丝怨念……尤其是上司有浑水摸鱼的嫌疑时……
喂喂!
那个在政务堂燃着炭火,架起烧烤架,用狼毫笔沾着酱料烤鸡翅的人,是谁啊?
“诸位,来一串?”七郎举起手中的烤翅。
大东北,烤串不是基本操作吗?
其实她很想在娘家多住几日,好好陪一陪外祖母和娘亲。
但董夫人说:“你公婆难得来一次长安,阿全在辽东,不能膝下尽孝。你既然回来了,就该替郎君尽孝。”
这话很有道理,董月明只能依依不舍地搬回家。
好在两家离得不远,可以常来往。
她喜欢武宁这个温柔腼腆的弟媳妇,常常约着去买胭脂水粉、时兴布料,或是去女眷的香水行互相搓搓……
董昊:……我怀疑阿姊跟我抢媳妇儿。
长安的冬日,是在“香水行”的朦胧水雾中,走向热闹鼎沸的新年,辽东又是另一番景象。
早在秋日,没有丝毫预兆的,第一场雪就飘飘落下,如鹅毛般,天地连成一片,如琉璃乾坤。
辽东各城人口增长很快,沿着城墙修筑了一圈的棚户区,都是低矮泥土草棚。
遇到大雪天,不及时铲雪,草棚被压垮,里面的人就会被活活冻死。
这种草棚历来都有,靠着城墙垒房,能节约一面墙的材料。
从前汉朝的开国大臣陈平就住过这样的城墙草棚。
今年官府财政有结余,七郎原想将这棚户区拆除,把贫困户迁进城中,但被属官们劝阻了。
“就算是草棚,也是百姓财产,强拆对官府名声不好;都督善心,给他们更好的房子安置,那分不到的人就会眼红,产生矛盾……您总不能给城中每一户人分房。”
“再者,迁走一批,又会有新的一批过来,您安置不了那么多。”
赵都督心善,可毕竟年轻啊!
七郎想想是这个道理,接纳了意见,让辽东各州府颁布一条政令,家家户户必须及时除雪,门前或房顶雪高于一寸便要罚钱。
这本是为了百姓的安全,但还是令一些百姓抱怨……我懒我的,懒死算了,官府管得真宽!
可官府说了,谁不听政令,就要罚钱,再不服从就要拉去服苦役!
面对这么强硬的方案,百姓们才恍惚想起,他们的都督也不是活菩萨,曾经也有止小儿夜啼的凶名!
天气越来越冷,又一场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三天三夜。
辽东城严格执行政令,有差役巡逻,至今未发生因积雪导致房屋坍塌、百姓冻死家中的惨剧。
雪天出不了门,人人躲在家里,会织毛衣的就聚在一起烤火织毛衣……
辽东收了大量羊毛,都要搓成毛线、编织成毛衣裤,百姓能多一份收入。
但七郎如此勤政,不和谐的事情还是有。
“这……又一个小孩子,一个月三个了?”
巡逻的差役听到阴暗的角落有婴儿哭声,过去一看……果然发现冰雪中躺着一个小婴儿,用破旧单薄的襁褓包着。
“这些不要脸的!”差役将婴儿抱起,裹进自己的棉袄里。
“都督下令,不许谋害婴孩,这些人把孩子丢在雪地里,冻死饿死,也是谋害!”
“今年辽东招募那么多人织毛衣,不会编织的就搓毛线,怎么也能混口饭吃,这些不要脸的还丢弃孩子!”
都督仁慈,为百姓过冬操碎了心,冬天收购毛衣裤,春天借耕牛、租粮种、修水利……
许多人的日子都越来越好,居然还有人抛弃孩子!
这些孩子被送到县衙,属官们又上报给七郎。
“真是再好的政策,也架不住懒汉,只想着天上掉馅饼。”七郎皱眉,原本愉悦的心情瞬间阴沉。
“查清楚是谁家丢弃的孩子,按照谋害婴孩罪论处!”
各县令领命。
卢照邻的娘子郭氏刚刚有孕,他对小孩子很期待,对这种现象很厌恶。
但是……
“都督,您这般做恐怕也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官府严查严打,只管生不管养的人,一样会抛弃孩子。到时候抛去野外、江河里,孩子更没有生路。”
其他人纷纷点头,弃婴的事自古有之。
何况辽东苦寒,过不了冬的大有人在,老人、成年人都有,何止小孩?
在这片残酷的土地,能活下来的生命都是顽强的。
骆宾王想了想,建议:“不如官府建一个育婴堂,养不起孩子的人家都可以送过去?”
高安胜嗤笑:“那样一来,好吃懒做的人都会把孩子送过去,官府有多少钱,养得起?”
骆宾王知道自己天真了,脸顿时通红。
七郎听着属官们议论,想着收养倒是可行,但不能由他自己牵头办这个事……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收养那么多“义子”,想干什么?
再想一想,老赵家的大宋有一种民间机构叫“慈幼庄”,由大户人家捐资,收养弃婴,请一两个婆子照顾。
被收养的弃婴,被称为“婆惜”、“婆留”,男女通用……意思是“婆所怜惜”。
最初,老百姓生下孩子养不起,放在水里溺亡,有些年长的“婆婆”心软,要求留下孩子,就有了“婆惜”“婆留”的名字。
比较出名的……阎婆惜。
七郎摆了摆手:“我觉得宾王的法子有点道理。”
骆宾王眸子一亮,都督和他英雄所见略同?
七郎补充:“不过不是官府出钱,而是官府牵头,让城中富户捐资。凡是捐资的,官府张榜表彰,记录在县志中……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法子,能让众人慷慨解囊?”
属官们议论了一会儿,都觉得此策可行。
若是官府出资,赵都督在任时还行。
将来下一任都督不认可这项政策,裁撤掉慈幼庄,让那些小孩子怎么办?
富户出资就没这个担忧,谁继任都不会取消这项“仁政”。
卢照邻建议:“不如再添一项,凡是出资的,红白事请寺庙做法事,都不收钱?”
……以赵都督跟寺庙的关系,这一项好办!
七郎点点头:“可以。”
一番议论后,七郎补充:“为避免有人恶意弃养、占便宜,凡是送到慈幼庄的孩子,都和父母再无瓜葛。将来无论际遇如何,父母不得来相认!”
“我们挑选好人照顾小孩子,让这些孩子们成材,不做尘世之蝼蚁!”
老赵家还在为七七四十九个孙子努力呢,居然有人抛弃小孩子,就很气!
事情商议妥当,都督府的人又各司其职地忙碌起来。
所以说,有一种人,别人工作他工作,别人过节他工作,别人休沐他工作,别人成亲做运动生娃,他还在工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还在工作。
卢照邻等人不必说,连未成年的骆宾王都忙到了十分。
安舜都感叹:“舅舅你实在太辛苦了,简直就是大唐的长史典范!”
一点都不像亡国王子,好歹消极旷工啊!
高安胜:“……赵都督重用我,有何办法?”
赵都督还真敢用他,比萧凌在时还要重用!
像他这么忙的,辽东都督府中能找出好多。
加班次数多了,再勤恳老实的下属也会产生一丝丝怨念……尤其是上司有浑水摸鱼的嫌疑时……
喂喂!
那个在政务堂燃着炭火,架起烧烤架,用狼毫笔沾着酱料烤鸡翅的人,是谁啊?
“诸位,来一串?”七郎举起手中的烤翅。
大东北,烤串不是基本操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