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董月明指点着匠人工作,眉眼间意气风发,比最美的花朵还灿烂,七郎觉得自己做对了。

    月明自小骄傲,什么都要跟他比。

    当然,他一直都是让着月明的。要不然,他这天明村第一高手,能让月明做师姐?

    成亲之前,月明都帮董夫人管着马匹交易、棉毛织坊等产业,嫁给他之后反而闲了。

    七郎觉得,这对月明是不公平的。

    中午就在造纸坊用饭,吃自己带的食盒。

    食盒里的饭有些凉了,就让人热了热。

    饭菜虽简单,却做得很精细。其中有一笼豆腐皮包子,是七郎最喜欢的。

    现磨的豆浆凝结出一层豆皮,捞起来放凉凝固,填上蘑菇丁肉馅,扎成荷包的样子蒸熟,鲜美多汁。

    董月明看七郎爱吃,便把包子往七郎这边推了推,又说:“你这纸坊,主要是供应州学和城里的读书人,就不做高端的纸了。”

    高端的浣花溪纸,一张就要一百文,普通竹纸一大张十文,若是扩大产量,价格还能再降一降。

    按理来说,做高端纸利润高,也更雅致。

    做嵌花留香的花笺,是读书人的雅事;做普通的竹纸,是造纸匠;做厕纸,是赵太守……

    七郎把董月明爱吃的虾饺推过去,点头:“就这样,我们造纸首先不为挣钱,能不亏钱,满足城中所需,再考虑做精品。”

    因董月明要一鼓作气把抄网改造好,七郎先回家里看女儿。

    现在他每天再忙,都要抽出时间陪女儿玩一会儿,实在是这娃儿可爱得紧,怎么抱都不嫌累~~

    小喜儿还没满周岁,不会走路,但已经能扶着小凳子站得稳稳当当的。小胳膊小腿胖乎乎像莲藕一样,婢女仆妇拿个老虎布偶引着她爬,院子里一片笑声。

    七郎听到笑声,嘴角就勾了起来。

    走近一看,见院子里还放着好些小木马、小桌椅,一边抱起女儿亲了亲,一边笑问:“这些东西哪里来的?”

    婢女答道:“是赵十一郎做的。”

    七郎恍然,赵十一郎赵壮,就是天明村木匠大田叔的儿子,辈分也高,是七郎的族兄。

    他并不是排行十一,而是家中独子,上头好几个姐姐。

    为了显示人丁兴旺,家里不喊“大郎”,而是喊“十一郎”。

    这一回,赵壮也来了辽东。

    “这些小玩意做得倒精巧。”七郎陪女儿玩了一会儿,心里有了想法。

    他出前衙处理了一会儿文书,就去城中找到忙碌的天明村汉子。

    赵家汉子们来辽东,可不仅仅是走亲戚,而是“闯关东”挣大钱。

    阿旺跟契丹人搭上了关系,带着几个乡亲去契丹部落收皮毛、牛羊;其他人留在安东城的,也各自有活计。

    比如赵壮就跟着赵义,物色好了地方,准备盖酒肆。

    要盖一座砖木结构的酒肆,少不了用木匠。

    一群汉子们半敞着怀,吆喝着干活,热火朝天。

    见七郎过来,赵义连忙跑过来,拿搭在肩上的布巾擦了擦汗,高兴地说:“幺叔,你来看我的酒肆吗?我一定盖一座辽东最繁华的销金窟!”

    安氏楼以西域胡姬闻名,他这里就是东瀛美人!

    七郎笑道:“好!等你日进斗金,幺叔等你孝敬!”

    老七叔也能享侄儿的福了~~

    说笑了两句,七郎便把赵壮喊到一边,见这里嘈杂,又请到路边的小茶棚说话。

    “大壮哥来了,咱们也没好好说话。辛苦你给喜儿做了那么多玩具,哄那小孩子。”七郎气地说。

    赵壮笑呵呵地摆了摆手:“喜儿也是我小侄女儿,我给她做些玩意儿有什么辛苦?”

    “阿义这里,又要请大壮哥辛苦,我也有一件麻烦事,要请你帮忙。”七郎直入正题。

    赵壮爽朗笑道:“是要打一张结实的床吧?包在哥身上!我在扶余人那里看到好木头,正琢磨给你打一张铁木的……”

    七郎轻咳两声,尴尬地说:“不是打床。”

    打什么铁床?他是那样的人吗?

    赵壮一怔:“不打床?那有啥麻烦的?”

    为免赵壮再说出什么来,七郎连忙解释,要请赵壮指点城中木匠做水车。

    “官田里种的是高粱和大豆。我原本想种冬小麦,后来问过城中老农,都说小麦在这里过不了冬,只能作罢。我又想明年种一些水稻,他们说水稻要灌溉,这不想造一些水车。”

    “城里没有好的木匠,问起做水车,都说不懂。正好你来了,带着他们做。”

    赵壮拍着胸脯说:“这算什么难事?我爹是华阳县衙在册的木匠,我虽没有学到他十成本事,也有八成!”

    七郎见赵壮说得有把握,大喜,次日就召集城中木匠在丹东县衙,说水车的事。

    安东州偏远,过去种地都是靠天吃饭的,谁去琢磨什么水车?

    现在新太守来了,又是说新犁,又是说水车的……木匠们看七郎的眼神,都有些不信任。

    七郎也不废话,直接示意赵壮跟众人讲解。

    赵壮是个中年汉人,沉迷于木工不能自拔,还是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紧张又激动。

    但他还是展开一幅图纸,向众人介绍:“这种水车叫筒车,可以不费人力畜力,将河水送上坡地!”

    水车的发展,从东汉时的翻车到诸葛亮发明的孔明车,又到如今的筒车,技术上进步了不少。

    后世蔚为壮观的兰州“黄河大水车”,就是在隋唐筒车的基础上发展的。

    当然,赵壮说的水车,比“黄河大水车”要简易不少,个头也小很多。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原本对水车不了解的木匠们,有的听着听着就恍然大悟:“这水车确实无需人力畜力,利用的是河水的冲击力!”

    “不错!”赵壮放松了精神,越说越有自信:“益州就有水车,日夜转动不停,从三四月间河水上涨开始,到冬日河水下降为止,大的可浇灌农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浇灌三四百亩。”

    木匠们听了,都高兴得直搓手……

    学会了这门手艺,以后给大士族田庄做水车,也不愁没饭吃啊!

    七郎见这件事能办妥了,就交给丹东县主簿去处理……木匠属于“工匠”,每年有一定的徭役期,造水车超出徭役的,就要官府出钱。

    像赵壮这样的“外聘专家”,工钱又要更多。

    七郎想起小时候做动滑轮,华阳县的铁匠跟差吏勾结,虚报账目报账、骗官府的钱,暗自笑了几声。

    这样的事,想必不只华阳县,别的地方也一样。

    但他也不必去盯这样的小事,工匠辛苦,一点小钱,睁只眼闭只眼也罢了。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38章 能工巧匠-一品寒士百度百科,一品寒士,笔趣阁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