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看到这份刚刚送到京城的奏折时有些头疼,这将近百万的百姓都是确认今年的冬小麦是颗粒无收之后,才狠下心离开自己的家乡,放屁家中的土地,开始大规模向河套移动的,可是现在他们的确是也有点儿晚了。

    他们之前不愿意相信家中的小麦会颗粒无收,毕竟若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谁有愿意离开家乡,远去数百里之外呢?

    这五十万人跑到河套,要在种植红薯前开垦出这么多人要种植的田地可实在是太难了。现在漠南的第一批移民的土地开垦基本已经结束了,他们现在的工作已经变成了对自家的房屋进行修建扩建。

    正在盼望着红薯的育苗成功,尽快的拿到红薯苗,将它们种在“自家的”田地之中,在几个月后的秋天有一个好收成,向信达钱庄还银子。

    没错他们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尽快焕银子,作为大明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是不愿意借贷的,即便是现在的利息很低。

    现在这五十万难民去河套说实话真的有点儿晚了。陕西的情况朝廷一直都在了解,虽然现在郭允厚已经离开陕西前往四川,但是郑三俊一直待在陕西处理秦王案的善后事宜,温体仁也一直在漠南处理移民事宜。因此通过他们,朝廷对于陕西的情况了解的还是很充足的。

    今年陕西的旱情基本上是已经确定了,连续两年的旱情让今年的百姓格外难熬,尤其是陕北三府,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除了少部分位于河边的土地,其他地方都是颗粒无收。

    若是在以前,倒是不会有这么大规模的流民,可是现在他们知道北方有希望,能够获得土地,他们就不再犹豫,直接就北上河套,去赚一口饭吃。

    据估计,今年陕西至少有百万人无粮可吃,也就是说恐怕会在短短半月时间内,这些人会疯狂的涌向四处,现在有了河套这个金光闪闪的地方,他们之中大多数恐怕会直奔河套而去,五十万可以说是只少不多。

    想到这些朱由检就很是头疼,陕西现在已经在当地官员的指挥下设立粥蓬,进行赈灾,至少能够让灾民们不饿死。

    关键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起暴乱。

    朱由检皱眉深思,看来这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真的要开始了啊!以后这样的灾害恐怕还会有很多很多,想到这里,朱由检有些头疼,

    很快,诸位朝廷重臣在得到朱由检的同一首来到了乾清宫,弯腰行礼后,朱由检将手中的奏折递了过去。

    很快,原本轻松的众人脸色都是阴沉下去,他们都明白现在的情况很危险,数量近百万的灾民啊!

    “诸位爱卿,之前少府就一直向陕西运输粮食,现在陕西的粮食用来赈灾是足够的,今年应该不会有大量的百姓死亡,诸位爱卿不必太过担心。”

    众人一愣,少府…,难道这少府真的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百万灾民所需要的粮食可是极大规模啊!

    “皇上圣明!”

    “对于现在等着朝廷赈灾的灾民朝廷该怎么办?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吗?朕初次遇到此事,尚且没有足够的经验,今日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意见。”

    “皇上,臣认为现在少府已经在赈灾,那就应该统计一下灾民数量,若是物资不够,朝廷要尽快运输,同时让温大人或者郑大人全权负责此事,对于那些趁机大肆囤积物资,大发横财的商人论罪,还有哪些胆敢抢夺百姓土地的人严肃处理。

    ……”

    他们也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可惜都是一些朝廷加紧赈灾谨防民变这一类的话。

    朱由检有些失望,说实话这样的方法中规中矩,效果绝对不会太好。

    就在这时一道宏亮的声音响起,“皇上,臣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陕北现在有五十万难民,他们是消耗很多的粮食,但是朝廷此时在陕西有足够的粮食,因此今年大旱并不会有很多人死亡,这是千古之仁义,皇上的圣明必将传颂万古。”

    朱由检正准备呵斥周应秋的这番溜须拍马之语,周应秋却继续说:“皇上,臣发现了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现在在陕西有五十万难民,但同时他们也是五十万的劳动力啊!

    有他们在,仅仅需要给他们一口吃的,朝廷就可以让他们干活,不管是修筑道路开垦土地准备种植红薯,还是兴修水利等等,这些人都是可以用的,而且成本极低。更重要得是只要朝廷不逼得太紧,百姓们自然是非常乐意的,这样就能够避免动乱的发生。

    因此臣认为朝廷应该实行此法,请皇上明察!”,周应秋朗声说道。

    他话音一落,在场的众人皆是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主意,尤其是工部尚书徐光启,工部在朱由检的命令下,的确有修缮全国道路的打算,甚至都规划了不少,当然主要还是对老旧道路的维修翻新,而兴修水利更是应该的。

    而现在陕西大旱,水位低,的确也是一个兴修水利的大好时机,可惜的是工部一直忙不过来,再加上朝廷的银子不足,所以一直没有启动。

    现在是一个好机会啊,徐光启有时间了,新作物的推广交给工部侍郎就足够了,他可以来处理大工程了,至少能先把陕西的道路水利设施修缮一番。

    想到这里,他连忙开口道:“臣赞同周大人的看法,此法可以节约朝廷大量的银子,还能够挽救这些百姓。同时还能将百姓的土地给种上红薯,今秋,不仅朝廷能够收获大量的粮食,百姓们的缺粮危机也就过去了。

    朝廷只需要拿出四五个月的粮食就足够了,可以说成本是极低的,臣请皇上实行此法。”徐光启连忙表示同意。

    很快众人纷纷表示赞成,朱由检心中一叹,这些人还真是聪明啊,如此便想到了以工代赈这样的好办法。

    “好,周爱卿果然是朝廷的肱骨之臣,这以工代赈的方法的确不错。

    徐爱卿,以工代赈的具体实行就交给爱卿你了,这几个月期间安排他们维修陕西通往各处的大道,尤其是重新修建通往河套地区的道路,这条道路极其重要,是刻不容缓的,要在河套已经五十万人了。

    另外就是爱卿提到的水利工程,以后还会有长时间的旱灾,朝廷必须要做好准备了,同时也要多挖一些井,以免百姓们没有水喝。工部也要做好计划,其他省份的水利工程朝廷总是也要进行的。

    对于朝廷因为移民而从陕西获得土地也安排这些人去种,这些土地也不能荒废,这红薯相当耐旱。到了秋天定然能够有一个好收成,朝廷也能够收获一大批粮食。

    这两日,工部拿出一个计划过来,朕从内帑给工部拨些银子,工程要尽快开始,朝廷耽搁不起。

    至于百姓自己土地的产出,按照今年的收成来算吧,无论如何朝廷都是要分走一部分的,这样吧,亩产四石以上,朝廷拿五成,四石一下,朝廷只拿两成,陕西的流民之事就这样定下吧。”

    众人有些呆愣,连百姓自家土地的收成朝廷也要拿吗?不过大家都不是愚钝之辈,很快就想明白了背后的原因,皆是出声赞同。

    处理掉这个最麻烦的事情,朱由检也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现在的问题是有大约五十万的灾民直奔河套而去而去,那里可是刚刚安置了五十万人,土地的开垦已经结束,育苗得到工作已经开始,距离红薯的种植时间只有一个月了,他们现在五十余万人要怎么办?

    诸位爱卿也说说吧。”

    这个问题的确不太好处理,河套地区本来安置了五十万人,他们自己还没有能力获得收入,每天吃的用的都用的是贷款的银子。

    现在又来了五十万人,这实在是一个极其麻烦的事儿!真是不好处理。

    五十万人每天消耗的东西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光是从其他省份送到漠南就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孙承宗李邦华两人对这一方面有很深的了解。

    现在这些全部都是由少府运送的,河套地区粮食的价格却没有涨多少,他们不由得对皇上更加钦佩起来。

    “皇上,据臣所知,河套地区地域宽广,再安排五十万人是绰绰有余的,不过,让他们抓紧时间开垦土地,一个半月的时间应该也足够了,如此虽然红薯晚种植了十余天,影响也不会太大。”,徐光启作为农业专家,他提出了一个建议。

    “晚十天真的没有问题?朕虽然不太懂,但是还是知道节气对于粮食的生长极为重要。”,朱由检虽然来自后世,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他还真的不太清楚。

    “皇上放心,臣保证,虽然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应该无碍的,请皇上放心。”

    “皇上,若是担心来不及,可以让现在已经开垦完毕的移民帮助他们开垦土地,修建房屋,毕竟谢谢移民身无分文,他们吃喝所用的银子还是从信达钱庄借的。

    臣相信只要朝廷提供一天的饭食,他们定然会非常乐意帮助新的移民开垦土地。”,黄立极开口道。

    他对百姓还是很了解的,在现在这样情况下,听说朝廷管饭,他们几乎是不会犹豫就会来干活的,毕竟他们自己现在没有什么必须全家人都要做的事情,每户至少会有一人干活的,这一点,黄立极很有自信。

    朱由检一愣,皱眉沉思,他也明白,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能够解决大问题,但是这是不是对那些移民的压榨有些过分了,他有些过不去心中那一关。

    他过不去,不代表这些朝廷重臣们也过不去,很快所有的重臣都赞同这个方法。

    朱由检沉思良久,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无奈之下,也就同意他们的想法。

    同时朱由检给少府下命令,抓紧时间向漠南运送粮草,传令满桂卢象升尤世禄派出军队协调好此事。这五十万移民的安置交由温体仁处理。

    至此,朝廷定下了决策,朱由检匆匆离开大殿,重臣也是皱眉离开,发生这样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开心起来。

    朝廷的旨意快速的向陕西而去。

    …………

    回到乾清宫的朱由检看着手中的账单感到深深地庆幸,漠南移民已经百万,有二十万户,平均每户从信达商行借出的银子大约是十两银子。

    这才是近五个月的时间,就是两百万两的银子,同时,大量的物资通过少府庞大的运输系统将大明各地的物资向漠南运输,降低了大量的成本,让移民们吃到了正常价格的粮食。同时也打架了投机的商人。

    同时,这半年来,少府大量收购粮食的效果也将会显示出来,那里缺少了粮食,朱由检可以直接大手一挥,从各地调运。

    若是没有信达商行,朱由检不敢想象现在回事什么场景,至少他是不会如此淡定的。

    这一步棋走的实在是太对了。

    ………

    陕西大旱的消息也快速的传播开来,各地的粮食商人闻风而动,他们很清楚这个时候陕西回是多么的缺粮食,只要他们将粮食送到陕西,他们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各地有头有脸的大商人开始带领着庞大的运粮队伍向西北而去。

    可惜他们都忘了少府的存在,忘了这个数个月来一直从他们手里购买粮食的少府,或许是因为思维定势吧,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毕竟他们从来就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然而,当他们到达陕西之时,他们傻眼了,陕北的粮价竟然只是微微上涨!这不符合常理。

    当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后,众商人几乎要被气晕了,朝廷怎么能够这么做?往常都没有啊!

    朝廷不讲武德!

    ………

    :出差不易,尤其是像我这种还要码字的作者,实在是太难了,累了一天,回到酒店,本想休息。又想到还没有码字,只能拿出手机码字,太难了!

    我太难了!

    求票票!!

    乐文

                

章节目录

重铸刚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青史昭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零三章 陕西大旱-重铸刚明免费下载,重铸刚明,笔趣阁并收藏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