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并没有因为此事而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秦王一脉和朱由检的血脉关系实在是太远了,在皇宫之内也没有人会为了秦王而得罪皇上。
之后一段时间通过邸报将秦王一案详细过通报天下后,大多数人都是为朱由检拍手叫好的,即便是有那么一些人心中对此不甚满意,但是也不敢说出来,只能在心中表示不满,毕竟朱由检这样做的理由中有一个是为了给惨死的百姓一个交代。
百姓们是很感恩的,他们也是知道名不与官斗这句古话的,现在他们即便是没有斗,皇上也为他们做主了,真是圣君啊!
朱由检对于这个结果很是惊喜,看来大多数的百姓们还是不太关心所谓的宗室亲情,他们只看到了,皇上亲自为他们做主,甚至为此除去了一位藩王的爵位。
而对于大明各地的藩王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皇帝竟然为了区区几个贱民就废除了传承了两百余年的秦封国,这简直是不可思义。
众亲王几乎能够感受到弥漫在身上的寒意冰冷刺骨,众人在稍稍呆愣之后,连忙对王府以前所做的恶事再清查一遍,务必除去所有的证据,同时将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且年代又近的土地全部归还。
并且小心翼翼的销毁了王府之中的一些违禁物品,这些东西已经不能留了,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在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他们小心翼翼的回到书房,仔细斟酌后写下奏折,请求对秦王一脉从轻处置、甚至还有为自己这些年来所做的一些恶事请罪的一份奏折。
毕竟这个年头那家王府没有被文官弹劾他们抢占土地之类的事情?只是以前朝廷并没有对此大动干戈罢了,现在一切都要将其消除在萌芽之中。哎!这大明的秦王越来越难做了。
王府归还土地的事情在地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众王府的刻意推动下,一时间地方之上对于众藩王的赞叹之声弥漫起来。
朱由检在收到这些亲王的奏折后,没有将他们置之不管,他对每一份奏折都进行了详细的回复,详细的描述了自己为何会如此处理秦王一案,表达了自己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在大明形势危机的情况下,秦王杀害上千大明子民,必须要严惩。
这是在挖大明的根基啊,朝廷绝对不能置之不理,而秦王一脉竟然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私自营造违禁物品,其心可诛。
自己为了他们能够好好的活下去,给了宗藩们数量不少的田地和银子。
又对于众位藩王表达了安抚,只要不做错事,大家都是很安全的。
甚至朱由检还说道允许诸位亲王来接济秦王一脉众宗藩。
最后又极其隐晦的提到了齐王和谷王一脉。
……
收到回复的众亲王心中略微松了一口气,以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吧,至于接济秦王一脉,别开玩笑了,自己家还接济不过来呢,皇上不是给了他们一户数百亩土地吗?又饿不着他们。
最后皇上提到的齐王和谷王更是让他们心惊胆颤,自己还是老实一点儿吧,皇上没有将秦王一脉监管起来算是好的了。
这件事在宗藩间的影响才渐渐平息。
而在陕西引起的波澜是最大的,当刘世袭带着朱由检的圣旨回到陕西,开始和郑三俊、郭允厚全面处理秦王一脉财产没收,以及之后的分发之事时。
在西安,秦王以后再也没了的消息在百姓之中引起震天的欢呼声,庆祝活动甚至持续了数天之久。
作为和秦王同城之人,他们对于秦王可没有什么好感,现在好了,以后它再也不会存在了。
而刘世袭、郑三俊、郭允厚三人是忙的头痛,不得已之下,他们向满桂请求调来一些军队来负责这些事情。
没办法秦王一系宗藩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没收秦王一系的诸多财产,还是按照人头数量分配土地、银子,都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
特别是那三万顷的土地,以及那近两万户的佃户更是十分麻烦。
这些土地按照皇帝的要求,今年在麦子收获之后大多数将作为红薯的育苗之地,毕竟这样大块的土地也不容易找到,负责陕西、河南、山西、河套、川北等地的育苗基地,可谓是重中之重。
他们的人手实在是忙不过来,为此他们就连在陕西的税课司的人都借来了不少,他们对于秦王府的各项财产最为清楚,而且这些人都在算账这方面有天赋,甚至还从少府要了一些数算能力很不错的人过来。
秦王一系大约有五千户,但是算上女眷总人数将近五万人,平均下来一户近十人,没办法宗藩们家的女眷和小孩子太多了。
每户拥有超过二百亩土地、两百两银子,当看到这个数量的田地、银子之时,负责此事的文官们不由感叹皇上果然宅心仁厚,竟然给他们这么多的财物。
至于秦王一系的宗藩们此时仿佛天塌一样,他们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到了这一步,他们的爵位就这样没了?这以后可能么过啊,家中的财产也要被没收,每人只剩下二十亩田地,二十两银子,这点儿钱财够做什么?他们对于朱存枢这秦王主脉更是恨得牙痒痒。
当然这是那些郡王、镇国将军之类高阶宗藩们的想法。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之后一段时间通过邸报将秦王一案详细过通报天下后,大多数人都是为朱由检拍手叫好的,即便是有那么一些人心中对此不甚满意,但是也不敢说出来,只能在心中表示不满,毕竟朱由检这样做的理由中有一个是为了给惨死的百姓一个交代。
百姓们是很感恩的,他们也是知道名不与官斗这句古话的,现在他们即便是没有斗,皇上也为他们做主了,真是圣君啊!
朱由检对于这个结果很是惊喜,看来大多数的百姓们还是不太关心所谓的宗室亲情,他们只看到了,皇上亲自为他们做主,甚至为此除去了一位藩王的爵位。
而对于大明各地的藩王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皇帝竟然为了区区几个贱民就废除了传承了两百余年的秦封国,这简直是不可思义。
众亲王几乎能够感受到弥漫在身上的寒意冰冷刺骨,众人在稍稍呆愣之后,连忙对王府以前所做的恶事再清查一遍,务必除去所有的证据,同时将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且年代又近的土地全部归还。
并且小心翼翼的销毁了王府之中的一些违禁物品,这些东西已经不能留了,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在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他们小心翼翼的回到书房,仔细斟酌后写下奏折,请求对秦王一脉从轻处置、甚至还有为自己这些年来所做的一些恶事请罪的一份奏折。
毕竟这个年头那家王府没有被文官弹劾他们抢占土地之类的事情?只是以前朝廷并没有对此大动干戈罢了,现在一切都要将其消除在萌芽之中。哎!这大明的秦王越来越难做了。
王府归还土地的事情在地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众王府的刻意推动下,一时间地方之上对于众藩王的赞叹之声弥漫起来。
朱由检在收到这些亲王的奏折后,没有将他们置之不管,他对每一份奏折都进行了详细的回复,详细的描述了自己为何会如此处理秦王一案,表达了自己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在大明形势危机的情况下,秦王杀害上千大明子民,必须要严惩。
这是在挖大明的根基啊,朝廷绝对不能置之不理,而秦王一脉竟然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私自营造违禁物品,其心可诛。
自己为了他们能够好好的活下去,给了宗藩们数量不少的田地和银子。
又对于众位藩王表达了安抚,只要不做错事,大家都是很安全的。
甚至朱由检还说道允许诸位亲王来接济秦王一脉众宗藩。
最后又极其隐晦的提到了齐王和谷王一脉。
……
收到回复的众亲王心中略微松了一口气,以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吧,至于接济秦王一脉,别开玩笑了,自己家还接济不过来呢,皇上不是给了他们一户数百亩土地吗?又饿不着他们。
最后皇上提到的齐王和谷王更是让他们心惊胆颤,自己还是老实一点儿吧,皇上没有将秦王一脉监管起来算是好的了。
这件事在宗藩间的影响才渐渐平息。
而在陕西引起的波澜是最大的,当刘世袭带着朱由检的圣旨回到陕西,开始和郑三俊、郭允厚全面处理秦王一脉财产没收,以及之后的分发之事时。
在西安,秦王以后再也没了的消息在百姓之中引起震天的欢呼声,庆祝活动甚至持续了数天之久。
作为和秦王同城之人,他们对于秦王可没有什么好感,现在好了,以后它再也不会存在了。
而刘世袭、郑三俊、郭允厚三人是忙的头痛,不得已之下,他们向满桂请求调来一些军队来负责这些事情。
没办法秦王一系宗藩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没收秦王一系的诸多财产,还是按照人头数量分配土地、银子,都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
特别是那三万顷的土地,以及那近两万户的佃户更是十分麻烦。
这些土地按照皇帝的要求,今年在麦子收获之后大多数将作为红薯的育苗之地,毕竟这样大块的土地也不容易找到,负责陕西、河南、山西、河套、川北等地的育苗基地,可谓是重中之重。
他们的人手实在是忙不过来,为此他们就连在陕西的税课司的人都借来了不少,他们对于秦王府的各项财产最为清楚,而且这些人都在算账这方面有天赋,甚至还从少府要了一些数算能力很不错的人过来。
秦王一系大约有五千户,但是算上女眷总人数将近五万人,平均下来一户近十人,没办法宗藩们家的女眷和小孩子太多了。
每户拥有超过二百亩土地、两百两银子,当看到这个数量的田地、银子之时,负责此事的文官们不由感叹皇上果然宅心仁厚,竟然给他们这么多的财物。
至于秦王一系的宗藩们此时仿佛天塌一样,他们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到了这一步,他们的爵位就这样没了?这以后可能么过啊,家中的财产也要被没收,每人只剩下二十亩田地,二十两银子,这点儿钱财够做什么?他们对于朱存枢这秦王主脉更是恨得牙痒痒。
当然这是那些郡王、镇国将军之类高阶宗藩们的想法。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